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輪回番(1 / 3)

趕了很久的路,轎子在一處山腳停下。抬轎的將腳步停下,待向從轎子裏麵的公子行過禮便後退回去。

那公子慢慢從轎中下來,對著這山,凝視了一會兒,方回頭輕聲道,二弟,到了。

拾階而上,石階異常整潔,並沒有落葉,並沒有汙泥。而這山空靈寂靜,偶有鳥鳴,鳴聲回蕩令人心胸頓開。兩人踏上石階倒是相視一笑,那笑,似乎透露著希望,希望這次是找對人了。

“怎麼樣,麵部可有異樣?”那公子一邊向上走去,一邊詢問道。

“哥,沒事的,不用這麼擔心。”二弟撓了撓頭笑著說。

“不擔心?你知道那天看你麵容僵硬,大家都擔心成什麼樣子,特別是三妹,她最先發現你笑的時候嘴角異樣可把她嚇……”那公子停下來,轉身拉下臉來看著這個讓他不省心的弟弟。

可弟弟就一直勉強地笑,因為患病,笑也笑不出來,大哥看著看著臉就拉了回去。轉過身,繼續往前走。

爬了很久,到山腰隱約看到一戶人家的時候,哥哥額頭冒汗,弟弟本就拖著病體,多走幾步便渾身微顫,但當哥哥再次回頭看他的時候,那種牽強的笑又露了出來,強作鎮定。

淡淡地說:“哥,到了。”

第一次看到這戶房子的時候弟弟猛然生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竹製的屋子透著淺綠色,屋前擺著一張石桌,石桌通體圓潤,圍著的是四個石凳。石凳約莫一丈遠處有一口大缸,缸裏麵清泉隱隱,上麵連著一根竹管不停地往裏麵送水。竹管連著一水車,連番滾動。水車旁邊卻是一片空地。圍著房屋的是一圈竹林,一陣風吹過,葉子不停晃動,僅有的一點點陽光鑽過空隙投在平整的地上,和葉子不停地晃動。

這種熟悉感,是什麼時候?弟弟思索著就呆住了,是十歲那年去學堂的路上……路上幹嘛了……

“二弟,想什麼呢,我們快去拜見吧,這個婆婆不好找的,爹爹找了很久才找到。”那公子拍了一下弟弟的肩膀,示意他往門口走去。

周圍很靜,屋子很靜,也許是聽到外麵的腳步聲,一個白頭發的婆婆走了出來。

那公子立刻雙手作揖,長長的袖子低落下來。二弟馬上跟著彎起了身子。

“婆婆,多有叨擾,晚輩父親讓我們兄弟二人來此尋醫。”那公子禮數周到,婆婆笑著點頭。

這婆婆雖已年邁,但麵容瘦削整潔,笑容依舊,結錐式的花白頭發上別有一枝發釵,配著一身素色便衣,很是出塵。

“好,是方家的長子,宇兒吧。”老太太輕聲細語地說道。

方宇心裏是意外的,但沒有片刻遲疑便回道:“婆婆,正是宇兒,這是我二弟,方軼。”

方軼又作了一揖,笑著望著婆婆。

這深山十裏,鮮有人知道此處還有人家。婆婆前幾日見一白鴿盤桓,落在石桌上,腳上綁著一封信。白淨的紙,清秀的字,把事情原由一一道來。

信裏說的少年便應該是這方軼了。

婆婆看了看方軼,在麵部停留了一會兒,然後笑著跟他們兄弟二人聊了起來。

“軼兒現在還在書院念著書吧。”婆婆轉向方軼。

“嗯,本來念著的,無奈最近身體患疾,功課怕是落下很多了。”

“軼兒,今年多大了?”婆婆突然問道神情似是很在意。

“今年十七了,婆婆。”

“嗯,十年了,該來的還是來了。”

“什麼來了?”大哥方宇一臉驚恐。

“十年之劫。”婆婆麵容就沉了下來。

對,這個地方是熟悉的,方軼猛然驚醒。

七歲那年,方家還不在此地。那年大雪,方軼去學堂的路上遇到的那個老先生。

那老先生把暈倒的方軼救起後,歎息道,劫數啊。

那老先生的住所,似乎跟這個是,一模一樣。

人的記憶啊,長得很,若沒有外力幹擾是可以存在很久的。

比如說,十年前,方軼七歲。那夜他隨家人入市賞燈,他小小的一個坐在馬車裏,馬車搖搖晃晃,簾子外麵不時燃起的煙火綻放在黑漆漆的夜裏,那情形經常出現在他的夢裏。

又比如說,八年前,他九歲,生得俊俏,眉目漸漸長開。學堂放學回家路上,在一飄飄的柳樹下撿到一石頭,表麵光滑,紋理細膩。撿起放在袖子裏,然後又到了床頭的書櫃裏。

十五歲那年,似是完全長成了一樣。體態瘦長,眉清目秀,於眉毛上麵隱隱有一條紅印。手腕處也有一道紅印,成彎曲狀,把長長的手指襯得略顯詭異妖豔。那年啊,在書院讀書的他總是一個人。教書的先生經常教導他要多結識同窗,不能一個人悶著。那些一個人的白天和黑夜他也記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