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我不是人2
給感情一把尺
無論何時,月光都會將皎潔的亮色灑向大地,不管它是高是低;無論何地,蒲公英都會把種子撒向大地,不管它是貧瘠還是肥沃;身處“非典”病房的白衣天使們,更是在每個人心裏種上了一棵“愛心”樹,不管他是敵是友;那麼,我們是不是也該給心靈、給情感一把尺,別讓感情的親疏迷亂了你我的良知。 (一)給感情一把尺,給理智一條路; 生活給了我們無數路口,讓我們用心去選擇,當麵臨親與疏的判斷之時,該給心靈一把尺,去警示自己憑正義作出選擇;該給感情一把尺,別讓親切阻斷了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長途,讓理智的感情伴你人生長途,才會使心更輕鬆,才會使世界更加美好。 是什麼讓唐太宗不認親疏讓洱海的風,回紇的幔帳,靺鞨的大風雪吹成民族的團結! 是什麼讓伽利略不以舊的理論為綱,讓真理之步邁進了人類文明的史冊! 是什麼讓貝多芬不成為傳統者的奴隸,開創了充滿生命豪情的《第九交響樂》! 是感情這把尺,是它讓人們不以感情的親疏,讓人類向著邁進;是它讓人們不以感情的遠近,讓人類向著認識真理奔跑;是它讓我們給理智一條路,給智慧一條路,給文明一個永恒! (二)給感情一把尺,給民族一個振興; 林則徐給感情一把尺,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背景下,發起了愛國思想運動,使中華民族的認知向世界邁進;鄧小平給感情一把尺,在“一國兩製”的偉大構想中,提出了祖國統一的新思路,讓中國社會的發展選擇了理智;戰爭中一位位母親給感情一把尺,為了全民族的勝利,毅然獻出了孩兒們的生命,讓苦難的民族在鮮血的力量下奮起!
而今啊!戰鬥在抗“非典”一線的白衣天使們也給心靈一把尺,這把尺需要的不僅僅是奉獻與理智,更需要英明果敢的大智,生死相許的大勇,勇於奉獻的大義和這悲天憫人的大愛,他們不僅給理智一條路,更給民族精神一個完美的展現,他們無論感情的親疏,
為每一個病人送去了同樣的愛! 目光可以忘卻感情之尺 蒲公英也可以忘卻這把尺 但你千萬別忘了用感情之尺去衡量你的心,因為中國民族的振興需要你用理智思維開辟一條成功之路!
保姆與家教
柳靚,武漢大學社會學教授,單身母親。就因為是教授,就因為是單身母親,柳靚才請了個小學畢業的鄉下妹子當保姆,一個武漢大學大三學生當家教。這故事啊,也就從這裏開始.. 你看那鄉下妹子,圓圓的臉蛋,小巧的嘴,一雙汪汪的眼睛清純著呢,住了那麼個把月,可把柳靚家裏弄得井井有條,喜人呐!柳靚心裏自然歡喜,大大方方地將所有生活費給了小保姆,更將她視為自己的親妹妹。 你再瞧那家教,馬尾高豎,精神抖擻的,和柳靚家女兒聊得可火熱呢!但似乎,她工作做得不夠好,那小女孩除了會吐一兩句洋文,考試總在七八十分徘徊。柳靚正思索著要不要換個家教。 唉,也怪教授她自己心理作用,用什麼“分而使力,用心專矣”,心理不平衡了吧?! 星期二,正趕上柳靚的新學年報告會,這可是全校性的活動,儀表上不得馬虎。想起假期新買的長裙,柳靚不禁笑了,連那個當家教的二十出頭的姑娘都說穿不出自己那樣的洋氣,自己都三十四了。就這麼想著,柳靚喜滋滋地從衣櫃裏取出長裙,比劃著..“哎喲!”毫無預警的,裙子的下擺破了個大洞,柳靚大驚失色,這到底會是誰幹的,好好的一個心情全給破壞了。柳靚無奈地坐到床沿,眉頭深深鎖起.. “會是誰呢?不可能是小保姆,對,不可能!那天她隻是怯怯地站在一邊看,不可能弄壞的。女兒又穿不了這麼大的,肯定是那個小家庭教師,那天,她看我穿的裙子,眼睛眨都沒眨過一下,肯定會是她!”好像沒經過什麼思維鬥爭似的,柳靚一口咬定是家教弄壞了裙子,憤然奪門而去.. 忘說了,她不是去理論,而是去講學了,因為,她知道,下午女兒要補課,自己又不在家,家庭教師一定會趁這個機會拿她的衣服穿,到時候,就可以逮個正著。一切照計劃進行著.. 到家門口了。對了,就是那個人!柳靚差點沒衝上去按住她。“等!等!等!等她到家門口,就捉住她,我上個月才買的鞋子,你也穿,太放肆了吧,討厭啊!”爾等生氣就跟柳教授現在這樣沒風度了,她一個箭步上前,扳過對方的身子,驚了———保姆!她的脖子上還多了一串項鏈。 這樣,我想,柳靚又可以在學會上發表論文了。
民族情感與世界
“醜女孩”呂燕在法國一炮走紅的消息傳來,令人震驚。此事不僅引起了中國服裝模特界的議論紛紛,更引發了對中國傳統審美觀的思考及與世界潮流的關係。 就咱們普通老百姓的眼光來看,呂燕的確算不上美女,甚至是醜的。小眼睛、塌鼻梁、厚嘴唇、大臉龐,與我們心目中大眼睛雙眼皮高鼻梁薄嘴唇的美女相距甚遠。雖說呂燕在法國獲得了成功,但國內的服裝界好像並不買賬,中國的傳統審美觀根深蒂固,從封建社會開始就定下了美女的標準,雖然時代變了,說什麼該與國際潮流接軌了,但從情感上還是咱中國林黛玉親。你看,國內知名的服裝雜誌有幾期是以洋模特作封麵的,換來換去就是那幾張老麵孔。 而與我們相反的是,法國人並沒有以歐洲美女標準要求呂燕,而是從東方人特征角度接納了呂燕。這種拋棄了感情束縛平等客觀看待事物的理念是否值得我們學習呢? 中國人在這方麵的例子還很多。想起美聲唱法剛剛進入國內樂壇的時候,中國聽眾無法接受。竟有媒體稱之為“胖女人的吼叫”。咱中國有京劇、樣板戲,又親切又有味,比你那不知所雲的唱法好聽多了。但從今天看來,正是有著一批有眼光的音樂人士拋棄了情感上的排斥,積極吸取了美聲唱法中科學係統的發聲方法,並將其成功巧妙應用於我國的民族唱法,使得今日的民族樂壇煥發出從未有過的勃勃生機。 在中國的曆史上,雖然大多數人沉溺於民族情感的牽絆,不能正確認識世界,但總會有一部分有識之士,會擺平情感與理智的天平,正確看待中國與世界,像林則徐、魏源、孫中山等,正是他們推動著中華曆史車輪的一步步前進。抱著傳統停滯不前,隻能落後挨打。中國的近代曆史不正是最好的典型嗎? 中國悠悠曆史培養了我們每個人的民族感情,但世界的發展,更要求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去勇敢地擁抱整個世界大家園!
泥水裏的笑容
在小賓館旁邊的巷子裏,每到夜晚,總會有幾個外地來的打工者橫七豎八地躺在那裏。我每天早晨從賓館裏走出來,總能看見他們運貨用的平板車和他們夜裏蓋在身上的髒衣服——人是看不見了,他們5點多就去什麼地方上工了。 對我這樣住在賓館裏的人,他們似乎是不敢看,常常回避我的好奇眼神。爸爸說,他們是農民,是衝破阻力從家裏走出來離開土地的農民! 農民,是的,我看得出來——從他們臉上的溝壑裏,分明流淌著渾濁的泥水,笑起來的時候,那泥水裏像長出了稻子。那當然不是稻子,是塵土?亦或是滄桑?我說不清楚。
我所好奇的,是這些窘迫的農民,為什麼總能讓自己的喜悅,透過層層繭和疲憊,從筋骨裏流露出來。我猜想,他們的喜悅,是從破了“守土地”“守老家”“守祖墳”的觀念
那一天萌生出來的!他們終於離開了“種地生娃”的傳統規則統治下的那片黑濕的土地,離開了沒有富裕希望的生活。他們終於可以在日落之後依舊勞動—一有償勞動而不是回家睡覺了!所以,在他門飽嚐辛酸苦楚、五味雜陳的城市生活之後,漾在臉上的表情仍是樸實的笑容。 對他們而言,衝破束縛了他們一千多年前的所謂精神規則,僅這一點,就足以使他們滿麵春風了。 我簡直不能抑製自己為他們的喜悅而感到的興奮!因為我在曆史書中學到的,那一千多年來日複一日索然無味的農民生活終於在我眼前土崩瓦解了!這個社會最頑固的封建文化精神規則終於在被斬斷枝葉的幾十後即將被連根拔起了!我怎能不快慰! 我了解“農民問題”是讓朱總理失眠的第一原因,困為農民窮。而現在,我敢斷言,農民不會這樣一直窮下去,一如一千多年那樣頑固地守在社會底層。因為第一,讓農民窮的政治規則變了。第二,讓農民窮的規則也變了。 農民的命運,從他們進城來的第一個微笑開始轉變。當然,我所看到的,隻是農民笑容的一個縮影,還有在農村,城鄉結合部甚至是國外的各種各樣的打破精神規則而從此笑對人生的笑容! 每當巷子裏的農民叔叔發現我在在看他的時候,他總是羞澀地笑著走開,好像怕我看穿他想給自己的愛人買一件新衣裳似的。
心在刃上選擇
曆來最為矛盾的便是文人,他們似乎生來就進行著心靈上的選擇,在進與退之間,在生與死之間。 魏晉出英雄———曆史學家如是說。 我不知道在別人心目中嵇康算不算英雄,但從他的每一次選擇中我斷定:他是個英雄。 嵇康也許天生一副傲骨,不屈於俗,不慕於官,過著自己的田園隱士的生活。一代名將鍾會,慕名往謁,結果被拒之門外。鍾會在臨走時,不忘記恨恨地瞪了兩眼。於是嵇康便上了刑台,理由是謀亂。行刑前,執刑官問他還有何話說,他抬起頭,看著台下三千太學生稽首向著一個高高在上的人。司馬昭也看著嵇康。嵇康知道,以他的名望,隻要向司馬昭說一句懇求的話,往後則皆大歡喜。他的心在動,心在痛,屈服嗎?不,他知道自己並沒有錯。於是他說了句:“把琴拿來。”.. 他勇於赴死的從容給了曆史一個雋永的背景,那已成絕響的《廣陵散》餘音繞耳。 如果說嵇康是在尊嚴與生命之間做出了令人回味的抉擇,那麼王國維的選擇又向我們展示了什麼呢?
王國維可謂近代大儒,被人們稱為古文化的煞尾者。而正是這樣一代大儒,卻在清朝覆滅之後隨之而去了。對他的死,人們頗有爭議。有人以為他是“鐵杆”的晚清遺民,為“國”捐軀。而我卻同意餘秋雨先生的意見:他是死於一種文化。
王國維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終身濡染的封建文化隨著清朝政權的倒塌而淡化以至沒落時,他這一隸屬於這種文化的人心怎能沒有一絲顫動?他的心在泣血。“活下去嗎?”環顧四周無所留戀,曾經滄海的人對一切都已不太在意。他已沒有了目標,因為,當時沒有一件事,沒有一個人可以作為他這個大儒的目標。“死嗎?”可這樣的死有人在意嗎?是否值得?為一種文化的沒落而死?一種文化的沒落預示著另一種文化的興起,但這已不屬於他了。 心在刃上蹭了許久,血流一地,將一切塗成紅色。王國維便在這紅色中做出了選擇。玉殞香消吧! 常言道:“百無一用是書生。”我卻不以為然。至少書生在矛盾中的心靈的選擇是雋永豪邁無與倫比的。常人的選擇可以更改,可當一介書生在心靈深處認定自己的選擇後.. 若幹年後,我們會說:這是最令人回腸蕩氣的經典的選擇!
心靈的選擇
心靈是一個人的根,人們的觀念在心靈深處徘徊而升華;心靈是一個人的靈魂,人們的舉動因為心靈這個靈魂輾轉而改變。 麵對人生的一次次選擇,我們應始終保持一種純潔高尚的心靈、一種熾熱溫暖的心靈、一種堅毅不屈的心靈,我們要像那位登山者一樣,伸出援助之手,用身心去溫暖他人,做出正確的選擇。 麵對鴉片泛濫,長此下去,全中國將無禦敵之兵且無充餉之銀的危難境況,林則徐毅然挺身而出,虎門銷煙壯舉威懾中外;麵對元人的種種威逼利誘,文天祥決然赴義,“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至今讀到這震撼人心的詩句,仍讓人激動不已。從古至今,有多少豪傑,多少壯士為了心中的高尚情操,為了祖國的尊嚴,麵對生與死的激烈碰撞,他們拋頭顱、灑熱血,蹈死不顧,至死不悔。這不悔正是他們心中做出的正確的選擇,他們的豪言壯語、英勇事跡激勵著一代代成長中的青年,他們的選擇已在我們的心中深深地紮下了根,他們的舉動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 “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義者也。”在幾千年前的孟子麵對心靈的選擇,毅然發出了舍身取義的呐喊,是心靈的選擇激發出了先哲的思想火花,這將是一條亙古不變的古訓。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三國鼎立的年代,諸葛亮輔佐劉備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了興複漢室,諸葛亮殫精竭慮,在躬耕於南陽與興複漢室中,諸葛亮選擇了後者,至今仍為人們所稱道。我們的總理朱鎔基在答記者問時不也引用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話麼?這是人的心靈深處的大義,是為國奮鬥而義無反顧的大義。
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從古人心靈深處的選擇中我們感受到了他們的大義所在。是心靈的選擇促成了他們的最終的美,是心靈的選擇讓他們至今仍閃耀著光彩奪目的光芒。
舍棄自私,選擇高尚;舍棄奸詐,選擇誠信;舍棄小我而完成大我.. 這才是人們從心靈、從靈魂的大無畏的選擇。
選擇
如果我是一片雲, 我會放棄高高在上, 我選擇化作一滴滴小雨飄落人間。 你要問我為什麼, 請看看那些鬱鬱蔥蔥的生命, 那,就是我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支河流, 我會放棄奔流到海, 我選擇化為甘泉流入麥田。 你要問我為什麼, 請聽聽農民伯伯喜悅的笑聲, 那,就是我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株靈芝, 我會放棄長命百歲, 我選擇化為一滴滴藥湯灌入人口中。 你要問我為什麼, 請看看那位康複病人的笑臉, 那,就是我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塊礦石, 我會放棄平靜安逸, 我選擇熔入爐中化為滾燙的鋼水。 你要問我為什麼, 請看看那一座座的高樓大廈, 那,就是我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隻白鴿, 我會放棄自由嬉戲, 我選擇永不停息地把橄欖枝銜到 戰爭的國度。 你要問我為什麼, 請看看那些飽受戰爭痛苦的兒童
正在快樂地玩耍,
那,就是我的答案。 人生,是一篇做不完的選擇題, 向前?向後?往左?往右? 如果你已迷失方向,瞧瞧你心靈中 的真、善、美吧, 那,就是你的答案。
保姆與家教
柳靚,武漢大學社會學教授,單身母親。就因為是教授,就因為是單身母親,柳靚才請了個小學畢業的鄉下妹子當保姆,一個武漢大學大三學生當家教。這故事啊,也就從這裏開始.. 你看那鄉下妹子,圓圓的臉蛋,小巧的嘴,一雙汪汪的眼睛清純著呢,住了那麼個把月,可把柳靚家裏弄得井井有條,喜人呐!柳靚心裏自然歡喜,大大方方地將所有生活費給了小保姆,更將她視為自己的親妹妹。 你再瞧那家教,馬尾高豎,精神抖擻的,和柳靚家女兒聊得可火熱呢!但似乎,她工作做得不夠好,那小女孩除了會吐一兩句洋文,考試總在七八十分徘徊。柳靚正思索著要不要換個家教。 唉,也怪教授她自己心理作用,用什麼“分而使力,用心專矣”,心理不平衡了吧?! 星期二,正趕上柳靚的新學年報告會,這可是全校性的活動,儀表上不得馬虎。想起假期新買的長裙,柳靚不禁笑了,連那個當家教的二十出頭的姑娘都說穿不出自己那樣的洋氣,自己都三十四了。就這麼想著,柳靚喜滋滋地從衣櫃裏取出長裙,比劃著..“哎喲!”毫無預警的,裙子的下擺破了個大洞,柳靚大驚失色,這到底會是誰幹的,好好的一個心情全給破壞了。柳靚無奈地坐到床沿,眉頭深深鎖起.. “會是誰呢?不可能是小保姆,對,不可能!那天她隻是怯怯地站在一邊看,不可能弄壞的。女兒又穿不了這麼大的,肯定是那個小家庭教師,那天,她看我穿的裙子,眼睛眨都沒眨過一下,肯定會是她!”好像沒經過什麼思維鬥爭似的,柳靚一口咬定是家教弄壞了裙子,憤然奪門而去.. 忘說了,她不是去理論,而是去講學了,因為,她知道,下午女兒要補課,自己又不在家,家庭教師一定會趁這個機會拿她的衣服穿,到時候,就可以逮個正著。一切照計劃進行著.. 到家門口了。對了,就是那個人!柳靚差點沒衝上去按住她。“等!等!等!等她到家門口,就捉住她,我上個月才買的鞋子,你也穿,太放肆了吧,討厭啊!”爾等生氣就跟柳教授現在這樣沒風度了,她一個箭步上前,扳過對方的身子,驚了———保姆!她的脖子上還多了一串項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