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不找借口,盡快把信送給加西亞
“最優秀的員工是像凱撒一樣拒絕任何借口的英雄。”借口是失敗者無聊的自慰,它會讓你失去挑戰的勇氣,讓你意誌消沉,喪失積極的工作心態。不找任何借口,當你把全部的精力傾心投注到一項偉大的目標時,你就會擁有一種巨大的力量,任何困難都將不能阻擋你取得成功。
莫為逃避找借口
“報告長官,沒有任何借口!”這是西點軍校裏最著名的一句話,正是在“決不尋找借口”這一理念的指導下,西點軍校才成為美國的將軍搖籃。同樣,在美國卡托爾公司的新員工錄用通知單上印有這樣一句話:“最優秀的員工是像凱撒一樣拒絕任何借口的英雄。”
是的,在西點軍校,找借口是無能士兵的托辭。同樣,在企業裏,找借口也是平庸員工的托辭。
那些喜歡發牢騷、抱怨不幸的人曾經都有過夢想,卻始終無法實現。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懼怕挑戰,懼怕承擔責任,總是尋找各種借口來推托,許多實現自我價值的大好時機就喪失在這些借口之中。
那些認為自己缺乏機會的人,往往是在為自己的失敗尋找借口。成功者不善於也不需要編造任何借口,因為他們能為自己的行為和目標負責,也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
想想看,借口能帶給你什麼?借口或許有那麼一丁點的好處:失敗的自我安慰,也許這會讓你心裏感覺舒服一些;當你麵對困難時,借口可以為預想的失敗做一個保全臉麵的鋪墊。但你可曾想過,為什麼有那麼多失敗等著你?為什麼幸運女神不會垂青你?就是因為你有太多太多的借口存在。
借口給你安慰,但它是虛假的。借口給你留下退路,但那隻不過是個陷阱,它會讓你失去挑戰的勇氣,意誌消沉,喪失積極的工作心態。會找借口的員工,借口的漂亮奢華遮掩了他們的聰明才智,給他們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所以,從現在開始你必須學會放棄借口,因為當一個人把他的全部精力傾心投注到一項偉大的目標時,他才會產生出一種巨大的力量來,任何困難都將不能阻擋他取得成功。
能力比抱怨重要得多
工作中,許多員工總是在想自己“應該要什麼”,抱怨自己“沒有得到什麼”,卻從不問自己“獲得之前還缺乏什麼,應該付出什麼,做得夠不夠。”抱怨者總是讓自己的心情更加沮喪,他們也總是把責任推給別人,看不到自己的錯誤和不足。抱怨成了推托的借口,於是在抱怨中喪失了許多成功的機會,遠遠地落在了別人的身後。
實際上,許多抱怨並非來自工作本身,而是源於自己的思想。比如說,能力不被重視是許多上班族遇到的煩心事,他們總覺得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可以擔當大任,卻隻能處在公司的最底層,幹些無所謂的工作。越是這麼想,對工作就越提不起精神。
再比如,當公司為你指派了一項工作,並設定了你自認為是不合理的期限要求時,通常你會感到緊張,進而去向他人不斷地抱怨或是訴苦。因為,你認為要在這個期限內完成,自己將要花去更多的時間和心血,而且還不一定有成果。結果,當公司要求你在兩個小時內起草一份報告,你牢騷滿腹的抱怨就足足花了一個小時,在怒氣平息後才意識到接下來期限更短的工作就更難完成了。
你發泄著不滿,卻很難確定能解決什麼,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你的抱怨不僅會使你越來越累,還會把別人說得疲憊不堪。
長期的抱怨導致了員工對企業不忠誠的加強,也使他們陷在一種無法自拔的低迷情緒中。因為抱怨,很多員工抵不住更多機會的誘惑,或者不能承受企業暫時的困境,所以消極對抗或者另謀出路。
有一點我們必須要知道:抱怨於事無補,並且隻會讓事情變得更糟。那些喜歡終日抱怨的人,即使獨立創業,也沒有辦法改變這種惡習,也沒有辦法獲得成功。
如果一個員工有忠誠、敬業並有毫不抱怨的精神,就一定會被信任並委以重任,即使他受雇於他人,也同樣能夠成就自己的事業。
實際上要想在工作中擁有一份好心情,你就要杜絕你那滿腹牢騷的行為,在平時通過積極努力的工作去化解抱怨。當接到棘手的工作,或你的工作被設定了緊急的最後期限時,應深吸一口氣就立刻去工作。這樣情況就不同了,你避免了花在抱怨上的時間浪費,又避免了消極抱怨影響你的工作心態,那麼相信你一定能把工作做好。
或者,你把這艱難的工作看做是對自己的一個挑戰,測驗一下自己的能力。即使是沒能按時完成工作,隻要你盡力了,也是成功的。
其實,反過來想想,當你為你的老板工作時,往往會認為老板太苛刻;而有朝一日自己成為老板時,你就會發現員工缺乏主動性。其實,什麼都沒有改變,改變的是看待問題的角度。
摒棄“依賴別人”的心理借口
“依賴別人”是許多員工在工作中的一種“心理借口”,他們或是因為懶惰,或是因為懼怕,或是因為某些其他的原因,致使他們無法產生工作上的積極性,如果再稍稍遭遇一點挫折,他們就更會一蹶不振。
如果你不能放棄和拒絕上麵的這種借口,你將無法超越平庸。期待別人的承認、獲得他們的讚同、樂於得到表揚,這本是人之常情。但如果你不能正確地看待別人的反對的話,在你通往成功的路上,必然會布滿荊棘。
你必須拒絕任何借口,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才有望得到提升。你必須表明你同別人相處得很融洽,你必須證明你是一個有用之材。為了更好地在這個世界上前進而去尋求別人的讚同,是有益於健康並令人愉快的。不過,無論你做什麼事情,你將隨時都有可能遭到反對,沒有誰能總是使周圍的每一個人都感到滿意。如果你不斷地試圖取悅於人,那麼你將失去自己的個性;如果你過於依賴讚同,那麼你也就是將自己交付給了那些期望得到他們讚同的人,讓自己受到別人的支配;如果你把別人的意見或者信念看得比自己更重要,其結果也會同上述的一樣。你讓別人來支配你,使自己陷入了被動的境地。
一味期待他人的讚同和承認,就是給自己留下了依賴別人的借口。別人一句“好的”這一簡明的告誡,無非是意味著“照我告訴你的去做。”這樣的結果是,自己成為了遵從者而不是決策人。無需說,遵從者把別人的支配當成一種生活方式。
關於是否依賴你自己也沒有把握,看了上麵所述,你也許會惶惶不安,不妨看看下麵的問題,他們將對你有所幫助。你將認識到自己是否真正地擺脫了對讚同的依賴,是否拒絕了這種依賴別人的借口。
你把自己的感情責任交付給別人嗎?
(l)如果某人不讚成你,你感到沮喪嗎?
(2)如果某人不注意你或你的成績,你感到憤怒嗎?
(3)如果某人不同意你的意見,你感到有威脅嗎?
你經常在不需要道歉的時候道歉嗎?
(1)當你問路時,你用“很抱歉,哪裏是……”這類話開頭嗎?
(2)在一次談話或者會議上,你喜歡用類似下麵的開場白嗎?如:“當然,我沒有權力對這件事或那件事做出決斷”;“自然,我不願引起任何人的不安”……
你傾向於讓別人顯得比你自己更重要嗎?
(1)你很容易接受一個好鬥的生意人的恐嚇而買下你並不真正喜歡的東西嗎?
(2)你容易被人說服去承擔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或責任嗎?
(3)你常認為某人比你更適合幹某項工作嗎?
你允許別人貶低你和你的努力嗎?如:
(1)“哼,他正在四處表現他將取得碩士學位。”
(2)“他的願望將永遠不會實現,讓他去做夢吧!”
(3)“你們演員都是一樣的,表演太過分。”
仔細思索一下上述問題,請想想韋恩·戴爾博士針對那些為了尋求別人的讚同而神經過敏,並尋找借口、自拆台腳的人所說的話:
“隻要別人是認真負責的,而你自己又不可能改變性格,你就不必冒任何風險。因此,把尋求別人的讚同作為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將有助於你在自己的一生中安安穩穩地避免任何冒險行動,強化你頭腦中那種別人必須照料你的觀念,從而使你回複到自己被人懷抱、保護和指使的孩提時代。”
假如你想做一個有責任心的員工,做一個不找借口的優秀員工,你不妨這樣做:一旦你決心克服掉自拆台腳以尋求別人讚同的習慣,你就應當從一些簡單的調整開始,逐步改變自己善於尋找借口的習慣。
(1)寫下你是怎樣經常用“對不起”作為話語的開頭。
(2)寫下你是怎樣經常地用“我對嗎”或“你同意嗎”作為談話的結尾。
(3)避免參考任何人的意見來為自己辯護。
(4)承認如下事實:你不可能在任何時候都使每一個人愉快,要學會在非難中生活。
(5)學會依靠自己作出判斷。例如在買衣物、選擇家具的時候,或者在對一些重要問題作決定的時候。
“過去”不應成為理由
有些人常把“如果”、“假如”一類的詞掛在自己的嘴邊,於是過去的一切都成為他們的托辭。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鮑魯說:“最糟糕的習慣就是向下看,向後看,同時為自己留下了退步的借口。”
不管你是誰,做任何事情,尤其是發展自己的強項,都不能局限於現在,更不能局限於過去,要把眼光落在高處,落在遠處。
在過去大航海的年代,曾經有一位第一次出海的年輕水手。當船在北大西洋遇上大風暴的時候,他受命爬上高處去調整風帆使它適應風向。在他向上攀登的時候,他犯了個錯誤——低頭向下看。顛簸不定的輪船和波濤洶湧的海浪使他非常恐懼,他開始失去平衡。正在這時,一位極富經驗的水手在下麵向他大喊:“向上看!孩子,向上看!”這個年輕的水手按照他說的話做了以後又重新獲得了平衡。
當你遇到了一些很糟糕的狀況時,你應該檢視自己的思想,是否站錯了角度。當你看著太陽的時候,你不會看見陰影。向後看隻會使你喪失信心,向前看才會使你充滿自信。當前景不太光明的時候,試著向上看——那兒總是好的,你一定會獲得成功!
要記住,現在隻是暫時的,隻看現在的痛苦難以把握多變的未來。
大多數人在作決定時都隻考慮眼前而不考慮未來,結果快樂沒得到卻得到痛苦。事實上,人世間一切有意義的事業若想成功,那就必須忍受暫時的痛苦。你必須熬過眼前的恐怖和誘惑,按照自己的價值觀或標準而把目光放在未來。本來任何事都不會使我們痛苦,而真正使我們痛苦的是對於痛苦的恐懼。
哲學家蒙田說:“若結果是痛苦的話,我會竭力避開眼前的快樂;若結果是快樂的話,我會百般忍耐暫時的痛苦。”
上帝給你的一切是要你好好利用而不是浪費。如果你確實能做到向前看,如果你真願意奮力去做,如果你知道什麼方法有效,如果你能適時調整做法並好好運用上天給你的天賦,那麼人生就沒有任何做不到的事。
一次一次的失敗在智者看來代表的隻是過去,失敗會成為他成功的“借口”。對於任何人,任何員工來說,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向前看。
成功和失敗都不是一夜造成的,而是一步一步積累的結果。決定給自己製定更高的追求目標,決定掌握自我而不受控於環境,決定把眼光放遠,決定采取何種行動,決定繼續堅持下去——這一係列的決定做得好,你便能成功;做得不好,你便會失敗。
沒有萬事俱備的時候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人準備進行某項工作,可過了許久也未有任何行動,問他在幹什麼,他會告訴你:“我還沒有準備好呢!”乍聽之下好似積極的回答,實質上卻是一大拖延的借口。準備是必要的,但必須明白“沒有萬事俱備的時候”。下麵這則生活中的小故事生動地說明了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