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卡耐基事業的頂峰1(1 / 3)

第一章卡耐基事業的頂峰1

一、三位摯友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有一些誌同道合的朋友。一個人不能沒有朋友,就如同一個人不能沒有住所一樣,朋友是自己的一種人生寄托。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有一些誌同道合的朋友。一個人不能沒有朋友,就如同一個人不能沒有住所一樣,朋友是自己的一種人生寄托。

在卡耐基的生命中,友誼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對朋友忠誠如一,對友誼極為尊重,因此,他也同樣贏得了朋友們的尊重和支持。

物競天擇勢必至,不優則劣兮不興則亡。

——梁啟超卡耐基結交了三位極重要又真摯的朋友,他們是赫蒙·克洛依、法蘭克·貝格爾和羅威爾·湯姆斯。

在卡耐基的暢銷書風格已經形成之時,他的公眾演說課程也正在蓬勃發展。

由於事業上取得的成就,使卡耐基有機會接觸一群富裕企業家以及在奮鬥中的年輕藝術家。他和他們中間的一些人相識並結為好朋友。

赫蒙·克洛依,一位來自卡耐基故鄉瑪麗維爾的穩健作家,從小就有寫作神童和推銷專家之稱。還在小學時代,他就在《巴克》雜誌發表文章並努力促銷,使《巴克》雜誌銷量大增而小有名氣。

克洛依和卡耐基同樣都是從家鄉走向紐約的,但赫蒙·克洛依卻選擇了不同的工作和職位。他在《聖約瑟夫報》《聖約瑟新聞》以及《聖路易斯快報》擔任記者。之後,他找到了一個最佳的職位,那就是巴特瑞克出版社雜誌編輯裏歐多爾的助理職位。

卡耐基在紐約時並沒有和克洛依來往,但他知道克洛依在紐約和他同時奮鬥。他一次外出度假時,在度假聖地碰到克洛依,兩人在一家酒吧裏喝酒聊天,交流各自在紐約的奮鬥經曆。

從交談中,卡耐基知道克洛依結識了美國當代的許多著名人士。他內心渴望自己的成功,希望能夠結交更多的人。克洛依答應卡耐基把他介紹給自己所認識的朋友。

度假回來後,他們便經常會麵,交流經驗。他們開始時一有機會或有空就碰麵,後來逐漸習慣於在周日會麵。

克洛依在曼哈頓格林威治村內十分活躍。在麥克道格勒街的自由俱樂部裏,聚集一批思想活躍或見解極端的人,他們當中有無神論者、反政府主義者、反對者、激進派分子以及自由主義者。

克洛依在這些人當中仍顯得活躍異常。他們常常在波利假日旅館中會麵,討論許多當前的問題及各自喜歡的方向。

卡耐基在克洛依的介紹下,加入了這充滿煙味的旅館餐廳地下室的周日聚會。在這裏,卡耐基結識了這裏的常客,新聞記者烏克斯·依思特曼、林肯、史蒂文森、約翰、瑞德,小說家辛萊·劉易斯及詩人路易期·安特馬亞等。

由於克洛依的活躍,他顯得神通廣大。《布魯克林之鷹》的主筆作家及戲劇評論家克勒弗蘭·洛斯基初到曼哈頓時就說:“克洛依似乎認識每個人。”

卡耐基在和克洛依一係列的交往過程中,逐漸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並結成了終生摯友,關係一直維持到卡耐基逝世時。

兩人都愛好旅遊,他們經常一道出去遊泳。在一次旅遊中,克洛依問:“親愛的戴爾,你為什麼不去寫作呢?”卡耐基激動地說:“我正為此事作準備呢,總有一天我會成功的。”

克洛依的提問激發了卡耐基寫作的欲望。旅遊回來後,卡耐基已經下決心去寫作,因此,在卡耐基暢銷書創作生涯中,克洛依的幫助和支持功不可沒。

當我們麵對自己的生活道路需要作出某種選擇和抉斷時,往往朋友的一句話就能使我們堅定信心。

卡耐基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走向成功之路。

雖然克洛依的生活態度與一本正經的卡耐基不同,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成為終身摯友。實際上,兩種不同生活態度的人成為朋友,可以起到相互幫助和相互啟發的作用。又由於他們都來自相同的故鄉,而且兩人同樣為成名而奮鬥,並且大約又是同時期在紐約發展。盡管克洛依是以小說聞名美國,卡耐基則以公眾演說課程聞名於世。

處處搶先、事事占便宜的人多半要付出更高的代價。

——羅蘭卡耐基對克洛依的友誼相當尊重和感激,因為在事業進程中,克洛依給予了莫大支持。

當卡耐基完成了《影響力的本質》一書時,他就在書的扉頁上寫下了一段話贈給克洛依,那就是:

“以我最高的名譽獻給我最尊敬、重要、誠實的朋友。”

卡耐基每周日都要到克洛依那兒去相聚,以至他的第二任妻子說:“最後我學會了怎樣計劃沒有他參予的周日活動。”

與卡耐基結成摯友的人當中,不僅有早已有成就的人,而且也有曾是他課程中所教過的學生。法蘭克·貝格爾就是其中的一位。

這位年輕人在卡耐基的一生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貝格爾曾在一個棒球隊當壘手,後來又當了保險銷售員,但他的銷售記錄都不是很好。於是他在費城選修了卡耐基課程,以後進步非常大,因而成為卡耐基教學法的熱心支持者。他在宣傳和購書方麵作出了許多積極的舉動。

卡耐基從這位成功的學生身上看到了自己的過去。

與卡耐基一樣,貝格爾是在貧困中成長的,他的父親在他年幼時去世,家庭陷入困境,難以維持生計。貝格爾從小就當報童,稍微長大一些後便去幹蒸汽爐工掙錢來幫助自己的母親。後來他成為一名棒球手而使他進入了燦爛的人生舞台,可是在棒球場上受傷。迫使他從球場上退下來。之後轉向銷售,很快,他發現自己在這看似不適合的工作中沉沉浮浮,難以取得預想的成功。

對於成功,每個人都是夢想的,卡耐基以前夢想過,貝格爾同樣有著相同向往成功的夢想。

在工作困難之時,他選擇加入了卡耐基課程訓練。他在課堂上的表現使卡耐基對自己理論的信心增強。因而卡耐基對他特別的關心,曾私下解決了他幾個通往成功的疑問。特別是“表現得熱忱,你會變得熱忱”這條信息在他的人生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為他提供了前進方向。

與此同時,對於卡耐基來說,貝格爾簡直就是明星學生。因為他從卡耐基課程畢業後,其事業蒸蒸日上,行銷利潤頻頻上升而成了保險業的一位巨子。貝格爾用實際的成就解說了戴爾·卡耐基的課程。

因為法蘭克·貝格爾對卡耐基課程的熱心支持,而且他自己認為課程給他帶來了無數好處,他特別希望能幫助那些處於貧困或者事業無法拓展的人們。因此,他也成了卡耐基家的常客,他非常感謝卡耐基對他的幫助。

一天,貝格爾應邀前往卡耐基做客。喝了一杯酒後,卡耐基說:“我們的事業越來越大了,法蘭克,你既是我們成功的典型,也是我的事業支柱啊。”

當時,卡耐基正麵臨著妄事業上的一個機會。他對法蘭克說:“法蘭克,你知道嗎?美國基層商會答應我們,答應讚助我們去開展州際演說,你知道,這對我們的事業將有多麼大的意義!”

貝格爾也顯得非常的激動:“感謝上帝,這對我們將會有多大的意義啊!”

卡耐基又說到:“我們盡快整理整理自己的東西,到時便可出發。”

在熱忱、激動、興奮的心情下,貝格爾離開了老師的家。

此後他們便展開了州際旅行演說。

人類曆史越來越成為教育和災變之間的一種競爭。

——[英]赫伯特演說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在每個州的演說中,一般會堂裏的聽眾往往爆滿,大家都趕著去聽卡耐基和貝格爾的演講。

演講時間是每人每夜演講潮小時,有些州連續五夜,有的甚至連續六七夜,每半小時為一節。

每次演講後,許多聽眾往往都強烈要求與卡耐基交流,有些則非常欣賞貝格爾,因為他是從一無所有到擁有財富的成功典型。

貝格爾在後來又寫了一本暢銷書《我如何在行銷中反敗為勝》,這本書便是敘述自己如何將卡耐基課程的內容運用到自己的行銷業務中,並加以創造而取得勝利的經驗。

這本書是對戴爾·卡耐基技能的證言。通過這位全美最頂尖行銷人員的大力推薦,確實有助於卡耐基的課程事業。從貝格爾見解中,卡耐基自己也學到了許多行銷策略。這便是一種知識反饋的現象。在《STOP重新出發》中,他詳盡地引述了他這位朋友的事跡的成果。

卡耐基的第三位摯友湯姆斯回憶道:

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前往紐約尋找一位可以幫我簡化演說內容的公眾演說家教練。我猜測我可能會被安排在眾多演說者之後(每位演說者通常都喜歡讚美每個人故居的壯麗),在此種情形下,果斷、睿智以及雄辯就成了最佳本錢。我在卡耐基會館裏找到了合適的人選,他就是戴爾·卡耐基。

湯姆斯是由於需要解決一些問題而找到卡耐基的。由於所涉及的問題與卡耐基的課程內容有關,因此,他倆的相遇既為他們各自的事業又為共同的友誼打下了基礎。

1916年,卡耐基在學員們的幫助下,在卡耐基會館裏有了常設辦公室,而此時的他正開始使用另一種拚音法拚寫他的姓氏。

當有一位記者問及他改變姓氏拚音的原因時,他回答說:“守舊不是我一慣的作風。”

他現在的確不再守舊,卡耐基常常邀請畢業生前來演講,這成為他課程中的一大特色,因而總是吸引了大批的聽眾。如《新聞周刊》的一名記者所載:“學員們為批評前來,但卻被卡耐基留下來要求賜教。”

卡耐基的課程越來越精彩,於是學員人數穩定地成長。其中一名被戴爾·卡耐基的盛名吸引而來的,正是普林斯頓大學演說係年輕教師羅威爾·湯姆斯。他們的相逢完全是源於偶然。

湯姆斯在普林斯頓大學時,為了賺取一些零用錢,接受了到普林斯頓一帶的地方俱樂部及社區中解說去年夏天訪問阿拉斯加情形的報告。

湯姆斯為完成這任務,需要為即將來臨的演說作準備,決定去紐約拜訪卡耐基。

正當湯姆斯準備前往紐約時,他接到了—封信,這封信使湯姆斯非常高興,原來是邀請他前往華盛頓區的史密斯桑尼,發表一篇以阿拉斯加為主題的演說。此項演說是為了配合美國內政部舉辦的“放眼美國”的活動。

內政部秘書長富蘭克林·蘭熱情邀請湯姆斯,用配合圖示的方式,為眾議員介紹有關阿拉斯加的種種風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