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呂不韋說服人的訣竅2(1 / 3)

第八章 呂不韋說服人的訣竅2

異人脫險記

在呂不韋的努力下,異人雖然在泰國取得了再傳接班人的地位,卻仍在趙國做人質,一直沒有機會回國。

好在異人現在有富商呂不韋的接濟,又有美女趙姬陪伴,趙姬又為他生了個“兒子”,小日子倒也過得有滋有味。一轉眼就是兩年,異人在趙國過著平靜的生活,樂不思秦。

然而異人畢竟是秦國王孫,並非一個普通百姓。他的特殊身份決定了他不可能永遠過平安穩定的平民生活。

秦昭王五十年(前257年),秦昭王派大將王齷率兵猛攻邯鄲,大有不滅趙國絕不罷休之勢。這一事件差點要了異人的命,也差點讓呂不韋的投資付諸東流。

有人猜測,說秦昭王令秦軍攻打趙國,是受了太子贏柱的長子贏侯慫恿。按“立嫡以長”的接班原則,贏柱即位後,應該立長子為太子。贏柱的長子贏侯,一直想謀求接班,可惜不得要領,敗給了異人。所以,有人認為此次秦軍攻趙是贏侯的詭計,意在借刀殺人。

但此說是立不住腳的,原因有三:

一是,攻打趙國這樣的大事,隻有秦昭王有決定權,連贏柱都不能參與決策,何況贏柱的兒子呢!

二是,秦昭王的孫子不計其數,僅二兒子贏柱就為他生了二十多個孫子,所以他可能早忘了還有個孫子異人在趙國做人質一事了。

三是,在異人被贏柱立為接班人之前,秦同就曾多次攻打趙國,根本不在乎異人的生死。趙國也知道異人在秦昭王的眼中可有可無,也懶得將異人作為人質要挾秦國。如此次攻趙的前一年,即秦昭王四十九年(前258年),秦昭上就曾派大將王陵攻打邯鄲。因為王陵攻趙失利,秦昭王才換王齒奇取代王陵繼續攻趙。這一事件,絕非贏侯欲似於趙王殺掉異人的陰謀所致。

秦昭王不拿異人當回事,而此時趙國君臣卻將異人當做人質了。因為,趙國君臣可能已經知道異人現在成了秦國太子的接班人,地位提高了,有了人質的價值。

在趙國君臣準備用一用異人這個人質之前,呂不韋以其敏銳的嗅覺,感到了異人麵臨的險境。萬一異人被趙人殺死,他多年來的投資豈不一無所獲了嗎?

所以,最不希望異人死的人,是呂不韋。所以,他要竭盡全力保護異人的安全。

呂不韋與異人一合計,決定立即離開這個是非之地。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呂不韋先安排趙姬回娘家躲起來,然後與異人變裝易服,帶上家中所有的金錢,乘上馬車急往秦國而來。

在邯鄲城門,呂不韋用六百金賄賂守門軍官,順利混出城去。

異人和呂不韋前腳剛走,抓捕異人的士兵就來到了異人的家中。抓捕異人不得,趙國君臣又想抓捕趙姬和她的兒子趙政,但由於趙姬早已躲藏起來,去抓捕的官兵也撲了空。

都說商人愛財如命,但在生死關頭,呂不韋一下子將六百金送給守門官吏。在關鍵時刻破財免災,說明商人也不都是要錢不要命的守財奴。

異人是逃跑還是被放回

呂不韋賄賂趙國守門官吏、與異人逃回秦國之事,是《史記》的記載。但《戰國策》又有另一個說法:異人是被趙國放回的。

據《戰國策》,呂不韋在說服華陽夫人之後,華陽夫人便請趙國放回異人。“趙未之遺,不韋說趙曰:‘子異人,秦之寵子也,無母於中,王後欲取而子之。使秦而欲屠趙,不顧一子以留計,是抱空質也。若使子異人歸而得立,趙厚送遣之,是不敢倍德畔施,是自為德講。秦王老矣,一日晏駕,雖有子異人,不足以結秦。’趙乃遣之。”

也就是說,呂不韋從秦圍回到邯鄲之後,立即去見趙王,轉達了秦國太子贏柱和華陽夫人的意見,請求趙王放回異人。

呂不韋對趙王這樣講:異人是秦國太子最寵愛的兒子,生母已經不在了(其實異人的生母夏姬尚健在——筆者注),華陽夫人想認他做兒子。假如秦國真的要屠滅趙國,不會因為異人這個公子而耽誤大計,這麼說來,趙國是空有這個人質啊。如果趙國以厚禮送異人早日回國,異人能夠繼位為王的話,異人是不會忘恩負義的,這是施恩德於人的做法。如今秦王已經老了,一旦去世,別人即位,趙國雖留著異人不放,也沒有與秦國交好的資格了。”於是,趙王將異人送回秦圍。

如果仔細分析的話,《戰國策》的記載是靠不住的。呂不韋先說異人是秦國太子贏柱最寵愛的兒子,馬上又說秦國如果攻打趙國,不會在乎這個兒子,這不是自相矛盾嗎?再說,既然異人深得贏柱的寵愛,那麼,對趙國來說,異人恰恰有了做人質的資格,趙國怎麼會輕易將這個人質放回呢?

從情理上推論,呂不韋也不可能將異人被贏柱立為接班人的消息告訴趙王。如果趙王得知異人在秦國身價暴漲,那麼,正好用異人來要挾秦國。如果兩國發生衝突,首當其衝的便是異人這個人質。如果秦國與趙國的戰事再起,趙國說不定會殺掉異人以泄憤,那時,呂不韋的投資豈不打了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