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因勢利導
劉錡施計敗兀術
劉錡堅守順昌城,連續出擊,使金兵屢遭敗績。金軍統帥兀術聞知大怒,親率10餘萬大軍從開封出發,疾馳?天,在1140年6月初來到順昌城下。
劉錡得到金兀術出動的消息,召集眾將商議。有人說:“我們已取得了不小的勝利,不如乘此勢班師,全軍退後,也可保存實力。”劉錡深思之後,毅然說道:“朝廷養兵15年,正為應急之用,我們不能在關鍵時刻棄城退走。況且我們仍有1.8萬之眾,而敵兵的銳氣已大傷。雖敵眾我寡,但也隻能是有進無退。如果我軍一動,敵軍隨後抄襲,則前功盡棄了。”
於是,劉錡派2個人,假作探馬,故意為金兵抓獲。金兀術問他們劉錡是何樣人物,兩人按預先布置好的話回答:“他是太平歲月的將領,喜聲妓,貪逸樂,朝廷為兩國議和修好,才派他去東京的。”金兀術信以為然。說道:“此城易破”,連攻城車炮都未攜帶,便率軍向順昌進發。
金兀術見順昌城簡陋不堪,更不以為意,說:“我用靴尖就能把它踢倒。”這時,劉錡卻派耿訓送來約戰書。並稱“我們統帥說了,太子(金兀術為金朝四太子)必不敢渡河,特獻浮橋5座,請貴軍過河會戰。”兀術惱怒萬分,待耿訓走後,立即傳令:明日到城中府治會餐。
第二天早上,劉錡果然在潁河上架起了5座浮橋。金兀術指揮部隊陸續渡過河去,擺開陣勢,要與宋軍決戰。
哪料到,劉錡已派人在潁河上流及草中撒下了毒藥。並告誡全軍不得飲用河水。此時兩軍對陣,宋軍將士以逸待勞,輪番出戰。時值酷暑盛夏,金兵遠道奔來,人不解甲,馬不卸鞍,經過整天拚殺,早已是人困馬乏,饑渴難耐,爭相到潁河飲水。結果紛紛中毒倒下,手腳無力。這時,劉錡派遣了幾百名士兵,突然從西門殺出。敵將忙調兵前去對付,喘息未定,又有數千宋兵從南門湧出,皆手持利斧,一聲不響,見金兵就砍。在宋朝將士的頑強反,擊下,金兵死傷慘重,或中毒,或中箭,或葬身子河水之中,或斃命於刀斧之下,兀術調遣精銳“鐵浮圖”、“拐子馬”,也盡被宋軍的大斧殺傷。兀術見攻城不下,士卒多中毒病倒,隻得移營城西,掘壕列陣,以作休整。劉錡遣兵夜襲,金兀術倉皇北竄。劉錡一路追殺,又消滅金兵1萬多人。順昌保衛戰終以宋軍獲得全勝告終。
西廂謎詩
《西廂記》劇中有一折寫老夫人食言賴婚之後,使一對情投意合的青年戀人張君瑞和崔鶯鶯陷於極度的相思之苦,弄得張生不思茶飯,早晚望著東牆傷心流淚。張生將這種心情寫了封信托紅娘送給了鶯鶯。鶯鶯看到書簡聽紅娘說了張生近況,當著紅娘的麵表示要寫個回信,他們隻是兄妹相待,叫他以後不能這樣。紅娘將信送給了張生,打開是首謎詩:“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張生看後對紅娘說:“書中之意,著我夜花園裏見。”並逐句向紅娘作了解釋:“待月西廂下’,著我月上來;‘迎風戶半開’,她開門待我;‘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著我跳過牆來。”當夜,張生便翻牆過去私會了鶯鶯。
在封建時代男女授受不親,何況一個青年女子要私會一個被家庭反對的情人,一是要有膽量,二是要預先約好,書信上寫得太白了,萬一有個差錯後果難於設想,鶯鶯聰明之處在於將意思隱於謎詩中.因兩人同樣的心思,張生也解開了謎詩,成功地進行了私會。
盜賊冒充醫生
明朝,浙江吉安州有一富家要娶媳婦。結婚這天,小偷趁人多雜亂溜進了洞房,潛伏在床底下,打算天黑人靜後出來行偷。沒料到一連三日通宵燃燭,新婚夫婦竊語’。小偷守了三日三夜無法下手,肚子餓得忍受不住了,瞅了個機會出房尋路逃走,被主家守夜的抓住,第二天送到官府。縣令審問他時,他不慌不忙作了回答,說他不是小偷,是個醫生,因新娘有隱疾,他在新娘出嫁前娘家時就為她治療過,這次要跟隨,以便經常上藥,要是傳她到官就知我不是賊了。原來這個賊在床下潛伏時聽了夫婦的私房話,便以此說出新娘家的醜。縣令信以為真,一定要把新娘傳到官府對證。富家主翁急了,要求免了新娘到官,寧肯不再追究。縣令找來一位老吏商量。
老吏說:“婦人剛出嫁,不論官司是輸是贏,對她都是很大的恥辱。小偷潛入洞房,又突然跑出來,未必認識新娘,如用另一婦人出庭作證,小偷要以為她是新娘不就可以斷定小榆說謊嗎?”於是找來一位妓女,穿著禮服,打扮成新娘模樣,隨著一聲“新娘瑞姑拿到”,當著這賊的麵帶上堂。小偷連忙大喊:“瑞姑,你約我到房中治病,怎麼你公公家裏抓住我當賊你就不說一聲。”縣令問:“你認得瑞姑嗎?”小偷說:“怎麼不認得,從小就認得。”縣令大笑,經審問,小偷隻好認罪。
小偷知道了新娘有隱疾,被抓住後隨機應變,充做醫生,老吏將計就計,李代桃僵,揭穿了小偷的謊話。
假將軍還姝江上
黃州府黃岡縣有一個汪秀才,家事富厚,家童數十,有一寵妾名四鳳,每次出遊都帶她同去。一次渡洞庭湖至崇勝寺遊覽名勝古跡時,四鳳突然被二十來彪形大漢搶到船上,然後拽起滿帆,向洞庭湖中而去。
汪秀才失去愛妾後托人到處打探,甚至張榜出銀懸賞尋找,但沒有一點消息。有一天汪秀才到省城好朋友向承勳總兵管家,向擺酒宴請他。席間聽向家一家丁談起闔間山中柯陳家前日在嶽州洞庭湖劫了一個美女回去。汪秀才判斷一定是他愛妾四風,發誓要奪回來。
汪秀才從向家家丁那裏進一步了解了柯陳兄弟的名字和詳情,要去了這個家丁。又去兵巡衙門要求寫了一通牒文告,從向總兵管那裏借了平時所駕江上樓船一隻、巡江哨船兩隻;以及傘蓋旌旗;冠服之類。
汪秀才備了一個多月糧食,召集了幾十個家人,穿上借來的製服,打扮成軍士。汪秀才駕了樓船,領了眾人,打出遊擊牌額,徑直行向閹閶山江口。離岸四五裏時,先派了一隻哨船,載了向家家丁和心腹家人汪貴,拿了文書,叫齊當地居民,迎接新任提督江洋遊擊。給柯陳三兄弟送去紅帖,帖上說明新任提督慕名相拜,帖上汪字去一畫,寫名江萬裏。柯陳大認得向家家丁是個官身,沒有疑心,與老二、老三會集商議後,穿了戎裝,點了二十多名嘍羅,牽羊擔酒,擎著旗幡,點了香燭,迎出山來。
汪秀才船到泊裏,穿戴上借來的紅袍和烏紗帽,坐上轎子,一直到陳家莊,在廳前下了轎。柯陳兄弟端一張坐椅擺在中間,柯陳大請汪秀才坐。汪秀才勸他們不必行禮,並說:“賢兄弟都是江湖好漢,下官未任之時,聞名久矣。今幸得守此地方,正好與諸公義氣相投,特來奉拜。豈可以官民之禮相拘!隻當賓主相待,倒好長久。”汪秀才命搬來座椅,讓柯陳兄弟分左右而坐。柯陳兄弟見官府這樣待他們,非常高興,擺酒款待三日。
汪秀才回到船上,趁柯陳兄弟上船謝拜之機,留他們兄弟,擺酒回謝,還讓船上帶來的一班梨園子弟上場做戲,柯陳兄弟看得入迷。汪秀才早已吩咐駕船的聽戲文為號,悄悄開船,沿流緩緩而行,使船中感覺不出來。行了數十裏,戲文完了,興致未盡,移席團坐,舉杯猜拳行令。
汪秀才知道船已行遠了,便開日說;“有一件小事,對你們不利,要與你們商量一個長策,”便叫人拿來一個手畫,,取了榜文出示,並說:“有一個汪秀才告了你們各位,說是搶劫了他愛妾。”柯陳兄弟兩兩相顧,不好隱瞞,柯陳大答;“有一女子,在嶽州所得,名叫四鳳,說是汪家的,麵今在我家。”汪秀才說;“一個女子是小事,那汪秀才是當今豪傑,非凡人才,他要向皇上上本,奏請征剿,先將此狀告到上司。上司秘密寫了這榜文,托我辦這事。我是知道江湖上人講義氣的,怎可興兵動卒,前來攪擾?所以邀請諸位到此,明日見上司,與汪秀才對質那一件公事。”柯陳兄弟聽這麼一說,驚得麵如土色,說:“我們怎麼能輕易去見上司?一刻公庭,必然被監禁,好歹是死了!”想要脫身,但推窗一看,已在大江之中,既無舟楫,又不見崖岸,無法救應,沒有別的辦法,知道上了當了,跪下說;“隻求思府救命了。”汪秀才說;“到了這個地方,若不見官,我難以回複;若要見官,又難為你們。要是有辦法撤銷這件案子,你們也就可以不見官了。”柯陳兄弟要求為們想個法子。汪秀才說:“這姓汪的書生,隻是為了愛妾著急,如今不如差隻哨船迅速行到宅上,接了那女子來船中,我領回去當著官府交還了他,這樁官司就了結了,你們也就可以不到官了。”於是,柯陳兄弟馬上給宅上管家的寫了手書。汪秀才拿過來交給向家丁和汪貴,打發兩隻哨船一齊去了。等接回了四風,便放了柯陳兄弟。
汪秀才冒名頂替,扮成提督,用江湖義氣投合他們,取得信任,將柯陳兄弟調虎離山,騙到江上,使他沒有退路,然後以假隱真,曉以利害,引導他們不得不聽從汪秀才的安排,終於奪回了四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