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真珠姬(1 / 2)

不知是哪個平行時空。

彼方的大宋國,正是國泰民安,山河猶在。

今上幼時謙仁賢德,姿表特異,為太祖所喜,格外開恩養育宮中。長成後為官勤勉,理事清明,曾累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開封府尹,多次為先皇褒獎。到最後既非嫡,又非長,反而繼承大位,果然是天命所歸。

話說今上繼位後,勤於政事,四海升平,百姓安居樂業。

彼時富足,即便是小民之家也溫飽不愁。逢上元佳節,從元月十三日起,家家戶戶入夜後點起花燈,十街九市,歡呼達旦。各家爭奇鬥巧,又有富戶有心搏得天顏一看,務必富麗堂皇,敷金添彩,光耀奪目。整個東京上空,燈月交輝,亮若白晝。

到了十五日這一夜是正夜,今年按例皇帝行幸宣德門樓觀燈,與民同樂。

那宣德門樓上,因今上信道,設了玉鼎燈山,到底是宮中禦匠所作,遠非其他可比,巍峨高大,有雙龍蜿蜒其上,還有各色彩燈,影影倬倬映著諸多仙人,身姿曼妙,又有教坊奏動禦樂,望之如天宮盛景;樓下則是施呈百戲,供奉禦覽。人人都來看,擠擠挨挨,連落腳地都沒有。

今上禦目下覽,遠遠見得百姓臉上都是笑容,穿戴一新,氣色甚好,少見麵黃肌瘦之人,正暗暗歡喜。

正在此時,身後一個小黃門上得前來,附耳在今上邊說了幾句,他登時麵色一沉,思忖道:“這大好日子晦氣得很,又不好外傳。”

隻得命人傳令:“速命開封府秘密查訪,務必要找到人。”

身邊中宮見他麵色不渝,輕輕牽住他衣袖,“官家為何不喜,可是出了什麼大事?”

中宮為先皇賜婚,身份高貴,溫柔謙和,後宮妃嬪沒有不服的,今上也甚是敬重,不想她此刻憂心,便轉作笑顏,“沒什麼事,已經處置了。”

中宮便不再言語,隻作不知,與官家言笑,過個好節。

待到月上中天,禦駕回宮,今上算著時辰已過了子時,方忍不住與中宮說起這事。

“安定郡王家的大姐兒觀燈丟了。”

中宮細細回憶,“便是那個真珠姬麼?我依稀記得是個極好顏色的女孩子。”

安定郡王趙元泰是先皇七子,與今上同父異母,他自幼體弱多病,早早被排出大位繼承人之外,也樂得自在逍遙,吟詩作畫,過個富貴逍遙的日子。

官家為著他無心於朝中爭權奪利,也甚是優待,繼位之後屢次加封。

隻是早先子女緣薄,與郡王妃沈氏成親之後,雖有兩、三次坐胎,卻都沒保住,府中姬妾無數,也少有個養下來的。

過了十年,府中方有一個小妾生下一個女兒。安定郡王與王妃如獲至寶,立刻抱到王妃名下撫養,充做嫡女。

兩人愛之若掌中珠,給其取名真珠。

這孩子居然平平安安,一路長大,待她長到七歲,見是立住了,安定郡王便上表為其請封,按例得封縣主,封號“長平”。

說來也怪,當年王妃便有了身孕,十月瓜熟蒂落生下一個男孩,隔了幾年,年近三十又得了個女兒,如今也都平安長大,兒子允澤九歲已請封世子,女兒允賢六歲,尚未得封。

皇族中都說是先頭養著這個女兒帶來的,說她有福氣。

皇後說道:“想必是這孩子貪看景色,走失到哪裏去了也不定。”

今上不比皇後深閨中養大,他是在開封府裏混過的,雖然具體執事的是少尹,耳濡目染,也知道不少暗事。

“宮人來報,真珠姬是這般走失的。”

王侯貴戚女眷是安置在宣德門樓門外兩廡觀燈,設了帷幕遮擋,日間便先在此等候觀看。安定郡王家是坐在東邊,郡王妃沈氏一個族妹,也是嫁入皇家,位置卻是在西邊。王妃管束下人不好走開,那族妹就使了一個丫頭來說道,接真珠姬過去耍子,若是肯去,就差個轎兒來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