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比爾蓋茨巨大的成功靠的是韌性1
成功就是走一條不是十拿九穩的路,這就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需要一定的勇氣。由於你走的不是一條“大眾之路”,所以你還要有勇氣頂住輿論和壓力,堅持自己的追求。害怕挫折和失敗的人,不敢承擔風險和輿論的壓力,結果往往故步自封,庸碌一生。
在芸芸眾生中,除了白癡之外,可能很少有人不想成功,不想更好的生活享受;可以,何以一事無成的人還是那麼多?何以絕大多數的人仍是僅足溫飽而已?
比爾·蓋茨是個具有特殊天分、好勝、自力更生、自信心很強並具有冒險精神的人。他在本行裏的控製力量極為龐大,以致《資本家》雜誌在1991年4月發表評論說:“微軟公司正在屠殺對手,看來似乎會壟斷軟件工業。”
比爾·蓋茨喜歡速度快的汽車和遊艇,他擁有兩部保時捷汽車和兩艘遊艇,也接到過很多超速罰單;他在哈佛大學時,是個校哈迷,曾經玩過一盤2000美元的賭局。而人們更不會理解,比爾·蓋茨頑劣的撲克技巧會對他在今後的高科技事業中產生重大的影響,但這卻是千真萬確。即使比爾·蓋茨本人在回顧自己的經曆時,也不得不承認,“撲克戰略”能培養自己的冒險精神。
比爾·蓋茨認為,自己當年的撲克戰略和金錢的經驗有助於他走進商界,但是後來玩的別的遊戲,卻對他沒有絲毫幫助。
由於他好鬥成性,被人罵做“紅眼”(賽車手緊張時,腎上腺素衝進眼睛,導致眼睛通紅)。但他仍然喜歡接受挑戰,不怕風險。雖然他的冒險行為都經過精心計算,但是他大體上仍然像創立公司、努力追求生存一樣,製造新產品。
偉大的汽車發明奇才吉德林曾說:“發明家幾乎隨時都會失敗!”他強調發明家難免會失敗,因為他們嚐過上千次的失敗。失敗難免。重要的是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從失敗中獲得經驗。
如果一些青年人因為失敗就覺得無臉見人,不敢再嚐試,那麼,他就注定沒有出頭的機會了。或者由於碰過幾次壁便裹足不前的人,也同樣難和成功結緣。
要知道,失敗是通向成功的墊腳石,一個失敗者既要經得起失敗的考驗,又要在失敗中看到成功饑會,要轉敗為勝。
既然我們來到這個世上,並已有一番有所作為的願望,那麼有一門重要的學問是必須掌握的——那就是如何去麵對挫折和失敗。對此處理得好壞,將影響你一生的命運。因為麵對人生逆境時所持的態度和信念,遠比任何事都來得重要。
通常,成功者都以積極的心態來對待各種事物。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的差別在於,成功者始終用最積極的思考、最樂觀的精神和最合適的方式去支配和控製自己的事業,從而取得了較大業績。而失敗者卻不能,
成功者失敗不失誌,他們堅持不懈,直至成功。正如維多利亞女王時代英國偉大的政治家B·狄斯雷利一樣,他第一次在議會發言時,有人發噓聲迫使他停下來。他說:“雖然我現在停下來但總有一天你們會聽到我成名的消息,”這話當場引起哄堂大笑。但事實終於如狄斯雷利所言,他真的成功了,為眾人所佩服。這方麵的例子可謂比比皆是,俯首可拾。幾乎每個成功者都有一堅持不懈,戰勝失敗的經曆。
比爾·蓋茨認為,巨大的成功靠的不是力量而是韌性。社會競爭常常是持久力的競爭,有恒心和毅力的成功者往往成為笑到最後、笑得最好的人。
我們都知道龜兔賽跑的故事。從故事中可知,競賽的勝利者之所以是笨拙的烏龜而不是兔子,就是由於兔子在競爭中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因而,恒心和毅力對想獲得事業成功的人來說,是必備的條件。成功語錄
成功就是走一條不是十拿九穩的路,這就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需要一定的勇氣。由於你走的不是一條“大眾之路”,所以你還要有勇氣頂住輿論和壓力,堅持自己的追求。害怕挫折和失敗的人,不敢承擔風險和輿論的壓力,結果往往故步自封,庸碌一生。
法律能幫你賺錢
精通一門技藝,對於一文不名的白手創業者而言,是一種無形的資金。至少你可以用這門手藝積累一點本錢;更進一步,如果你能將這門技藝變成一種新的技術,你就可以創造自己的事業,彙點滴之水,力穿巨石。
盡管比爾·蓋茨沒有選擇完成哈佛大學的法律係學業,盡管比爾·蓋茨沒有像父親那樣從事律師的職業,但他很快發現即使從事與法律無關的軟件開發業同樣要運用到法律知識和手段。
正當比爾·蓋茨的公司生意興隆、事業蓬勃之時,一場版權官司卻困擾了微軟公司,其勝負直接關係到微軟公司今後的發展。
1977年5月22日,羅伯茨把密特斯公司賣給了專門生產磁盤和磁帶機的佩特克公司。當時的佩特克公司財雄勢大,兼並密特斯公司時,羅伯茨為了抬高身價,竟然聲稱已付給微軟公司20萬美元的版權費,因而完全擁有BASIC語言軟件的版權。佩特克為了名噪一時的“奧泰”電腦和愈來愈受歡迎的“BASIC”語言,竟花費了600萬美元來收購密特斯公司,為了收購順利,佩特克還答應了羅伯茨在公司保留個人股、保留自己的私人研究和發展實驗室。
佩特克公司經理曾明確說過,他們的收購意向主要來自於那批的景看好的BASIC軟件,而不是日漸衰落的奧泰電腦。當佩特克公司兼並密特斯公司後,立即向外公布,今後有關BASIC語言軟件的版權轉讓必須由佩特克簽署。
正忙於與德州儀器公司商談為他們生產的家用電腦開發編程語言的蓋茨和艾倫,聽到以上壞消息後,很氣惱,來不及細想與德州儀器公司的談判之事,匆匆地報了9.9萬美元的價格。德州儀器公司高興地同意了這個報價。與德州儀器公司的合同簽訂後,蓋茨馬上作出了反應,聲明要起訴佩特克公司。
蓋茨向計算機行業宣稱:在與密特斯公司合作之前,他和艾倫已經設計了BASIC語言的核心部分。這批軟件的所有權應當屬於微軟公司,密特斯公司僅接受微軟公司的授權代理軟件的銷售,密特斯公司並非獨家擁有BASIC語言軟件的版權,這完全可以用微軟與密特斯所簽合同、許可作證。
佩特克公司當時根本不把兩個小孩子的微軟公司放在眼裏,他們從容地接受了微軟的挑戰,並大度地提出“和解”。然而,兩個小孩更看重的是自己的權利和獨立發展的未來。
值得指出的是,在這場官司中,蓋茨父親不斷鼓勵兒子,為他分析這宗官司勝訴的各種因素,並且向他推薦阿爾伯克基市的一位優秀律師為他辦理此案。而法院在受理此案後不久,宣布在訴訟結束前,微軟公司不得動用銷售8008版BASIC語言軟件的收入。這讓微軟陷入了嚴重的財務危機之中,當時資金拮據到了連律師費都付不起的地步。爭取早日裁決是微軟公司兩個年輕人的最大願望。
9個月後,法院通知即將由仲裁員在近日作出評斷。蓋茨和艾倫的心懸起來了。因為這是決定他們“生死”的裁決。1977年12月,仲裁員研究各方麵提交的材料後作出裁決,嚴厲斥責羅伯茨和佩特克公司,指責他們肆意踐踏原先的合同,從而判決密特斯公司隻有BASIC語言的使用權,而微軟公司完全有權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銷售這套軟件。
蓋茨終於通過法律保護了自己的合法權利。法律專業的肆業生蓋茨又上了一堂生動的法律見習課。這場官司的勝訴使蓋茨真正獲得了對BASIC語言程序的專利。他們準備迎接新的機遇和挑戰。成功語錄
精通一門技藝,對於一文不名的白手創業者而言,是一種無形的資金。至少你可以用這門手藝積累一點本錢;更進一步,如果你能將這門技藝變成一種新的技術,你就可以創造自己的事業,彙點滴之水,力穿巨石。
賺不著錢虧本賣
為了賺錢,首先你得賠錢。在風險投資業界有這樣一種普遍的說法:檸檬,即指失敗者,在兩年半裏就成熟了,而珍珠要七八年才會成熟。
比爾·蓋茨指出,開發大型項目,例如複雜的係統或應用軟件,最大的問題是怎樣協調和集成多個個人和小組的開發進度和中間成果。多數高技術公司的做法是采用分離的小組,各自開發各自的東西,最後進行集成。
而微軟則是采用被稱為“同步一穩定”的過程管理方式。它包括兩個基本的組成部分。
一個稱為“每日構造過程”,即開發人員每天把自己檢查過的源文件與其他開發人員調試後的源文件同步化和合並,它幫助協調不同開發人員之間的源代碼,使開發人員及時得到反饋,防止項目以後合並時有較大的錯誤和衝突發生。這在微軟已成為一條嚴格的軍事化紀律。
另一個被稱為“裏程碑式的開發方式”,即將產品開發過程劃分為幾個階段,對每一個階段都設立一些數量化的特性指標,隻有經全麵測試,達到了規定的特性指標,才能轉入下一個階段。這樣就確保了開發進程始終處於被控製狀態。
微軟的研究開發管理模式給我們的啟示是:越是對於那些存在很多未知因素,需要不斷協調、交流和中間選擇的經營活動,越應加強對其過程的管理,而不是通常所認為的隻能實行成果導向的目標管理。
如何對單個的軟件開發人員和項目做績效評估,曆來是高技術企業中令人頭疼的問題。微軟的做法是建立以過程為中心的事後分析製度和進行過程審計。微軟的事後分析文件在作自我批評時的坦率令人驚異,其原因在於他們都要在公司高層管理者之間傳閱。
比爾·蓋茨認為,喜歡自我批評“在某種程度上,那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我們總是擰緊了發條,我們擔心競爭失利,我們習慣於思前想後……,這是對所作所為不能盡善盡美的永不妥協。”隻有這樣,微軟才永遠不會落在別人的後麵。
1980年11月,蓋茨同IBM公司簽訂了一個合同,他答應為IBM開發操作係統,他僅從lBM那兒得到一萬五千美元的轉讓費,條件是DOS第一版如期完成。
這完全是個虧本買賣,雖然微軟也可以從日後第一版操作係統中獲得版稅。但在這個操作係統的前途未定之前,蓋茨顯然是準備再賭上一把。
首先,是艾倫這位西雅圖計算機公司的老交情給布洛克寫了封信,告訴他微軟想得到86-DOS的完全轉讓權,以便完整直接地對付基爾代爾的數據研究公司。
布洛克開始以為這是一個互利的交換,他可以惟一允許微軟使用86-DOS,而微軟也可以給他語言軟件。當然,仍然是西雅圖計算機製造公司擁有86-D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