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企業會議要點2(1 / 3)

第十三章 企業會議要點2

3.會議發問要點

發問的目的

在會議中,發問的最主要目的是在於啟開話匣,以利溝通進行。一旦溝通綱絡被啟開,主席可借發問來實現下列八種目的:

(1)收集資料。“你可否概要地談一談此次你在東南亞考察市場所見所聞?”

(2)透視對話者動機意向。“哪些因素促使你決定放棄此次的晉升機會?”

(3)提供資料。“你曉不曉得公司對所有編製內的員工均提供子女教育津貼?”

(4)鼓勵意見參與。“你對構想中的作息時間變動持什麼樣的看法?”

(5)確定自己對對話者的話語及感受理解程度。“讓我總結一下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我這個總結是否與你的看法一致?”

(6)鼓動對話者對某一問題進行思考。“你認為擴大行銷網在當前是不是一種明智的舉措?”

(7)測定意見是否趨於一致。“這次加工資的幅度與你期待中的幅度的有無差距?”

(8)言歸正傳。“由於加班費的調整帶出了許多有關問題的討論,不知各位對我先前所提及的加班費調整幅度仍有什麼意見?”

問句的型態

了解了發問的多種目的後,主席可運用適當的問句來實現發問的目的。問句的類別雖多,但基本上它們都是由以下兩種型態的問句所演化出來的:

(1)封閉式問句。這是指足以在特定領域中帶出特定答複(“是”或“否”)的問句,例如“上星期你告假幾小時?”、“你是否認為現狀非改變不可?”、“你第一次發現這種問題是在

什麼時候?”等。封閉式問句可令發問者獲得特定的資料或信息,而答複這種問句的人,並

不需要太多的思索功夫即能給予答複。但是這種問句有時會蘊含相當程度的威脅性,例如“

你昨天遲到早退了沒有?”。

(2)開放式問句。這是指在廣泛領域內帶出廣泛答複的問句。這一類問句通常均無法以“是”或“否”等簡單的措辭作為答複,例如“你對自己當前的工作表現有什麼看法?”“假如我們決定這麼做,你認為會產生什麼後果?”“你對於下個月的生產目標有什麼意見?”等。

開放式問句因為不限定答複範疇,故可令對話者暢所欲言,同時發問者亦可從而熟悉對話者

的立場與感受。

封閉式問句與開放式問句,通常均可進一步演化為以下諸種型態問句:

(3)澄清式問句。這是針對對話者的語句重新措辭,以令其證實或補充原先的答複的一種問句,例如:你剛剛說你在自己的單位內可以獨當一麵,這是不是說你的上司能放手讓你去主持自己的部門?”澄清式問句不但足以確保對話雙方能在述說“同一語言”的基礎上進行溝通,而且這是針對對話者話語從事回答的一種理想方式。

(4)探索式問句。這是針對對話者的答複,要求引伸或舉例說明的一種問句。例如“我想我已了解你的困難所在,你可否告訴我一兩個具體的實例?”“我擔心我並不完全領會你的意思,你能否對剛剛提及的那些觀點再做深一層的解釋?”探索式問句不但可用以發掘較充分的信息,而且可用以顯示發問者對對話者的信息重視。

(5)含第三者意見問句。這是憑著第三者的意見以影響對話者意見的一種問句。如“李四認為股長的意見值得支持,不知你對股長的意見有什麼看法?”。含第三者意見的問句中的第三者,如果是對話者所熟悉而且也是他所尊重的人,則該問句對對話者將產生很大影響力;

反之,如該問句中第三者非對話者所熟悉或非其所尊重者,則該問句可能引起對話者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