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製定係統的家庭理財計劃1(1 / 3)

第一章製定係統的家庭理財計劃1

什麼是家庭理財計劃

人人都向往美好幸福的生活,並為此而辛勤地工作,希望使小家庭殷實富足。但是常常有人忽視了家庭理財,或者錯誤地認為那是大款們的專利,或者單純地認為理財就是多掙錢。人們會問,我為什麼要花時間去搞理財策劃?它能給我帶來什麼好處?

答案其實很簡單。

就如企業需要財務管理一樣,家庭也需要理財計劃。財務主管是企業中僅次於廠長的核心人物,其他方麵經營的再好,如果財務上出了問題,也可能毀於一旦。同樣,有相同收入的兩個家庭,可能會由於理財能力上的不同,而在生活水準上產生巨大差距。

實際生活中,可能你也象大多數人們一樣,年複一年地生活著,從來也沒有一套係統的理財計劃。每個月拿到自己的工資,然後又一筆一筆地支付出去,維持著一家大小的衣食住行。生活就這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這不是很好嗎?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子女將來的教育費用從哪裏出?自己退休後的經濟來源是否充足?你未來的生活是否有確切的保障?更重要的是,如果發生金融危機怎麼辦?以前人們從未考慮過這方麵的問題,但是這次席卷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為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在韓國、印度尼西亞、泰國,許多人變賣和抵押汽車、住房和其他奢侈品,甚至出賣身體器官,以償還債務和維持生計。而這些人都曾過著富足的日子。相反,一些原來並不富裕的人卻能從容應付,隻因為他們對自己的生活特別是經濟生活有長遠全麵的考慮。

家庭理財的概念

家庭理財是製定並實施全麵、協調的規劃,從而能夠合理運用家庭所擁有的各種資源最大限度地實現家庭的財務目標。

我們可以認為私人理財的核心問題是“個人財務的合理化”,這包括財務目標的合理化、個人資產的合理化以及收入分配的合理化等三方麵內容,其中財務目標的合理化是理財的起點,個人資產的合理化是存量的調整,收入分配的合理化則是流量的優化。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料理個人財務時,可能會考慮風險保障、退休養老、子女教育、投資管理、儲蓄計劃、稅賦安排、財產購置、旅遊觀光、置業安居及遺產分配等眾多方麵的內容,如果不能統一合理協調安排各項事務,就會造成財務狀況的失衡甚至財務危機。

家庭理財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尤其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收入來源和可供選擇的金融資產都呈現多樣化趨勢。運用各種各樣的理財工具來實現其理財目標,諸如保險、共同基金、股票、債券、年金、儲蓄、個人信托、不動產等,是家庭理財計劃的基本要素。人們既要現在生活舒適又要無後顧之憂,既要安全又要高收益,如何決策管理就成為當務之急。

人們常常誤解,理財就是生財。許多人往往把“賺更多的錢”作為自己的財務目標,孰不知在“賺更多的錢”的同時也有“失去更多錢”的可能,因為風險是無時無處不在的。忽視財務風險的存在,在日常生活、醫療保健、退休養老和個人財產都缺乏保障的情況下一味強調“高效益”隻能帶來適得其反的結果。眾多的股民從近期股市行情的升跌之中已經深切體會到了這一點。理財策劃並非單純為了多掙錢,理財成功意味著你用有限的金融資源獲得最大的效益。

理財是善用錢財,使個人以及家庭的財務狀況處於最佳狀態,從而提高生活品質。順利的學業、美滿的婚姻、悠閑的晚年,這一個個生活目標構築著完美的人生旅程。在實現這些生活目標的時候,金錢往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何有效地利用每一分錢,如何及時地把握每一個投資機會,如何防範來自方方麵麵的風險,便是理財所要解決的。理財的訣竅是開源、節流,爭取資金收入。所謂節流,便是計劃消費、預算開支。理財不隻是為了發財,而是為了豐富生活內涵。成功的理財可以增加收入,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支出,可以改善個人或家庭的生活水平,享有寬裕的經濟能力,可以儲備未來的養老所需。

家庭理財的步驟

家庭理財的過程,就是把你的財務目標轉化為具體的計劃,進而再轉化成為實現這些具體計劃所做的安排。下麵,我們來看一下家庭理財的實施都包括哪些階段。這些內容在本書的以後章節中會做詳細的闡述,這裏隻是給大家一個初步的印象。

概括地說,家庭理財過程就是要為以下問題做出正確適當的答案:

(1)你現在在哪裏?即目前家庭的財務狀況。

(2)你要去哪裏?即你的理財目標。

(3)如何到達那裏?即實現目標的方式。

具體來說,家庭理財過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整理家庭有關信息,準備反映家庭財務狀況的明細表。

如果你對家庭一些最基本的信息不掌握的話,就不可能製定出適當的理財計劃。

你必須回答一係列有關你家庭財務狀況的問題:

*未來5年裏你的年收入是否會發生較大的變化?

*你預計未來5年裏將有那些較大的支出項目?

*你是否有足夠的資金應付這些支出?

*在支付每個月的日常開支後,你願意把剩餘的錢多少用於儲蓄?多少用於投資?

*近期你是否反省過自己的投資組合是否合理有效?你對你的投資收益是否滿意?

*你和你的家庭是否需要為健康或其他原因而建立專門的計劃?

*你需要為子女教育準備多少基金?

*你希望在多大年齡時不再工作而去享受生活?

*你是否為退休以後的生活以及其他你所希望達到的目標作好了計劃?

*在過去的兩年裏你是否重新考慮過以下事項:遺產計劃、人壽保險計劃、殘疾收入保險計劃、債務保險計劃。

為了總體上把握當前家庭的財務,象一般企業一樣編製一份家庭財務報表是很有益處的,包括資產負債表、預算表、收支表等。

第二步:設定家庭財務目標。

第三步:選擇實現財務目標的行動方案。

通過對你現在所具有的資源的分析,製定出切實可行的方法去實現你的目標。為了實現某一目標,你總會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難,也總會有一些可供選擇的解決辦法。這就需要你根據自己的收入情況、投資能力,作出決策。

第四步:建立和執行理財計劃。

第五步:定期審視修訂你的理財計劃和策略。人生舞台每天都在上演著新的戲劇,生活千變萬化。隨著時間的推移,環境在變化,你的需要和目標也會改變。新生命的降生、結婚、離婚、死亡、工作職位升降、經濟形勢波動等等,都會導致本來適合於你的理財計劃失效。

家庭理財目標

財務輪廓是人們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個人或家庭理財計劃的基石。它不僅是指家庭收入和淨資產,而是生命階段、生活模式、對風險的承受能力、責任和財務資源的總和。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決定了你的家庭理財目標。

1.生命階段。確定你的生命階段是建立理財計劃的第一步。這裏說的生命階段是指你的年齡及所處的家庭環境。這一點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決定了你的理財目標的優先次序。

假設你是30歲、單身、有一個好職業,那麼你的目標與一個70歲的退休人員的目標肯定會有很大不同。

人的一生從不同角度可以分成不同的階段。有一種方法是分為財富積累階段和財富使用階段。從開始工作到退休,是財富積累階段,資產不斷增加;退休後,收入大大減少,支出大於收入,是對以前掙得資產的消費。

另外,還有一種方法是以10年為一個階段。二十多歲時,我們開始工作,很可能也成了家;三十多歲時,我們在工作上取得一些成就,並開始養育下一代;四十歲是我們收入和支出最多的階段,掙得多花得也多,開始為子女深造支付大筆費用;當孩子開始逐漸自立時,我們已經五十多歲,開始嚴肅地考慮退休以後的生活,這時收入達到最高峰;六十歲,最重要的是考慮遺產計劃,活潑可愛的小孫孫是生活中最大的寄托。

當然,這一模式不一定適合所有人。你可能是個獨身主義者,或者大器晚成,也許你40多歲就決定退休了。

2.生活模式。一個人生活模式包括職業選擇、收支習慣。你選定了一個職業,那麼在某種程度上也就決定了你未來可能得到的收入。比如,你選擇做圖書管理員或教師,隻能有中等水平的收入,但比較穩定;如果你在證券營業部或外企工作,就是令人羨慕的高收入的白領。

收支習慣是生活模式中另一個會影響理財計劃決策的因素。比如,近期滿足和遠期滿足你更看中哪一個?你更關心眼前的生活舒適還是計劃未來?

人們對於金錢的態度各有不同,但你必須確定你所要實現的財務目標。也許,你隻有一個目標——為退休後的生活儲備資金,也許你有20個目標要實現。你這個人是唯一的,你的具體的理財目標也是唯一的。世界上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家庭,也就沒有完全相同的理財目標。

3.理財目標。每個家庭的具體目標千差萬別,但通常人們的理財目標會涉及以下這幾個方麵:

目標1:防範風險。麵對生活中的各種風險,人們普遍存在一種尋找安全保障的需要,這就構成了個人財務目標中的防範風險目標。

一般來講,以下幾方麵的原因可能導致家庭生活水準的急劇下降和財務狀況的極度惡化:①提前死亡。②喪失勞動能力。③巨額醫藥費用。④財產損失。⑤失業。

對於這些風險,一般的措施是儲蓄、購買各種保險(如人壽保險、財產保險、醫療保險)和參加社會保障體係,但對於臨時緊急事件導致的預算外開支,建議每個家庭設立一個專門的“應急基金”,以備不時之需。

“應急基金”的大小一般取決於:①家庭收入情況。②家庭掙錢人數。③職業穩定性。④家庭資產狀況。⑤家庭負債狀況。⑥購買保險情況。⑦風險承受能力和態度。

一般來講,應急儲備基金為三至六個月家庭收入,因不同家庭經濟環境而定。

目標2:家庭的財務安全。

*購買家用電器等較大支出。

*當你或你的妻子患病而失去工作能力後,有足夠的錢支付家庭各種開支。

*有足夠的錢撫養子女。

*家庭成員為提高自身素質所需的教育費、學費。

*為子女就業、婚姻儲備基金。

*特殊需要,如照顧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