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引子(1 / 3)

引子

一九九三年,金洲市東坡中學的單身宿舍還是一棟老舊樓房,其中一間住著四個二十出頭的年輕教師,這四人朝夕相處,甚是投合。卻萬沒想到,那年秋天,其中一個突然失蹤了。當時,學校連續幾天出動多人城裏城外四處打探尋找,可那人就像是從人間蒸發了似的,消失得無影無蹤。不想數月後,有人看見那人出現在三百多公裏以外的雲山寺,竟已剃度為僧,取法號善濟。學校當即差人前去證實,果見那人正在寺內打坐念經。此後雖經多方苦勸,那人終究沒有回心轉意,隻好隨他去了。

此事雖怪,畢竟隻是一個小人物的反常之舉,對他人的生活掀不起絲毫波瀾。這世界少了誰,地球照樣轉,何況世事紛繁,奇人怪事本就層出不窮,不多久,人們便慢慢把那人淡忘了。

不想到了來年夏天,另外三個年輕教師又突發奇想,每人騎了一輛自行車前往雲山寺看望那已出家的善濟。原來善濟遁入空門後,雖已斷了塵緣,卻終究難忘昔日那三位要好的同室,想到自己當初不辭而別,甚是愧疚。於是,忍不住給三人寄來一封書信。

信上說,在別人看來,他決意出家或許有些突兀,他本人卻早已深思熟慮,之所以不辭而別,隻因去意已決,不想他人來勸。又說,他家住在雲山腳下,距離山上的雲山寺隻有幾裏地,因父母早喪,他自幼受到雲山寺智雲師父的接濟。他連續三年參加高考,才勉強考上一所師範專科學校,畢業後做了一名教師,過上了城裏人的生活,本也不錯,可是竟沒有一天的開心。世風日下,人欲橫流,信仰全無,真正是沒有一點挽救的辦法!實感俗界之悲苦,生命之無常,精神之虛空,天長日久,渴求解脫之心日漸強烈;況他本性清淨,特別喜歡幽靜之居,於是投歸佛門……雲雲。

信上最後說,今年農曆七月十五的盂蘭盆節,雲山寺將舉辦盛大****,一則邀請他們前來看看熱鬧,敘敘舊情;二則寺內主持智雲師父既有菩薩的仁慈,更有通觀天地人生的智慧,許多達官貴人專程上山來請教師父。如果他們來了,他保證向師父引見。

當時那三人都是單身光棍,身體健碩,精力充沛,正不知如何打發掉那個漫長而炎熱的假期,於是,他們就有些躍躍欲試。其中一個還靈光乍現,想出以自行車作交通工具的主意,三人歡呼雀躍。隨後又細細謀劃了半個來月,農曆七月十二,三人各騎了一輛自行車,真就從金洲出發了。一路上,嬉戲追逐,看不盡的青山綠野,好不快活。

農曆七月十五,三人到達雲山寺。

這裏群峰連綿,山間公路如一條飄帶縈回環繞。轉過一道山梁,隻見前麵徒然聳立起一座大山,山上薄霧繚繞,朝南的山坡像是一麵綠色大毯,從天上一直鋪到山腳,廟宇依山而築,遠遠望去,殿堂層層疊疊,綠樹紅牆,像是一幅飄在浮雲上麵的剪影,飄渺空靈,而又莊重肅穆。

三個年輕人抖擻精神,一忽兒就蹬到了大山腳下,抬頭而望,雲山寺近在眼前,但見山門洞開,門旁兩尊石象,門外數棵羅漢鬆,門簷上掛了紅綢橫幅,上寫:雲山寺盂蘭盆節****。山門內外人頭攢動,炮竹之聲不絕於耳,香爐那邊更是烈炎滾滾,煙塵蔽日。

這時,出來一個和尚,灰衫布鞋,光著頭,戴副眼鏡。三人同聲驚叫,那和尚正是善濟。四人歡喜一團,進了山門。裏麵又是另一番景象,偌大一座庭院,正麵是大雄寶殿,兩邊是廂房,殿內殿外,無數香客或跪或坐,雙手合十,低頭吟唱。善濟將三人引進大雄寶殿,隻見殿內明燭高燒,香煙繚繞,佛像高大莊嚴,雍容華貴,又聞木魚篤篤,磬聲陣陣,氣氛肅穆。數十僧眾在一位老和尚的帶領下,正盤腿危坐,誦經念佛。

善濟拿來三個布墊,吩咐說:“你們暫且在這休息一下,待會我再過來。”說完,他就匆匆走了。

一直到中午吃完齋飯,善濟再也沒有過來打招呼。他是寺裏一個和尚,卻不同其他僧人一起念經,隻見他在人群中穿來穿去,汗水濕透了僧衣,那急急忙忙、風風火火的樣子,與從前相比,判若兩人。

吃過齋飯,三人隨了俗眾湧向大殿前坪,正在躊躇,善濟不知從哪裏鑽了出來,搓著手,連說幾聲對不住,隨即將三人引進一間廂房,裏麵甚是整潔,除了一張單人床,沙發、茶幾、書桌、藤椅、書架、櫥櫃等一應俱全,牆上掛著字畫條幅,房頂上有吊扇悠悠轉動,最惹眼的是書桌上竟然還有一台黑白小電視機,引得三人直嚷:哇,我們也要當和尚!

“我來不多久,智雲師父就持意要我做了他的助理,寺內大小事情,都要我過細,經常忙得我團團轉。”善濟說,意思是他並非一般和尚,既忙,待遇自然也不同。

三人才明白,寺院也要人管理,也要人經營,正如他們東坡中學,不也任命了好幾個校長助理。

幾個人說笑一陣,善濟就領了他們在寺內參觀,邊走邊講解。原來這雲山寺乃楚南名刹,少說也有千年的曆史。觀音殿外的那棵古柏,枝如青銅根如磐石,更是有一千五百多年了。又略略看了每根門柱上的詩詞書法或者雕龍畫鳳,窗欞上木刻的茶花牡丹或者銀杏金菊,以及形形色色的佛像,或雕塑或木刻或書畫,大小不一,千姿百態,且都有奇離古怪的名字。林林總總不知看了多少,又走到一座大殿後麵,卻見一口山潭,麵積也算寬闊,潭中修有廊橋,並兩座亭子,頗有江南園林風格,潭那邊便是綠色的山坡。善濟說潭水自山上而來,那裏還有一個更妙的地方。便引了幾人過廊橋,從寺內圍牆一圓門出來,但見外麵的山坡上古樹參天,各式各樣的巨石像一頭頭怪獸躺臥在山坡上,沿著山坡上去約摸幾十米,忽聞淙淙流水之聲,再往前,現一石洞,原來那流水正是從洞中湧出。善濟說,此洞名雲霧洞,洞中泉水一年四季不增不減,天旱幾月不減一滴,大雨滂沱不增一分。傳說站在雲山寺山門外遙望洞口,其狀酷似女人****,常喝洞內泉水,男壯陽女滋陰,人到花甲仍可生兒育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