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語言的突破2
說話要小心
俗話說: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所以老於世故的人,對人總是唯唯諾諾,可以不開口的,就盡可能做到三緘其口。
在現實中,正人君子有之,奸佞小人有之;既有坦途,也有暗礁。在複雜的環境下,不注意說話的內容、分寸、方式和對象,往往容易招惹是非,授人以柄,給自己帶來危害。
人隻有安身立命,適應環境,才能改造環境,順利地走上成功之道。因此,說話小心些,為人謹慎些,使自己置身於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牢牢地把握人生的主動權,無疑是有益的。況且,一個毫無城府、喋喋不休的人,會顯得淺薄俗氣、缺乏涵養而不受歡迎。
西方有句諺語說得好:上帝之所以給人一個嘴巴兩隻耳朵,就是要人多聽少說。
隨便說話的害處是非常多的。比如某君有不可告人的隱私,你說話時偏偏在無意中說到他的隱私,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他會認為你是有意跟他過不去,從此對你恨之入骨。唯一可行的辦法,隻有假裝不知,若無其事,才是明智之舉。
你有得意的事,就該與得意的人談;你有失意的事,應該和失意的人談。說話時一定要掌握好時機和火候。不然的話,一定會碰一鼻子灰,不但目的達不到,而遭冷遇、受申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有些奸佞小人,巧妙地利用了別人在說話時機、場合上的失誤,拿他人當槍使,以達到損人利己的目的,這是不能不防的。
有句老話叫做“禍從口出”,為人處世一定要把好口風,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什麼話可信,什麼話不可信,都要在腦子裏多繞幾個彎子,把握好分寸。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一旦中了小人的圈套為其利用,後悔就來不及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一些壓在心裏不願為人知的事情。同事之間,哪怕感情不錯,也不要隨便把你的事情、你的秘密告訴對方,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你的秘密可能是私事、也可能與公司的事有關。如果你無意之中說給了同事,很快,這些秘密就不再是秘密了。它會成為公司上下人人皆知的故事。這樣,對你極為不利,至少會讓同事多多少少對你產生一點“疑問”,而對你的形象造成傷害。
還有,你的秘密一旦告訴的是一個別有用心的人,他雖然不可能在公司進行傳播,但在關鍵時刻,他會拿出你的秘密作為武器回擊你,使你在競爭中失敗。因為一般說來,個人的秘密大多是一些不甚體麵、不甚光彩,甚至是有很大汙點的事情。這個把柄若讓人抓住,你的競爭力就會大大地削弱了。
小李是光華唱片公司的業務員,他因工作認真、勤於思考、業績良好被公司確定為中層後備幹部候選人。隻因他無意間透露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秘密而被競爭對手擊敗,而不能被重用。
小李和同事小張私交甚好,常在一起喝酒聊天。一個周末,他備了一些酒菜,約了小張在宿舍裏共飲。倆人酒越喝越多,話越說越多。酒已微醉的小李向小張說了一件他對任何人也沒有說過的事。
“我高中畢業後沒考上大學,有一段時間沒事幹,心情特別不好。有一次,我和幾個哥們喝了些酒,回家時看見路邊停著一輛摩托車。一見四周無人,一個朋友撬開鎖,由我把車給開走了。後來,那朋友盜竊時被逮住,送到了派出所,供出了我,結果我被判了刑。刑滿後我四處找工作,處處沒人要。沒辦法,經朋友介紹我才來到這裏。不管怎麼說,現在咱得珍惜,得給公司好好幹。”
小李在公司三年後,上司根據他的表現和業績,把他和小張確定為業務部副經理候選人。總經理找他談話時,他表示一定加倍努力,不辜負領導的厚望。
誰知道,沒過兩天,公司人事部突然宣布小張為業務部副經理,小李調出業務部另行安排工作崗位。
事後,小李才從人事部了解到是小張從中搗的鬼。原來,在候選人名單確定後,小張便找到總經理辦公室,向總經理談了小李曾被判刑坐牢的事。不難想象,一個曾經犯過法的人,老板怎麼會重用呢?盡管他現在表現得不錯,可曆史上那個汙點是怎麼也不會擦洗幹淨的。
知道真相後,小李又氣又恨又無奈,隻得接受調遣,去了其他不怎麼重要的部門上班。
既然秘密是自己的,無論如何也不能對同事講。你不講,保住屬於自己的隱私,沒有什麼壞處;如果你講給了別人,情況就不一樣了,說不定什麼時候別人會以此為把柄攻擊你,使你有口難言。
有的人口齒伶俐,在交際場上口若懸河、滔滔不絕,這固然是不少人所向往的。但是,假若口無遮攔,說錯了話,說漏了嘴,也是很難補救的,因此,說話應講究“忌口”。
具體地說,在與人交往和交談時,必須注意避免以下錯誤:
(1)當眾揭對方的隱私和錯處。有人喜歡當眾談及對方隱私、錯處。心理學研究表明,誰都不願把自己的錯處或隱私在公眾麵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會感到難堪而惱怒。因此在交往中,如果不是為了某種特殊需要,一般應盡量避免接觸這些敏感區,免使對方當眾出醜。必要時可采用委婉的話暗示你已知道他的錯處或隱私,讓他感到有壓力而不得不改正。知趣的、會權衡的人隻需“點到即止”,一般是會顧全自己的臉麵而悄悄收場的。當麵揭短,讓對方出了醜,說不定會惱羞成怒,或者幹脆耍賴,出現很難堪的局麵。至於一些純屬隱私、非原則性的錯處,最好的辦法是裝聾作啞,千萬別去追究。
(2)故意渲染和張揚對方的失誤。在交際場上,人們常會碰到這類情況,講了一句外行話,念錯了一個字,搞錯了一個人的名字,被人搶白了兩句等等。這種情況,對方本已十分尷尬,生怕更多的人知道。你如果作為知情者,一般說來,隻要這種失誤無關大局,就不必大加張揚,故意搞得人人皆知,更不要抱著幸災樂禍的態度,以為“這下可抓住你的笑柄啦”,來個小題大做,拿人家的失誤當取笑的笑料。因為這樣做不僅對事情的成功無益,而且由於傷害了對方的自尊心,你將結下怨敵。同時,也有損於你自己的社交形象,人們會認為你是個刻薄饒舌的人,會對你反感、有戒心,因而敬而遠之,所以渲染他人的失誤,實在是一件損人而又不利己的事。
(3)不給人留餘地。在社交中,有時遇到一些競爭性的文體活動,比如下棋、乒乓球賽等。盡管隻是一些娛樂性活動,但人的競爭心理總是希望成為勝利者。一些“棋迷”、“球迷”就更是如此。有經驗的社交者,在自己取勝把握比較大的情況下,往往並不把對方搞得太慘,而是適當的給對方留點麵子,讓他也勝一兩局。尤其在對方是老人、長輩的情況下,你若窮追不舍,讓他狼狽不堪,有時還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後果,讓你無法收拾。其實,隻要不是正式比賽,作為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文體活動,又何必釀成不愉快的局麵呢?在其他的事情上也一樣,集體活動中,你固然多才多藝,但也要給別人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你即使足智多謀,也不妨再征求一下別人的意見。“一言堂”、“獨風流”是不利於社交的。
(4)說話不分場合。生活中,一些人往往不注意說話的場合,以致在談話中得罪了別人,自己還不知道為什麼。
劉心武的小說《鍾鼓樓》中有一個人物叫詹麗穎。她心地善良,待人熱情,還常能給人幫忙、打抱不平,可是她的鄰居和同事卻大都討厭她,不願和她多來往。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位女同事剛剛死了丈夫,正處在悲痛之中,她出於一片好心,熱情地拉人家去看電影。她不僅說這個電影是外國喜劇片,特別逗樂,而且還嘻嘻哈哈地說人家:“裝什麼假正經喲!誰不想開開心,樂一樂?”她如此親近對方,卻無情地破壞了對方的心理平衡,讓人無法接受。
一位女同事常因發胖而羞赧,生怕別人說她胖。而詹麗穎見了人家卻毫無顧忌地高聲嚷嚷:“喲,你又長膘啦?你愛人淨弄什麼給你吃,把你喂得這麼肥?”她也許本無惡意,隻是開玩笑,但對方卻受不了,不願再和她打交道。
鄰居準備婚宴,忙得夠嗆。她熱心來幫忙,來到廚房,她忽然發出一聲驚叫:“喲,你們這兒味兒不對呀!”人家喜氣洋洋,她說“味兒不對”,她這話才是“味兒不對”呢!她好心好意給新娘子買了一枚精巧的胸針,人家本來很感謝。可她打量著人家的穿戴卻喋喋不休地挑剔起來:“哎呀,你這身西服剪裁得還不錯,可就是顏色嘛——跟你裏頭的襯衫太不協調!幹嗎非這麼桃紅柳綠地搭配?該有點中間過渡色的東西點綴點綴,平衡一下才好。”這話並非沒有道理,但實在不合時宜,隻能讓新娘子掃興。她也並不是到處挑別人的毛病,但有時她讚揚別人幾句,也讓人對她印象不佳。有一次,她給一位老同學介紹對象,說女方漂亮得跟王丹鳳似的。
那位同學表示不敢高攀,她又瞎吹起來:“你哪裏懂得我們女人看男人的眼光,那種油頭粉麵的‘奶油小生’,沒有幾個女人喜歡!像你這樣,個頭一米八○,肩膀寬寬的,臉上有棱有角的,男子漢氣概十足,就算有點謝頂也不難看哩!”這位謝頂的男同誌常照鏡子,自知本人並非美男子。她這話隻能減少她的可信度。
看了這位女同誌的言談舉止,大家都明白她為什麼總是“說話不對味,好心辦壞事”了吧?原因就在於她說話不當,不注意說話的場合和對象。
(5)過早說深交話。在交往中,我們有時結識了新朋友,即使你對他有一定好感,但畢竟是初交,缺乏更深切的本能性的了解,你不宜過早與對方講深交、討好的話,包括不要輕易為對方出主意。因為這很可能會導致“出力不討好”。因為對方若實行你的主意,卻行不通,好友尚可不計,但其他人則可能以為你在捉弄他,即使行之有效,他也不一定為幾句話而感激你。故除非是好友,否則不宜說深交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