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天寶危機和安史之亂(1 / 3)

第十章 天寶危機和安史之亂

開篇語

開元年間,唐玄宗勵精圖治,出現了“開元之治”,使唐朝達到發展的頂點;天寶年間,被勝利衝昏了頭腦,認為天下太平了,不必再費心治國,於是便逐漸腐化,朝政日壞,終於導致了安史之亂。安史之亂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是各種社會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統治階級和人民的矛盾,統治者內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據勢力的矛盾等等。唐玄宗後期,沉溺於聲色,揮霍無度;且又沉迷於道教和密宗佛教,很少過問朝政。統治階級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使廣大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唐玄宗後期,“口有蜜、腹有劍”的宰相李林甫,排斥異已,培植黨羽。繼他上台的楊貴妃之兄楊國忠,他公行賄賂,妒賢忌能,驕縱跋扈,不可一世。奸臣當道,加深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安祿山身兼三鎮節度使,兵力雄厚。他洞悉長安朝廷腐朽、實力空虛的內情,又因與宰相楊國忠爭權,遂於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以討楊國忠為名,自範陽起兵。次年五月,潼關失守,玄宗倉皇奔蜀,行至馬嵬驛(今陝西興平西),軍士嘩變,殺楊國忠,玄宗被迫縊殺楊貴妃,隨即奔成都。太子李亨奔靈武(今寧夏靈武西南),同年七月即位,是為肅宗,改元至德。寶應元年(762)十月,唐借回紇兵收複洛陽,史朝義窮迫自殺,安史之亂至此始告平定。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戰亂雖平,安史部將勢力並未消滅,藩鎮割據局麵由此形成;中原戰亂地區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吐蕃對唐的侵擾也日益頻繁,唐朝國力大為削弱,其全盛時代也從此結束了。

玄宗崇道

李唐以老子的後裔自居,故尊崇道教,而唐玄宗崇奉道教尤甚。玄宗的崇道活動,以開元末年(741年前後)為界,可分成前後兩期。前期,玄宗主要是出於政治上的需要。無論在武則天當政或韋武亂政時期他為親王的時候,還是在居太子位的時候,他都利用崇信道教來掩蓋自己的政治意圖,暗中積聚力量。先天二年(713年),他發動政變推翻太平公主時,就有道士參與其事。即位後,他即“載宏道教”,尊老子為“萬教之祖”,以《道德經》為百家之首,在六經之上,並親自注釋。開元十年(722年),設置崇玄學,令生徒學習《道德經》,每年依準明經例舉進。後又在科舉中設玄學博士,稱為道舉。可見,他力圖利用老子的清靜無為思想來“理國”、“保身”,鞏固唐王朝的統治。後期,玄宗主要是出於追求長生不老的私欲。麵對開元末年出現的太平盛世,他躊躇滿誌,恣意享樂,更加貪戀人生,追求長生的欲望日益強烈。開元二十二年,他召道士張果入宮試服仙藥,此後即頗信神仙,經常詔召各地“奇異之士”,厚禮待之,修食丹藥。他的臣僚也“專用神仙符瑞取媚”於他。他還在宮中設壇禮拜老於,祈求長生。開元二十九年,他自稱夢見老子,並獲老子像,故作《玄元皇帝臨降製》頒行天下,命繪老子像,分送全國各地的開元觀供奉。在他的推崇下,老子的地位不斷升高,直至天寶八年(749年)被尊為“聖祖大道玄元皇帝”。天寶元年(742年),玄宗因所謂老子降顯,獲《靈寶符》,所以改元為“天寶”,並大肆慶賀。這時,全國道觀達1900餘所,僅長安就有30所,全國有道士15萬餘人,道教發展到一個極盛的階段。唐玄宗崇信迷戀道教,耗費大量財力物力,並逐漸懈於政事,是唐朝由盛轉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重用聚斂之臣

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外開疆土,內極淫侈,靡費龐大。因此,擢用聚斂財富之臣如宇文融、楊慎矜、韋堅、王鉷之輩。開元中,禦史宇文融奏請括逃戶與藉外田,玄宗命其主事,融乃置勸農判官分行天下,得戶八十餘萬,增錢數百萬貫。玄宗以為能,數年間連擢禦史中丞、戶部侍郎,終至相位。又楊崇禮為太府卿,出納嚴謹,善於勾剝。及老病致仕,以其子慎矜為禦史,專知太府出納,其弟慎名(一為其兄慎餘)又專知京倉。他們皆以苛刻害人,而承主恩。韋堅見宇文融、楊慎矜以聚斂獲寵,乃請於江淮轉運租米,取州縣義倉粟,轉市借貸,差富戶押船,若滯留損壞,皆征船戶。且於關中漕渠.鑿廣運潭以挽關東之粟,歲四萬萬石。玄宗以為能,更加寵信。又王鉷進計,自請為戶口色役使,征斂財貨,每歲進錢百億,寶貨稱是,專供玄宗宴會賞賜之用,數年間亦遷為禦史大夫、京兆尹,領二十餘使。又楊國忠藉貴妃得勢,亦因其專財賦錢穀之任時,算計精明,凡經其手,必增收數倍,故愈見寵貴。及其任相,一身領四十餘使。以上聚斂之臣,為玄宗搜括了無數的財富,也為盛唐的瓦解伏下了基因。

公元745年 楊氏受寵

天寶年間,唐玄宗一掃開元時期的節儉作風,而聲色狗馬,無所不好,皇親貴戚爭進美食,所進肴饌,“一盤之貴,蓋中人十家之產”。玄宗後宮的宮女有上萬人之多,但自武惠妃死後,便無中意者,後聽說壽王妃楊氏貌美,見到之後,果然滿意。天寶四年(745年),唐玄宗先令其出家為女冠,然後又讓她入宮,封為貴妃。玄宗自得楊貴妃後,生活更加腐朽,縱情聲色,終日沉湎於《霓裳羽衣曲》,過著“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的淫逸生活。楊貴妃受寵後,其“姊妹弟兄皆列士”他的兄弟楊釗、楊銛、楊琦都得高官,三姊妹分別被封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自由出入宮禁,得到大量賞賜,僅三夫人的脂粉費,每年即賞給百萬之多。楊貴妃一人的衣服玩好,要用上千人供應。楊氏兄妹也竟相奢華,“每構一堂,費逾千萬計”,“豪貴雄盛,無如楊氏之比”。以玄宗為首的皇親、貴族、外戚、官僚等統治集團,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浪費了大量資財,加重了人民的負擔。

楊國忠專權

楊國忠本名楊釗,是楊貴妃的堂兄,憑借裙帶關係和善於媚上被重用,並賜名國忠,顯赫一時。楊國忠為相後,更加驕縱跋扈。在朝廷上,網羅黨羽,排除異己,選用官吏都在私第內定,“台省官有才行時名,不為己用者皆出之”,他身兼四十餘職,其黨羽布滿朝內外,為政“專徇帝嗜欲,不顧天下成敗”。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楊國忠還發動了兩次對南詔的戰爭,喪師二十萬,反虛報戰功,以求獎賞。他執掌國政期間,還廣收賄賂,大量斂聚,所積財富無以數計,僅細絹一項即達三千萬匹。楊國忠執政,更加深了唐朝的腐敗,人民所受的壓迫剝削日益加重,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也日益激化,危機四伏,一場大的動亂即將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