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體與營養1
人生分為九個時期
人的一生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胎兒期:從受孕到分娩共9個多月。
新生兒期:從出生到1個月。是小兒從胎內環境轉移到外界環境的適應時期。對新生兒應注意護理、喂養、保暖、防止疾病感染。
嬰兒期:從滿月到1歲,又叫乳兒期。一般以母乳為主要食物,生長發育特別快。周歲時的體重較出生時增加2倍,身高增加一半。嬰兒期應注意喂養,從4個月起可增加輔助食品,同時注意預防傳染病,培養衛生習慣。
幼兒期:從1足歲到6、7歲。1~3歲為幼兒前期,也叫托兒所期。從4歲到6、7歲為幼兒後期,也叫幼兒園期或學齡前期。對幼兒前期小兒應注意營養,多參加戶外活動,預防傳染病,防止意外傷害,培養衛生習慣等.對學齡前期兒童應針對其活潑好動、求知欲和摹仿性強的特點,積極正麵啟發誘導,多做集體遊戲和戶外活動,鼓勵參加體育鍛煉,為上學做準備。
小學兒童期:從6、7歲到12、13歲。對此期兒童應合理安排學習、勞動、文體活動等,使其逐步適應緊張而有節奏的校內外生活。
少年期:從12、13歲到15、16歲,亦稱青春發育期。生長發育加速,應注意加強健康教育。
青年期:從15、16歲到23、24歲。是由青少年向成年人過渡的階段。各種生理功能逐漸成熟。
中壯年期:從25歲到60歲。
老年期:60歲以上。
人體由25種元素構成
人體是由什麼物質構成的呢?從根本上來說,人體是由元素構成的。在自然界已經發現的107種元素中,構成人體的大約有25種左右,其中氫、氧、碳、氮四種元素就占了人體元素總數的99.4%。這些元素的原子以特定的排列方式構成分子,分子又結合成細胞,細胞又結合成組織,組織構成器官,器官組成係統,從而構成了高度複雜的人體。
構成人體的各種元素在體內以化合物形式存在,這些化合物分為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兩類。無機化合物包括水和無機鹽;有機化合物包括糖、蛋白質、脂肪、核酸和維生素等等。
細胞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單位。如精細胞、卵細胞、肌肉細胞等等,構成人體的細胞總數在百萬億以上。
無數個細胞結合起來就構成了人體上的四種基本組織: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和神經組織。
四種基本組織的不同配合。構成了人體內的種種器官,如心髒、肝髒等等。每種器官都有自己的特定形狀和功能。
一個器官隻能完成一定的功能,許多器官結合起來完成某一方麵的全套功能。就構成了器官係統,簡稱係統。如口腔、食道、胃、腸、肝、胰等結合起來就構成了消化係統。來完成食物消化、吸收的工作。人體共有8個係統,即:消化係統、神經係統、呼吸係統、循環係統、運動係統、內分泌係統、泌尿係統和生殖係統。
全身所有組織器官在神經係統指揮下,分工協作,形成一個整體與外界環境協調的平衡,進行正常的生活。
大腦是人體的司令部
從身體條件來看,人類是很平淡的。力氣不如牛,跑不過鹿,靈敏不及貓,嗅覺不如狗,遊泳不如魚,飛翔不如鳥,繁殖力不如昆蟲……總之一句話,人體似乎是很笨拙的。然而,人類卻成了地球上的統治者,這是因為他擁有重要的特化器官——大腦。
人類的腦分為大腦、小腦和腦幹三大部分。腦幹中細分又包括丘腦、中腦、橋腦和延髓。大腦是人體神經係統的最高部位,也是人類超出其他動物最發達的一個部位。
大腦平均重量約為1374克,表麵有很多皺折,形成很多溝(陷入部分)和回(突起部分),使表麵積增大。大腦表麵2~5毫米厚的一層呈灰色,主要是由約140億個神經細胞的胞體構成的,這就是大腦皮層,是人體的最高司令部。這些數量眾多的神經細胞之間又有無數神經纖維進行錯綜複雜的聯絡。有人打過一個比方說:即使世界上每一個人都裝上一部私人電話,這一世界總機的線路也不如人腦的線路繁多。人的思維、意識、情感、行為等複雜的生理心理活動,就是在這深不到半厘米,廣不及1/4平方米的神經元網絡中進行著。
每側人腦半球分為五葉:最大的是前邊的額葉,主管思維、判斷、記憶、性格等功能;兩側下邊是顳葉,顳葉是人類記憶之庫,聽覺的高級中樞也在顳葉;頂部的部分叫頂葉,與軀體感覺有關;位於後部的叫枕葉,主管視覺;位於深部的一葉叫島葉,島葉較小,主管著味覺、胃蠕動、內髒感覺和運動等功能。
神經中樞的概念
大腦皮層的各個部分是分工合作的。主管某一方麵功能的神經細胞分布在一個相對集中的部位,這就是神經中樞。例如位於額葉的中央前回,主要管軀體的運動,是運動中樞所在地。位於頂葉的中央後回,主要管軀體的感覺,叫做感覺中樞。
大腦兩半球都各有一個運動中樞和感覺中樞,但值得注意的是:左側大腦的運動和感覺中樞主管右側軀體的運動和感覺功能,同樣,右側大腦主管左側軀體。
聽覺中樞位於大腦的顳葉。在顳葉還有嗅覺中樞和味覺中樞。
眼睛接收的刺激會被傳送到大腦枕葉的視覺中樞。
呼吸和循環中樞位於延腦,這兩個中樞被稱之為生命中樞。
語言中樞是涉及大腦廣泛區域的中樞。人類是萬物中唯一能夠以語言溝通的。語言是一種複雜的機能。損傷額葉的“運動語言區”,人能看懂文字,聽懂說話,但不會寫字和說話;損傷顳葉的“聽語言區”,人能講話、能寫字,也能看懂文字,但聽不懂別人的談話;損傷頂葉的“視語言區”,人能聽,能說,雖然視力是良好的,卻看不懂文字的含義。可見,聽、說、讀、寫一整套言語功能是大腦皮層各個神經中樞協同作用完成的。
腦神經的分布
從人大腦腦幹直接分出部分神經纖維,分布到頭、頸及胸部內髒器官,這些神經稱為腦神經,共有12對:①嗅神經;②視神經;③動眼神經;④滑車神經;⑤三叉神經;⑥外展神經;⑦麵神經;⑧位聽神經;⑨舌咽神經;⑩迷走神經;副神經;舌下神經。
下麵介紹12對腦神經的分布及功能:
(1)嗅神經:嗅神經分布於鼻粘膜的感覺細胞,當人患感冒時,嗅覺失靈,是因為鼻粘膜細胞腫脹所致。
(2)視神經:神經纖維分布於眼球的視網膜,視神經經蝶骨開口進顱腔,將視覺傳達到大腦視覺中樞。
(3)動眼神經:與第4和第6對腦神經一起支配眼球活動,它支配動眼小肌、眼瞼皮肌和瞳孔收縮肌。
(4)滑車神經;支配眼睛的上斜肌。
(5)三叉神經:是腦神經中最粗大的一對,分為三大支:眼神經、上頜神經和下頜神經,管理頭麵部感覺和咀嚼肌。三叉神經損傷會引起劇烈的三叉神經痛。
(6)外展神經:支配眼外直肌。
(7)麵神經。管理顏麵肌、味覺和唾液分泌,麵神經受損會發生麵癱,臉部出現不對稱扭曲。
(8)聽神經。負責聽覺和身體平衡功能。
(9)舌咽神經;分管吞咽和味覺,還與其他神經一起調節血壓和心率。
(10)迷走神經。是12對腦神經中最長和分布最廣的神經,支配呼吸、消化兩係統和心髒的感覺、運動及腺體分泌。
(11)副神經:支配頸部肌肉活動。
(12)舌下神經:支配舌頭肌肉活動。
脊髓與脊神經
脊髓位於脊椎管之中,狀如一條亮白的長帶子,成年人的脊髓長度約有45厘米。
脊髓有兩個迥然不同的部分:
白質:位於脊髓四周,主要由神經纖維來構成。
灰質:位於脊髓的核心,灰質包含著脊髓神經運動根及其細胞體,它們支配著身體的肌肉。脊髓灰質炎病毒主要傷害脊髓灰質,使肌肉喪失運動功能,脊髓灰質炎又叫小兒麻痹症。
脊髓的兩邊伸出神經纖維,聚集成一條條脊神經,共31對:即8對頸神經、12對胸神經、5對腰神經、5對骶神經和1對尾神經。
脊神經中的感覺纖維會將來自全身的感覺傳送給中樞神經,運動纖維支配著腺體和肌肉的運動。
脊神經在頸部形成頸神經叢和臂神經叢,這兩個神經叢的神經纖維主要支配肩胛部位和上肢的肌肉,由這兩個神經叢發出的較大的神經有橈神經、正中神經和尺神經等。
腰骶部脊神經形成了腰骶神經叢,由這個神經叢發出的主要神經有股神經和坐骨神經。如果股神經受損,膝關節無法伸直,大腿的彎曲度會減小,腿的前內側會失去知覺。坐骨神經受損傷的話,腳部會下垂,行走時為了防止跌倒,會將腿抬得很高,宛如踏正步一樣,而且腿後側及腳部知覺喪失。
植物神經係統的作用
腦和脊髓構成了人體中樞神經係統。12對腦神經和3對脊神經構成了人體周圍神經係統。
在人的周圍神經係統裏有一大部分神經纖維是屬於不隨意神經係統,不隨意神經係統即自主神經係統,也叫植物神經係統,這個神經係統調節人體中大部分器官的功能。
人體許多器官的功能都是自動完成的,這種功能被稱之為植物性功能,如胃腸自動蠕動以讓食糜向前推進,瞳孔在黑暗中會放大,遇到亮光會縮小,動脈壓的調節,腺體分泌功能,以及生命主要機能的維持。如呼吸、血液循環、消化、新陳代謝等等。
有些疾病使人體喪失清醒意識和運動功能,隻保留了植物性功能,生命得以延續,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植物人。
植物性神經係統包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種,這兩種神經所釋放的傳遞物質不同,所產生的結果正好相反,互相抵抗。
交感神經釋放的主要化學介質是正腎上腺素;副交感神經釋放的主要化學介質是乙酰膽堿。
人體在精神緊張和做劇烈運動時交感神經興奮,主要產生下列現象:動脈壓增高,心跳呼吸加快,瞳孔放大,毛發豎起,出汗增多,同時胃腸消化功能受到抑製。人在精神緊張時不想吃飯就是這個道理。
人在沒有事做,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副交感神經興奮,主要表現與上述情況相反。
鼻子與嗅覺的適應性
鼻子分左右兩個鼻腔,中間有鼻中隔分開,在兩個鼻腔的外側壁上分別有三塊突起的部分,叫做上、中、下鼻甲,整個鼻腔被粘膜覆蓋。
鼻子是我們的嗅覺器官,嗅覺是嗅覺細胞將感受到的氣味經嗅神經傳達到大腦的嗅覺中樞而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