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敢於創新(1 / 3)

第十三章 敢於創新

不創新,就死亡

對於個人來說,創新能夠讓你領先於眾人甚至獨占鼇頭,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創新在其間的意義更為深遠。可以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隻有不斷創新,一個國家或民族才能永遠充滿活力,蒸蒸日上,保持自己的先進地位而穩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要時刻記得,自古以來,加速舊事物的滅亡、促進新事物的成長和不斷發展壯大,唯有創新一條路。

曾有記者問皮爾·卡丹:“您是如何越過那些事業發展中的絆腳石,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他毫無保留地說:“創新!然後為之付出實踐,再不斷地進行自我懷疑,這就是我成功的秘訣。”的確,從1959年的成衣革命,到皮爾·卡丹在自己製作的服裝上印上自己名字的縮寫字母,都無不體現著“創新”二字。

在設計女性時裝上的成功並沒有讓皮爾·卡丹就此停止創新的步伐。酷愛鑽研的他又開始思索起另一個問題:時裝作為人類的裝飾物,不應該僅僅為女性所獨有,男人也同樣需要裝扮自己,忽視了男性,就等於放棄了50%的市場——皮爾·卡丹決心打破女裝一統天下的格局。

但在當時的法國時裝界,有一種沿襲多年的傳統看法:真正的服裝設計師隻能問鼎女裝,而設計男裝則會被人們指責為離經叛道。對於這一點,已在巴黎時裝界闖蕩多年的皮爾·卡丹當然不會不知道,但是強烈的創造欲望並沒有使他的腳步被羈絆,反而促使他更加大膽地往男裝領域進發,立誌於設計出優秀的係列男裝。

1959年,皮爾·卡丹在巴黎舉辦他的時裝展示會。展示的服裝既有女裝,也有男裝。他的這一舉動在巴黎時裝界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業界人士紛紛將矛頭對準了他,一時之間,皮爾·卡丹成為眾矢之的,在名譽和經濟上遭受了雙重打擊。

然而,皮爾·卡丹並沒有因為世人的唾棄而退縮,他依舊堅持著自己的初衷,認為如果女裝可以問鼎最高層次,那麼男裝又有何不可呢? 在強烈信念的驅使下,他繼續著自己設計男裝的道路,而且堅持聘請時裝模特做表演,並不惜擴大規模。果然,沒過多少年,皮爾·卡丹便迎來了男裝市場的春天,由他設計的係列男裝迅速占領了法國男裝市場的半壁江山,並且很快風靡全球。

獨具慧眼的皮爾·卡丹正是憑借著一種強烈的創新意識和行動,以銳意進取的精神在一個限製嚴苛、顧客有限的特殊行業中衝出了一條新的道路。如果他固守“真正的服裝設計師隻能問鼎女裝”這樣的傳統看法,他又怎麼可能深入男裝設計的新領域,從而開創出男裝市場的春天呢?

“不創新,就死亡。”艾柯卡的這句話可謂分量十足,它深深地敲擊著人們的內心,告訴人們,隻有創新才有出路,才能給我們的事業和生活帶來生機。如果沒有創新,我們的生活就會像一潭死水,終將幹涸。

微軟總裁比爾·蓋茨總是這樣說:“微軟離破產永遠隻有18個月。”不要認為這是危言聳聽,在這個知識經濟快速更替的時代,不進則退,不創新就意味著衰敗,衰敗的後果必將是死亡。

倫敦的《泰晤士報》在早期隻不過是一份無足輕重的報紙,它由約翰·沃爾特創辦經營,連年賠錢。當時,沃爾特的兒子小約翰·沃爾特隻有27歲,他覺得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報社終將要關門大吉。為了拯救《泰晤士報》的命運,小約翰請求父親讓他全麵掌管這份報紙。盡管顧慮重重,父親還是答應了。

這位年輕的編輯接手後便大刀闊斧,決定引入新的辦報理念,重新調整報紙的模式。當時,這份報紙從未嚐試過引導公眾輿論,沒有自己的特色,也沒有什麼個性。小約翰決定從此處開刀,把公眾風俗、印刷信息和政府公告等原有的欄目一律取消,對一些政府的腐敗行為公然地進行批評——這在當時是不可思議的舉動,為此,報社的成員表示出強烈不滿,他父親也特別沮喪,認為他的兒子不僅會毀了報紙,也會毀了他自己。

此外,報紙還新增加了一些欄目,外國的消息也被介紹進來。這些消息在以“政府機關發布公告”的形式出現的前幾天,就已經率先出現在《泰晤士報》上了,另外,其他對政府不利的外國文章也搶先被介紹了進來。

這位有思想、有幹勁、雷厲風行的編輯因此而惹惱了政府,他所有的外國郵件都被中途截留,因為政府隻允許官方記者對國外這些信息進行報道。可是,沒有什麼能讓這位年輕人一往無前的行動有絲毫的減退,他以高額的費用雇了一位專業郵遞員,所有橫在他道路上的障礙以及一切來自政府的阻撓都沒有使他的腳步退卻。

在大家無法找到出路時,小約翰開創了一條新路;在各方巨大壓力麵前,他將新的生命、新的血液和新的理念注入了這份本不顯眼的報紙,終於為世界提供了一份有分量、有特色的報紙。小約翰·沃爾特的成功秘訣,歸根結底就在於革除了舊《泰晤士報》的弊病,調整了報紙的模式,引入了全新的辦報理念。

因為創新,他遭到了一些墨守成規者的反對,因為在他人看來,報紙不是這麼辦的;因為創新,他遭到了政府的反對和阻撓,因為他的創新之舉侵犯了政府的利益。但是他的創新思想,卻給這份報紙帶來了全新的血液,使得它在連年賠錢的惡性循環中得到了重生的機會。

生活中,我們不能一成不變。無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企業還是一個人,如果隻在現存事物和思想的框框裏打轉,一概保留舊傳統不知變通,終會走向衰敗或滅亡,隻有以創新的腳步來推動自己的行程,才更有可能接近成功。

艾米是一家國際4A公司的創意副總監。

大學畢業之後,她想應聘廣告創意員。她沒有行業經驗,卻對那些小廣告公司不感興趣,當她表示非世界500強的4A公司不進時,所有的朋友都認為她是癡人說夢。但以後的事實表明,她做到了!

在投遞求知信的過程中,她沒有像常人一樣借助於普通的信封,而是用了一個包裹。她向所有她中意的企業都投遞了這樣一個包裹,並且直達公司總經理。

試想一下,一個包裹在一堆千篇一律的信封中必定是鶴立雞群,一下就能抓住收件人好奇的眼光。而當對方打開包裹,裏麵的東西更會讓人跌破眼鏡——隻有一張薄薄的紙尿片,正麵寫著:“在這個行業裏,我隻是個嬰兒。”背麵留了她的聯係方式。

幾乎所有收到這張紙尿片的廣告公司老總都在第一時間給她打去了邀請麵試的電話。無一例外,他們問她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你要選擇一張紙尿片?”

她的回答同樣讓人眼前一亮,她說:“我知道自己不符合要求,因為我沒有任何經驗,但我就像這紙尿片一樣,願意去學習,而且吸收性能特別強;另外,沒有經驗並不代表我是白紙一張,我希望你們能通過這個細節看到我在創意上的能力。”

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無數人渴望獲得成功,獲取財富,但真正能夠達成心願的人其實並不多。在障礙物麵前,有的人茫然不知所措,抱怨想要擠“獨木橋”的人太多,沒有自己的立足之處;或者抱怨“處女地”都已被別人開發完畢,自己沒有機會,等等。如果你有類似的想法,看了上麵的案例之後,希望你從此改變自己的想法,不要再為自己找借口。

處在艾米的情境下,整個就業的形勢並不樂觀,因為沒有相關經驗,她在茫茫求職者中並不占任何優勢,可以說,擺在她麵前的困難跟擺在你、我和很多人麵前的困難都是一樣的。

正是了解了這一點,她非常明白,如果選擇和其他求職者相同的求職方法,自己幾乎沒有什麼勝算,前景堪憂。隻有通過完全不同的方式來吸引招聘者的視線,才有可能獲取先機,而這完全不同的方式,自然要依靠開拓創新的意識。

開拓創新意識並不神奇,也並非為少數人所獨有,如果你多一分觀察生活的心思,多一分積極進取的信念,多轉一轉腦子,自然會發覺,原來你也可以創造出很多富有價值的創意。

有一位年輕人,在一家石油公司裏謀到一份工作,任務是檢查石油罐蓋焊接好沒有。這是公司裏最簡單枯燥的工作,因為暫時沒有別的工作,這位年輕人隻好整日在焊接機旁,認真地檢查那些油罐蓋上的焊接圈。

經過一段時間仔細觀察焊接的全過程,年輕人發現,焊接好一個石油罐蓋,共用39滴焊接劑。

為什麼一定要用39滴呢?少用一滴行不行?在這位年輕人以前,已經有許多人幹過這份工作,從來沒有人想到過這個問題。這個年輕人不但想了,而且認真地測算試驗。結果發現,焊接好一個石油罐蓋,隻需38滴焊接劑就足夠了。年輕人在最沒有機會施展才華的工作上,找到了用武之地。他非常興奮,立刻為節省一滴焊接劑而開始努力工作。

原有的自動焊接機,是為每罐消耗39滴焊接劑度身設計的,用舊的焊接機,無法實現每罐減少一滴焊接劑的目標。年輕人決定另起爐灶,研製新的焊接機。經過無數次嚐試,他終於研製成功了“38滴型”焊接機。使用這種新型焊接機,每焊接一個罐蓋可節省一滴焊接劑。積少成多,一年下來,這位年輕人竟為公司節省開支達5萬美元!

一個每年能創造5萬美元價值的人,誰還敢小瞧他?由此,年輕人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這位年輕人,就是許多年後享譽世界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在看似沒有小息、毫無發展前景的工作崗位上。洛克菲勒沒有受到慣例和傳統的限製,而是積極動腦勤於思考,終於在“不可為”的工作中發現了“可為之處”,找到了突破的契機,覓到了新的出路。

在這裏我們要強調的是,若要將心中的創新意識發揚光大,其前提在於你要保持一種對生活積極的信念和對未來執著地追求,因為隻有相信某一件事能夠做成,才會為我們提供源源不斷地創造性的解決之道,我們心中潛藏著的各種創造性能力才會漸漸蘇醒,發揮出巨大的能量。如果洛克菲勒整日消沉於這份“凡是有出息的人都不願意幹”的工作,相信他也就得過且過,消極待之了,如此,之後的創新設計也就無從談起了。

悲觀的情緒會阻止人們的視線廣度,妨礙人們創造力的發揮。如果一個人常常被這種悲觀消極的情緒所牽掣,縱然他有再多的機會,也會視而不見、任其溜走而不能及時地抓住並好好加以利用。

現代社會日行千裏,各種新興產業的誕生和發展給予了我們開拓創新和揮灑才華的廣闊空間。當你在前進的道路上遇到了阻礙而無法前行時,千萬不要一味地遵循既有的老路按部就班、刻板固執,還未進行新的嚐試就斷言“行不通”。以發展、積極的眼光看問題想事情,敢於突破常規,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規的老路,時刻保持前瞻意識、敏銳的目光和縝密的頭腦,看別人還未看到,想別人還未想到,如此,你才能領先別人,因獲得先機而更易取勝。

對於個人來說,創新能夠讓你領先於眾人甚至獨占鼇頭,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創新在其間的意義更為深遠。可以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隻有不斷創新,一個國家或民族才能永遠充滿活力,蒸蒸日上,保持自己的先進地位而穩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要時刻記得,自古以來,加速舊事物的滅亡、促進新事物的成長和不斷發展壯大,唯有創新一條路。

成見扼殺創造力

其實,在很多情況下,創新遇阻往往是由於自我設限造成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所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親身經曆的各種現象和事件,一個個都進入到我們的頭腦中,從而構成了所謂的人生經驗。

創新對於當今世界來說,是出現頻率非常高的一個詞,無論是企業家、政府官員、科研者、老師還是學生,創新這個詞幾乎充斥著每個職業,無論在事業、學習還是生活中,創新也幾乎流傳到了每個角落。

創新重要。唯有創新,一個人才能占盡先機,獨領風騷;唯有創新,一個國家才能興利驅害,生機勃勃。總而言之,創新決定發展之路,一個人不創新,最終會被時代淘汰;一個國家不創新,自然會逐步落後,隻剩下被挨打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