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了解憂慮(1 / 3)

第六章了解憂慮

一、麵對事實

麵對事實。何以麵對事實這麼重要呢?因為除非我們對問題有充分的了解,不然,無可奈何,難以自拔。

實際上,每位人的侍從均有六個忠心仆人,是他們教誨每位人如何麵對人生,如何解決困惑憂慮。他們的名字是:什麼……為什麼……何時……如何……何處……誰……

這是卡耐基總結人生坎坷之路的經驗之談。但是,這也並非靈丹妙藥,什麼困惑憂慮都能靈驗。

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英]狄更斯那麼,到底該如何呢?應付諸多的煩惱必須有詳實而完備的思想準備意識。因此,卡耐基把問題分析成三個階段:一、麵對事實。二、事實的分析。三、決斷——然後實行。

這是很切實的。想解決惱人的問題,唯它見效。

麵對事實。何以麵對事實這麼重要呢?因為除非我們對問題有充分的了解,不然,無可奈何,難以自拔。這絕非是卡耐基的新發現,而是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哈佛特·豪克22年來的主張。他伸出援手幫助了不下二十萬的學生解決了他們的憂慮。他曾對卡耐基說:“混亂正是憂慮的第一個理由。”他進一步說明:“煩惱大半是由於對問題還缺乏正確的了解而斷章取義。例如,下禮拜二下午3點我有事情要處理,於是在下禮拜二之前,我給予不對那事做任何決斷,而致力於搜集和那件事有關的所有資料,不浪費精力為那事煩惱,所以,安然無恙,輕鬆自如。在星期二來臨時,已能掌握事實的來龍去脈,問題自然而然就迎刃而解了。”

卡耐基問他是否因此而真正消除煩惱了,他回答:“正是如此,我很肯定。任何人如果能夠將憂慮的功夫用在搜集資料、客觀的分析問題上,憂慮自然能夠消除。這是至關重要的。”

但是,大多數的人又是如何呢?一旦他們碰到難題,就隻會去看問題的某一麵,隻祈望一切符合自己的意願,從而,走向問題的極端化,致使問題陰差陽錯。

卡耐基對此評論說:“有些人往往這樣認為,符合我們個人願望的事被當成合理的事實,此外其他的事往往激怒我們!”

這樣不穩固的論證,怎能得到真正的擇策呢?將2加2等於5作為前提能解數學方程式嗎?然而,在這個世界上還是有很多人非要把2加2說成等於5或50哩!

那麼,該如何處理才得當?卡耐基說,“以不偏不倚、客觀的態度去尋求解答。”

卡耐基從許多寶貴的經驗中得到一個結論,就是將所有的意見列在紙上,較能一目了然地明朗化;事實上,雖然隻是將問題客觀地列在紙上,卻能導引我們走向正確的方向,卡耐基告訴人們說:“一個陳述周到的問題,本身就已經解決了一半啊。”

卡耐基講:“百聞不如一見”,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具體的實例吧:

蓋倫·理查佛爾德是傑出的美國商人,1942年當日本進犯上海時,他正在中國經商。

那時,日本轟炸珍珠港不久,開始長驅直入上海,當時他是上海亞洲人壽保險公司的經理。日方派給他一位“軍方賬務管理員”,其實就是他們軍官,並命令他要協助該軍官清理他們的資產,此時此刻,他別無選擇,隻有乖乖合作,否則唯有死路一條。

他腦海中浮出該軍官命令他去做的事情,令他無可奈何。但有一筆價值七十五萬元保證金是屬於香港分公司所有,所以,他把那筆帳款從帳本上省略下來。他擔心一旦日本人察覺一定會把他扔進沸水裏去。不幸,可怕的事終究還是來了,沒有多久他們就發現了這筆款項。

當時他不在辦公室,但會計課長在那裏,當時那些日本軍閥大發雷霆,火冒三丈,口出穢言大罵他是小偷、叛國賊,居然膽敢公然與他們作對!他想自己死定了,不被他們千刀萬剮才怪呢?

我的最高原則: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決不屈服。

——[波]居裏夫人怎麼辦?星期天中午接到這個消息,恐懼、驚嚇困擾著他。若不是他有一套屢試不爽的征服憂慮的技巧,恐怕就真的後果不堪設想了。幾年來,每當他憂慮不堪時,就會走到電腦計算機處,打出他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