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培養快樂的心理1(1 / 3)

第一章 培養快樂的心理1

由歡樂驟然轉為痛苦的人,比由痛苦轉為歡樂的人,好象多了一些。也可以說:每天陷於迷惘痛苦中的人,要比每天歡樂的人超出很多。(卡耐基語錄)

人生如舞台,如果你單單傳述一件事,就無法打動人心。所以你必須以喜劇的手法來處理你的人生,使你的周遭洋溢著歡欣鼓舞的氣氛。(卡耐基語錄)

生理年齡瞞不了人,而精神年齡呢?它卻可以永葆青春,甚至更年輕。這個論調聽起來有點可笑,但是並非辦不到。(卡耐基語錄)

活著並不隻是呼吸而已,是要去行動了;要運用我們的器官、感覺和能力,運用存在於我們身上的每一部分。(卡耐基語錄)

求得寧靜的心靈

要獲得精神的寧靜,必須努力改變你的思想,使它們處於放鬆狀態,隻有這樣,才能接受上帝賜予的寧靜的禮物。(卡耐基語錄)

一個人的目的,不在他的命運裏,而在他的靈魂中;不在於生活環境的外表,而在於心靈內部焦點的深處。(卡耐基語錄)

無所事事並非寧靜,心靈的空洞就是心靈的痛苦。擁有真實、堅強和寧靜的心靈就能平等地接受任何大大小小的事物。(卡耐基語錄)

獲得心靈寧靜的首要的方法是,培養空靈心境、排除心中雜念。我們在《成功的階梯》一書中對此曾經予以重點闡述,但在這裏為了強調時常進行精神淨化的重要性,我不得不再簡略地談一下。我建議每天至少要做兩次心靈淨化的訓練,如有必要可以多做幾次。必須明確地排除你的心靈的恐懼、憎恨、不安全感、悔恨和內疚。這樣做的惟一目的是,你要自覺地、努力地淨化你的心靈,使它處於空靈、輕鬆狀態。當你向信賴的朋友傾訴那些壓迫你的精神的煩惱時,你難道沒有體驗到一種如釋重負的的感覺嗎?作為一個牧師,我經常被人們當作可以推心置腹的人,被人們信賴,被告之以心靈的煩惱。

在一家旅館吃早餐時,我和兩個朋友談起昨晚的睡眠狀況。這確實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話題。其中一人大加抱怨。他說他整個晚上都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最後弄得精疲力竭,“我想在上床之前聽聽新聞,”他說,“但是,一段時間之後,聽得耳朵都煩了。”“聽得耳朵都煩了”或許就是睡眠不好的原因。沒有人會懷疑他受了一個晚上的煎熬。“也許這與我睡覺前喝咖啡的習慣也有一定關係,”他沉思著說。

另一個人大聲說:“我可睡了個好覺。睡覺前,我瀏覽了一下晚報上的新聞,聽了有關近幾天的新聞,並對這些新聞做了些整理、分類。當然,”他接著說,“我還是照著盡快入睡的方法去做,這些方法可以說是屢試不爽的。”

我趕忙問他有什麼好的方法,他解釋說:“我的父親是個農民,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就總是在睡覺前召集全家人,在客廳向我們朗讀《聖經》。當時的情景仍曆曆在目、清晰在耳。那時,每天晚上父親都向我們朗讀《聖經》中的詩篇。祈禱過後,我就回到自己房間裏,美美地睡一覺。但是自從我離開家後,我就沒有睡前讀《聖經》和祈禱的習慣了。”

“這些年來,我隻是在一次堵車時才祈禱過。但是,幾個月以前,我妻子和我,由於生活困難重重,日子過得很不順心,於是我們決定恢複這個習慣。我們發現這一方法確實非常有益,所以現在每天晚上上床睡覺前,她和我都要在一起讀《聖經》,做一段祈禱。我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但是我確實睡得很好,而且諸事順利。的確,我覺得這一方法十分有用,以至於我出門在外,就像我現在,依然不忘讀《聖經》和做祈禱。昨天晚上,我睡覺前讀了第23首讚美詩。我大聲朗讀,果然,它使我受益匪淺,令我酣然入睡。”

他轉向其他人說道,“我並沒有聽得耳朵煩了才去睡覺。我隻是帶著一種寧靜的心情去睡覺。”

好了,這裏給了你兩句耐人尋味的話——“聽得耳朵都煩了”和“寧靜的心情”。你想選擇哪一種呢?

◇◇◇◇◇

酣然入睡的秘訣就在於,精神狀態的變化。每個人都憑著不同的精神信仰生活,雖然改變一種精神信仰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但是比起繼續維持原來的艱難生活仍是顯得容易。緊張的生活是艱難的。內心寧靜的生活,和諧,沒有壓力,才是最安逸的生存之道。要獲得精神的寧靜,必須努力改變你的思想,使它們處於放鬆狀態,隻有這樣,才能接受上帝賜予的寧靜的禮物。隻有首先處於一種放鬆狀態,然後才可以獲得內心的寧靜。

我經常想到一個晚上在某個城市做講演的經曆。在走上講台前,我坐在後台瀏覽我的講稿,這時,一個人走了過來,他想和我討論一個個人問題。

我告訴他,我現在沒時間和他交談,因為我就要被介紹上台了,所以他要等我講演完再說。在我演講時,我注意到他一開始在側廳裏神經兮兮地走來走去,但是後來卻不知去向了。不過,我有他給的名片,從名片可以看出,他是那個城市相當有影響的人物。

回到旅館,雖然很晚了,我仍然擔心這個人,所以我撥通了他的電話。這麼晚還接到我打來的電話他感到大為驚訝,他解釋說他沒有等是因為怕我太忙。“我隻是希望你可以和我一起祈禱,”他說,“我想,如果你肯和我一起祈禱,我的心靈就可以得到一些安靜。”

“那好,現在沒有什麼能阻止我們在電話中一起祈禱啊。”我說。

他有點奇怪,回答說,“我從來沒有聽說過在電話裏進行祈禱。”

“為什麼不可以呢?電話是交流的工具。你我雖然隔著數棟大樓,但通過電話我們依然在一起。而且,”我接著說道,“上帝與我們每個人同在,他在電話線的兩端和中間。他和你在一起,也和我在一起。”

“你說得沒錯,”他不得不承認,“我很高興你能為我祈禱。”

於是,我閉上眼睛,通過電話為那個人祈禱,就像我們在同一個房間裏祈禱一樣。他可以聽見,上帝也可以聽見。祈禱結束後,我問道:“你怎麼不祈禱?”電話另一頭沒有回答卻傳來哭泣聲,“我不能說啊,”他說道。

“你哭一二分鍾後再祈禱吧,”我對他建議說,“把令你心煩意亂的所有事情告訴上帝。這是一部私人電話,即使不是,即使有什麼人在聽,這也沒什麼關係。至於涉及到什麼人,這裏有兩種聲音,也沒有人知道是你還是我。”

經過一番鼓勵後,他開始祈禱了,起初他還猶豫不決、吞吞吐吐,不久,一股激情就像火山噴發似的從他的心底湧出,充滿著憎恨、挫折、失敗。最後,他哀怨地祈禱了,“親愛的耶穌,我以莫大的勇氣請求你幫助我做任何事情,因為我從來沒有為你做過任何事情。我想你該知道我是一個多麼無用的人啊,即使我假裝成一個大人物的樣子。我已經討厭這一切了,親愛的耶穌,請救救我。”

於是,我也再次祈禱,並請求上帝答應他的祈禱,我對他說,“上帝,在電話線的另一端的上帝,請把你的手放在我的朋友的額頭上,賜給他寧靜。”說完這句話後,我們都沉默了,稍後,我聽到他的聲音,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聲音。他說:“我會永遠記得這一次的經曆,我希望你知道這是我幾個月以來第一次內心感到一片澄明、幸福和寧靜。”這個人用了一個簡單的技巧就獲得了寧靜的心境。他使他的心境處於空靈狀態,他得到了來自上帝的禮物——寧靜。

正如一個醫生所說:“我的許多病人除了他們的思想有問題外,並沒有什麼生理上的疾病。所以我給他們開了一個絕妙的處方。但是,這個處方上的藥材並不是你可以在哪一家藥店可以找到的。我開的處方是《聖經》中的一首讚美詩,‘《羅馬書》第12章 第2節 ’。不過,我沒有為我的病人寫出那首讚美詩。我要他們自己去查看:‘……你們應該通過心靈的更新使自己獲得新生……’要想更加幸福和健康,病人們需要更新他們的想法。當他們‘服’了這劑藥後,他們果然獲得了心靈的寧靜,而且這也有助於他們的健康和幸福。”

◇◇◇◇◇

我曾經在一艘開往檀香山的輪船上為人們做心理谘詢。在和人們談話的過程中,我建議那些憂心忡忡的人坐到船尾去,想像涼爽的海風吹走了心中的種種煩惱,想像它們被吹到船外,消失在滾滾的浪花中。這似乎是個孩子般的天真的建議,但是後來有個人跑來對我說:“我按照你建議的那樣做了,令我驚奇的是,在這次旅途中它果然使我心情輕鬆。”他說,“每當黃昏日落之時,我就坐在船尾,讓海風把我的所有憂愁都吹到船外去,直到它們全都被驅逐出了我的意識。每天,我都看著這些煩惱消失在海洋之中。不知道《聖經》有沒有說過‘忘記那些過去的事情’之類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