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將計就計2(1 / 3)

第十二章將計就計2

霍爾巧布迷魂陣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霍爾擔任英國海軍情報處處長。當時,英國政府經常利用新聞媒體發動一種新式的、不流血的宣傳戰,給海戰和陸戰提供了一件非常寶貴的輔助武器。霍爾在這方麵就有一個用假消息迷惑敵人的高明例子。

1916年9月,歐洲西線戰場形勢危急,協約國處於強大的壓力之下,以致不得不采用各種冒險的辦法把德軍從主要戰線上引開。英國情報機構認為,對德軍作某種牽製是必要的,但是在人力嚴重短缺的情況下,即使進行一次小規模的牽製也似乎不太可能。這時,霍爾下令散布謠言,說一支英國部隊將要在比利時北部沿海登陸。他指示手下的情報人員故意將緊急防衛密碼出賣給德國人,並用此密碼拍發電報說,幾批船隻將駛離多佛、哈裏奇和蒂爾伯裏。為了進一步證實這件事的可靠性,在霍爾的授意下,倫敦的《每日郵報》登載了特刊。特刊隻印了24份,其中6份上有段文字被刪去了。這些經過刪節的特刊和另外的幾份一起被送到荷蘭。刪節的內容是:在東海岸某基地附近最近調防頻繁,大批的軍隊和軍事裝備往那兒集結,將軍們不斷視察部隊,士兵們的休假都突然被取消,似乎在沿海一帶即將發生一件比單純防禦遠為令人振奮的事件。

這個計策非常成功,因為報紙通過一定的途徑轉到了在荷蘭的德國情報人員手中。德國情報機構確信,由於某種原因,這條極為重要的消息在新聞檢查員刪節之前已被《每日郵報》透露出去。德國人以為英國軍隊真的要在比利時沿海登陸,因此把大批軍隊調到比利時沿海地區加強防禦,從而使西線戰場對協約國不利的形勢有了緩解。

“虛張聲勢”意在以假亂真,迷惑敵人。往往是在敵強我虛的情況下,偽示以實形,使敵人以為我力量雄厚,不知我真實情況;或者被我所騙,采取有利於我的軍事行動。我則可處於主動地位,伺機而動。

阿斯頓誘敵生疑建奇功

1917年,指揮英國駐中東部隊的艾倫比將軍為了對土耳其人實行反擊,試圖誘惑土耳其人采取錯誤行動。英國在中東的情報工作負責人阿斯頓爵士積極配合這一計劃,采用了誘敵生疑的手段。阿斯頓用一隻帆布背包作誘餌,背包裏裝有信件,20英鎊鈔票,筆記本(內有筆記,旨在欺騙敵人)等,另有一封所謂寄自英國的家信,告訴某位軍官他的妻子將要分娩。這樣做的目的在於使敵人誤以為英國人在11月下半月之前不會發動進攻,特別是不會在某些地方發動進攻。這些“道具”準備好了以後,由一個英國軍官騎馬來到土耳其人的前沿陣地,開槍射擊後掉頭往回跑,在途中故意丟下那隻帆布背包,讓在後麵追趕的土耳其人立即拾起。土耳其人見了背包裏的東西後,信以為真,放鬆了警惕。結果,10月31日,艾倫比對貝爾謝巴地區發動了猛烈進攻,給了土耳其人致命的一擊。這正是土耳其人誤以為英國人不可能進攻的地方。

示形欺敵之法千變萬化,目的都是為了使敵產生錯誤的判斷。用兵雙方,都求詭道,一方的誘敵成功,必以另一方的判斷失誤為前提,關鍵看誰更棋高一著。高明的指揮員,總能在深入了解敵情我情等基礎之上,用示形之法誘敵生疑,使敵失誤。

福斯特智捉內奸

在1919年的美國鋼鐵工人大罷工中,鋼鐵工人工會打入資本家內部的一名同誌通知福斯特說,美國鋼鐵公司的老板們常常獲得工會組織委員會的記錄。這一消息使福斯特吃驚不小。因為工會組織委員會共有45名代表,人手一份記錄,而蠟紙的底稿是福斯特親自銷毀的;這45名代表是忠誠於工會事業的先進分子,記錄怎能落入敵人手中呢?起初,福斯特以為這隻是偶然現像,以後雖然格外小心,但記錄仍繼續失竊。

於是福斯特不得不開動腦筋,設了一順藤摸瓜之計。他在45份記錄中打上不同的記號,這一記號做得非常仔細,務求肉眼無法辨認出來,而且,這一記號僅福斯特一人知道。過了一段時間,打入資本家內部的那位同誌把敵人盜去的影印件複製了一份。影印本上活生生地把暗號複印了下來。通過這一暗號,福斯特查到了被盜竊的記錄是送給芝加哥鐵匠國際兄弟工會全國辦公室的那一份。福斯特又親自布置,加緊暗中看管這一辦公室。這樣,就輕易地捉住了偷送記錄的女內奸。她的辦法是把記錄偷走一晚,影印後於第二天早上送回原處。

女特務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然而仍然被福斯特捉住了。有些問題看起來十分複雜,無從著手,然則,通過順藤摸瓜的方法可以一步一步地接近目標。

先謀後戰的惠特利

丹尼斯·惠特利是英國的一位作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情報機關中的特殊角色,他專門出主意,想辦法。

法國投降不久,惠特利寫了一篇文章,主題是如何擊退德國人的入侵。他的朋友們風趣地稱之為“惠特利戰爭”。惠特利在文章中按照納粹分子的思想方法,像德國總參謀部成員那樣起草了一個征服英國的計劃,洋洋萬言。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設想德國人在入侵英國時,將會策劃和實施那些恐怖和凶暴的行動。惠特利像德國人那樣一絲不苟地製訂入侵計劃,然後再針對德國人的各種計劃逐個思考對策。他想出了種種阻撓德國人的辦法,例如塗去月台上的火車站站名,拔掉路標,置放一個230英裏長的魚網欄,以便纏住納粹登陸艇的螺旋槳等。

惠特利這些模擬的戰爭構想很受情報和軍事部門的重視,有許多成了作戰部門進一步討論的基礎,其中相當一部分被付諸實施。

“先謀後事”可以說是一條在各個領域都可運用的謀略。它實際上是說,任何行動,都必須建立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之上。隻有對即將發生的事情作丁充分的了解、預測並加以必要的準備,才能料敵於機先,有備無患,立於不敗之地。

惠勒參議員為英國幫了忙

1941年冬天,就在歐洲戰場上前蘇聯、英國正與法西斯進行殊死鬥爭的同時,太平洋上風起雲湧。日本在印支南部強行登陸,嚴重侵犯了美國的權益,雙方的衝突似乎已不可調和。11月底,英國設在美國的。情報機構已經從赴美談判的日本代表團內部獲悉,日美談判即將破裂,戰爭尤如弦上之箭,一觸即發。

英國從本身的利益出發考慮,美國如果同日本開戰,無疑將壯大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緩解日本在亞洲對英國的壓力,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但是,從另一方麵考慮,日、美之間爆發戰爭卻又有可能讓英國處於一種很糟糕的境況中。因為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思潮一直非常盛行,孤立主義者堅決反對美國為了別國去作出犧牲。美國一旦對日開戰,美國公眾會認為美國隻應該全力以赴對付日本,不要去管歐洲戰場上那些歐洲人的戰爭。這樣,英國將不但得不到美國更多的援助,還可能失去現有的這些援助。

於是,就在太平洋上戰火將要點燃時,英國特工人員開始了設法將美國拉入歐洲戰場的行動。

美國參議員惠勒是美國著名的孤立主義者之一。他一直鼓吹“美國第一主義”,認為美國沒有必要為了援助英國而讓1/4的美國男兒葬身異國。他的這些論調頗得納粹勢力的好感和國內民眾的支持。

一天,惠勒的家裏突然來了一位神秘的客人,這位年輕的客人身著美軍軍官製服,自稱正為五角大樓服務。他對惠勒表示,他是惠勒的“美國第一主義”的忠實支持者,現在他碰到一件事情需要得到惠勒的幫助。

然後,這個年輕的軍官拿出一疊厚厚的文件,文件的封麵觸目驚心地寫有“絕密”字樣。

惠勒充滿驚異地接過這疊東西,隨手翻開幾頁,便被它吸引住了。這是美國陸軍部起草的一份取名“勝利計劃”報告,長達300多頁,這份報告的中心意圖在於為美國插手歐洲大陸的對德作戰提供論證。這表明政府在行動上已比以往邁出一大步。

年輕軍官看到惠勒急於盡快閱讀報告的神情,起身告辭。臨走時,他一再叮囑惠勒盡可能利用他的職權,讓美國人民了解這一情況,不要讓美國政府把無辜的生命送往戰場。惠勒非常感動地聽完軍官的話,在送走他之後又細細地把報告讀了一遍。

讀完報告,惠勒渾身發涼,他似乎已看到了千千萬萬的美國青年在異國他鄉戰死的場麵。令他無法容忍的是,在這篇300多頁長的報告裏,陸軍部居然向總統提議一旦美日交戰後,美國應該向德國宣戰,先襲擊德國,理由是這樣一擊便可使德國崩潰,而日本在失去其主要盟友之後將不敢與美國繼續作戰。

在這篇報告中,除了提供有關美軍的歐洲和非洲發動攻勢所需軍隊和裝備的數字外,還很具體地將進攻的日期選定在1943年,那時將由英美聯軍共同進攻德國的西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