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糖尿病患者的護理
自我保健,講究清潔衛生
(一)自我保健
我們知道糖尿病為慢性終身性疾病,到目前為止,全世界的科學家還沒有找到能徹底根治糖尿病的方法,而且,在今後的若幹年內這種願望也不太容易實現,所以,每一位糖尿病患者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但是,糖尿病又是能被控製好的疾病,隻要麵對現實正視它,科學地對待它,認真地按醫護人員的指導來做,使血糖控製良好,就會避免或延緩並發症的發生、發展,壽命會與正常人一樣。作為糖尿病患者,除了應掌握前麵的檢查、治療、監測知識外,學習和了解如何進行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健、自我心理調整,患其他疾病時、外出旅遊時應怎麼辦等自我護理知識,對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是很有必要的。
(二)講究清潔衛生
愛清潔、講衛生是保證人們身體健康的重要手段。糖尿病患者體質較弱,抵抗力較差,特別容易並發各種急性和慢性感染。尤其是呼吸係統的感染,如感冒、肺炎、肺結核等;以及皮膚感染,如毛囊炎、癤、癰等;女性患者則易於合並泌尿道感染,如腎盂腎炎等。因此,糖尿病患者更應注意講究清潔衛生,積極預防各種感染,以防止病情加重。
由於很多疾病是從呼吸道傳染的,所以糖尿病患者要盡量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場所。房間內要盡量保持空氣流通,經常開窗通風。要勤打掃室內外衛生,及時清除垃圾和雜物,不使蚊、蠅有孳生場所。要經常做一些戶外活動,如曬太陽,在清晨時去公園或有花草樹木的地方散步、做操、呼吸些新鮮空氣等。要勤洗澡、修剪指甲、更換衣服、洗曬被褥,養成食前便後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淨的良好生活習慣。保護牙齒,早晚要各刷牙1次,刷牙要順牙縫豎刷,每次刷牙時間最好不少於3分鍾,選擇牙膏以含氟牙膏為最好,有預防齲齒的作用。糖尿病婦女要堅持做到每晚睡前用專用盆以溫水清洗外陰部,並勤更換內褲。講究個人衛生,對預防各種途徑的感染都是很重要的。
規律生活,注意氣候變化
(一)規律生活
當人們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使血糖升高的因素時(如勞累、多吃、激動、生病、手術、月經期等),身體升血糖的激素會增多,使血糖升高,正常人能相應地分泌足夠的胰島素,使血糖保持正常。而糖尿病患者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當他們遇到使血糖升高的因素時,不能有效地對抗升糖激素的作用,血糖就會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盡量避免出現使血糖升高的因素,每天的工作、學習、吃飯、活動、休息、睡眠等日常生活起居要有規律,做到合理安排,定時定量。
1.科學合理地安排工作和學習的時間,要盡量適當穩定,避免突擊性的工作或學習。
2.三餐或加餐的時間、進食量及三餐的分配要每日相同。活動量較大時,飲食量要適當加大些。
3.長年堅持體育鍛煉和各種有益的活動,但不要過於疲勞。體力活動的時間和活動的持續時間,活動量的大小,要盡量做到基本相同。
4.充足的睡眠是控製糖尿病的重要條件,對於血糖的下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做到按時睡眠,如有條件,午睡半小時到1小時,也是有益處的,但睡眠並不是惟一的休息方式,應多種多樣,豐富多彩。
5.如因某些原因難以做到有規律的生活時(如出差、旅遊、開會、更換工作班次等),則要靈活掌握各種治療措施,特別要對飲食、用藥及體力活動三方麵進行有計劃的靈活調整。
(二)注意氣候變化
春夏秋冬四季不同,風霜雨雪常有變化,氣候與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關係密切。臨床上常遇到糖尿病患者每到寒冷的冬季則病情加重,而到氣候溫暖的春夏之時則病情好轉。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麵的,其主要原因在於氣候變化,如嚴寒、下雪、下雨時,氣溫降低的刺激可使體內。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導致肌肉對血中葡萄糖的攝取減少;又因糖尿病患者體內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使之與腎上腺素的對抗作用減弱,因而導致血糖升高,病情加重。另外,在寒冷的冬季,常常難以保證足夠的運動量,也就是削弱了運動療法的治療作用,所以,可以導致病情加重。
為此,糖尿病患者在冬季必須注意保暖,既要保證穿暖,又要保證居室及工作環境的溫暖,特別對末梢神經、血管功能障礙者,更要注意手腳的保暖。同時,要注意及時增加胰島素或口服藥的用量,或及時減少主食量。當然,在天氣變冷一段時期後,身體能逐漸適應,病情一般可以穩定。但總體來說,糖尿病在冬季不如夏季容易控製。
戒煙、忌酒
(一)戒煙
香煙中含有尼古丁、煙堿、一氧化碳和焦油等化學物質。煙絲燃燒時可產生大量苯丙芘。焦油、苯丙芘有很強的致癌作用,吸煙時過濾嘴的纖維也隨著被吸入肺部,有可能促發肺癌。一氧化碳進入人體後,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成碳氧血紅蛋白,從而引起人體組織器官缺氧,並影響維生素C的吸收。
尼古丁也是一種劇毒物質,一支香煙中含有6~8mg尼古丁,足以殺死1隻老鼠。尼古丁還有下列危害:
1.可以刺激腎上腺素的分泌,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血糖升高,對糖尿病有直接危害。
2.量少時,對中樞神經係統有興奮作用;量大時,可抑製和麻痹神經,易誘發神經並發症。
3.尼古丁能損害動脈內膜,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
4.尼古丁能促使血管痙攣,誘發心絞痛。
5.吸煙對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破壞呼吸道防禦功能,易發生呼吸道感染,感染可使糖尿病惡化。
如果煙、酒共進,留在口、鼻、喉以及肺中的致病物質就會在酒精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更易進入人體,危害性更大。糖尿病患者患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及卒中的風險比正常人高出3倍。因此,糖尿病患者盡量不要吸煙,要下決心把它戒掉。
為此,糖尿病患者首先應全麵了解戒煙的好處,然後確定戒煙的時間表。選擇戒煙的方法,可以選擇在既定的日子,開始完全戒煙或采用逐漸減少吸煙次數的方法,通常3、4個月後可以成功。
具體方法如下:
(1)棄掉所有香煙、打火機、火柴、煙灰缸。
(2)避免置身或參與以往習慣吸煙的場所或活動。
(3)餐後可喝水、吃水果或外出散步,這樣可以擺脫“飯後一支煙”的想法。
(4)煙癮發作時,可嚐試做深呼吸運動,或咀嚼低糖分的口香糖,以幫助鬆弛精神緊張。避免用過多零食代替香煙,否則會因攝入過多導致血糖增高、肥胖。
(5)經常提醒自己:再吸一支香煙將使自己戒煙的計劃前功盡棄。
(二)忌酒
日常社交活動中,當我們和朋友應酬、與好友相聚時,都少不了飲酒。但是,如果您患有糖尿病,就應該認識清楚飲酒對糖尿病的危害:
1.大量飲酒可引起胰腺炎症,損害胰島功能,從而使糖尿病加重。
2.大量飲酒、暴飲暴食常是導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誘因之一。
3.長期飲酒對肝髒會造成損害。因為糖尿病患者有糖代謝紊亂,在肝髒內貯存糖的功能比正常人差。肝髒的解毒功能較差。而無論是白酒,還是果酒,都要通過肝髒來解毒,長期飲酒必然會加重肝髒負擔,從而損害肝髒功能。
4.長期飲酒會加速糖尿病患者血管硬化及高血壓的發生、發展,已伴有高血壓的患者可因大量飲酒而誘發腦血管意外。
5.酒精可使糖的異生產生障礙,但不影響糖原分解,若糖尿病患者大量飲酒而不吃食物,易致肝糖原耗竭,發生空腹低血糖,從而使糖尿病惡化。
6.每克酒精產熱約29kJ(7kcal)。啤酒的酒精含量在4%左右,每瓶啤酒有640ml,酒精產熱量約742kJ(179kcal)。啤酒瓶上的度數表示含糖量,一般12度(即100ml啤酒含糖12g),1瓶啤酒的含糖量約70g,糖產熱量約1172kJ(280kcal)。如果飲1瓶啤酒,其產熱量1914kJ(459kcal),約相當於120g糧食,所以飲酒不利於糖尿病的飲食控製,不利於減肥。
7.酒精不會刺激胰島素的分泌,卻會使胰島素和降糖藥在短時間內發揮過強的功效導致血糖降低。胰島素或降糖藥的功能因受酒精的影響而減短有效時間,所以當這些藥效過後又會出現高血糖的現象。
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宜飲酒,特別是有飲酒嗜好的患者要下決心戒掉,盡量做到在任何場合下都不飲酒。
糖尿病對足部的影響
糖尿病患者長期血糖水平過高,會引起多種並發症:
1.神經病變使神經退化,患者出現手腳麻木、感覺遲鈍、足部變形等現象,使足部易受損傷。
2.由於大血管病變,血管壁發生了粥樣硬化而被阻塞,加之微血管病變使雙足血液循環不良。
3.患者視力減退,加之神經功能減退,盡早發現足部的損傷或其他病變。
4.高血糖狀態使患者機體抵抗力降低,易被細菌感染,形成糖尿病足,造成潰爛、患者甚至需要截肢。
因此,為避免足部出現並發症,良好的足部護理及適當的檢查是糖尿病患者所不容忽視的。
糖尿病足的高發人群及危險信號
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會發生糖尿病足,也不是所有下肢血液循環障礙及神經病變者都是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老年人也可以有下肢血液循環障礙及神經病變,但糖尿病患者更易患此病,而且發生年齡也較早。糖尿病足的高發人群是40歲以上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史10年以上者。
糖尿病足的危險信號有以下幾點:
1.吸煙者,因為吸煙可使循環障礙加重。
2.末梢神經感覺喪失及末梢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者。
3.足的畸形,如高足弓及爪形趾者。
4.有足部潰瘍或截肢史者。
糖尿病患者末循環不良時怎麼辦
1.發生下肢末梢血管病變時的主要症狀糖尿病患者下肢末梢血管病變為動脈壁增厚,即動脈粥樣硬化。動脈壁斑塊形成,使血管逐漸狹窄,當狹窄到原來口徑的1/4時,即開始出現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