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一分鍾改變生活2
導致“毀容”的六大殺手
“毀容”聽起來令人恐怖,但生活中的一些壞毛病都是導致你“毀容”的殺手,下麵我就列舉生活中導致“毀容”的六大殺手,希望你能引以為戒。
()不要用手撐臉。這樣產生的皺紋會成為永久性的。
()不要顯出無精打采的樣子。坐立要直,好的姿勢對於保持頸部的年輕狀態十分有益。
()不要隻用一側牙齒來咀嚼食物。若牙齒有問題,快去找牙科大夫診治。單側咀嚼會讓另一邊麵部肌肉退化,造成麵部不對稱而影響美容。
()不要大笑到使皮膚向太陽穴方向移動的程度,將導致眼睛周圍有皺紋。
()平時最好不要眯眼,因為眯眼的習慣會造成眼部周圍的皺紋增多。
()當說話或做表情時,不要閃動眼睛或向上運動眉毛。前額及麵部的端正,平滑和放鬆會使您的皮膚保持光滑潤澤。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生活中關注自己的容顏無可厚非。記住:要想讓自己容顏更美麗,得從自己的生活開始,戒除生活中有損容顏的壞毛病,讓導致“毀容”的殺手遠離自己。
有損大腦健康的壞習慣
生活中,有些人的某些習慣常常是有損健康的壞習慣。
不良的生活習慣有時會有損大腦的健康,不知你注意到沒有?
飽食終日:國外一些營養學家告誡人們,飲食過飽會損害大腦的功能,使大腦遲鈍,甚至早衰。經常進食過飽,可使一種叫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的物質增加數萬倍,而此因子是腦動脈硬化的原因之一。
疲勞思維:長時間的強化用腦會使大腦消耗過大,導致腦功能弱化,從而使皮層下植物神經中樞受到製約,時間長了往往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情緒抑鬱:情緒是影響智力活動的重要因素,情緒低落、精神抑製、焦慮不安時大腦會變得遲鈍,久之可加速腦衰老進程。
煙酒刺激:大量吸煙雖可提高腦的興奮性,但卻能使腦的興奮和抑製過程發生紊亂,量過多還能損害大腦皮層。
飲酒成癮也可能造成智力下降、記憶缺損、手指震顫等。
使大腦變鈍的不良習慣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人普遍感到頭腦疲勞。為了保持年輕而充滿創造力的頭腦,必須避免諸多生活上的壞習慣,如不正常飲食、不願動腦、蒙頭睡覺、帶病用腦等。因為這些壞習慣會導致大腦變遲鈍。那麼,這些壞習慣都有哪些呢?
()輕視早餐。不吃早餐會使機體和大腦得不到正常的血糖供給。大腦的營養供應不足,久而久之對大腦有害。此外,早餐質量與思維能力也有密切聯係。據研究,一般吃高蛋白早餐的兒童在課堂上的最佳思維普遍相對延長,而吃素的兒童精力下降相對較快。
()甜食過量。甜食過量的兒童往往反應能力較低。這是因為兒童腦部的發育離不開食物中充足的蛋白質和維生素,而甜食會損害胃口,降低食欲,減少對高蛋白和多種維生素的攝入,導致機體營養不良,影響大腦發育。
()睡眠不足。大腦消除疲勞的主要方式是睡眠。長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太差,會加速腦細胞的衰退,聰明的人也會變得糊塗起來。
()少言寡語。大腦有專司語言的功能區,經常說話尤其是多說一些內容豐富、有較強哲理性或邏輯性的話,可促進大腦這些功能區的發育。整日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人,就像“用進廢退”一樣,這些功能區會退化。
()不注意用腦環境。大腦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隻有保證充足的氧氣供應才能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因此用腦時,要特別講究工作環境的空氣衛生。
()蒙頭睡覺。隨著被子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氧氣濃度會不斷下降。長時間吸進潮濕的含二氧化碳濃度高的空氣,對大腦危害極大。
()不願動腦。思考是鍛煉大腦的最佳方法。隻有多動腦,勤於思考,人才會變聰明。反之,越不願動腦,大腦退化越快,聰明人也會變愚笨。
如何走出口才“陷阱”
心亂如麻、內心膽怯、金口難開……為什麼? 想說又不敢說,更不會說,又是為什麼? 說了,又是“舌頭總傷人”、“言多必失”……為什麼? 看來,要想在眾人麵前淋漓盡致地表達自我,先得從診斷自我的要害做起。
你為何膽怯說話
怯場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怕怯場。不要以為別人比你強多少,臉皮還是厚的好。
善於言辭,無疑對每個人的事業和生活都裨益無窮;能言善辯、口若懸河的演說家,更是令人羨慕,使人崇拜。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擁有高超的語言技巧,我們周圍也確實有不少不善說話、沉默寡言之人。
一些人天生性格內向、孤僻,存在著對說話的膽怯心理。
“我總是不敢在人麵前講話、發言,那會使我心跳加快,腦中一片空白……”有人坦然地承認自己對說話的膽怯,而且對此頗為苦惱。
往往每一個說話膽怯的人都以為怯場的隻是自己,以為別人並不怯場,總是在想:“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那並非某個人所特有的現象,隻不過別人對於怯場狀態不太注意而已。
心理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大凡是人,都或多或少在說話方麵有著不自信的心理,而緊張和恐懼便是這些不自信心理的突出表現形式,是影響人們進行正常說話和語言交流的最大障礙。
每當我們打開電視機時,往往會被一些瀟灑大方、表達自如的節目主持人所折服;每當我們打開收音機時,也往往會被一些口若懸河、音色優美的播音員所傾倒。其實,他們也並非如我們所想象的那樣說話時無憂無慮,應付自如。他們也一樣常常怯場。據聞,日本某演員臨近自己拍片的時候就想上廁所,甚至一去就是5分鍾。美國某播音員,起初每次播音前,都要先到浴室去洗一次澡,不這樣,播音時就不能鎮定自若。如果碰到外出進行現場直播,他便不得不提前到達目的地,並在直播現場尋找浴室。
既然人人都有可能出現說話膽怯的情況,那麼,怯場則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怯場時,明顯症狀是臉紅、心撲通撲通地跳、語無倫次、詞不達意等等。如果此刻說話者想到:“怯場啦!怎麼辦呀!”他就會因慌張而說不出話來。但是,如果他當時想到的是:“換了任何一個人遇此情景,都會怯場。”他會隨之而鎮靜下來,很快恢複正常。所以,正確地對待怯場非常重要。
美國某年輕議員在向一位年老而富有經驗的議員請教時說:“我在演說之前,心裏老是撲通撲通跳,這是否正常?”年老的議員則回答道:“那是因為你對於你要說的話進行著認真的考慮,這是必然的。即使你到了我這個年齡,也難免會出現如此情況。”
台灣某名歌星也這樣說過:“每當麵對觀眾,如果我不怯場,那時我做歌手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此話表明了這位歌星對於每一次演唱都是全力以赴,認真對待。如果他馬馬虎虎地行事,覺得湊合唱完就行了,那他就可能不會怯場。
由此可見,說話膽怯是一種非常正常而又極其普遍的情況,它有可能發生在每一個人的任何一次與他人的交談中,而絕非個別人的語言方麵的缺陷。那些常因自己說話膽怯而煩惱的人,大可不必為此擔心,而應該振作精神,努力克服這種困難。
恐懼心理為什麼不是偶然的
早知道恐懼的原因這麼簡單,當初狂亂的心算是白跳了!
雖然人人都可能會有說話膽怯的心理,但造成這種心理的原因卻又可能是千差萬別的。比如,有的人可以跟親朋好友聊上一兩個小時;有的人打起電話來一聊就是老半天,主題源源不斷,越說越起勁;有些人經常能說出一些讓人大笑或使人感興趣的事,可謂是相當會說
話,但是,真正到了正式場合,麵對一大群人或是廣播用的麥克風,他們就不知所措了。這是為什麼呢?
有的學者通過長期觀察發現,造成這種緊張、恐懼心理的原因主要有兩種:
第一,不想獻醜。這些人的想法是,隻要我不在他人麵前暴露自己,別人也就不會知道我的缺點。但是一旦在眾人麵前說話,自己的粗淺根底,拙劣看法都會暴露無遺,那麼從此以後,哪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所以,不說話更穩妥。
其實,隻要你認真地發揮,誠誠懇懇地把話說出來,不必踮高腳尖來充內行,相信必會有不錯的表現。
第二,不知道該如何組織說話的內容,就像被硬拉到陌生的世界一樣,所以會感到驚慌。
其實,隻要我們看清造成自己緊張、恐懼的心理原因,科學地分析它,就會意外地發現根本沒有什麼好怕的。
有的人怕自己才疏學淺被別人知道,於是就裝出一副什麼都懂的樣子,結果弄巧成拙,人貽笑,實在可憐可鄙,而且根本沒有必要。
試想,一個不善言辭的人和一個一流的演說家,同樣在人前發表意見時,誰的壓力比較大呢?對於一個不善言辭的人,社會上的人或聽眾並不會對他有多大的期待,想想這點,就不應該緊張了,就可以安心了。然而,對於知識淵博、談吐自如的演說家,大家卻都寄厚望於他,會對他的演說作錄音、記筆記,這樣高度的關心和注意,理所當然會造成台上的人心中無
比的壓力。因此,那些被視為大人物者,在上台演講或致詞前,自己的心經常是非常緊張的,隻不過別人很難看得出而已。
如果一位知名人物,在承受巨大的壓力下,卻一點也不緊張的話,那隻能說他對這種壓力毫不在乎,但是就一位說話技巧不夠嫻熟的人來說,恐怕還很難達到這種心境。他很可能在上台之前想著:我一定要成功,不能出醜,不能失敗;有時候甚至祈禱:願上帝保佑我的說話成功。然而,一流的演說家在上台前,惟一想的是:一定得上台,如果演講中出了什麼差錯,應該像以前那樣輕鬆自如,不知不覺地盡力挽救,切不可因出錯而不知所措、慌了手腳。
如何走出失敗的陰影
一個人是否能成功,關鍵在於他能否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有些人一輩子都淹沒在挫折、失敗的洪流中,有些人則找到成功的開關,一飛衝天!
北京某著名高等學府曾有這樣一名學生,每遇聯歡活動輪到他站起來發言時,他總是麵紅耳赤,一句話也講不出來,顯得尷尬不堪。教師和同學問他緣故,他說:“以前上中學時,我參加了一次演講比賽,不想中間忘了詞兒,導致了大失敗。後來一站在眾人前,我就想到那件事,也就說不出話來了。”
有許多陷於怯場而說不出話的人,就像這位大學生一樣,每想起自己失敗的慘狀,要講話的意誌就消失了。他們往往害怕重蹈覆轍,不斷地為往事所束縛,認為過去失敗了,這回也定將失敗,抱著自己過去失敗的慘痛經曆和灰暗的印象不放,逐漸對說話失去了勇氣和信心。
失敗乃成功之母。說話的成敗又何嚐不是如此呢?古今中外的許多著名人物都曾在說話方麵有過失敗。
英國現代傑出的戲劇家蕭伯納以幽默的演講才能著稱於世。可他20歲初到倫敦時,卻羞於見人,膽子很小。若有人請他去作客,他總是先在人家門前忐忑不安地徘徊多時,而不敢直接去按門鈴。有一次,一位朋友邀請他參加學者的辯論會。在會上他懷著一顆非常緊張的心站起來,做了有生以來的第一次演講。當他講完時,受到了別人的譏笑。於是他便覺得自己充當了一個十足的傻瓜,蒙受了莫大的恥辱。此後,他每星期都當眾演講。人們在市場、學校、公園、碼頭……在擠滿成千上萬聽眾的大廳或隻有寥寥幾人的地下室,都經常看到他慷慨陳詞的身影。最後,他終於成了一名傑出的世界級演說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