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坦然麵對生活1(1 / 3)

第一章坦然麵對生活1

懂得自我克製

人們無法驅逐屋裏的黑暗,然而,隻要讓光亮進來,黑暗便自然消失了。

真正偉大的人往往都能主宰自己的性情,統治自己的心靈。富有化學性心靈的人——也就是善於管理自己情緒的人,能夠消滅憂慮,解除煩悶,正如同化學家以堿性來中和酸性一樣。

不懂化學的人就不知道中和的道理,醋溶在別的酸性液體中,不但不能獲得中和,反使藥性更濃。化學家們都知道各種酸性的作用,以及和其他化合物溶解後的效用。

因此,一個具有化學性心靈的人,他知道如何用快樂的解毒藥來消除沮喪的神誌、憂鬱的思想。他知道用樂觀的思想可以消除悲觀的思想。用和諧的思想可以解決偏激的思想;用友愛的思想可以淘汰仇恨的思想。由於他懂得種種管理自己情緒的方法,他心靈上便不會受種種痛苦。

很多人對於自己思想上的種種苦悶和煩惱,沒有辦法來消除,因為他不知心靈上的化學原理。任何人都會麵臨心靈上的苦悶,不過到了一定時期,人應該以理性的力量來引導自己,用適當的消毒藥來解除心靈上的各種苦悶。

心中充滿了悲觀、偏激、仇恨的思想時,就要立刻轉到相反的思想上,便會產生樂觀、和諧、友愛的思想,這就好比把冷水管的龍頭一開,沸水便會立刻降低溫度。

人應該能像調節水溫一樣調整自己的思想,在水太熱的時候就要把冷水管的龍頭打開。如果在怒氣填膺的時候,要立刻轉變到友愛和平的思想上,這樣怒氣就自然消除了。有了友愛的思想,仇恨就不會存在。有了愛人如己的思想,便會消除妒忌和報複的惡念。

大部分人不知道以善美的思想來替代惡念,他們認為隻要把惡念驅逐就可以了,他們不知道,用善美的思想來驅逐惡念將會更加有效。

人們無法驅逐屋裏的黑暗,然而,隻要讓光亮進來,黑暗便自然會消失。

許多人以為思想隻是影響著腦神經,其實不全都是這樣。生理學家發現在盲人的手指頭上,有著熟練的神經質。不少盲人有一種驚人的技藝,如能辨識織品精粗,甚至顏色的濃淡深淺,這可證明思想並不全限於腦神經。

人的身體由十二種不同的細胞織成,如腦細胞、骨細胞、肌肉細胞等。而健康全都賴於各種細胞的健全。身體上的無數細胞,都有著密切的聯係。有害於一個細胞的,就有害於全身的細胞;有益於一個細胞的,也就有益於全身的細胞。每個細胞健康還是不健康,有生命還是遭到死亡,都與人的思想有非常密切的關連。

生理學家的實驗表明,一切邪惡的思想皆有損於人身的細胞。由於激怒而使神經係統受的損傷,有時要費上數星期才能恢複原狀。無數的實驗證明,一切健全;愉悅、和諧、友愛的思想,都有益於全身的細胞,有益於增進細胞的活力。至於相反的思想,如偏激、絕望、悲傷等,都有損於細胞的活力。

科斯教授做了一項實驗,證明憤怒和憂鬱的情感有損於身體的和諧;而快樂的情感有滋養細胞和再生細胞的力量。

科斯教授說:“不良的情感,對於人體的肌肉,有著相應的化學作用。良好的情感對人生有著全麵的有益的影響。腦神經中的每一個思想,都因細胞的組織而更改,而這種更改是屬於永久的。”

對於水來說,沒有一種汙染是不能經由化學的方法來提純。同樣,沒有一種汙濁、鄙陋的思想不能由健康的思想、正確的思想來肅清。偏激、悲觀、不和諧都是思想的病症,而隻有真實、美滿、樂觀的思想,才會提高人生的價值。一旦一個人有了健康的思想,那不健康的思想就無立足之地,因為健康的思想和不健康的思想是勢不兩立、水火不相容的。

麵對錯誤的態度

惟一可以使過去的錯誤具有價值的方法,就是冷靜地分析我們過去的錯誤,並從錯誤當中得到教訓,然後再把錯誤忘掉。

就在我寫這句話的時候,我可以望望窗外,看見我院子裏一些恐龍的足跡——一些留在大石板和石頭上的恐龍的足跡。這些恐龍的足跡,是我從耶魯大學的皮博迪博物館買來的。我還有一封由皮博迪博物館館長寫來的信,說這些足跡是一億八千萬年以前留下來的。就連白癡也不會想能夠回到一億八千萬年前去改變這些足跡。而一個人的憂慮就正如這種想法一樣愚蠢;因為就算是180秒鍾以前所發生的事,我們也不可能再回頭去糾正它——可是我們有許多的人卻正在做這樣的事情。說得確實一點,我們可以想辦法來改變180秒鍾以前發生的事情所產生的影響,但是我們不可能去改變當時所發生的事情。

惟一可以使過去的錯誤有價值的方法,就是平靜地分析我們過去的錯誤,並從錯誤當中得到教訓——然後再把錯誤忘掉。

我知道這句話是有道理的,可是我是不是一直有勇氣、有腦筋去這樣做呢?要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先告訴你幾年以前我所經過的一次奇妙經驗吧。我讓三十幾元錢從大拇指縫裏溜過,沒有得到一分錢的利潤。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我開辦了一個非常大的成人教育補習班,在許多城市裏都有分部,在組織費和廣告費上,我也花了很多的錢。我當時因忙於教課,所以既沒時間、也沒心情去管理財務問題,而且當時也太天真,不知道我應有一個很好的業務經理來分配各項支出。

最後,過了差不多一年,我發現了一件清楚明白、而且很驚人的事實:我發現雖然我們的收入非常之多,卻沒得到一點利潤。當發現了這點以後,我應該馬上做兩件事情:

第一,我應該有那個腦筋,去做黑人科學家喬治·華盛頓·卡佛爾在銀行倒閉了,他5萬元的賬——也就是他畢生的積蓄——時所做的那件事。當別人問他是否知道他已經破產了的時候,他回答說:“是的,我聽說了。”然後繼續教書。他把這筆損失從他的腦子中抹去,以後再也沒有提起過。

我應該做的第二件事是,分析自己的錯誤,然後從中學到教訓。

可是坦白地說,這兩件事我一樣都沒有做。相反的,我卻開始發愁。一連好幾個月我都恍恍惚惚的,睡不好,體重減輕了許多,不但沒有從這次大錯誤裏學到教訓,反而接著犯了一個隻是規模小了一點的同樣錯誤。

對我來說,要承認以前的這種愚蠢的行為,實在是一件很窘迫的事。可是我很快的發現:“去教20個人怎樣做,比自己一個人去做,要容易得多了。”

我真希望我也能夠到紐約的喬治·華盛頓高中去做保羅·布蘭德威爾的學生。這位老師曾經教過住在紐約市布朗士區的艾倫·桑德斯。

桑德斯先生告訴我,他生理衛生課的老師保羅·布蘭德威爾博士教給他最有價值的一課。

當時我隻有十幾歲,可是那時我已經常為很多事情而發愁。我經常為我自己犯過的錯誤自怨自艾;交完考試卷之後,我常常會半夜裏睡不著;咬著自己的指甲,怕我沒辦法考及格;我老是在想我做過的那些事情,希望當初沒有發生;我老是在想我說過的每句話,希望我當時把那些話說得更好。

有一天早上,我們全班到了科學實驗室。老師保羅·布蘭德威爾博士把一瓶牛奶放在桌子邊上。我們都坐了下來,望著那瓶牛奶,不知那跟他所教的生理衛生課有什麼關係。然後,保羅·布蘭德威爾博士突然站了起來,一掌把那瓶牛奶打碎在水槽裏——一麵大聲叫道:“不要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然後他叫我們每個人都到水槽邊去,好好地看那瓶打碎的牛奶。“好好地看看,”他告訴我們,“因為我要你們這輩子都要記住這一課,這瓶牛奶已經沒有了——你們可以看到它都漏光了,無論你怎麼著急,怎麼抱怨,都沒辦法再救回一滴。隻要先用一點思想,先加以預防,那瓶牛奶就可以保住。可是現在已經大遲了——我們現在所能做到的,就隻是把它忘掉,丟開這件事情,隻注意下一件事。”

這次小小的演示,在我忘了我所學到的幾何和拉丁文以後很久都讓我記憶猶新。事實上,這件事在實際生活中所教給我的,比我在高中讀了那麼多年所學到的任何東西都好。它教我隻要可能的話,就不要打翻牛奶,萬一牛奶打翻、整個漏光的時候,就要徹底把這件事情給忘記。

有些讀者大概會覺得,花這麼大力氣來講那麼一句:“不要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的老話,未免太無聊了。我知道這句話很普通,也可以說很陳舊。但像這樣的老生常談,卻飽含了多年來所積聚的智慧,這是人類經驗的結晶,是世世代代傳下來的。如果你能讀盡各個時代許多偉大學者所寫的有關憂慮的書,你就不會看到比“船到橋頭自然直”和“不要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更基本、更有用的老生常談了。隻要我們能夠應用這兩句老話,不輕視它們,我們就根本用不到這本書了。然而,如果不加以應用,知識就不是力量。

本書的目的並不在告訴你什麼新的東西,而是在提醒你那些你已經知道的事,鼓勵你把已經學到的東西加以利用。

我一直很佩服已故的佛雷德·福勒·夏德,他有一種能把老的事例用又新且吸引人的方法說出來的天分。他是一家報社的編輯。有一次大學畢業班講演的時候,他問道:“有多少人曾經鋸過木頭?請舉手。”大部分的學生都曾鋸過。然後他又問道:“有多少人曾鋸過木屑?”沒有一個人舉手。

“當然,你們不可能鋸木屑,”夏德先生說道,“因為那些都是已經鋸下來的。過去的事也是一樣,當你為那些已經做完的和過去的事憂慮時,你不過是在鋸一些木屑。”,

棒球老將康尼·麥克81歲的時候,我問過他有沒有為輸了的比賽憂慮過。

“噢,有的。我以前常會這樣,”康尼·麥克告訴我說,“可是多年以前我就不幹那種傻事了。我發現這樣做對我一點好處都沒有,磨完的粉子不能再磨,”他說,“水已經把它們衝到底下去了。”

不錯,磨完的粉子不能再磨;鋸木頭剩下來的木屑,也不能再鋸。可是你卻還能消除你臉上的皺紋和胃裏的潰瘍。在去年感恩節的時候,我和傑克·登普西一起吃晚飯。當我們吃火雞和橘醬的時候,他告訴我他把重量級拳王的頭銜輸給滕尼的那一仗。當然,這對他的自尊打擊很大。

“在拳賽的當中,我突然發現我變成了一位老人……到第十回合終了,我還沒倒下去,可是也隻是沒有倒下去而已。我的臉腫了起來,而且有許多處傷痕,兩隻眼睛幾乎無法睜開……我看見裁判員舉起吉恩·滕尼的手,宣布他獲勝……我不再是世界拳王,我在雨中往回走,穿過人群回到自己的房間。在我走過的時候,有些人想來抓我的手,另外一些人眼睛裏含著淚水。”

“一年以後,我再跟滕尼比賽了一場,可是一點用也沒有,我就這樣永遠完了。要完全不去愁這件事實在很困難,可是我對自己說:‘我不打算活在過去當中,或是為打翻牛奶而哭泣,我要能夠承受這一次打擊,不能讓它把我打倒。’”

而這一點正是傑克·登普西所做到的事。怎麼做呢?隻是一再地向自己說:“我不為過去而憂慮”嗎?不是的!這樣做隻會強迫他想到他過去的那些憂慮。他的方法是承受一切,忘掉他的失敗,然後集中精力為未來計劃。他的做法是經營百老彙的登普西餐廳和大北方旅館;安排和宣傳拳擊賽,舉行有關拳賽的各種展覽會;讓自己忙著做一些富於建設性的事情,使他既沒時間也沒心思去為過去而擔憂。“在過去十年裏,我的生活,”傑克·登普西說,“比我在做世界拳王的時候要好得多。”

登普西先生告訴我,他沒讀過很多書,可是,他卻是不自覺地照著莎士比亞的話去做:

聰明的人永遠不會坐在那裏為他們的損失而悲傷,卻會很高興地想辦法來彌補他們的創作。

當我讀曆史和傳記並觀察一般人如何度過艱苦的環境時,我一直感覺既吃驚,又羨慕那些能夠把他們的憂慮和不幸忘掉並繼續過快樂生活的人。

我曾到新新監獄去看過,那裏最令我吃驚的是,囚犯們看起來都與外麵的人一樣快樂。我當即把我的看法告訴了劉易士·路易斯——當時新新監獄的獄長——他告訴我,這些罪犯剛到新新監獄的時候,都心懷怨恨而且脾氣很壞。可是經過幾個月以後,大部分聰明一點的人都能忘記他們的不幸,安定下來承受他們的監獄生活,盡量地過好。路易斯獄長告訴我,有一個新新監獄的犯人——一個在園子裏工作的人——在監獄圍牆裏種菜種花的時候,還能一麵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