第五章 贏得友誼和思考的方式4
交友的秘訣
交朋友不是做生意,不是簽訂一個雙方同意的協議。而是真正感情上的交流,因而必須是基於不求回報的給予,任何耍弄技巧,帶著目的的付出是不可能真正交到朋友的。(卡耐基語錄)
朋友是共患難的,傷害了其中一個,也就是傷害了兩個。有些朋友是同病相憐,有些朋友是互相了解和互相體諒。(卡耐基語錄)
有了朋友,生命才顯出它全部的價值;一個人活著是為了朋友;保持自己生命裏的完整,不受時間的侵蝕,也是為了朋友。(卡耐基語錄)
(1)願意為友誼真誠地付出
大家肯定都有過這種感覺,當我們遇到困難、當我們有心事的時候,我們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朋友,而並非其他人,甚至還不是家人。這並不是要否認我們對家人的深厚感情,也不是想駁斥“家是我們最持久的依靠”這句話的可信度,而隻是因為,朋友有時候發揮的作用超過了家人。
麵對家人,我們仍然是有所顧忌的,擔心他們的失望,害怕引起他們的恐慌,也害怕造成不安的因素,甚而至於,很多的煩惱和壓力本身也就來源於家庭。然而。朋友既是最持久的、最可信任的,也是最包容和寬大的。真正的朋友應該是在我們透露了內心的希望、夢想,對事物的看法,甚至最深刻的秘密之後仍然喜歡並尊重我們的人,友誼就顯得更應當珍惜,更值得付出。
交朋友的過程,最能讓人體會到要想有收獲,必須先付出的意義。曾有一句老話這樣說:“你如果需要朋友,就先成為別人的朋友。”
交朋友不是做生意,不是簽訂一個雙方同意的協議。而是真正感情上的交流,因而必須是基於不求回報的給予,任何耍弄技巧,帶著目的的付出是不可能真正交到朋友的。
當你帶著交朋友的真誠心態去主動付出,主動給予,主動協助對方時,讓他知道你並非為了他所能為你做的事感興趣,而是真正對他那個人感興趣時,一段真正且忠誠的友誼就已經開始了。
朋友對你的態度是由你對朋友的態度所決定的。如果你總是那麼樂於助人且設身處地的為人著想,朋友也必然對你慷慨大方;而若你視友誼為隨手可得,隨手可棄之物,並常常因為自己的一點付出就要求對方回報,甚至更加多的回報,那麼你的朋友也將都是這樣的人,你們之間更多的不是真心實意的感情依賴,而變為純粹的利益交易。
(2)獲得摯友的竅門
做別人的好朋友以及擁有一位好朋友都能使人的生活充滿生機和活力,並能使人終生感到滿足和享受。
怎樣才能獲得摯友呢?下麵幾點建議可供參考:
①擠時間交朋友。有些人常說:“我當然願意交好朋友啦,隻是時間不允許。”實踐證明:我們要是想真心做一件事情,時間是會充裕的。
為朋友擠出時間可能意味著不能及時收拾房間,或錯過你所喜歡的電視係列劇。但友誼的樂趣能彌補這些微不足道的損失。
②重視小事情。朋友遇到困難時助一臂之力無疑是至關重要的。但是,給朋友打生日電話等表麵看起來是不足掛齒的小事,卻是保持友誼必不可少的行為。
③敞開心扉。有些人不願把自己心靈深處的恐懼、失望以及消極的情緒暴露出來。可是,在建立友誼的過程中有時必須要敞開心扉。
艾琳在學校與兩個女同學非常要好。某星期天,這兩個女同學沒叫艾琳就一塊逛街去了。這件事使艾琳十分傷心。當她倆回校後,艾琳想裝出滿不在乎的樣子,但還是不由自主地說:“我真痛苦啊!”她們知道實情後才突然意識到,友誼對艾琳來說意味著什麼。她倆十分誠懇地向她表示了歉意。十六歲的艾琳從自己的經曆悟出了這樣的哲理:隻有讓別人充分了解自己,別人才會感到你和他們在心靈上的溝通。
④注重人的差異。每個人由於性格、脾氣和修養的不同,而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也各異。對朋友不必吹毛求疵,更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朋友的某個“缺點”在某方麵來說也許是優點呢。
藝術家安妮曾講過這樣一段往事:“我七十歲時,感到心情十分沮喪,因為我已是個老態龍鍾的人了。然而我的一位八十一歲的朋友卻獨出心裁,舉行了一次‘七十歲年輕人’聚會。在聚會上,她堅持讓我們玩跳繩遊戲,跳方格,扔飛碟等。這可把我們的大兒大女們嚇壞了,他們個個捏著一把汗,生怕有人會摔斷胳膊或扭傷腳。然而,這是我進入老年人的行列後唯一的樂趣,我痛快極了。”
馬薩諸塞大學社會心理學家羅伯特·韋斯說,建立友誼的訣竅之一就是要把共性的東西有機地溶為一體,從中了解到許多共性的東西,就能達到相互溝通。
⑤切忌斤斤計較。有的人既要朋友,又不想承擔一定的責任和義務,這些人是不可能成功的。
紐約市旅遊代理人斯特拉·沃爾夫在外國旅遊期間,結識了許多的朋友,訣竅何在?因為她實踐了法國小說家亞曆山大·杜馬的交友藝術:“忘記所付出的,牢記所得到的。”
斯特拉無論何時發現朋友遇到了困難,她都會全力以赴去幫助。一位朋友被解雇了,她就在自己的代理處給安排了一份工作。當未婚的朋友抱怨生活孤寂時,她就為其當紅娘。她為了朋友放棄了許多自己所喜歡的事情,然而得到的隻不過一束鮮花或一封感謝信,她卻感到十分快樂和幸福。
⑥接受幫助。有人曾說過:“如果你想讓人成為你的朋友,就請他幫助你。”付出固然比獲得重要,但重要的是要讓朋友明白你也需要得到他們的幫助。正如你幫助朋友而感到幸福一樣,也要為朋友能幫助自己創造機會。
有一次,萊森的汽車出了毛病,可當時他急需到另一城鎮去采訪。瑪麗知道後,主動提出要開車60英裏專程去送他。為了不給她添麻煩,萊森婉言謝絕了。
掛上電話後萊森才意識到,她肯定很失望。果然不出所料,他們的關係就隨之冷淡了。另一次,萊森給她打電話說,他準備外出度假,正愁不知如何安排他家的小貓。“讓我來照料吧!”她很高興地承擔了這件事。這一次,他懷著十分感激的心情接受了她的幫助。事後,他們的友誼又恢複如初了。
(3)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更出色
安德魯·卡耐基是美國的鋼鐵大王,他白手起家,既無資本,又無鋼鐵專業知識和技術,卻成為舉世聞名的鋼鐵巨子,這當中充滿著神奇的色彩,使許多人迷惑不解。
有一位記者好不容易才令卡耐基接受采訪,他迫不及待地劈頭問:“您的鋼鐵事業成就是公認的,您一定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煉鋼專家吧?”
卡耐基哈哈大笑地回答:“記者先生,您錯了,煉鋼學識比我強的,光是我們公司,就有兩百多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