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勇敢奔跑勇敢超越(1 / 3)

第一章 勇敢奔跑勇敢超越

引言:人生彎彎曲曲水,世事重重疊疊山。熱情去奔跑,去超越,然後才能拾掇失意後的坦然,挫折後的不屈,困苦艱難後的從容。

奔跑勇敢超越

人生彎彎曲曲水,世事重重疊疊山。熱情去奔跑,去超越,然後才能拾掇失意後的坦然,挫折後的不屈,困苦艱難後的從容。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露濕秋香滿池岸,峰來不羨瓦鬆高。 我策一匹駿馬,在昏黃的古道上奔馳。然而,官場的爾虞我詐,世俗的道貌岸然絆住我奔跑的腳步,無情的現實冷卻了我一腔熱血。是啊,想當年力士為我脫靴,貴妃為我磨墨,那該是我仕途上奔跑得最順暢的時期啊。

可是,無意間我看到了力士諂媚的醜態和貴妃不可告人的笑,我覺得我應該永遠讓我奔跑的雙腳停滯不前,離開這黑暗的金馬門。我清醒地知道,我寧願散盡千金,隻求一醉,也不願摧眉折腰,做大唐的“禦用文人”! 於是我帶上一把佩劍,把一杯酒去尋訪我暫且放在名山的白鹿,永遠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門。 昔日我騎卸賜驃馬奉詔奔馳,今日我騎白鹿奔向我夢寐以求的遠方。濁酒深酌,重返喜地,尋幽豪飲,同銷萬古情愁,南下吳越,夢遊天姥,齊敘難酬鴻誌。奔跑讓我屢跌屢撞,奔跑又讓我獲得心靈的超越——思想,永遠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蘺趣未窮。寧可枝頭搶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我送走了那個可棄可恨的昏君,零丁洋未過,我就被遠兵的羅網網住。 我回頭看那無止境的路,從臨安到嶺南,這一路我的確奔過來的。我的人生又何其相似。當年,我心懷抗元大誌,跨上戰馬,馳騁沙場。我在奔向戰場,也是在奔向我人生的另一處歸鴻:大丈夫誌在軍營。 可是臨安府,容得了一代糊塗君王,容得了一群窩囊庸臣,卻容不了一顆誓死效忠的赤誠之心!所以,我深深明白,我隻能永遠奔跑,哪怕隻殺一個元兵,收複一寸疆土。荊棘算得了什麼,刀光劍影又有何畏懼。 今夜,我卻被困在暗牢,也許永遠不能跨上我心愛的坐騎,去馳騁邊疆,馳騁信念,馳騁人生了。簫聲吹得人哀怨,但哀怨從來不屬於偉丈夫,士可殺不可辱。鐵骨錚錚的文天祥怎能跪著生! 燕山月靜靜灑下,秋菊無聲無息地盛開,塑一座聖潔的雕像。 奔跑讓我遍體鱗傷,拋頭灑血,奔跑又讓我在心靈上完成了一次永恒的跨躍——意誌,應該在殘酷和無情中超強。 生命是一江春水,抒寫了熱情和奔放,教人在激情中意氣風發; 生命是一瀉瀑布,宣誓了堅貞和不屈,教人在挫折中不懈要求。 勇敢在人生路上奔跑,勇敢在心靈上跨躍。

離別時

1996年,我從淳安中學畢業,以總分595分上了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學院,其中高考語文考了111分,按照估分,作文應該55分(滿分60分)。2000年考到浙大讀研究生。 我來出題:《離別》 出題理由:人的一生都是在相聚、離別、再相聚的不斷往複中度過。可以說,一個人如果不能品味離別的痛,就不會懂得享受相聚的甜,他的生活將少去一半的色彩。 不可否認,離別是一個古老的話題,從古到今,已經有無數的文人墨客詠歎過離別,為我們留下了很多不朽的篇章。但我仍然覺得“離別”可以是很好的高考話題作文,因為它可以使每個學生都有話好說,而且不存在地區差異。

更重要的是,這個題目用不著大談倫理道德,學生有一個自由說話的空間。如果考生想像力豐富,有很多新的角度,這就要看考生的魄力了。

我的模擬作文 離別是酒 那一晚,我們來到了校園旁的一個酒店,全班30個人圍坐成三桌。這是我們的離別酒。 首先,自然是班長講話。他的話很短,也就是要求我們以後無論身處何方都應記住我們曾經的四年,記住我們的班級。此時,所有的語言都顯得蒼白,惟有用啤酒才能釋放出四年來深藏於我們內心的情感。 整個包廂彌漫著碰杯聲,聲音中包含著大家彼此四年來經曆的一點一滴。從此,無論熟悉的,不熟悉的,有矛盾的,沒有矛盾的,都成了兄弟、姐妹。因為我們一起在機自61班這樣一個大家庭中度過了人生中最為美好的四年。 忽然間,從哪個角落傳來了哽咽聲。很快我們都被感染了,整個包廂也開始亂了。哽咽變成哭泣,聲音越來越大。即使是那平時最為堅強的人,此時他們的眼睛也都飽含著淚水。我們相互擁抱,用淚水潤濕同窗的肩膀。 那一夜,無論會不會喝酒的,都醉了。我們興奮,我們鬱悶;因為我們都知道這是最後的晚餐,我們都想用酒精封存自己的頭腦,減少我們的惆悵與不舍。 漸漸地,不勝酒力的倒下了。有的趴在桌上,有的坐在地上,有的吐了一地..服務員幾次想進來勸阻,可她們站在門口一看便又回去了。也許她們早已習慣這樣的場麵。 出了酒店,我們相互攙扶著走回交大,奔忙於校園間的低年級同學都投來驚異的眼光。在校園的草坪上,我們繼續未曾結束的晚餐。此時,音樂代替了啤酒,笑容代替了眼淚。雖然,我們的嗓音有些沙啞,我們的笑聲有點離愁。 夜深了,這個城市,這個校園仿佛隻有我們。我們盡情地喧囂這心中的情感。 “我愛你,我的大學!” 在那個夜晚,我們對於西安交大,對於心中的女孩,對於曾經令自己心靈起伏的大學時光充滿了眷戀與不舍。

選擇姿態

過去,“除詩歌外體裁不限”成了高考作文一條死規。近年來的高考作文,文體限製開始放開,有考生開始寫詩歌,但從答卷的情況看,得分都不高。今年高考,有一篇題為《選擇》(原文附後)的詩歌作文卻得到閱卷指導委員會的一致好評,得了滿分(60分)。對此,《華西都市報》等社會媒體都對這篇滿分高考詩作作了報道,並給予了較高的評價。經過我們確認,寫這篇詩作的考生是四川師大附中的毛敏同學。為了探詢這位詩歌才女的風采,了解她在高考場上何以短短時間成就長篇詩作並且得到滿分,筆者對毛敏、參與高考作文閱卷的有關老師和考生的語文老師做了專訪。初見毛敏,穿著素雅的她給人秀氣、

內向、踏實的感覺。她說她並不內向,交談之中確實快言快語,很有主見,亦有分寸。“毛敏,你高考作文詩歌得了滿分,我們都為你高興。你談一談平時的學習方法。”她顯得很恬靜,微笑著說:“我也沒有想到得滿分。從小學起,就與小說`、童話交上了朋友。看課外書有做筆記的習慣,注重詞語的搜集。喜歡寫作文,老師常把我的作文當範文評講。曾數次參加過作文比賽。看的課外書不少,我國的四大古典名著基本都讀過;還讀了一些外國小說,如《茶花女》、《前夜》、《少年維特的煩惱》等。現代詩歌讀的較多。較新潮的和文藝性強的雜誌,如《讀者》、《青年文摘》、《萌芽》等都喜歡閱讀。到了高中,堅持練寫隨筆。” “你那首詩歌在考場上是怎樣形成的?”她莞爾一笑,謙和地說:“其實平時很少寫詩。在考場上先打算寫議論文,想一下論據不足,難與別人競爭,才突然決定冒險嚐試詩歌。而對於詩歌的素材,由於平時看的書報雜誌多,積累的多,到寫作時,眉頭一皺便可計上心來。至於詩歌的格調和意境,由於我讀的詩多,信手拈來借鑒借鑒也不是問題。另外一個很重要的積累就是平時我的語文老師對我的培養。我們李老師上詩歌單元時,總能讓我受益匪淺。也就是在這之中我才得以從理論上和寫作實踐上係統地掌握詩歌的規律。李老師給我們上詩歌課,她要求我們不僅學會欣賞各種詩歌,而且要同步練寫。現代詩歌較長的要分節,逐節轉換意象,層層遞進,每節的格調和節奏大致相同。立意的問題,老師多次強調,立意要有超越性、深刻性、思維條理性和創新性。正是老師的教誨,讓我在寫《選擇》時明確了方向。《選擇》一詩的意境,動筆前我就有考慮,動筆以後就沒有半點猶豫。對於有些同學擔心的字數問題,雖然高考試題明確要求不少於800字,但我知道老師講過詩歌是按行數算,包括題目和節與節之間的空行,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也沒有擔心。我寫作文不習慣打草稿,但腹稿是要的。我大概理了一下頭緒,就決定先寫“小我”(國內),後寫“大我”(國際)。寫國內運筆時想一段寫一段,因為詩歌有跳躍性,先寫什麼,後寫什麼,不用過多考慮。先打算寫四節後就寫結尾,但考慮行數不夠離800字的界線還差一點,因此又增加一段。“反對戰爭,酷愛和平”一段,素材來自電影——去年‘9.11’事件後,電視上的悲慘景象在我腦海裏打上很深的烙印。寫成這首詩最多花了半小時。寫好後,檢查一遍,沒有差錯,而且卷麵很整潔。寫完後,未奢想得高分,更未奢想得滿分。” 可見,毛敏寫這篇詩作,有其偶然性,她平常沒寫多少詩,隻是在考場上突然想到寫詩,但考場上發揮得好。然而,偶然中又有很大程度的必然性。第一,老師教過寫詩,而且練過寫詩,平時讀了不少詩歌。第二,語言的積累和駕馭語言的功底較好。第三,作文速度是平時練就的。

為了證實媒體對這首詩歌的評價,筆者采訪了閱高考作文卷的指導委員向偉老師,他說:“近幾年高考作文不限文體,因此,每年都有極少數考生寫詩歌,但水平不高,沒給過高分,更沒給過滿分。對考生寫詩的作文,閱卷指導小組有明確規定:詩歌按行數計算(含題目和小節之間的空行)。絕句和律詩更不受字數限製。凡是詩歌作文,全部集中起來,先給指導委員們傳閱評審,後集體討論,最後定分。當時,把考生的詩歌作文集中起來,全體指導委員先分別審閱,後集體研討,分析比較。大家一致認為,《選擇》這首詩歌最

優,行數也夠了,決定給滿分。詩作《選擇》的優點是:第一,有詩意和詩味,情感濃烈熾熱。第二,聯想豐富,內容充實。第三,條理清晰,結構嚴謹。第四,語言流暢,節奏鮮明。第五,意境高尚,蘊意深刻。於是參加討論詩作《選擇》的高考閱卷的指導委員包括大學教授、教科所教研員、中學特級教師,還有作文閱卷監控組的老師均一致認為,可以給滿分。” 為了探訪毛敏同學詩歌滿分的必然因素,筆者在辦公室采訪了毛敏的語文老師李立。“李老師,你教的學生成了‘詩歌狀元’,值得祝賀。”她露出微笑,爽朗地說:“她自己學得活,用得活。我隻是一個引路人,‘路’是她自己走出來的。毛敏學習踏實,完成作業認真,參加各種學習活動積極。她喜愛看課外書,積累了不少知識。作文是她的強項。”“李老師,作為特級教師的你,語文教學一定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請你講講語文教學的經驗、特點,尤其是作文教學有什麼特色。”她隻字不談什麼經驗,隻言教法。她謙遜地說:“我們語文教材有4本書。”說著便拿出4本書擺放在辦公桌上。接著說:“我們緊扣這4本書進行教學。上古代詩歌就讓學生同步練寫古詩,教現代詩歌就讓學生同步練寫現代詩。總之,教什麼就讓學生練寫什麼。教戲劇,要求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自評、當節目主持人。每告一段落,要求學生評比,如評男女主角、男女配角、最佳編劇和最佳道具等獎項。每周安排一節課外閱讀,讓學生到學校圖書館,進入書海去尋寶貝。課外閱讀要求學生寫讀書筆記。還安排學生有目的地看電視。平時在課堂上,堅持要學生練寫語段,尤其到了高二,注重語言的強化訓練,主要練寫語段。要求語言簡潔、流暢、有文采。語段中必用排比、引用、比喻等修辭法,寫詩歌力求用反複修辭法。練寫語段要限時間。” 李立老師的介紹,筆者悟出她的教學有這幾個特點:第一,突出了素質教育,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踴躍參加各種活動。師生在融洽、愉悅中進行教學。第二,對4本教材的教法不是死灌,說教課本,真正做到了精講多練。第三,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而教師則是設計師和導演。這種教學法,學生學得有興趣,運用靈活,掌握牢靠。 從老師的教學特色和從毛敏平時的學習情況看,高考詩作《選擇》得滿分並非偶然。 毛敏高考作文的詩作得了滿分,在此道出了原委。從中得到的啟迪是否可概括為:平時的功底較好,考場決策果斷,平靜而胸有成竹和得心應手的運作。(本刊特約記者 程永明) 附原詩(作者:毛敏) 選擇 如果我是一片雲, 我會放棄高高在上, 我選擇化作一滴滴小雨飄落人間。 你要問我為什麼, 請看看那些鬱鬱蔥蔥的生命, 那,就是我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支河流, 我會放棄奔流到海, 我選擇化為甘泉流入麥田。 你要問我為什麼, 請聽聽農民伯伯喜悅的笑聲, 那,就是我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株靈芝, 我會放棄長命百歲, 我選擇化為一滴滴藥湯灌入人口中。 你要問我為什麼, 請看看那位康複病人的笑臉, 那,就是我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塊礦石, 我會放棄平靜安逸, 我選擇熔入爐中化為滾燙的鋼水。 你要問我為什麼, 請看看那一座座的高樓大廈, 那,就是我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隻白鴿, 我會放棄自由嬉戲, 我選擇永不停息地把橄欖枝銜到 戰爭的國度。 你要問我為什麼, 請看看那些飽受戰爭痛苦的兒童 正在快樂地玩耍, 那,就是我的答案。 人生,是一篇做不完的選擇題, 向前?向後?往左?往右? 如果你已迷失方向,瞧瞧你心靈中 的真、善、美吧, 那,就是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