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迷惑1
雖然“戀愛百慕大”在社會上其它地方也客觀存在,但相對來說,在女大學生中間存在的範圍更廣,更有密度。有一位心理學權威說:“大學校園裏的姑娘畢竟太年輕了,她們處在越軌年齡”。
引言
當代,女大學生從父母那裏學到的倫理道德觀常常在進入大學時受到嚴重的挑戰。因為大學強調客觀獨立性,對父母灌輸給她們的人生觀產生全麵的懷疑。正如一位即將告別哺育了她四個春秋的母校的女大學生所說:“我來這裏時,世界是光明的;現在我離開她時,世界卻是那樣令人失望和沮喪。這一切,原本是不應該發生的。”
研究者曾對500名女大學生進行了為期4年有關從處女到非處女轉變的心理研究。在我們的調查中,女大學生體驗過性活動的比例隨年級而遞增。比例分別為:“大一7%;大二13%;大三20%;大學四年級,約有1/4的女生經曆過性生活體驗。
應當引起治療者注意的是,女大學生的性行為並非單純地取決於年齡的大小。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可以對某些行為的啟動和追求起生物學上的催化作用。女子月經初潮的平均年齡已從17歲降到了12.5歲;男孩的青春期14歲就開始了。目前也已有了初步的調查結果:
1)商品經濟的衝擊,文學藝術(諸如電影、電視、錄相、流行歌曲、刊物等)的潛移默化。
2)在1/4世紀前,青年性活動那種引人注目的性別方麵的顯著差異,現在似乎不那麼明顯。例如現代避孕技術方法越來越高、而且多,導致女性性活動的增加。如同男性一樣,女性也開始把自己的性的需要看成是正當的。這股勢頭在80年代中期強盛起來。
3)同時,社會對女性性活動越來越來取任其自然發展的態度,同時也為她們對追求感官快樂抑或別的目的而來取的性行為大開方便之門。
4)在80年代,權威感遭到青年貶低的趨勢擴展到了性的領域,抽去了高懸在女大學生頭上的達摩利亞劍。
另外,其它原因,研究者正在中國華北和中南各高等院校進行廣泛深入地調查研究。
1.女大學生性態度的變遷
研究者在對上述500名女大學生所在的學校進行普查後,發現在校女大學生限製性生活的規範在過去的幾年裏發生了巨變。
在1977年,女大學生認為隻有在相愛的兩人之間才可能發生性關係,這也暗示了他們的關係將進一步發展,直至確立婚姻關係。2001年,某些女大學生仍然認為兩人如果相愛才會發生性關係,但並不意味著就得和他結婚。也有的女大學生認為即使兩人不相愛,隻要不是互相利用,也可以發生性關係。
在對這500名女大學生所在的大學生普查中發現,男生中20%有過性交,15%有過頭的愛撫動作,27%有輕微的愛撫動作。女生中有11%有過性交,18%有過頭的愛撫動作,25%有輕微的愛撫動作。
經對此現象,溫明春醫師對中國東部沿海城市的四所大學進行了研究,並在比較1980年和2000年的性發泄方式後提出,越是具有現代意識的大學生,體驗過不大為社會認可的性發泄方式的人就越少,如集體性交、獸交和同性戀。但到2001年,通過口交發生性刺激的女大學生增加了。
以前,女大學生在性方麵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由於她們父母的灌輸而逐漸形成的罪惡感。直到今天,在研究者收到的9名女大學生的來信中,都詳細談到了她們內心的焦慮和由於對性的恐懼而產生的壓抑。不過,現在已有1/2的女大學生原諒婚前性行為——如果兩人相愛的話。
學生中性態度的變化並不總是愈來愈寬泛的呈簡單的上升趨勢,而是隨著時間的延伸包含更複雜的演化,同意“我認為婚前性行為道德”的說法的女大學生有所減少,到2001年,兩性間對這一問題看法上的差異幾乎消失了,這說明雙重標準已趨向墳墓。2001年兩性都不大可能象1980年那樣,把一個曾發生過性關係的女大學生看成無可救藥。
誠然,過去性關係的發展被傳統的道德所遏製,處於萬馬齊喑的悲境。而客觀上,人無疑是作為整體進行活動的一個複雜的生物係統,它的任何一個組成部分都不能受到壓抑,否則就會導致整個體係內部紊亂和失調。性表現是多種社會能力和主觀能力協調的一種複合性產物,包括交流的技巧,移情作用和堅定的自我感。何況,性能力並不像人們通常所認為的那樣會無師自通,也不是由上帝莫名其妙地傳授的。山西省就發生過新婚之夜父母教兒媳作愛的野蠻的“文明”。無怪乎保加利亞心理學家基·瓦西列夫呼籲:“學校應當對年輕的一代進行性教育。”
研究者從上述500名女大學生中任意抽選了100人,通過訪談來了解她們的性行為。結果發現,女大學生性行為的發展,大致有如下幾個階段。
1)不接觸異性的階段。這一階段既無約會,也無接吻。
2)不脫衣服的性接觸階段。行為表現是輕吻,長吻,在衣服外麵接觸乳房。
3)在衣服裏麵或脫掉衣服的性接觸階段。尚未發生真正的性交。
4)與一個對象發生性交。
5)與一個以上的對象發生性交。
2.1引發婚前性行為的導火索
研究者綜合地運用了社會學研究方法,在普查的基礎上,對女大學生的性行為進行了個案定性的調研。研究者是按下列三個程序進行的。
1)獲取社會憑證——全麵搜集有關個案的各種材料。
2)作出社會論斷——對個案的情況進行分析、研究,找出問題的症結。
3)進行社會治療——針對個案的問題提出了改進的建議和方案。
研究者發現女大學生性活動的心理動因有八種。
2.顯示對愛情的忠誠
有的女生在戀愛過程中,對男生很滿意,視對方為意中的白馬王子,而對方對自己若即若離。姑娘生怕飛走了金鳳凰,於是主動獻出了貞操,企圖以最寶貴的聖地換取最忠誠的愛。
“我怕失去了他。”一個專科學校二年級的女生說道:“我很愛他,我幾乎是一見他就被他迷住了,但他總是猶豫不決。他長於理智,想得最多的不是我,而是以後的分配及家庭是否幹涉等等。可我一刻也離不開他。”這個女生很自信,“他是個老派的男生,隻要我們發生了性關係,他就再不會離開我了,因為如果那樣他就會受到良心的譴責而永遠背上沉重的十字架。”
這位女生並沒有領悟到愛的真諦。愛是相互的吸引,她即使已用良心拴住了他的肉體,卻不可喚醒他心靈裏的酣睡的愛。換一種角度,她最多隻懂得愛的給予,卻未能明曉愛的獲得
2.2追求情欲的快樂
現在,性需要已被人們認為是正當的歡愉與渴求。奧古斯特倍倍爾在他的《婦女和社會主義》中指出:“在人的所有自然需要中,繼飲食的需要之後,最強烈的要算性的需要了。”而科馬列克更是妙語驚人:“性交實際上就是輸送一些愛情的細胞。”
研究者有幸拜讀了一位大三女生的日記:“我願意,我要以此表達我的愛。隻有他才能引起我感官的興奮。在這種興奮的欲流衝擊下,我不能自持。我渴望同他結合,溶為一體,在愛的催化下肉體的結合使我的幸福體驗達到巔峰。……唯有此我才真正體會到生命的茁壯和溫馨。”
2.3為了個人的私欲
性欲既可以使一個人高尚起來,也可以使一個人走向墮落的深淵。
為了達到個人的私欲,有人竟不擇手段獻出自己的貞操。為了追求物質享受,滿足吃喝玩樂等感官刺激,獲得穿戴等時髦用品,有的姑娘也甘願與別人發生性關係,用低級的卑瑣的手段去賺取臉上肮髒的胭脂。一位來自黔東南的鄉村姑娘在鐵窗裏灑下了悔恨的淚:“入校一個月後,作為女大學生的自豪感已蕩然無存。我的智商並不比城市女孩差,我缺少的隻是物質,在裝飾品上我感到羞澀。我沒有優越的家庭做後盾,在物欲橫流的衝擊下,我內心失去了平衡,我隻有用自己僅有的青春肌膚來抗爭,以此來贏得城市姑娘所擁有的時髦和優越感。”
2.4避免孤獨
現代人的性格組成,為每位心理研究者所關注,而孤獨則是心理學一直頭痛的問題。觀察表明,知訓識層次越高的人越易產生孤獨的感覺。告別父母、背井離鄉的女大學生,初來乍到,人生地疏,孤寂之感油然而生,為了排遣寂寞無聊的光陰,她們總是積極參加各種社團活動,試圖他鄉覓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