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女孩意外的走進了一片楓葉林,片片楓葉讓她癡迷。她頓思,‘如果能永遠呆在這兒,度過美麗的人生,那該有多美好啊!’可這時,一場大雨撲滅了女孩還未成熟的夢。大雨瓢潑而下,可美麗的楓林卻沒有一處避雨之地。女孩輕輕的歎了口氣,離開了夢想中的楓林。從此,她再也沒有回來過這片曾讓她如此心動的楓林。 幾十年過去了,女孩早已成為白鬢滿銀的老人。一個秋日,她與老伴相伴來到湖邊散步。一片楓葉飄到了她的腳邊。她慢慢地拾起飄落的楓葉,微微的笑了..老伴奇怪了,問她,“為何笑?”她說:“曾經,我夢到自己闖入了一片美麗的楓葉林,那兒讓我癡醉。夢醒後,我慶幸自己得襖了美麗奇遇的楓葉回憶。”說著說著,一陣風把她手上的楓葉吹走了。她輕輕的搖搖頭,“不屬於我的永遠都會溜走,不過擁有過,又何必在乎那結果呢?” 注:這篇文章藏著蘊意,一個夢!寫了夢中的美麗,但夢與現實仍然存在著遙遠的距離,希望沉醉與夢中的人們,夢醒後,不要失望,不要歎氣,擁有過美麗,又何需其他?
讓生命閃光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公交車司機心髒病發作了。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分鍾裏,他做了三件事:把車慢慢停到路邊;打開車門讓乘客們下車;關閉車的發動機。之後,他便一睡不醒了。 一絲感動掠過心頭,畫出一道優美的虹,照亮了我整個心靈。那是生命的品格在閃光。 讓自己的生命去燃燒、去發光吧。她照亮了別人,也溫暖了自己。她賜予自己以高尚;贈予他人以感動;留予世界以文明。她是梅,於世間冷暖中傲然獨立;她是燭,於世態炎涼中溫暖人心;她是菊,微笑著麵對“無邊落木蕭蕭下”,享受著“此花開後更無花”。在那亞曆山大燈塔上閃爍著的不是熒火,而是生命之光哪!熒火隻能指引正確的航向,而生命之光可以指引正確的人生坐標。 古希臘一位哲學家說過:“要愛別人。”那位司機若不是深愛著身邊的人,怎能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還為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著想?愛之偉大亦在於此罷。愛兮,暴君仁也;愛兮,愚人知也;愛兮,匹夫王也。讓世界因愛發光,愛,正是生命之光。
愛在哪裏?一句問候、一聲叮嚀,甚至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處處都透露著愛,彌散在空氣中,層層將你包裹起來,保護著你,讓你盡可能地不受傷害。愛就像你身上的一盞明燈,使你在無邊的暗夜中不至於跌倒、碰壁。慈母手中線哪,一針一針縫的是愛;仁父肩上擔哪,一步一步走的是愛。愛是最無私、最感人的奉獻。是這世上最華麗、最濃厚、最鏗鏘的一首樂章。 所以,讓自己的生命去盡情地放射愛的光輝吧。 今夜未央,愛不再彷徨!
心的回歸
諸葛孔明曰:“非寧靜無以致遠。” 現在應該可算作是夜深人靜之時了。回想就此過去的一天,居然發現滿腦子都是些吵雜的人。斷斷續續的畫麵輪轉中,隻有吵雜依舊。心不靜啊! 也許是受曾國藩《治心經》的影響,我開始向往心靈平靜的生活,並且厭惡一些很世俗的東西,對它們不屑一顧。或許我可以自比為周敦頤或者劉禹錫,但我不想,因為我不是他們。我是一個生活在21世紀的新新人類, 隻是我很向往那種生活態度罷了。 僅此而已。 可惜的是,如陶潛般的古代隱士,可以找個深山老林去“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而我不可以。鋼鐵澆鑄的城市仿佛囚籠般掩在我心頭,看似留給了我一條出路,但無論我怎樣努力,都無法逃脫。正如新一說的那樣:“我有不能離開的理由。” 於是我開始掙紮,像一隻籠中鳥,不停地撲楞著翅膀,直至遍體鱗傷。然後,麻木地、沉痛地、無奈地,睡去。 可是,麻木並不等同於寧靜。在可悲的矛盾之下,我和我所向往的生活越離越遠。我無力阻止什麼,所以隻好繼續麻木下去。麻木,真是人類最悲哀的情感了。它意味著被同化,失去生命的激情。如同一具玩偶。 更可悲的是,即使我們成了玩偶了,我們也無從得知在線的那一頭操縱著我們的,究竟是什麼。它如此朦朧,像是暗夜中一點昏黃的燈。那也許是一個信念,告訴我們——要活下去。 是的,無論你是麻木亦或充滿激情,首先都必須活下去。不同的是麻木的人最終隻能沉淪。 但這些都不是寧靜。 寧靜是一種豁達、一種睿智。就像一座燈塔,在黑暗中為你指明方向;又似仙樂,在紛雜中使你的心沉靜。冷靜地思考問題,沉著地麵對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才是寧靜的生活態度。
倘真有一天,我有此境界。我想我便無法再在這塵世生存下去了。因為那時的我將是如此“另類“,仿佛我本不屬於這個時代一般,堙沒在一片喧囂之中。
不管怎麼說,這是一個由吵雜統治的世界。即使偶有寧靜豁達的人出現,也不過是滄海一隅罷了。可笑的是,其實許多許多人都向往寧靜的生活,到頭來卻發現——做不到。心靈的航船已在空曠中漂泊了太久太久。驀然回首,不要說“那人“,就連”燈火闌珊處“也早已消失在了人生的航線上,隻剩一片潺潺的漿聲。 失去燈塔的航船,難免觸礁沉沒。於是人們拚命地睡去,想在夢境中“眾裏尋她千百度“。卻發現.. 這個世上有太多迷失的人、麻木的人。他們或在等待、或在追尋,為的隻是從那鋼鐵的叢林中,得到心靈的回歸。
一隻沒有自由的獅子
我作為一個高貴的獅子,是因為我比別的動物更加凶猛;作為一個高傲的獅子,是因為我比別的動物對於人類更有反抗力,威脅性。因為人類是地球的統治者,當他們捕捉別的動物時,它們都會束手就擒,而我們卻會反抗人類。 我一出生時,父母隻對我說了一句話便被貪婪的人類抓走了。那句話就是:“兒子,你要好好地活下去,要小心一種叫人類的生物。”那時我不明白為什麼父母對我說這句話,但我還是按照父母的意思去做。如今我終於明白父母當時說的這句話。因為比起人類,我們捕殺動物並不算殘忍;人類以追殺動物為快樂,當無情的子彈落在任何動身上,都會結束它的生命。 今天,我像以往那樣在草原裏尋找我的獵物,不過我今天十分不幸運。因為今天一天我都沒遇到獵物,我十分饑餓,我多麼渴望能有一塊肉掉到我的麵前。老天對我真好,我麵前有一塊血淋淋的肉,我迫不及待地跑過去。突然麵前的草地陷了下去,我和草地一起陷下去。“啊!謝天謝地,這並不深。”我用力向上跳。哎?怎麼跳不過去?不行,我一定要出去,要不是我一定會餓死在這裏。”我繼續跳,但都沒有成功。很快,我因極度饑餓和極度疲憊倒在地上。 我隱隱約約看到兩個用兩隻腳走路得很高大的動物。他們說:“就一個?算了,把他賣去馬戲團吧..”我又一次倒在地上. 等我再次醒來時,已經在一個巨大的鐵欄裏,我用鋒利的爪子瘋狂地抓鐵欄,用鋒利的牙齒咬,可是都沒有用。我已意思到自己失去了自由,永遠都要關在這裏。這時有個人走來,打開了鐵欄。我以為是放我出去,誰知他卻有繩子綁住我,把我拖到一個巨大的帳篷裏。裏麵有一個人拿著鞭子,還有很多像樓梯樣的道具。
那個拿著的鞭子的人看著我,指了指對麵的樓梯。我不明白什麼意思,還是站在原處。那個人拿鞭抽我,不斷把我逼到那個地方,我沒辦法,隻能上去。他滿意的點了點頭,有指了指幫邊的圈,然後把鞭甩了甩。出於害怕挨打,我隻好跳了過去。沒想到那個人竟然向我扔了一大塊肉,我狼吞虎咽的吃起來。我開始喜歡這裏,因為可以不勞而獲得到食物。他有重複這些動作,我有重複做,有可以吃肉了。很快一天結束了,我有回到那個鐵欄裏。
晚上睡覺時,也不知道為什麼總也睡不著,是缺什麼呢?是缺草原上和諧的風嗎?草原上綠色的草嗎?還是鳥兒們的歌聲,昆蟲的演唱嗎?我不禁回到那自由自在的草地上,天是那麼的藍,地是那麼的綠。不知道什麼時候,眼眶裏湧出了幾滴淚水。 我每天過著這樣的日子,除了訓練,吃肉,睡覺就什麼也不能做。我開始討厭這樣不勞而獲的日子了,但我卻永遠也不能出去。我甚至想趁訓練時逃跑。 一年後,我實在不行了,訓練時我趁那個人休息時,悄悄溜了出去。但最後還是被抓了回來,而且還被狠狠地打了一頓,我的右腳差一點就瘸了。我不敢在逃跑,不過那草原上的自由我還是很懷戀。一想起草原就想逃跑,去尋找自由。不過又想到人類的殘忍,我十分憂鬱。眼看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好我永遠也跨不出這個鐵欄,得到真正的自由,即便是死..
請還給我們一片藍天
這些天,我經常從電視裏看到《還北京一片藍天》的報道。要是真能那樣就好了,那我就又能看見滿天繁星和皎潔的明月了。 我已記不起有多久沒看見過瓦藍瓦藍的天空和亮晶晶的星星了。小時候,我最喜歡和媽媽一起數天上的星星。在媽媽的懷抱裏,望著夜空中數也數不清的星星和一個又大又亮的月亮,聽爸爸講故事,那是多麼美好的情景啊!可現在隻有在夢裏才可以看見這樣的情景了。 暑假裏,我和同學們從順義縣軍訓回來,都快有點兒不適應北京的天氣了,鼻子不通氣兒,嗓子裏幹幹的。媽媽讓我多喝水,那也不管用,一連好多天我都覺難受。 那時,我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兒,現在我才知道,那是因為北京的空氣已經被汙染,而且已經汙染得十分嚴重了。 離我們學校不遠的地方有一座名氣很大的橋,叫銀錠橋。小時候,我站在橋上就能看見遠處綿延的群山。聽老人說,那是被稱為“銀錠觀山”的“燕京八景”之一。可如今,就是再好的天氣,那遠處的群山也如同裹在一團濕漉漉的紗布裏,影影綽綽地總也看不分明。 過去,我和爸爸在天安門廣場放風箏時,風箏飛得再高,我也能看見“孫悟空”那調皮的臉譜或“蝴蝶”、“老鷹”..那漂亮的圖形在潔淨的藍天下飄揚;現在放風箏時,天空總是灰蒙蒙的,“孫悟空”、“蝴蝶”、“老鷹”等就像在雲霧裏穿來穿去,難見真麵目了。 我真想不通,為什麼祖國的首都北京還會被汙染!爸爸說:“這是因為北京的工業發展了,汽車增多了,而且很多人家還沒用上天然氣的緣故。”但我覺得爸爸說得並不對,舉辦全世界最大音樂會的悉尼是澳大利亞的大城市,舉辦2002年世界杯足球賽的東京和漢城分別是日本和韓國的首都,人家的工業不是也很發達嗎,為什麼就沒有被汙染呢?
我對爸爸說:“我覺得是因為大人們根本就不重視環境保護,隻知道掙錢才造成空氣汙染的。”
爸爸沒有說話,我知道那是因為我說得沒錯兒,他才沒話說了。 我真想站在一個很高很高的地方大聲地呼喊:“叔叔、阿姨們,請還給我們一片藍天吧!”
自然與心靈
你可曾在一個悶熱的夏日午後看蜻蜓的飛翔?你可曾於某個寒冷的冬季清晨眺望巍峨的遠山?那你又是否曾恍惚間感到飛翔的蜻蜓突然變得非常沉靜,而冷靜的群山卻在一瞬間放射無限的活力?於是,我們得到了一種完全不同於以前的風景,這就是隻有用心靈才觀察得到的大自然,它可以輕易地超越現實。其實,隻要用心感悟,我們就定會相信夾竹桃也能跳舞,鳳尾蝶也會歌唱。 初春去郊外踏青,滿目稚嫩的新綠“遙看近卻無”。想起孩提時,我們樂於與每一株植物交談,看見一株嫩嫩的小草就仿佛覺得一個嬰兒在成長。我想,那就是因為孩提時的我們有著無比純淨的心靈,可以不含任何雜念地感受每一個生命,閉上眼就能感受到春天的大地在萌動,無數綠色的草芽簌簌的破土而出。世界上還能有哪一路聲音比這更令人心醉呢? 秋日的校園落葉鋪滿了小徑,在上麵一路走去,沙沙的摩擦聲在腳下響起。我聽著,一如聽到了“葉落歸根”的欣慰的歡呼。不由想起曾聽老農說起,莊稼成熟的時候,他們能在田裏聽到穀穗壓彎稈子時輕微卻滿溢著喜悅的“啪啪”聲 那蒼涼的群山又何嚐不是如此呢?放眼望去,我看到的不過是成堆的巨石。好象很失望吧!抬起頭呢?是陽光!溫暖,親切,伴著陣陣微風撫摩我的額頭,親吻我的眼睛。閉上眼睛,聽!歌唱的是群山背後的涓涓小溪。那麼清脆,那麼得幹淨,使我在一瞬間為這天籟般的純淨聲音震撼。於是,巨石不再是巨石,群山也不再是群山,在陽光與微風的裝點下,在涓涓小溪的襯托下,眼前的一切被稱作自然。現在想來,用眼看到的固然實實在在,但用心感悟到的奇景豈非更多了些真誠? 於是我開始明白,無論我們生活在哪裏,無論我們擁有過怎樣的人生曆程,我們都一樣懂得感悟自然並熱愛欣賞自然。這是人類的一種與生俱來的神奇本領,雖然有些人至今還不曾意識到它的存在,但在我們的生命中,正是因為有了善於感受自然的心靈,才使得我們了解了“美妙”、“奇跡”、“珍惜”的含義。
生命當無悔
人生百年,若白駒過隙,在時空的經緯所編織的生命中,我們曾循著那密密的針腳,看到過絢爛如朝霞的歡樂彩帶,也發現過鬱黯如愁雲的痛苦症結。但是,朋友啊,無論扯起生命的哪一根經脈,我們都需要無悔地去對待!
每個人對無悔的生命有著各自的詮釋。李白的無悔之生是“遊千山萬水,抒滿腔豪情”;
嶽飛的無悔之生是“精忠報國,收拾山河”;王士禎的無悔之生是“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撒哈拉的漫漫長沙路上,有三毛無悔的足跡,她的生命宛如“怪石嶙峋中流出的一曲清流”;阿裏山日月潭的懷抱裏,有林清玄無悔的依戀,她的生命恰似“一片飛上藍天的白雲”.. 我們一生的時光,該會有多少故事串織?那些稍縱即逝但卻潮濕雙眸的份份情懷,那些雖然久遠但也難忘的段段往事,將成為我們心中雋永的溫馨,任歲月侵蝕,心境變遷,也不會漠視,也將永遠珍惜。因為,那份份情懷、段段往事,都向我們展示生命真實的內容,真實的情感。 隻要你覺得生命無悔,你可以踏遍紫陌紅塵,感喟人生滄桑;隻要你覺得生命無悔,你可以攜帶秦磚漢瓦,領略唐風宋韻;隻要你覺得生命無悔,你可以仰觀宇宙,俯察品類;可以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滿足生命意識的內在驅動,回應曆史號角的召喚,那麼,人的生命必將無悔! 我們應像浪花,漲潮時,歡騰起精彩;退潮時,也要留下破碎的美麗。我們不應像候鳥,來的時候,似穿越林梢的響箭,挾一路風霜;去的時候,灑一路淒婉的哀鳴,帶一腔苦思.. 生命,可以像號子,無悔地穿越浩渺的濤聲;可以如纖繩,無悔地蕩起悠長的悲壯。 朋友,把那“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愁緒擱淺於鷗鷺驚飛的日暮河灘吧,讓我們乘一葉詩的舢板,遊經狼煙盡掃的夢裏天堂,遊經千年風霜凝結的一江清水,越過暗灘礁石,揚起無悔的風帆,讓生命起航!
人生山水畫
山和水曆來都是文人墨客吟誦的對象。“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描寫的就是山與水的至高境界。 水有水的靈動,山有山的厚重。山和水有著各自的特點,又要相互映襯,緊緊地聯係在一起。中國的山水畫便強調了山與水的交融。潑墨揮毫,渲染出一座座敦厚的大山,山崖間一道瀑布傾瀉而下,山腳下流淌的正是那靈動的清泉。沒有了水的靈動,大山會顯得呆板;缺少了山的沉穩,流水會變得很隨意。山和水是一體,構成的便是一幅出色的山水畫。 水的靈動和山的厚重不僅是構成水墨山水畫的重要部分,也是塑造人生至高境界的重點所在。水的靈動給人以聰慧,靈動的水充滿了機智,閃爍著智慧的波光,山的沉穩給人以敦厚,厚實的大山包含了堅定、沉著和細致。而這聰慧和沉穩正是人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人們總是希望自己的人生趨於完美,總渴望所辦的事能夠取得成功,那麼這些願望的實現就少不了山與水的融合了。
靈動的水告訴人們,要充滿激情與智慧,要讓智慧的波光閃動。沉穩的大山也告訴人們,人生需要厚重,做事需要沉著、細致與認真。當人們把水的靈動與大山的沉穩緊緊聯
係在一起,作為人生和辦事的準則,那麼,呈現在世人麵前的又是一幅出色的山水畫! 古人懂得山水融合的魅力,當詩人們有感而發,盡情抒寫時,他們仍然保持著那份治學的嚴謹。而今天,當“神舟五號”搭載著中華兒女的夢想飛向藍天時,楊利偉的所做也證明了這些。在“神舟五號”升空前,技術人員出於安全的考慮,要求楊利偉不要在駕駛倉(艙)中有“太大的動作”。楊利偉不愧是優秀的航天員,當他在紙上寫完祝福語後將手中的筆輕輕拋向空中,感受了一番“失重”時筆在空中飄浮的趣味。他的這一舉動立即在地麵控製中心引起一片掌聲,一陣會心的笑聲..之後,他又認真投入到工作中。 這便是山與水融合的出色表現,楊利偉的認真和穩重體現了大山般的沉穩,而他機智的舉動為首次飛天增添了樂趣,閃爍的是水靈動的波光! 水的靈動、山的沉穩就是一幅人生的山水畫。
參觀烈士陵園有感
細想起來,已經有好久沒有用如此靜怡的心情去欣賞過某樣東西了;也是好久,沒有某樣東西能讓我用如此靜怡的心情去欣賞了。但是,當我踏入龍華烈士陵園的一瞬,我知道,我將會從這片烈士歸宿的土地上重新拾回這種久違的感覺。 那是一片安靜的土地,曆經了槍林彈雨的革命誌士最終的歸宿地,我想,喧嘩於它是不合適的。生時耳邊充斥著各種的音符:沙場上的殺敵聲,慶祝勝利的歡喜聲,戰友們犧牲的倒地聲,敵人的叫囂聲以及最後那屬於自己的一聲,我想在最後的那一刻,他們除了對勝利的祈禱之外,更多的會是為自己終於能毫無愧疚的走向最終的寧靜而生出的一份欣慰之情。是啊,或長或短的一生,他們走得是那樣的坎坷,誰又忍心不給予死後的他們一份寧靜呢?誰又忍心再用人間的種種音符去打攪他們渴望安息的靈魂呢?但是,這又是我們一種迫切的心情:走近他們,走進他們的世界。 一直以為很多表麵的、繁華的東西是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遙遠的。惟有在曆史的變遷中沉積下來的民族精神是永恒的。也正是這種民族精神驅使著如此多的仁人誌士前赴後繼,終使我們有了個如此美好的家園。可是,站在烈士的遺像前,我卻有著份慚愧。太多的新鮮事物,太多的誘惑,使我疲於應付。漸漸地,在忙碌的生活中遺失了原本應好好珍惜的東西。於是,驚醒於此的我不自覺的放輕自己的腳步,隻為了能讓自己的心靈去感受那已經不十分強烈的脈搏。因為我們需要,我們這個時代需要。 胸懷一顆靜怡的心再次走入喧囂的世界,我多了份自信,為了身後那一片精神的家園!
自由、平等、博愛
鳥隻有在遼闊的天空中才能盡情地翱翔;魚隻有在深邃的江河才能歡快地遊弋;雄師隻有在一望無垠的平原才會充分顯示颯爽的英姿。人,更需要自由。人隻有在自由的條件下才會有安寧的生活,一切的理想、抱負隻有在自由的前提下才得以實現。人,擁有自由,
才有可能獲得幸福。自由甚至比生命還重要,它是一種境界,一種追求的目標。世間所有的生命都渴望自由,尤其是人,那是精神世界存在的條件之一。 所有的人都渴望被尊重,所有的人都有被尊重的權利,人生來就是平等的,大家遵循的製度、受到的待遇也應是平等的。在舊時社會,許許多多的人都受不到應有的平等待遇,甚至會因無法改變的出身等因素被降低人格。對於這些不公的製度,總會有人勇敢地反對。他們是值得稱讚的,因為他們懂得如何去捍衛自己的人格和尊嚴。 人們向往和平,向往愛,向往人與人之間美好和諧的關係。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們做到了博愛。時常可以看到,在失學少年、貧困家庭的捐款箱前,總有一隻隻溫暖的手將一份份的關懷、愛心投入其中;在今年“非典”蔓延時,總有一個個白衣天使不顧自身安危,盡力搶救著病人。許許多多的人能將溫暖和愛給予毫無血緣關係、素昧平生的需要幫助的人,這是善良、博愛的表現,是美的體現。 完全達到自由、平等、博愛的社會也許隻能出現在理想之中。但人們能夠力所能及地朝這個目標發展。也許,這存在著很多困難,但若擁有堅定的決心和不畏強權的勇氣,這一天始終會到來。19世紀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在13歲的時候進了伊頓貴族子弟學校。在這所學校,剛入校的新生要像奴隸似的給高年級學生鋪被、提水、擦皮鞋、刷衣服,沒有一點尊嚴。若是誰不肯,就要受到攻擊。嚴酷無情的學校,和生性渴望自由、美好的雪萊格格不入,他堅決表示決不給學長們做奴隸。學長們就常常迫害雪萊,有一次將他打了一頓,還撕破了他心愛的詩集。然而,拳頭戰勝不了他,雪萊發下了誓言:“我發誓,我一定盡我最大的力量,做到理智、公正、自由。我發誓,決不與自私自利、有權有勢之輩同流合汙,甚至也決不以沉默來與他們變相地同流合汙。我發誓,要把我的一生獻給美..” 在三色旗中,藍色表示自由,白色表示平等,紅色表示博愛。這一麵旗幟,這三種顏色,象征著人們對美的無限渴望和追求。
城市的天空
很多次都會隻看著天空,而不是去描寫。因為我覺得它的美是無法言表的,而文字,到頭來都是障礙。 天空就像是大海,在離它很遠的地方,有石頭森林的霓虹燈光,燦爛流動。在這歌舞升平的亂世,我們的歡喜沒有安穩,溫暖沒有根基,歡喜得沒有根據,沒有考驗。於是,也就沒有相信,而相信,是天空的唯一真理。它要你摒住呼吸進入靈魂,甘願被黑暗覆蓋。 亙古不變的天空,我們一直都與之對峙。但總有一方會先潰敗。誰比誰清醒,所以,誰比誰殘酷。曾走在陽光下,吃掉一隻冰激淩卻忘記擦掉嘴角的餘味,於是,以為幸福就是這樣。我卻錯了,這城市的天空足夠支持我們的迷戀,不夠支持我們的快樂。
然後它的手指撫在我的嘴唇上,這鹹味的液體,不是眼淚,而是天空的孤獨。孤獨是,在你需要別人時,遍尋不著;在你不需要別人時,你自給自足。當去到陌生的地方,周圍
都是陌生的人,陌生的語言,陌生的路..其實此刻的孤獨並不算什麼。 喜歡天空,不是一個事件。它隻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信仰。 看一場煙花,終於看到頭仰得脖酸目痛,大把大把的煙花飛上天空,它綻放的瞬間,充滿勇氣的灼熱和即將幻滅前的燦爛,我們看著,心裏原來有這麼足的激情。 然後煙花滅了,夜空沉寂了。 原來我們都記錯了。真切的感情,從來不會是堅韌的。任何一個人,失去另一個人,都會活得一如既往。黯然酸楚是屬於懷戀,但是遺忘要輕鬆得多。
我家附近
走出家門,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金色曉島上,一座座高聳入雲的塔吊,碩長的塔臂,伴著隆隆的機器聲,在空中伸展,張揚出勃勃生機和活力。人勤春早,小區裏一樹樹盛開的梅花,仿佛張開了雪白的雙臂,迎接久別的親人,迎接新的時節。真是“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張渭) “中國有個柳葉湖”,柳葉湖西是我家。她是城區內的一個天然湖泊,據說麵積是杭州西湖的兩倍。柳葉湖山環水繞,流霞飛煙,碧水與長天一色,青山和古城相映。湖水來自層巒迭嶂、鬆竹青翠、泉水潺潺、清溪蜿蜒的太陽山國家森林公園,清澈的湖水宛如一麵明鏡,婉順寧靜,沒有一絲的嬌柔和做作,溫文而雅地彙入沅水。 湖的北邊很早以前就是白鶴棲息的寶地。每年5—9月,成千上萬隻白鶴和白鷺在藍天碧水間翩翩起舞,成為一道奇特亮麗的風景。湖的西南的有一座小山,十分秀麗,每逢春天,滿山杜鵑花,姹紫嫣紅,還留下了劉海砍樵的美麗傳說。 柳葉湖一帶曾有一批名流賢士、英雄豪傑,建功立業,報效桑梓。行吟沅澧的屈原、朗州司馬劉禹錫、農民起義領袖楊幺、武昌首義智囊劉複基等都留下了不朽的足跡。 柳葉湖水域遼闊,湖底平坦,是理想的天然水上競技場,被人譽為“水上運動的天堂”。由於成功地舉辦了國際國內皮劃艇等水上項目比賽,一舉揚名天下。 風光旖旎的柳葉湖,在靜謐之中婉約地流淌著詩情畫意。每當一夜春風,裁剪著依依楊柳,到處飄舞著脆生生新芽的時候,我就會情不自禁地吟誦起詩人們的佳作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飛雪。”(韓愈)。 今天的柳葉湖已不是“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裏堤。”了(韋莊),而是鵠比翼,花顰眉,柳拂裙,畫意更兼詩意;林蘊幽,水凝碧,山環翠,“柳葉”不讓西湖。越來越多的友人提議,給美麗古韻的常德城,再來個錦上添花,取上一個優雅的名字——柳葉城。
我家南邊是體育中心。春夏時節,是個放風箏的好地方。騎車回家,經過這裏,我駐足仰望,五彩的風箏伴著和風在天空中翱翔,有如“一行白鷺上青天”的景象。突然,我想了想那多如牛毛的家庭作業,心裏一頓憤懣,但有不得不戀戀不舍地離開。當我回眸
之時,忽見湖麵上一隻鳥兒猛地騰飛,霎時,“沙頭一水禽,鼓翼揚清音。隻等高風便,非無雲漢心”。(張文姬)飛進了我心中。 樹上的知了叫得特厲害——是想遊泳了吧。我來到了體育中心。撲通地跳進浸清涼的水中,像一隻小魚兒在和煦的陽光下沐浴,我慵懶地漂浮在水上,歎曰:“快樂無邊,回頭是岸。” 我家北麵是百家緣餐飲娛樂城。是一座建成不久的歐式仿古建築,裏麵猶如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到處流溢著濃濃的友情和鄉情。 五一節、國慶節之類的長假,是年輕人嫁娶的好日子,用“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形容一點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