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美國是更加強大還是即將衰落
第1節
通過這次伊拉克戰爭,大多數人看到的是美國軍事力量的強大,如果撥開這層表象,就會看到美國強大的軍事外表掩蓋下的經濟疲軟甚至可能就此衰微的跡象。
美國的想法是用戰爭手段影響市場機製,是戰爭手段和經濟手段相結合來控製國際資本流向,本質上是“市場機製為主、軍事機製為輔”,這場戰爭就是打給國際資本持有人看的。在正在進入的新戰國時代,結盟已經在核心圈開始。那些處在板塊邊上的國家,要避免成為打擊目標,就要尋求靠山,去“認大哥”。
王湘穗:
通過這幾天的討論,有些看法與討論之前有很大不同。首先一個是關於美國的。我原來的想法是通過打勝這一仗,美國的霸權如日中天,包括歐洲人也被迫要對美讓步,而通過討論,我們現在的結論是伊拉克戰爭打得美國人窘相畢現。這與當前的局勢發展是不是吻合?
王建:
我不覺得美國是更強大,美國是在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打了這場戰爭。歐洲人正是看到了美國的短處,他們如果不看到美國的短處,用不著給美國的麵子,要不硬到底,要不徹底軟。你看法國的表態,法國是暫時停止對伊拉克的製裁,美國是取消,這兩個立場之間的差距
就反映出來了,我既堅持我的立場,但是我也給你台階下,我覺得還不是美國不想把事情搞大,是三國的聯盟把它逼退了。
喬良:
有意思的是,對同一個問題王建和湘穗的理論剛好相反。湘穗認為,正是因為美國人打得很漂亮,使法國人覺得它在軍事上阻止不了美國的成功,所以隻好承認現實,被迫做出一些讓步;王建則認為剛剛相反,恰恰是法、德這些國家看到了美國的弱點,才給你點麵子使大家不致撕破臉。
王建:
讓步的前提是首先美國對敘利亞降低姿態了,美國退了,法、德才說出軟話,你不打敘利亞,我給你麵子,讓你下台。
王湘穗:
法、德、俄是在開完聖彼得堡峰會後,提出希望薩達姆政權被推翻,這是主動調整立場,而不是被動接受即將出現的結果,這可支撐王建的看法。但是,我想說就薩達姆政權突然解體,應該是超出世界大多數人,我覺得包括歐洲人的估計。也許你不把這個結果與美國的強大聯係在一起,但也無法證明是美國的無能。
王建:
法、德、俄前一段說希望美國快點勝利,我看這話包含了兩層意思:第一,你打薩達姆的事我們就不追究了,伊拉克你占就占了,我們認了。第二,這場戰爭要快點結束,不要擴大,不要再搞敘利亞,不要搞伊朗。是兩個意思,你占領,我認同,你打了就打了,但是不能再擴大。最後,美國認了這個賬的時候,就開始給它下台階。我覺得這是比較符合邏輯的。要知道美國倒薩戰爭的目的是為了打擊歐元,但是歐元沒打著,所以美國這場戰爭雖然是勝了,但也是敗了,因為戰爭的真正目的沒有達到,是在法、德、俄亮出底牌後給逼退了,歐洲人這才給麵子,這也是一種勢均力敵。
第2節
王湘穗:
現在看,至少有一點可以明確,在這個正在進入的新戰國時代,結盟已經在核心圈開始了。那些處在板塊邊上的國家,要避免成為打擊目標,就要尋求靠山,按曉寧的說法是去“認大哥”,這恐怕是邊緣國家在新戰國時代繼續生存的必要條件。
我們今天談的也許是“屠龍之術”,但有時候改變世界的方式很微妙,比如王建最初說這場戰爭是打歐元,美國將拖長戰爭期限或持續在中東打下去。歐洲非常關注這種看法,並很快做出了許多動作。在你拆破這個彌天大謊之後,導致什麼呢?就是美國這個戲法還沒變完,謎底被觀眾們知道了,結果戲法沒法變下去了。本來王建是“道破謎底驚煞人”,可你的分析使世界局勢變化產生了某種變化,而恰恰由於這種變化卻讓你的某些預言失效。結果人家還不一定認為你說對了。這有些像國際政治中的“測不準定理”。
王建:
美國這些當權人被眼前這些事弄得不知道怎麼辦好,來不及細想長遠問題,有些長遠問題和長遠觀點,沒有進入他們的戰略決策,影響不了他們。
王湘穗:
歐元流通前,王建從純經濟角度分析,認為歐元前景不錯,提出中國應該調整外彙結構的建議。可科索沃戰爭改變了你對歐元流通後可能出現前景的估計,你發現竟然可以使用戰爭去影響貨幣走勢。這和我們從軍事角度出發研究科索沃戰爭,卻發現它背後的金融因素殊途同歸。結果是研究金融的、國際關係的和研究戰爭的走到了一起。這種學術組合,可以提供新視角,也就容易得出新結論。
喬良:
旁觀者清,美國並不缺乏經濟和軍事專家。問題是它的經濟專家和軍事專家中,有多少能在自己的國家處於自我膨脹時可以保持一種思想的冷靜,對自身與世界的關係及未來有一種清醒的認識?這正好給我們這些旁觀者提供了一次冷靜觀察、客觀評點的機會。而我們四個人的組合也正好可以互補。置身於歐美和中東國家之外,我們有可能對問題進行不帶偏見的認識和分析。比如,對於這次伊拉克戰爭,大多數人看到的是美國軍事力量的強大,而我們則撥開這層表象,看到了美國強大的軍事外表掩蓋下的經濟疲軟甚至可能就此衰微的跡象。李曉寧:
我有兩個支持自己觀點的理由,有一個反對自己的理由。支持的理由就是剛才說的第一個理由,美國人虛擬的需求。第二個就是這些國家他們有能力自己來解決自己的需求,不靠美國來指導這個問題。那麼,反對我自己的理由是,這個泡沫打完了以後,美國是一塌糊塗呢?
從緩坡下來呢?還是一下從懸崖掉下來?中國和其他國家是不是跟著美國步入深淵?還是沒多大事?我有這麼一種觀點,美國一下子掉下來,其他國家站起來。大家會損失一點。就算中國損失2000億美元的外彙儲備。按中國人的生存方式,頂多不坐小車了,蹬自行車也行,而美國人會受不了。光腳不怕穿鞋的。也就是這樣,沒什麼。
再一個因素,重整軍備。這個世界從二戰以後,特別是冷戰結束後,大家都在降低軍備,包括俄羅斯、中國在內,大家都在裁軍,包括小國也在裁軍。日本那樣的國家本來自衛隊人數不多。這次刺激之後,會不會出現一個新的軍備競賽。因為現在靠虛擬經濟,靠說道理談判起的作用越來越小。在世界上能占一席之地,必須有武力,這是一個古老的真理。刺激軍火工業,刺激軍事方麵,也會有很大的收益。會不會出現高速發展的軍備競賽?因為有了新的強大威力的武器,就可以實施控製。你老美不講道理,我也就不講道理。
喬良:這個符合中國一句話,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李曉寧:
光講道理不行,來實的,那就打。伊拉克戰爭完了。老美不講道理別人又把它怎麼樣了? 美國原來不想繞過的一個地方就是聯合國。聯合國機製就是談判機製,說理的地方。當初搞聯合國就是不願出現霸權國,才有一個聯合國。《聯合國憲章》上說得很明白,有事好商量。現在遇到大問題了,可以有兩種做法,一種把聯合國拋掉,一種改造聯合國。改造好的話,還可以在那個框架下生存。根本改不了的情況下,就變成好多小圈子。美國也在想聯合國對它有什麼用,都在想辦法改造聯合國。聯合國像國聯一樣,能不能改造好,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否定我自己的地方,就是美國會不會有其他妥協方式?很可能美國還是采取一種務實的方法,人們會在一定時候去按照美國人妥協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但是我個人還是有非常強烈的感覺。凡是聰明點的政治家都明白,像搞大西洋元,繼續把聯合國維持回到談判桌,重歸於好的可能性非常小。糊弄了今天,糊弄不了明天。聰明決策者會想,既然糊弄不了,我們就不這麼幹,我表麵還糊弄,我有一套隨機應變的政策,另外一套準備。
王湘穗:
日本有人提出搞“東北亞能源共同體”,中、日、俄再加上韓國,他們認為這相當於歐洲的煤鋼聯盟。顯然日本也有遠見卓識之人。現在中日兩家都在爭俄羅斯的石油,目前看是重大的國家利益之爭,如果看長遠些實際恐怕還是要在區域經濟大框架中設計解決資源問題。我看俄羅斯倒是想通過抓住遠東和中亞的石油,把中國和日本都綁在它能控製的石油圈裏。按照俄羅斯一些人的看法,中國和日本是俄羅斯天然的戰略資產。如果中日兩國都不願意落入俄羅斯的掌握之中,就必須共謀解決之道,這就需要大膽設想,小心推進。
李曉寧:原來不敢設想的,不能設想的格局,現在都可以想了。
喬良:
王建指出的大的趨勢已經很難逆轉了,在這個大趨勢下,還有一個看長看短的問題。看短,由於眼下沒有什麼力量能跟美國抗衡,所以法、德、俄與美國妥協的可能性非常大,先妥協,妥協一定是權宜之計。在妥協之後,再從長計議,這就是看短。長遠看,歐洲中心國家除了增強國力這點以外,就是還得增強軍備。組建真正管用的獨立歐洲軍團,這樣一來,軍備競賽這樣一個趨勢,恐怕也不可能逆轉了。
第3節
王建:
美國是想通過石油控製歐洲經濟,歐洲的底線是不能破壞我的歐元和歐盟,它不會退到這個底線以下。我看它不會接受大西洋元,否則那段時間活動那麼多,而且說希望薩達姆快點倒台,你收手吧,到此為止,不要把戰爭擴大化,他這個話都講了。美國一停手,開始說軟話,給美國下台階。
李曉寧:
法國服軟了,希拉克跟美國說軟話了,美國根本不給他麵子,這是為什麼?
王建:
我認為他不是服軟,而是美國停在伊拉克,沒有打敘利亞,美國對敘利亞的調門降下來,才說軟話,也得給老大下台階。
喬良:
法國本來想給美國一個台階下,美國要求解除對伊拉克禁運,法國的響應是什麼?暫時取消。但乘戰爭勝利之威的美國連這個都否定了,它不同意什麼暫時取消,而是要取消就徹底取消。
王湘穗:
希拉克主動給小布什打電話,希望緩和關係,同時找個台階一起下,可美國不幹,要取消製裁就全部取消,就一步到位,我根本不理你法國的茬。這也可以看出美國人如今行事的做派。
王建:小布什說敘利亞有合作態度,但是大軍為什麼不撤?
喬良:
有點像李鴻章跟伊藤博文談判,你已經是城下之盟,再說什麼都沒有用。
李曉寧:讓法國受到懲罰,孤立法國,可以瓦解反戰聯盟。
喬良:
如果這三個國家還是鐵板一塊,美國一定會做出一定的妥協。現在,這三個國家分別都開始有一定的妥協跡象之後,美國開始拉德國,對於俄羅斯又打又拉,但是對於法國則堅決打,為什麼呢?我覺得美國是這樣,打伊拉克算打完了,打法德俄軸心,一定要槍打出頭鳥,特別是對法國這隻出頭椽子,美國不會你一服軟,我就不打了。因為對長期在美歐關係上說一不二的法國這次帶了一個非常不好的頭,不狠狠打擊一下,不足以殺雞駭猴,所以,我估計起碼4到8年內美法關係不會實質性轉暖,這裏包括了對小布什和希拉克都獲得總統連任的預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