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提高績效,開心工作3(1 / 3)

第九章 提高績效,開心工作3

領導者要鍛造務實作風

領導幹部的領導績效高低,除了受領導角色意識是否明確、領導工作方法是否對頭等因素的影響之外,領導作風是否務實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領導作風不紮實的一個典型表現是熱衷於搞形式主義。當前,存在於各級領導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其主要表現形式或特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官樣文章、空有其名。作報告、講話,長篇累牘,堂而皇之,實際內容卻極少,多是陳詞濫調、套話空話。製定規章製度,事先不認真調研,事後不付諸實施。

2.搞花架子,忽視實務。熱衷於組織各種慶典和儀式,陶醉於熱鬧的表麵效應,而不是在生產、經營和具體業務上紮實下工夫,努力創造過硬的業績。

3.隻走過場,不求實效。做許多事情不注意真實和實效,隻求形式過得去,正如群眾批評的那樣:“認認真真走過場。”

4.照抄照傳,照存照舊。接到上級批示、計劃之類的文件之後,不是結合實際作認真研究,形成切合本單位實際的具體方案,采取有力措施付諸實行,而是滿足於照本宣科地傳達,然後依樣畫葫蘆地製作所謂自己的文件,實際上照抄上級文件的內容,略作改頭換麵而已。接著傳達自己的這份文件,最後連同上級文件一起存檔了事。

5.開會作戲,失去本意。一些會議的主持者,為會議的“安排”煞費苦心,如同導演戲劇一樣,預先編好了節目,約定諸多首長貴賓講話和某些代表發言,並按某種內容的基調,預先籌劃設計或炮製。來賓雖身分各異,而發言內容雷同,令人厭倦。這樣會議就失去了可以集思廣益的本意。有些學術討論時間則一再壓縮,整個會議成了逢場作戲,完全改變了學術會議應有的宗旨。

6.廢實存形,粉飾太平。評比、鑒定、考試、彙報、總結,其原有的實質內容被廢除,隻保存著它們的表麵形式。所謂評比,不是依據正確的原則和標準實事求是地進行,而是相互拉攏,相互吹噓;所謂鑒定,不是嚴肅、全麵地分析說明所鑒定對象的真正的優缺點,而是專講好話,不講缺點;所謂考試,不是用以了解參考人員的實際成績和存在的問題,給以公正評價,而是聽任抄書報,普遍獲高分;所謂工作彙報與總結,也不講真實情況,而是虛誇成績,編造經驗,掩蓋缺點和問題。以上一些失去原本實質的形式,被一些人用來作為粉飾太平的工具。

形式主義是一種藏汙納垢的東西,在形式主義種種表現形態下掩蓋著各種思想政治汙垢和心理汙垢:掩蓋著主觀脫離客觀、認識脫離實踐的主觀主義;掩蓋著脫離群眾、脫離實際、渾渾噩噩、無所用心的官僚主義;掩蓋著放棄原則、喪失原則、喪失黨性的自由主義和機會主義;掩蓋著以蒙混欺騙為特征的市儈意識;也掩蓋著各種惰性和無所作為的心態。形式主義對我們的事業危害甚大:一是腐蝕我們黨政機構、企事業組織應有的革命精神與求實精神;二是腐蝕人們的靈魂,為某些人提供了苟且偷生的環境;三是損害了黨的形象,破壞了黨群關係;四是破壞了社會主義的勃勃生機。

要克服形式主義,就必須努力鍛造務實的作風。一是要在決策上務實,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把握好“結合點”,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結合起來,把領導決策與群眾參與協調起來,保證政策、措施符合客觀實際和群眾利益。二是要確立長遠的發展觀點,把力量較多地投放到打基礎、增後勁上來,減少急功近利的做法,增強“為長遠著想,為今後鋪路”的意識,隻要是功在國家、利在群眾的事,都要積極去做,要甘當“鋪路石”和“種樹人”。三是要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使說的、做的與“實”的要求更合攏。關鍵是要經常深入實際,體察民情,了解群眾疾苦,傾聽群眾呼聲,抓緊辦好群眾迫切要求的實事。四是要堅持實事實辦,把狠抓落實放在突出位置。要把目標“實化”,使之易於操作,要使決策係統與執行係統搞好銜接;要強化督察,認真糾正已出現的偏差,保證按時、按質、按量地完成任務。

年終檢查時應注意的問題

年終歲尾,各種檢查考評逐漸增多。一年過去,領導和機關到基層檢查考評工作,肯定成績、發現問題、總結經驗,以促進明年各項工作的圓滿完成,實屬必要。但“上頭千根針,下麵一條線”,如何科學、合理、廉潔、高效地搞好年終檢查,是擺在各級領導和機關麵前的重要課題。特別是一些“常見病”、“多發病”亟須克服糾正,對此,可稱之為“五忌”。

1.忌政出多門,相互撞車

對於年終檢查,常聽基層同誌這樣反映:“機關熱情高,基層吃不消”;“經常來檢查,基層負擔大”。乍一聽挺刺耳,細一想也有道理。在一些單位和部門仍存在“畫地為牢,各自為政”、“敲鑼賣糖,各管一行”的缺少協調溝通現象-。檢查組種類繁多,重複下、層層下、多頭下的情況時有出現。“輪番轟炸”般的檢查,常造成基層年終工作一個衝一個、一個擠一個,不僅增添了事務性忙亂,使基層疲於奔波、被動應付,而且滋長了隻抓眼前應付檢查,不顧長遠搞好建設的急功近利思想。因此,各級領導機關要加強計劃與協商,變條條為塊塊,變單一為綜合,變零散為集中,克服隻想在自己“責任田”裏創佳績,而不願在整個“基層園地”奪豐收的思想,使檢查的內容與形式有機結合起來,保證年終基層各項工作的有序進行。

2.忌挑三揀四,嫌貧愛富

一些同誌喜歡到離機關近、工作成績突出、經濟較發達的地方或單位檢查指導,而不願去情況不熟、工作相對落後的單位或偏僻邊遠的地方去扶弱幫貧。這種“挑三揀四,冷熱不均”的檢查,既不利於上級全麵掌握基層的建設情況,又容易使一些單位成為“領導不重視,檢查不沾邊”的盲區。同時,這些偏遠分散的基層單位由於得不到上級的“關照”,成績得不到大力宣揚,問題得不到及時發現,困難得不到有效解決,工作積極性會被挫傷,從而滋生幹好幹壞一個樣的無所謂思想。對這種“吃偏食”的做法,要通過加強思想教育,落實分片包幹責任製,實行輪檢製度等方法加以解決,以保證基層各單位建設齊頭並進、共同發展。

3.忌興師動眾,層層陪同

個別領導下基層不但帶著一些機關隨從;而且還要報社、電台、電視台等新聞單位同行。下級更是逢人陪、全程陪、人人陪,生怕人不到、禮不周,影響檢查成績。這種興師動眾、前呼後擁,滿足於上報紙、上電視出名掛號,以裝潢門麵的工作作風,導致檢查組難以集中精力了解基層、接觸群眾,同時也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更助長了形式主義的歪風邪氣。因此,在下基層檢查中,要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和形式主義,注重把精力用到深入一線求實、解決問題務實、排憂解難心實、服務工作紮實上來。

4.忌吃拿卡要,借機享受

個別同誌把下基層檢查視為享受的契機,吃好、喝好、玩好成了主要目標。一些被檢查單位也把心思用在讓檢查組生活舒服、滿意上,以博得檢查組的好印象。而檢查組“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短”,不可避免地要人為拔高被檢單位的成績,淡化甚至掩蓋其問題。有的群眾戲稱某些檢查組為:“上午來,晚上走,中午喝頓酒,驗收成宴收。”製止這種不良風氣,要依靠廣大基層群眾的監督和嚴格的組織紀律約束,發現一起處理一起,敢動真格,不徇私情,以確保年終檢查的廉潔、客觀和公正。

5.忌走馬觀花,作風浮誇

有些同誌缺乏事業心和責任感,把下基層檢查視為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怕花力氣,怕擔責任,怕得罪人,身人心不入。下基層走馬觀花,浮光掠影,作風浮誇,局限於聽彙報、要統計數字和文字材料,常常是“背著手轉,隔著窗看,臨走說聲好好幹”。檢查總結空話連篇、套話成串,至於基層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困難、需解決的問題,或以偏概全或含糊其辭或視而不見。這種嚴重的官僚主義作風,對於促進基層建設、保持機關自身形象有百害而無一利。各級領導和機關在年終考評檢查中,隻有增強抓基層的係統性、原則性、科學性,堅持嚴、細、實、勤的工作作風,才能提高年終檢查的效果與質量,以調動基層的工作積極性,促進明年各項工作的進步與開展。

領導者應善於總結經驗

中國有句古訓:千金難買回頭看。現代也有人講:做工作不總結,等於吃飯不消化。這就深刻地道明了做好工作總結的意義。多少年來,總結已被列為我們工作的一項製度,對推動各項工作的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從實踐經驗看,總結作為一種手段,隻能為善用者所用。如果領導者對總結的作用和意義缺乏深切了解,如果工夫下得不深或不善於有效地總結,那麼再好的方法也會變為作用不大的形式,要想達到總結的目的是不可能的。因此,認真解決好認識和技巧問題,是提高工作總結質量的關鍵。

做好工作總結,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要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那麼,在總結中我們應該怎樣挖掘這些有價值的東西呢?

1.善於抓住重點

作為一個單位的領導者,需要總結的東西是很多的,不能不分主次,麵麵俱到,什麼內容都去總結。要從本單位和領導者本人的具體情況出發,緊緊圍繞中心工作或一個階段中暴露出來的主要矛盾,選取那些最有用、最基本、感受最深的東西來總結,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重點總結那些富有時代氣息、有開拓意義、迫切需要的新鮮經驗,尤其要注意從人人有感覺而又人人不注意的現象中發現新情況、新問題,不要總是在老題目上做舊文章;在總結經驗教訓時,要善於把那些偶然性、表麵性、無關緊要的東西舍去,抓住那些帶有必然性、能夠說明本質問題的現象,深入分析和思考,把現象的東西本質化,感性的東西理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