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開始行動:流程篇5
讓團隊離不開我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後想要當什麼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小朋友想了說:“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當在現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注視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家夥。沒想到,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得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情遠非筆墨所能形容。於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為什麼要這麼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在企業中,你是否能夠聽懂員工的話呢?你是不是也習慣性地用自己的權威打斷手下的話?其實,我們經常犯這樣的錯誤:在員工還沒有來得及講完自己的事情前,就按照我們的經驗大加評論和指揮。反過頭來想一下,如果你不是領導,你還會這麼做嗎?打斷手下的語言,一方麵容易做出片麵的決策,另一方麵使員工缺乏被尊重的感覺。時間久了,手下根本就不會再服從於你,更何談執行呢?同時,他們再也沒有興趣向上級反饋真實的信息。一旦反饋信息係統被切斷,領導就成了“孤家寡人”,在決策上就成了“睜眼瞎”。與手下保持暢通的信息交流,將會使你的管理如魚得水,以便及時糾正管理中的錯誤,製定更加切實可行的方案和製度。
所謂團隊,不是由個體簡單集合而成的,而是介於組織與個體之問的人們的集合體。作為社會一部分的人,總是歸屬於這樣或那樣的團體,並通過團體中的交往活動而參與整個社會活動,以此來獲得社會對個人的認可,並提升自我。所以,每個員工首先應該服從團隊。
國際著名的心理學家霍曼斯曾對團隊的特征進行過分析,他認為,任何一個團隊都存在相互聯係的三個要素—一活動、相互作用、感情。這三個要素的存在和處理得當是一個團隊得以存在的必要條件。因為團隊的工作要靠人們齊心協力完成,人們在這個齊心協力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又會產生忠誠。
我能為公司多做些什麼
全心全意地為公司工作還不夠,你還應當時刻這樣問自己,我能為公司多做些什麼?這樣做將會使你更能引起別人的注意,為你的晉升創造更多的機會。
你可能會說我沒有這麼去做的義務,但你為什麼不能自願去做呢?要知道,多做那麼一點點事絕對不會把你累垮的。這種率先主動的工作習慣對你來說隻會有益處,它會使你更加敏捷,更加積極。
這麼做雖然會占用你一點時間,但是,這絕對是值得的。
德尼斯最開始在杜蘭特的公司工作時,隻是一個很普通的職員,但現在他卻成了杜蘭特先生的得力助手,成為了一家分公司的總裁。他如此快速地得到升遷就是因為他總是設法使自己多做一點工作。
“我剛來到杜蘭特的公司工作時,我發現,每天大家都已下班後,杜蘭特先生依舊會留在公司工作到很晚。於是,我決定自己也留在公司裏,是的,誰也沒要求我這麼做,但我覺得我應該留下來,在杜蘭特先生需要時給他提供幫助。
“杜蘭特先生在工作時經常找文件和打印材料,最開始他都是親自做這些工作。後來,他發現了我時刻都在等待他的吩咐,於是,便讓我代替他去做這些工作……”
杜蘭特之所以願意召喚德尼斯為他工作,就是因為德尼斯自願留在辦公室,使杜蘭特可以隨時見到他,並且樂意為他服務。盡管德尼斯並沒有多獲得一分錢的報酬,但他獲得了更多的機會,讓老板認識他的能力,為自己的晉升創造了條件。
我們可以找出上百條理由去為公司多做一點事,盡管事實上依舊很少有人去這樣行動。但基於以下兩條,你也應該這麼去做:
1、你建立起“每天為公司多做點事”的習慣時,你已經比你旁邊的人具有了更多的優勢,無論在哪個公司,你的上司和客戶都會樂於與你合作。
2、你要想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多做一點是最好的辦法。如果你在做份內事的同時為公司多做一點,不但能顯示你勤奮的美德,還能發展你的工作技巧與能力,使你具有更強大的生存能力。
今天,社會在不斷發展,公司也一樣,作為職員,你的工作範圍也在不斷地擴大。不要總是以“這不是我的義務”這個理由來逃避責任。當你為公司多付出一點時,其實,你的發展機會也平添了一分。
不要以為你提前上班沒有人看到,你的老板對這樣的事關心得很呢,假如你能這樣做,說明你熱愛並重視這份工作。而且,每天早一點到達公司,對你一天的工作安排也是極有益處的,當別人還在想著今天該幹什麼時,你已經早就走在他人前麵了。
為公司多做一點的初衷也許並非為了獲得報酬,但是你往往能獲得更多的想不到的財富。你付出的多,得到的也會多,這是一條永恒的因果法則。也許你付出之後不能立刻得到回報,但你不應該就此停住,應該繼續努力下去。回報將會在一個你不經意的時刻出現在你麵前。最常見的就是晉升和加薪。有時,除了老板以外,他人也會以間接的方式給你應得的回報。
因此,對你來說不要抱“我必須為公司做些什麼”的想法,而應該多想想,“我能為公司做些什麼?”一般人總認為,隻要盡職盡責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夠了,但對剛走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隻做到這一點還是不夠的。你隻有做得更好,才能獲取成功。你剛開始做的也許是秘書、會計和出納之類最普通的工作,難道你願意在這樣的職位上永遠幹下去嗎?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你應該再多做一些不同尋常的事情,這樣既可以培養你的能力,也可以使老板注意到你。你的付出將如同一筆存款,在你需要的時侯,它將隨時為你提供服務。
一如既往地替公司著想
我以前為別人工作過,現在我自己當起了老板。在為別人工作的時候,我總是認為老板太不可理喻了,總是有做不完的事情,而如今我自己成了老板卻總認為手下的員工在工作的時候不積極、不努力。事實上,一切都沒有改變,改變的隻是自己看待問題的方式。
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做到待人如己,這是成功守則中最重要的一條定律。待人如己的意思就是做任何事都要想著他人,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思考。作為員工的你,應該設身處地多為老板著想,要更多地同情和理解老板;而作為老板的你,則應該多考慮手下員工的利益,多給員工一些幫助和信任。
待人如己不但是一種道德法則,而且還是一種動力,它能使工作環境得到更好的改善。在你試著待人如己的時候,時時刻刻替老板著想,在無形之中就能體現出你的善意,這種善意會影響和感染你的老板和你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這種善意,你就會得到好的回報,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善有善報。假設今天老板給了你一份同情和理解,那麼一定是你以前很好地做到了待人如己。成功是有原因的,你取得成功的原因就在於不管做大事還是做小事都能處處為別人著想。為別人著想也就是為自己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