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企業經理職責檢測1(1 / 3)

第一章 企業經理職責檢測1

一、執行工作分析

行為準則

1.自覺成為一位眾所期待的並且符合自己目標中的管理者

所謂自認為是管理者,並非擺出管理者的架子。應該自覺是位管理者,而且決心成為一位眾所期待的管理者。這是身為管理者的欲望與行為的原動力。你會想到,怎樣的人才適合作管理者,因此你要樹立一位自己目標中的管理者,並致力使自己成為這樣的人。

2.經常檢討應執行的任務與其內容

一開始,任務與內容都是被決定、固定化的。你不應該局限於某範圍之中,而要常常考慮並且重估公司的方針、環境的變化,循序漸進地拓展任務的範圍,並且謀求素質的提高。因此要確認,並使任務明確化。明確化不僅可以使管理者的立場更明朗,而且可以作為任務執行的宣言以及自我啟發的目標。

3.執行任務時要有使命感與信念,消除等待時機的心態

管理者必須要擁有勢必完成任務的使命感與一股堅定的信念,使命感、信念是自認為管理者最強的先決觀念。執行任務時應本著堅定的態度。所謂等待時機的態度是,發生問題才去解決,而且盡可能地避開它,也就是別人指示,你才去行動的態度,有了它就無法完成任務。相對於追求目標的態度,是指執行任務時,能主動追求必要的挑戰性目標,並朝著目標行動,遇到問題即加以解決的態度。在執行任務時,應該堅持著這種態度直到工作完成為止。4.不要因繁忙的理由使任務徒有虛表,執行任務才算是任務

即使確定了一項出色的任務內容,如果未能執行的話,也隻是紙上談兵。而以忙碌作為

口,容易導致任務執行的失敗,所以“忙碌”應該列為禁語。執行任務可以借助執行中找尋問題點所在,擴大、充實任務的內容,而管理者可從中自我成長。

5.執行時不應有形式上的觀念或惰性的心態,應該實實在在地做

任務的執行總是反複相同的做法。因此實際的情況很容易流於表麵化,或形式上做一做而已。“執行”,最重要的是設定目標,不是短時間的,而是計劃性持續地執行以顯露成績,並將它作為明日成果的依據。但是不能隻維持現狀,而是應該經常性的改善與改革。

6.任務的完成必須依靠他人的協助

任務執行並非管理者一人的事,必須取得有關人員的協助,因此要爭取多方麵的協助。這時,不能單方麵強求別人援助,應該了解對方的立場,聽取對方的意見,然後再表示請求協助。7.遇到障礙並不表示任務不能完成,反而應該解決眼前的障礙

在你抱怨時間不夠用之前,應該先思考如何有效地運用現有時間。同樣,執行任務也應先想到障礙。如果搪塞一大堆障礙為理由而使任務無法完成,這和一開始就沒有執行的願望是相同的。因此解決障礙也是任務的內容。

8.重新評估執行的監督行為,致力於自我啟發

執行任務時不可欠缺的先期工作是思考如何執行任務,評估執行的結果,丟下任務不管或不研究,是造成執行上空洞化、形式化的原因。一位管理者應該在別人批評你之前就能自我評價一番。

工作態度診斷

1.工作態度診斷目的

(1)自己積極地尋求任務使之明確化,並確實本著積極執行的態度。

(2)任務執行即使沒有指示其方法,也應該主動地、計劃性地持續完成。

2.診斷表說明

(1)尋找可當作學習目標的管理者為對象。並非指隨便“借用”別人的目標,或是抄襲參考書籍中的例句來製定目標。為什麼強調要尋找一位可視為學習對象的管理者,這得仔細地深思了。在思考的同時,心中會漸漸描繪出目標中的管理者形象,而且也要牢記無論如何都要徹底成為這種人的決心。

這時候應該注意不可踏入“自以為是”的陷阱。不防征求領導的意見,並與同為管理者的人共同商量,再者也可閱讀參考書籍等。

為了要成為目標中的管理者,首先要有誘導自己的動機,然後在實現的方法上多下功夫。例如把崇拜的管理者偶像告訴上司,或向同為監督的人表明實現的決心。總之,應該隨時隨地鞭策自己製定實行的目標與決定執行的方法(診斷1)。

(2)破除任務內容流於形式化的概念。雖然忙碌,任務執行的過程總是重複著一些相同的工作。為了防止懈怠,任務內容不要隻局限在以往的範圍內思考,或局限在解決實際發生的問題中,而應該在事前找出問題,重新評估執行的方法,並加以修改(診斷3)。(3)評估任務執行的態度,要抱著以目標為導向的姿態。執行任務時,不要隻在學習其中的必要的知識或方法。如果沒有積極執行的態度,其中的知識與方法就會成為不能完成任務的理由、借口與原因。是否能運用所學的東西就在於你持有的態度如何。如果具有堅定的態度,平常就不會等別人催促,你才去做;別人沒催促,你就沒注意到,或是遺忘了;而且也不必擔心執行是否能持續長久。你是本著怎樣的工作態度呢?希望你能找出自己行動的方向,本著堅定的態度去做事(診斷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