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經營技巧3
第十三,五條可靠的信息渠道
SM公司的一位經理從剛買的《華爾街金融報》看到,有一家大公司在美國中西部的工廠快要破產。他隨機應變,主動與這家公司聯係,提出購買該工廠的設備。結果幾天時間,交易成功。
它就像日出一樣,天天都在進行著。然而能夠找到機會並及時給公司去電話的,就隻有他本人一個。這位經理說:“《華爾街金融報》擁有200萬名讀者,除我之外,至少應該還有一個人像我這樣,敢用10美元去買價值為100美元的貨。”
慢慢想來,也不稀罕。商場上的經商者來自五湖四海,信息渠道也廣,然而是敢於靠此抓住機遇,采取行動的人卻不多。
工廠破產拍賣機器,這是一種低價拍賣,隻要抓準了,是不會輸的。而得出這個結論的人並不需要極高的天賦,隻需要快、準、狠。有的公司專門收集情報,為各部門提供谘詢參考。
現在各大公司的秘密途徑,通過新聞媒介得到極大範圍的傳播。為此哈佛在如何得知其信息是否準確方麵,提出五個較可靠的信息渠道:
1.朋友
朋友是最特別的消息來源,不但因為他們能夠幫助,而且,不同行的朋友可以提供你不同的信息。更特別的是,熟悉你業務的朋友,還能給你很多具體的建議,提高成功效益。
某公司的一位經理,最近想把他的一套計劃方案提供給一家財務公司。他在拜訪這家公司之前,先谘詢了負責這家公司廣告代理的好朋友。他並沒有要求介紹他與什麼高階層的人會麵,他僅想知道一些要人名字,而他的朋友非常配合,以致使他走向成功。
2.總裁
總裁人物,是很好的消息來源。和他們談五分鍾,就有很大的收益。
不知有多少次,在別的公司會議裏,一些專家羅羅嗦嗦,最後總裁進來了,在幾分鍾內就提出了一個可以付諸實施的辦法。
3.顧問
好的顧問以他的獨立客觀立場,告訴你本該聽的,而不是他們確定你中意聽的。不好的顧問為了保全自己的工作,他們所說的並非實際,你得先收集別人的意見做為參考。
4.競爭者
你可以從毫不在乎的競爭者口中套出許多消息。特別是在同業的會議中,讓競爭者把我們當成親信,告訴我們有關他們的企業情報,這豈不更為捷徑嗎?
5.媒體
對從新聞媒體得來的消息十分謹慎。媒體的消息,全世界的人和你同時獲知。要往往是由競爭者、顧問、總裁,甚而由你的朋友所提供的。它並不是最可靠的,媒體上總有一些與事實不符的報導。
對公司最有用的媒體消息,是人事任用的變動。因為當一個加盟新的公司或剛獲升遷時,此時也是促銷計劃構想的良機。
第十四,各種常用的公關手段
哈佛認為,在企業界中傳播消息及互相溝通,有如下的各種方式。就其有效的程度依次為:
A.傳單:傳單根本無什麼作用。在街頭的一角分發,到街尾就被人丟掉了。
B.大量寄發的信函:發1000封信有990封被扔掉,這實在不能稱之為有效。而郵寄能有百分之一的回應,就算好極了。
C.廣告:上次你看到的,還記得的好廣告是什麼?
D.新聞消息:讀者多,可靠性高,但無自主權!
E.小冊子:用來建立形象,增強購買欲望。
F.打字的信:標準的溝通方式。很有自主權,其有效程度與信的長短成反比。
G.親筆信函:對已經認識的人,會有親切的味道。對不認識的人,效果就難以確定。
H.大型集會:這是有官僚作風的人太喜歡。愈搞不清楚自己要討論什麼,他們所邀請赴會的人愈多。
大型集會的討論,可以用來交代決定好的事宜,不適合用來決議。而且這需要艱苦奮鬥。
I.小組討論:公司內部作決議時的一種可取的方式。一個小組三個人就很好,更理想的是兩個人。
J.打電話:打電話僅次於本人就在當場。下次決定要打電話或寫信時,記住這一點。
K.一對一的談話:絕對是最好的溝通方式,下次你決定要帶著同仁或單獨前往時,應考慮這一點!
使部屬個個成為人才
哈佛認為,企業的發展,並不僅僅隻開會商討,而且更要注意抓職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強化企業職工的素質,注重企業主人翁的教育,是迫切需求的。
哈佛認為,企業的發展,並不僅僅隻開會商討,而且更要注意抓職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強化企業職工的素質,注重企業主人翁的教育,是迫切需求的。
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條件下,企業管理者都必須注重對職工的培養和教育。是否重視人才,是否肯在人才培養上花時間、花本錢,是檢驗企業管理者有沒有戰略眼光的重要標準之一。隻有培養出一大批在品德、才能上都可以信賴的優秀人才,才能保持企業在競爭中經常處於優勢地位。從思想傾向、道德品質方麵對職工進行引導和教育,是企業培育人才的一項重要內容,切實地做好這項工作,對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哈佛認為,從道德管理的角度對職工進行引導和教育,是企業管理者一項經常性的重要任務。
抓好這項工作,努力探討、研究從思想道德方麵引導和教育職工的內容、途徑和方法,對提高職工隊伍的素質和企業素質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在中國社會主義企業裏,存在著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國家、集體之間的複雜關係,怎樣協調和處理好這些關係,對造成一個融洽、和諧、友愛、團結的職業環境,使廣大職工心情愉快地、滿懷信心地完成各項經濟指標和承包責任,有著巨大的積極作用。
特別是在當前深化企業改革的情況下,作為企業主人的廣大職工本身既是生產者,又是管理者,既是實現職工個人全麵發展和自我價值的需要,又是達到整個企業經濟效益和管理目標的根本保證。
為了有效地引導和教育職工,使職工的道德素質很快得到提高,從目前來看,這種教育內容,主要應包括以下三大方麵:
第一方麵:集體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是社會主義道德、共產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它要求人們在一切社會活動中,都從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堅持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要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暫時利益要服從長遠利益。
集體主義集中體現了工人階級的高尚品德和社會主義道德的本質。它是評價和衡量個人行為品質的最高道德標準。就是說,凡是有利於社會集體利益的行為,就是道德的;反之,就是不道德的。
同時,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統帥著社會主義道德的一切範疇,貫穿於社會主義道德關係發展的始終。其他的社會主義道德規範和要求,都是集體主義原則的補充和發展,或者是它的具體體現。
正因為集體主義原則是調節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體之間利益關係的一個根本指導原則,因此,對職工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就要使他們學會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的利益從根本上是一致的,是相到促進、相互保證的關係。勞動者個人利益的取得,是與他們才能的發揮和對社會的貢獻相聯係的,企業和國家要從各方麵創造條件,使個人的才能得到發揮,個人利益得到滿足。
但是,個人才能的發揮和個人利益的獲得,離不開集體和國家的利益,在它們發生矛盾或衝突時,要以集體和國家的利益為重,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中國主張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決不意味著否定個人利益。恰恰相反,在不損害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要盡可能地滿足個人利益,將它們有機地統一起來,這也是貫徹集體主義原則的一個基本要求。
同時,還要使廣大職工懂得,搞好企業的生產經營,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並不是一兩個人或少數人所能完成和勝任的,而要靠集體的努力和大家的共同奮鬥,脫離了集體,個人就不可能很好地發揮作用。
因此,職工應把自己置身於集體的事業之中,把自己看作是企業的一個有機分子,自覺搞好相互間的團結,創造和維護集體的榮譽。
第二方麵:職業人生觀教育。人生觀是人們對人生的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它對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以及理想、公私、榮辱等觀念和態度有著深刻的影響。對職工進行人生觀教育,有利於職工形成正確的人生理想、幸福觀、價值觀、榮辱觀等。
做好企業職工人生觀教育工作,這裏特別指出以下三個方麵的指導:
首先,要對職工進行人生目的和人生意義的教育。人究竟為什麼而生活?生活的目的是什麼?人的一生究竟如何度過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這是人們經常思索和必須回答的人生課題。不同時代、不同階級的人們對人生目的和意義的看法是不同的。
因此,形成了不同階級的人生觀。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是具體的曆史的,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人的價值存在於他對社會的關係之中,存在於他對社會的貢獻之中。
人對社會的貢獻越大,他的價值越大,反之就越小。社會主義製度的建立,確立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互助關係,把實現人的價值提到了相當高的地位,創造了全麵實現個人價值的優越條件。但是,個人價值的實現是不能脫離集體事業的,必須與集體的事業相結合,那種片麵強調“自我價值”、“自我奮鬥”、“個人實現”的觀點是十分錯誤的,隻能引導人們走向歧途。
因此,作為職工,就必須把個人價值的實現與企業的盛衰興亡密切聯係起來,在為集體事業的奮鬥中逐漸實現自己的價值,否則,個人價值的實現隻能是一句空話。
其次,要對職工進行職業道德理想的教育。理想是閃耀著萬丈光輝的燈塔,有偉大理想的人,生活永遠閃射著光芒。對青年人來說,樹立遠大理想,尤為重要。
通向理想的道路是遙遠的,但是,它的起點就在腳下。它是具體的、現實的,是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連在一起的。沒有遠大理想的人,會鼠目寸光,斤斤計較,在企業勞動中挑肥揀瘦,隻顧眼前私利,沒有遠大抱負。
隻有理想而沒有實幹精神,不把理想付諸於實踐活動,這種理想也隻能是一種空想,是不能變成現實的幻想。要教育和引導職工把遠大理想和實幹精神結合起來,將職業理想付諸於職業實踐活動,並把個人的理想與企業的理想和目標結合起來。
最後,要對職工進行無產階級幸福觀的教育。所謂幸福,就是人們在創造物質生活條件和精神生活條件的實踐中,由於感受到目標和理想的實現而得到精神上的滿足。
在曆史上,不同階級有不同的幸福觀。
一切剝削階級的幸福觀都是極端利己主義的。他們信奉的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生若朝霞,行樂須及時”。封建地主階級認為特權就是幸福,家有“良田萬頃”就是幸福。資產階級認為有錢就是幸福,除了快快發財,不知道還有別的什麼幸福。無產階級幸福觀同曆史上一切剝削階級的幸福觀是有根本區別的。因此,對職工進行幸福觀的教育,就是要使職工拋棄剝削階級錯誤的幸福觀,確立正確的幸福觀,處理好精神幸福與物質幸福、眼前幸福同長遠幸福、個人幸福與集體幸福的關係,把為企業和社會多做貢獻看作是自己的幸福,並為獲得這種幸福而努力奮鬥,辛勤工作。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是一致的,個人和集體也是相互統一、不可分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