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胃病秋季治療2
香砂益胃湯
【出處】《章真如臨床經驗輯要》。
【組成】廣木香10克,砂仁6克,生地黃12克,麥冬10克,沙參15克,玉竹15克,玄參10克,天花粉12克,白芍15克,山藥15克,石斛10克。便秘者加熟大黃8克。
【製作】將上述諸藥加適量水,煎取藥汁500毫升。
【用法】一日1劑,分2次服。
【主治】胃脘疼痛,嘈雜,口苦口幹,大便幹燥,舌質紅,苔少且幹,脈弦細者。
【說明】本方為名老中醫章真如治療陰虛胃痛的經驗方。
百合荔楝烏藥湯
【出處】《百病中醫集驗高效良方》。
【組成】生百合40克,川楝子20克,荔枝核、烏藥各15克。
【製作】將上述諸藥用清水浸泡30分鍾,再煎煮30分鍾,每劑煎3次混合。
【用法】一日1劑,分2次服(早飯前半小時和睡前各服1次)。
【主治】陰虛氣滯所致胃脘痛,腹脹,惡心,吞酸,食少納呆等症。
【說明】本方為名老中醫程紹恩經驗方。方用百合潤肺養陰,川楝子疏肝行氣,烏藥理氣止痛,荔枝核除寒散滯、行氣止痛。諸藥合用,既可滋陰養胃,又能行氣止痛。
【加減法】腹脹者,加枳實、麥芽、香櫞皮;脅脹加鬱金、木香、青皮;暖氣加木香、萊菔子;痛甚,加白芍,甘草;刺痛加蒲黃、五靈脂;吐酸加川黃連、吳茱萸;惡心,加藿香、陳皮;口渴飲冷加石膏;口幹不欲飲,加麥冬、生地黃、玉竹、玄參;食少加山楂、神曲、麥芽;氣短乏力,加黨參、桂枝;腹瀉,加白術、茯苓;大便秘,加火麻仁。服藥期間忌腥冷辛辣及油膩食物,避免過勞及情誌所傷。
徐氏驗方
【出處】《徐景藩脾胃病治驗輯要》。
【組成】麥冬10~30克,北沙參10~15克,石斛10克,白芍15~30克,炒生地黃12~15克,烏梅10克,炒山藥10~15克,甘草3~5克,川楝子6~10克。
【製作】將上述諸藥加適量水,煎取藥汁500毫升。
【用法】一日1劑,分2次服。
【主治】陰虛型慢性胃痛,症見胃脘部隱痛、灼痛,病久而經常發作,食少,消瘦,舌質幹紅,或多裂紋,或光紅無苔,脈細帶數或細弦。
【說明】本方為名老中醫徐景藩經驗方。
【加減法】胃脘痛較著者,酌加綠萼梅、佛手片、青木香等;陰虛鬱熱較著者,酌加蒲公英、石見穿、黃芩、知母、山梔等;大便幹結者,酌加瓜蔞、火麻仁等。
(六)治胃炎的單驗方
蒲公英麥冬淡鹽水
【出處】《胃腸病藥膳良方》。
【原料】鮮蒲公英500克,鮮麥冬30克,精鹽2克。
【製作】將鮮蒲公英、鮮麥冬洗淨,用溫開水浸泡10分鍾,搗爛取汁;精鹽用100毫升溫開水溶化,加入蒲公英、麥冬汁,攪勻即成。
【用法】一日1劑,分2次服。
【主治】陰虛胃熱型胃竇炎。
山楂核桃茶
【出處】《民間偏方》。
【原料】核桃仁150克,白糖200克,山楂50克。
【製作】核桃仁用水浸泡30分鍾,洗淨後,置研缽中,加少許清水,磨成茸漿,越細越好,再加適量清水稀釋調勻待用(約200克);山楂用水衝洗幹淨,拍破放入沙鍋內,加清水適量,用中火煎熬成汁,去渣留汁約1 000毫升,加白糖攪勻,待糖溶化後,再將核桃漿緩緩倒入鍋內,邊倒邊攪,燒至微沸,出鍋裝碗即成。
【用法】每日1劑,代茶頻飲。
【主治】慢性胃炎(胃酸過多者不宜)。
木瓜米醋湯
【出處】《民間偏方》。
【原料】木瓜500克,生薑30克,米醋50克。
【製作】將上述三味放入沙鍋內,加適量水,煎取藥汁300毫升。
【用法】一日1劑,分3次服。
【主治】陰虛型慢性胃炎(胃酸過多者不宜)。
瑞香湯
【出處】《民間偏方》。
【原料】山藥120克,烏梅、甘草各30克,陳皮、木香各3克。
【製作】將上述諸藥共研為細末,裝瓶備用。
【用法】一日2次,每次取藥末10克,用沸水衝泡服。
【主治】陰虛型胃炎,胃脘脹痛,大便溏薄者。
淮山藥粉
【出處】《現代腱康報》。
【原料】淮山藥適量。
【製作】將淮山藥曬幹,研成細粉,裝瓶備用。
【用法】一日2次,1次15克,早飯前和睡前用開水衝服。
【主治】陰虛型胃炎。
鮮石斛甘蔗汁
【出處】《胃腸病藥膳良方》。
【原料】鮮石斛30克,甘蔗汁150克。
【製作】將鮮石斛洗淨,切段,入沙鍋,加適量水,大火煮沸,改小火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待藥汁置涼後加入新鮮甘蔗汁,調勻即可。
【用法】一日1劑,分3~4次冷服。
【主治】陰虛型淺表性胃炎。
【說明】亦可將新鮮的甘蔗榨汁後,取15毫升,再與15毫升葡萄酒混合服用。或用甘蔗汁30毫升與少許生薑汁混合服用。均每日早晚各飲1次。主治相同。
蜜橘皮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新鮮橘皮500克,蜂蜜250克。
【製作】將新鮮橘皮外皮反複用清水洗淨,瀝幹水分,切成細條狀,浸漬於蜂蜜中,醃製7天後即可食用。
【用法】一日3次,一次10克,當蜜餞嚼食。
【主治】氣滯型急、慢性胃炎。
【說明】橘皮有理氣和胃、降逆止嘔之功,但其味較辛辣,氣燥而烈,用蜂蜜醃製後其辛燥之性得以緩解,故適用於肝胃不和所致的脘腹脹痛、不思飲食等症。市售蜜餞金橘餅(脯),功效相同,可選用。
白蘿卜蒲公英汁
【出處】《新編中國脾胃病秘方全書》。
【原料】鮮白蘿卜200克,鮮蒲公英100克,蜂蜜20克。
【製作】將白蘿卜洗淨,保留皮及根須(如有蘿卜纓亦保留),切碎榨汁;鮮蒲公英除去敗葉雜質,洗淨,放入溫開水中浸泡片刻,撈出瀝幹,搗爛取汁。將兩汁混合,兌入蜂蜜即成。
【用去】一日1劑,分2次服。
【主治】食滯型急性胃炎。
橙子蜂蜜飲
【出處】《民間偏方》。
【原料】橙子1個,蜂蜜50克。
【製作】將橙子用水浸泡去酸味,然後帶皮切成4瓣,放入沙鍋內,加適量清水,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20~25分鍾,撈出橙子,加入蜂蜜即成。
【用法】一日1劑,分2次服。
【主治】急性胃炎。
(七)治萎縮性胃炎的單驗方
榮胃散
【出處】《千家妙方》宋善安方。
【原料】西洋參60克,金釵石斛60克,白木耳60克,香菇60克,靈芝60克。
【製作】上藥焙幹,共研為細末,裝入膠囊。
【用法】一日3次,一次3~4粒。
【主治】本方藥力平和持久,對修複胃黏膜、防止惡變有明顯效果,適用於陰虛型及氣陰兩虛型萎縮性胃炎的治療用藥及輔助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