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孕婦必知的胎教方法
音樂胎教的方法和種類
音樂帶分兩種,一種是給腹中寶寶聽的,一種是給孕婦自己聽的。孕婦自己聽的胎教音樂,是孕婦專用胎教音樂。可用耳機聽,也可以從揚聲器裏放出來聽,音量不宜太大。
優美的音樂能調節我們的心理情緒和生理機能,使我們精神放鬆、情緒愉快,使我們的心髒血管、消化器官乃至內分泌都處於正常的狀態之中;平穩的旋律和節奏對胎兒大腦的發育是一個良好的刺激,能使胎兒情緒安寧,有利於胎兒的發育。
胎兒專用胎教音樂,是給胎兒聽的胎教音樂帶,在頻響、節奏以及情感特征等方麵都有特殊的要求。
給胎兒聽音樂帶,要在懷孕的第5個月開始,胎兒已具備了聽力。每天給胎兒聽1~2,每次15分鍾,做好選擇旋律優美的鋼琴、小提琴樂曲,不要選用刺激性較強的搖滾樂等,音量不要開得太響。為了便於胎兒記憶,每段樂曲重複放10天左右。
媽媽歌聲寓說於唱好胎教
美國產前心理學會專家認為,孕期母親經常唱歌,對胎兒相當於一種“產前免疫”,可為其提供重要的記憶印象,不僅有助於胎兒體格生長,也有益於智力發育。
傳統的音樂胎教要求孕婦在放鬆的狀態下,聆聽和感受多由古典音樂帶來的恬靜、安寧。這種胎教方式雖然讓孕婦在較長時間內保持愉悅的心情,並促進胎兒發育,但是胎寶寶隻能單純地感受音樂,得不到來自媽媽的信息,胎教效果有時並不理想。另外,音樂播放設備的質量、音響效果如果不好,還會嚴重影響胎兒的健康。
於是,俄羅斯的專家鼓勵和倡導其國家的孕婦改變傳統音樂胎教形式,自己唱歌給寶寶聽。這樣可以把與胎兒交談同音樂胎教的長處結合起來,寓教於唱地與胎兒溝通,促使其發育過程中產生積極的心理變化。
據悉,醫學和音樂專家針對孕婦的特點設計製作了孕婦之歌。目前已有約1000首孕婦之歌問世,歌曲韻律大多取材於一些俄羅斯著名詩人充滿童真的詩歌,歌詞中既有類似“世上隻有媽媽好”的內容,也包括了小朋友做遊戲的情節,以及天氣、四季和動植物知識。
目前,這種胎教的效果超出預想,經“歌唱胎教”的寶寶在媽媽腹中始終發育健康。出生後,這些嬰兒開始轉頭、翻身、坐、立、行走、說話的時間均早於未受訓的寶寶,而且前者1歲以內的患病率明顯比後者低。
孕媽媽進行音樂胎教要走出誤區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教育應該從0歲開始”,為了生個聰明可愛的寶寶,讓孩子出生之前就領先他人一步,許多孕媽媽在懷孕初期就給腹中的胎寶寶聽音樂、講故事。
這種想法很好,可是筆者要提醒大家的是:音樂胎教不當,可致胎寶寶耳聾!
據專家介紹,胎寶寶在母親肚子裏長到4個月大時就有了聽力,長到6個月時,胎寶寶的聽力就發育得接近成人了。這時進行胎教,確實能刺激胎寶寶的聽覺器官成長,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正確的音樂胎教方式應該是孕媽媽經常聽音樂,間接讓胎寶寶聽音樂。音樂能促使母體分泌出一些有益於健康的激素,如酶、乙酰膽堿等,使孕媽媽身體保持極佳狀態,促進腹中的胎寶寶健康成長。但許多孕媽媽進行胎教時,卻是直接把錄音機、收音機等放在肚皮上,讓胎寶寶自己聽音樂。這是不正確的。因為此時胎寶寶的耳蝸雖說發育趨於成熟,但還是很稚嫩,尤其是內耳基底膜上麵的短纖維極為嬌嫩,如果受到高頻聲音的刺激,很容易遭到不可逆性損傷。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孕媽媽,把“胎教音樂”當作培養“神童”的智力胎教法寶,這是一種認識誤區,特別是不合格的胎教音樂磁帶,將會給母腹中的小寶寶造成一生無法挽回的聽力損害,應引起孕婦們的警醒。
因此,進行音樂胎教時傳聲器最好離肚皮2厘米左右,不要直接放在肚皮上;音頻應該保持在2000赫茲以下,噪聲不要超過85分貝。
然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都不太一樣,偏愛也不一樣,但對孕媽媽來說,最好不要聽搖滾樂,也不要聽一些低沉的音樂,多聽一些優美舒緩的音樂,對孕媽媽、對胎寶寶才都有好處。
語言胎教
父母用優美的語言和胎兒對話,反複進行,可以促進胎兒大腦的發育。懷孕第7個月的嬰兒有明顯的聽覺和感受能力,不僅能對父母的言行作出一定的反應,還能在腦子裏形成記憶。給腹中的寶寶進行語言胎教,就是要使胎兒不斷接受語言波的信息,訓練胎兒在空白的大腦上增加語言的“音符”。可以和孩子說話、唱歌、父親也可以隔著腹壁給寶寶講故事。
孕婦在懷孕期,心情要平和,情緒要愉快,要盡量避免抑鬱、悲傷、煩躁、驚恐和憤怒。胎兒最不喜歡聽尖銳的鈴聲、汽車的急刹車的聲音,和父母吵架的聲音。對這些不良的刺激,胎兒的反應是在媽媽腹中踢腳、皺眉、和吮吸手指等。
撫摸胎教法
胎兒不僅需要優美的音樂和父母親昵的語言,還需要父母的肢體接觸。接觸的方法就是撫摸胎兒。孕婦平臥在床上,全身放鬆,先用手來回在腹部撫摸胎兒,然後做一些輕壓和拍打的動作,給胎兒以在觸覺上的刺激,胎兒會漸漸對孕媽媽的動作作出反應,如身體移動、手腳轉動以及踢腳等。撫摸胎教每天可以做2~4次。合理的撫摸、拍打,就好像每天給胎兒做體操,對胎兒的身心發育很有益。如果孕媽媽每天能適當、適度地撫摸腹部,為胎兒做做體操;如果孕媽媽每天能對胎兒說說話,請他聽聽優美的音樂,那麼,孕媽媽作為未來寶寶的第一任教師就開始上任了。
每個孩子都喜歡父母的愛撫,胎寶寶也不例外哦。經常受到父母愛撫的孩子長大後遇事更冷靜沉著、反應更機敏。撫摸胎教是準父母與胎寶寶之間最早的觸覺交流,通過撫摸孕婦的腹部,使腹中的寶寶感覺到父母的存在並做出反應。
撫摸訓練是胎教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孕婦通過經常撫摸自己的腹部,可以激發胎兒的運動積極性。
某位孕媽媽在懷孕日記中寫道:
那一天,發生了一樁非常有趣的事情。晚間,我躺在床上,覺得孩子在動,也像是在輕輕地踢我,於是我用手輕輕地拍了一下肚皮,沒想到他也回應著我,又踢了我一腳。我覺得非常好玩,又繼續拍腹部,就這樣孕媽媽一下,我一下,接連踢了十幾下……這是多麼有趣的交流啊!與胎兒之間的“遊戲”,也能達到胎教的目的。
當孕媽媽覺得胎動活躍時,可以對著腹內的胎兒說話,當然,內容要簡短,可以重複講一些“寶寶”、“乖乖”、“媽媽爸爸和孕媽媽講話”、“孕媽媽和媽媽在一起”之類的話,這時不要講述得太多。
如果胎兒用腳踢孕媽媽的肚子,孕媽媽可以輕輕拍打被踢的部位,然後等待下一次。一般在一兩分鍾過後,胎兒會再踢幾下,這時孕媽媽再輕拍幾下。如果拍的部位改變了,胎兒下次踢的部位,也可能會向孕媽媽新拍的部位踢過去。當然,孕媽媽變換拍腹的部位,離原來胎動的部位不要太遠。
還有一種方法可以試用。孕媽媽不妨平躺在床上,全身盡量放鬆,在腹部鬆弛的情況下,用一個手指頭輕輕按下再抬起,來回撫摸胎兒。胎兒受壓後出現蠕動,這是對母親愛撫的反應。
進行撫摸時,最好有一個安靜的環境,周圍不要有更多的噪聲,如果放一些輕柔的背景音樂,顯得更加靜謐、平和,孕媽媽可以專心致誌地與孩子進行交流。這樣的訓練每天可進行兩次,每次數分鍾即可
撫摸胎教的益處
撫摸胎教可以鍛煉胎寶寶皮膚的觸覺,並通過觸覺神經感受體外的刺激,從而促進了胎寶寶大腦細胞的發育,加快胎寶寶的智力發展。
撫摸胎教還能激發起胎寶寶活動的積極性,促進運動神經的發育。經常受到撫摸的胎寶寶,對外界環境的反應也比較機敏,出生後翻身、抓握、爬行、坐立、行走等大運動發育都能明顯提前。
在進行撫摸胎教的過程中,不僅讓胎寶寶感受到父母的關愛,還能使孕婦身心放鬆、精神愉快,也加深了一家人的感情。
撫摸胎教的操作方法
正常情況下,懷孕2個月開始,胎寶寶就在母體內活動了,但這時的活動幅度很小,孕婦不能感知。隨著妊娠月份的增加,活動幅度會越來越增大,從吞吐羊水、眯眼、咂手指、握拳,直到伸展四肢、轉身、翻筋鬥等。一般過了孕早期,撫摸胎教就可以開始實施,下麵介紹幾種不同孕期撫摸胎教的方法。
方法1:來回撫摸法
適宜月份:懷孕3個月以後,可以進行一些來回撫摸的練習。
具體做法:孕婦在腹部完全鬆弛的情況下,用手從上至下、從左至右,來回撫摸。
注意事項:撫摸時動作宜輕,時間不宜過長。
方法2:觸壓拍打法
適宜月份:懷孕4個月以後,在撫摸的基礎上可以進行輕輕地觸壓拍打練習。
操作方法:孕婦平臥,放鬆腹部,先用手在腹部從上至下、從左至右來回撫摸,並用手指輕輕按下再抬起,然後輕輕地做一些按壓和拍打的動作,給胎寶寶以觸覺的刺激。剛開始時,胎寶寶不會做出反應,孕婦不要灰心,一定要堅持長久地有規律地去做。一般需要幾個星期的時間,胎寶寶會有所反應,如身體輕輕蠕動、手腳轉動等。
父母須知:開始時每次5分鍾,等胎寶寶做出反應後,每次5~10分鍾。在按壓拍打胎寶寶時,動作一定要輕柔,孕婦還應隨時注意胎寶寶的反應,如果感覺到胎寶寶用力掙紮或蹬腿,表明他不喜歡,應立即停止。
方法3:推動散步法
適宜月份:懷孕6、7個月以後,當孕婦可以在腹部明顯地觸摸到胎寶寶的頭、背和肢體時,就可以增加推動散步的練習。
操作方法:孕婦平躺在床上,全身放鬆,輕輕地來回撫摸、按壓、拍打腹部,同時也可用手輕輕地推動胎寶寶,讓胎寶寶在宮內“散散步、做做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