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提高交際水平(1 / 3)

第一章 提高交際水平

交際的實質提高水平

最具力度的交往是在接觸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來,你給我一種思想,我給你一種思想,1加1等於2,使自己成為一個很有思想性的人,這一點非常重要。

庸俗的交際常常流於形式,你來我往,今天你請我一頓麥當勞,明天我請你一頓肯德基。這樣的交往就好比你送我一隻蘋果,我送你一個蘋果,我們彼此間依然是一個蘋果,什麼也沒有增加,可最終那個蘋果也會消失在廁所的下水道裏。

最具力度的交往是在接觸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來,你給我一種思想,我給你一種思想,1加1等於2,使自己成為一個很有思想性的人,這一點非常重要。

有一個生活在困境中的人,他本身是個農民,做過木匠。幹過泥瓦工,收過破爛,蹬過板車,但都未使他“脫貧致富”,更要命的是,在感情上受過致命的欺騙,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消磨掉了他3年寶貴的青春。

一場又一場的磨難過後,他從生他養他的那地方“逃”了出來,飄零到一個又一個城市,做著各種能養活自己的生計,居無定所,飄忽不定,衣食無著的他依然還像個農民,憨憨的臉,黑黑的略顯粗糙,一身的衣衫沾滿風塵和油垢。

但他又不像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他雖說也日出而作,為了生存有時在孤苦的病痛中,也不得不掙紮著爬起,搖搖晃晃地走出“家”門。但他不日落而息——他熱愛文學,而且寫出了不少清澈純淨的如同山間溪水般的優美散文,許多都上了《散文選刊》,這令很多人疑惑不解。

“你經曆了那麼多複雜的經曆,怎麼還會寫出那麼柔美的文章呢?”有朋友驚奇地問。“讀你的散文。總給我一種感覺,那是戀愛季節裏幸福得要命的人寫出的。真想不明白,你怎麼寫得出?”

“那你認為我應該寫出什麼樣的作品呢?《苦難》嗎?”他笑著問,眸子裏是孩子般的天真。

“起碼要比現在的沉重、黯然和傷感。”

他又笑了,說:“我是在農村長大的,農村家家都積肥,小時候每當遇到人家往地裏送糞,我都會掩鼻而過。那時我覺得很奇怪,這麼臭、這麼髒的東西,怎麼能使莊稼長得那麼壯實呢?後來,經曆了許多事,我終於明白了。”

朋友靜靜地聽著,想知道他會做一個怎樣的比喻。

“糞便是髒臭的,如果你把它一直儲在糞坑裏,這就會一直這麼臭下去。但是將它運到地裏,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它和深厚的土地結合,就成了一種非常有益的肥料。”

他停頓了一下,“對於一個人來說,苦難也是這樣。如果我們把苦難隻視作苦難,那它就是真的苦難。但是如果你讓它與你精神世界裏最廣闊的那片土地相結合,它就會成為一種寶貴的營養,讓你在苦難中如鳳凰涅槃,看到的世界也就到處充滿詩情畫意。”

朋友承認他是對的,他是個很有思想的人。土地轉化了糞便的性質,他的心靈轉移了苦難的潮頭。滄桑醞釀的磨難苦水,都化作了他唇間的醇酒,每一道溝坎都成了他美文裏綻放幽香的花瓣,他文字裏的一筆一畫都延伸成了深情、雋永和甜潤,都幻化成了每日清晨太陽一般的光明和希望!

通過上麵這段文字。我想不但他的朋友為有他這樣一位充滿精深思想的朋友而感到自豪,同樣也讓我們的心靈感到震撼。

思想是一個人的靈魂。思想的匱乏、空洞和枯萎,人便是具行屍走肉。

思想的充盈、堅挺和健康,能使一個人高大、高尚。

從朋友處得到施舍和恩惠,隻能解決一時的溫暖和饑餓,從朋友處得到高尚思想的熏陶和啟迪,將會終身受益。

這才是交際的實質和處朋友的真諦。

“跳槽”也是一種交際能力

改變我們的生活環境、生存環境、工作環境,其實沒有什麼好難為情的。它同樣是你對適應社會形勢的鍛煉,是一種很好的學習過程。

你的綜合素質在“跳槽”中升級後,你會發現,你已日趨成熟了。

中國有句老話,叫“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其義是活動的東西賦予極強的生命力,和生命在於運動差不多是同等含義。

在職場上,很多年來都存在一種偏見,認為總是調換工作是一種沒有準性氣的表現,這種人朝三暮四,這山望著那山高,不踏實,靠不住,因而遭到許多領導甚至是同事的鄙視。

可現實中,有許多人懷著很大的抱負來單位工作,但過了一段時間,單位裏人浮於事,機構臃腫,根本無法施展其才華,便很苦悶,良禽擇木而棲吧,又恐人背後風言風語,繼續將就下去吧,又實在於心不忍,真是欲振乏力,欲罷不能,平添了幾多煩惱和憂愁。於是,憤憤道:“真是男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啊!”

其實在這方麵,大可不必煩惱,隻要你有真本事,又選好了自己的去處,何妨也瀟灑地炒一把老板的“魷魚”?女人嫁錯了郎都能痛快地離婚,在職場中,又何必在一棵樹上吊死。

在波濤洶湧的洋麵上,

一隻海燕在逆風

飛揚。

翅膀已經受傷,

被風撕掉的羽毛也已

不知去向。

她,

注定將接受死亡。

但在那一刻到來之前,

始終高唱——

風暴是我生存的價值。

它令我心情激蕩!

以上這首詩,摘自《性格老板》一書,那個“她”,就是現在TCL集團副總裁吳士宏。

具有滿、蒙、漢三族血統的吳士宏,曾是北京椿樹醫院一位普普通通的護士,一場大病糊裏糊塗地從天而降,重重地砸在她身上,這一砸之重,竟讓她在病床上沉寂了4年。

4年的病床生活,對昊士宏來講,是那麼漫長。出院不久的她為了得到一張走向生活的入場券——自學文憑,她決定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每天10多個小時的學習,她沒有喊苦,一年半的時間,文憑快到手了。但這位鬼靈精馬上想到要換個好工作了。

《北京晚報》上的一條外企服務公司的招聘廣告成了她進入IBM的敲門磚。當時進入IBM(中國)的隻有兩個中國人,一個是司機,一個是她,打雜的她。

但是打雜工的自卑使她如受了刀紮般的難受,她經過各種努力,從一名勤雜工,逐步上升到助理工程師,高級職業經理人。

對於這樣的職位,許多人都會感到心滿意足了,而這位“百變”的女強人,卻把目光盯上了大名鼎鼎的微軟。

1998年5月,她頂住許多媒體和朋友的壓力,“跳槽”,進了微軟。完成了一次巨大的文化跨越和個人挑戰。

1999年6月18日,微軟中國公司突然宣布,吳士宏出於個人原因決定辭去總經理職務,我們不管因為什麼原因,吳士宏又麵臨著新的抉擇了。這時距她到微軟才1年多一點的時間。

吳士宏辭去微軟中國公司總經理後,當時邀請她加盟的企業很多,但都被她婉言謝絕了。

經過TCL總裁李東生的再三誠遨和吳士宏的審慎選擇,最終她決定走馬上任,坐上了TCL副總裁的交椅。

以上這些類似於吳士宏簡介的文字,其實隻是想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作為一位女性的吳士宏,一直在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坐標,以實現自己存在的價值,也就是她尋找一個自己比較稱心如意,能充分施展拳腳的位置,邊走邊歌……

現實中總會有些陰錯陽差,或者會發生喬太守亂點“鴛鴦譜”之事。那麼,我們又為何不學一下吳士宏,去主動地改變一下呢?

改變我們的生活環境、生存環境、工作環境,其實沒有什麼好難為情的。它同樣是你對適應社會形勢的鍛煉,是一種很好的學習過程。

水的流暢源於雪山,它帶著數千年的古韻,穿高原,過平川,激峽穀,蕩飛舟,一路或高歌暢懷,或低吟淺唱,至海方休。

人也一樣,在一個又一個的新環境中,從好的方麵說,多學了一些技能,多交了朋友,多見了世麵。從壞的方麵說,遇到的坑坑坎坎多了,比一路坦途地走,不過先髒了腳,又費了幾雙鞋而已。你完全不必為此而扼腕歎息,在幾番風雨中,你學會了怎樣去選擇別人和怎樣麵對別人的選擇,也就是學會了怎樣展示自己和推銷自己,不但豐富了自己的人生閱曆,增長了見識,而且也磨煉了自己的意誌。

幾番辛勞幾分收獲,人在同一切困難的鬥爭中,逐漸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待人接物能力,語言交際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也就提高了自己的綜合素質。

你的綜合素質在“跳槽”中升級後,你會發現,你已日趨成熟了。

成熟的人更能找準自己的人生定位。

尊重他人才是處世的原則

尊重是人與人相處的一個基本原則,沒有尊重人們就無法進行正常的社會活動。尊重人是從小事上體現的,就像你希望在小事上受到別人的尊重一樣。

所以,年輕主管必須遵循一條準則:尊重他人的優點。承認他的優勢。

尊重是人與人相處的一個基本原則,沒有尊重人們就無法進行正常的社會活動。尊重人是從小事上體現的,就像你希望在小事上受到別人的尊重一樣。九頭鷹酒店裏無論來了什麼客人,點餐時服務員都會問一句有沒有忌口的。在辦事時要與人打交道,那麼你就應該時時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尊重了對方。

在職場上尤其要尊重單位裏的“老資格”。

在工作中,與同事搞好關係十分重要,人際關係搞不好,工作就不好開展。有這樣一位職員,工作年限不長,但能力很強,深受領導賞識,很快被提升為部門主管。但是下屬中有位老職員,仗著自己資格老,以前有功勞,對他不服,讓他很難辦。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要想改變這種境況,必須首先認清一點:每個人都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並不比別人差。對別人不服氣是正常心理。所以,年輕主管必須遵循一條準則:尊重他人的優點。承認他的優勢,慢慢解開他心裏的疙瘩。戰國時候的廉頗和藺相如就曾有這樣的矛盾。藺相如本來是趙國一名宦宮的門客,地位低下,因為偶然的機會才為趙王所知,趙王派他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他不辱使命,出色完成了任務。從此以後,他接連被提拔,簡直比坐直升機還快。最後官拜上卿,名字排在廉頗之前。

這下廉頗很不服氣了,說:“我是趙國的將軍,有攻城野戰、保衛國家的汗馬功勞,可是藺相如僅僅靠耍嘴皮子立了一點功,他的爵位卻在我的上麵。況且,藺相如出身低微,他原來不過是太監總管手下的一個舍人。我同一個出身低賤的人擔任同樣的職務,實在是感到恥辱,而且現在還要我做他的手下,這我簡直受不了。”他對外揚言:“我如果碰到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

藺相如聽到這些話,總是避免和廉頗見麵。每次朝會的時候,藺相如常常假托有病,不願和廉頗爭位次的先後。後來有一次藺相如外出,遠遠看見廉頗來了,藺相如立即把車子掉轉方向躲避。

後來藺相如對自己的門客說:“其實我哪是怕廉將軍啊,我是為了國家著想啊。現在強秦之所以不敢發兵來攻打我們趙國,隻是因為我和廉將軍兩人還活著。兩虎相鬥,必有一傷。我之所以忍辱退讓,是由於我首先考慮到國家的患難和安危,而把個人之間的恩怨擺在次要地位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