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論領導的領導方式4
——[德]歌德
五、使部屬個個成為人才
哈佛認為,企業的發展,並不僅僅隻開會商討,而且更要注意抓職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強化企業職工的素質,注重企業主人翁的教育,是迫切需求的。
哈佛認為,企業的發展,並不僅僅隻開會商討,而且更要注意抓職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強化企業職工的素質,注重企業主人翁的教育,是迫切需求的。
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條件下,企業管理者都必須注重對職工的培養和教育。是否重視人才,是否肯在人才培養上花時間、花本錢,是檢驗企業管理者有沒有戰略眼光的重要標準之一。隻有培養出一大批在品德、才能上都可以信賴的優秀人才,才能保持企業在競爭中經常處於優勢地位。從思想傾向、道德品質方麵對職工進行引導和教育,是企業培育人才的一項重要內容,切實地做好這項工作,對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哈佛認為,從道德管理的角度對職工進行引導和教育,是企業管理者一項經常性的重要任務。
抓好這項工作,努力探討、研究從思想道德方麵引導和教育職工的內容、途徑和方法,對提高職工隊伍的素質和企業素質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在中國社會主義企業裏,存在著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國家、集體之間的複雜關係,怎樣協調和處理好這些關係,對造成一個融洽、和諧、友愛、團結的職業環境,使廣大職工心情愉快地、滿懷信心地完成各項經濟指標和承包責任,有著巨大的積極作用。
特別是在當前深化企業改革的情況下,作為企業主人的廣大職工本身既是生產者,又是管理者,既是實現職工個人全麵發展和自我價值的需要,又是達到整個企業經濟效益和管理目標的根本保證。
為了有效地引導和教育職工,使職工的道德素質很快得到提高,從目前來看,這種教育內容,主要應包括以下三大方麵:
第一方麵:集體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是社會主義道德、共產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它要求人們在一切社會活動中,都從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堅持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要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暫時利益要服從長遠利益。
集體主義集中體現了工人階級的高尚品德和社會主義道德的本質。它是評價和衡量個人行為品質的最高道德標準。就是說,凡是有利於社會集體利益的行為,就是道德的;反之,就是不道德的。
同時,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統帥著社會主義道德的一切範疇,貫穿於社會主義道德關係發展的始終。其他的社會主義道德規範和要求,都是集體主義原則的補充和發展,或者是它的具體體現。
正因為集體主義原則是調節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體之間利益關係的一個根本指導原則,因此,對職工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就要使他們學會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的利益從根本上是一致的,是相到促進、相互保證的關係。勞動者個人利益的取得,是與他們才能的發揮和對社會的貢獻相聯係的,企業和國家要從各方麵創造條件,使個人的才能得到發揮,個人利益得到滿足。
但是,個人才能的發揮和個人利益的獲得,離不開集體和國家的利益,在它們發生矛盾或衝突時,要以集體和國家的利益為重,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中國主張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決不意味著否定個人利益。恰恰相反,在不損害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要盡可能地滿足個人利益,將它們有機地統一起來,這也是貫徹集體主義原則的一個基本要求。
同時,還要使廣大職工懂得,搞好企業的生產經營,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並不是一兩個人或少數人所能完成和勝任的,而要靠集體的努力和大家的共同奮鬥,脫離了集體,個人就不可能很好地發揮作用。
因此,職工應把自己置身於集體的事業之中,把自己看作是企業的一個有機分子,自覺搞好相互間的團結,創造和維護集體的榮譽。
第二方麵:職業人生觀教育。人生觀是人們對人生的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它對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以及理想、公私、榮辱等觀念和態度有著深刻的影響。對職工進行人生觀教育,有利於職工形成正確的人生理想、幸福觀、價值觀、榮辱觀等。
做好企業職工人生觀教育工作,這裏特別指出以下三個方麵的指導:
首先,要對職工進行人生目的和人生意義的教育。人究竟為什麼而生活?生活的目的是什麼?人的一生究竟如何度過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這是人們經常思索和必須回答的人生課題。不同時代、不同階級的人們對人生目的和意義的看法是不同的。
因此,形成了不同階級的人生觀。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是具體的曆史的,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人的價值存在於他對社會的關係之中,存在於他對社會的貢獻之中。
人對社會的貢獻越大,他的價值越大,反之就越小。社會主義製度的建立,確立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互助關係,把實現人的價值提到了相當高的地位,創造了全麵實現個人價值的優越條件。但是,個人價值的實現是不能脫離集體事業的,必須與集體的事業相結合,那種片麵強調“自我價值”、“自我奮鬥”、“個人實現”的觀點是十分錯誤的,隻能引導人們走向歧途。
因此,作為職工,就必須把個人價值的實現與企業的盛衰興亡密切聯係起來,在為集體事業的奮鬥中逐漸實現自己的價值,否則,個人價值的實現隻能是一句空話。
其次,要對職工進行職業道德理想的教育。理想是閃耀著萬丈光輝的燈塔,有偉大理想的人,生活永遠閃射著光芒。對青年人來說,樹立遠大理想,尤為重要。
通向理想的道路是遙遠的,但是,它的起點就在腳下。它是具體的、現實的,是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連在一起的。沒有遠大理想的人,會鼠目寸光,斤斤計較,在企業勞動中挑肥揀瘦,隻顧眼前私利,沒有遠大抱負。
隻有理想而沒有實幹精神,不把理想付諸於實踐活動,這種理想也隻能是一種空想,是不能變成現實的幻想。要教育和引導職工把遠大理想和實幹精神結合起來,將職業理想付諸於職業實踐活動,並把個人的理想與企業的理想和目標結合起來。
最後,要對職工進行無產階級幸福觀的教育。所謂幸福,就是人們在創造物質生活條件和精神生活條件的實踐中,由於感受到目標和理想的實現而得到精神上的滿足。
在曆史上,不同階級有不同的幸福觀。
一切剝削階級的幸福觀都是極端利己主義的。他們信奉的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生若朝霞,行樂須及時”。封建地主階級認為特權就是幸福,家有“良田萬頃”就是幸福。資產階級認為有錢就是幸福,除了快快發財,不知道還有別的什麼幸福。無產階級幸福觀同曆史上一切剝削階級的幸福觀是有根本區別的。因此,對職工進行幸福觀的教育,就是要使職工拋棄剝削階級錯誤的幸福觀,確立正確的幸福觀,處理好精神幸福與物質幸福、眼前幸福同長遠幸福、個人幸福與集體幸福的關係,把為企業和社會多做貢獻看作是自己的幸福,並為獲得這種幸福而努力奮鬥,辛勤工作。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是一致的,個人和集體也是相互統一、不可分割的。
沒有群眾整體的幸福,就沒有個人的幸福,個人幸福隻有在集體的幸福中才能得以保障並獲得發展,個人也隻有在集體的幸福中才能得到保障並獲得發展,個人也隻在創造集體幸福的過程中,作出盡量多的貢獻,得到大家的尊重和讚譽,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的滿足。
但是,強調企業職員的集體幸福,並不意味著不重視職工的個體幸福。事實上,社會主義在強調集體幸福高於個體幸福的前提下,積極地關懷和維持個人的物質幸福和精神幸福,並盡可能地創造條件,促進和保證大家實現個人幸福。
必須使職工懂得,幸福並不僅僅包含享受,而且包括創造,是創造和享受的統一。廣大職工應該在積極努力的創造性勞動中尋求並獲得幸福。
第三方麵: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教育。職業道德是人們在履行本職工作中,在思想、行為上所應遵循的道德規範的總和,是與特定的職業特點相適應的特殊道德要求,是一般社會道德在人們職業生活中的具體體現。
職業道德教育是和職工的生產勞動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一種生動的道德教育,是把社會主義道德深入到職工的職業生活,具體化到他們的職業行為中去的有效途徑,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對職工進行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教育,要包括以下幾項內容:
首先,要培養他們熱愛本職工作,忠於本職工作的觀念。忠於職守,盡職盡責,這是做好任何工作的最重要的條件。在社會主義社會,人們所從事的正當工作,隻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人們在不同的生產和經營崗位上工作,都是為四化建設服務,具有同樣的價值。
因此,要使職工熱愛本職工作,關鍵在於提高他們對本職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明確本職工作的目的和意義,拋棄那些把工人看得低人一等,認為生產和經營服務業沒有前途的錯誤思想。
其次,要培養他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社會主義事業是全國人民的共同事業和根本利益所在,各企業的生產和經營都必須以此為基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社會主義社會中,人人都是服務的對象,人人又都為他人服務。當你在考慮為別人的利益而進行合理經營時,別人也在經營中考慮你的利益,這就是社會主義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