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成功故事5
反唇相譏是智慧
在一個使你尷尬的場合,可以適度地運用巧妙的語言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一種反唇相譏的智慧可以幫助你擺脫那些困擾的局麵。
一個人難免會碰到語言激烈交鋒的時刻,這時候如何靠嘴巴打敗對手呢?現在假如你受到別人語言的汙辱,又該怎麼辦呢?
對於成大事者而言,則會運用自己的智慧,反唇相譏,贏得人格上的尊嚴。
人們在社交場合中,往往會遇到令人發窘的問題和尷尬的處境,那怎樣才能做到遇事不驚不亂,從狼狽難堪的境地中運用語言巧妙解脫出來呢?
運用幽默的語言,而幽默的最好方法是急中生智,把自己思維的潛在能量充分發揮出來。但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冷靜、樂觀、豁達,使自己的精神處於一種自由、活躍的狀態,說出機智而又幽默的語言,解除尷尬的境地。
有一次,一個美國記者同周總理談話時,看到桌上有一支美國派克鋼筆,就帶著幾分譏諷的口氣說:“請問總理閣下,你們中國人,為何還要用我們美國的鋼筆呢?”
這話裏有話,周總理自然明白,但他仍不失風度而又風趣地說:“提起這支鋼筆,頗有來曆,這是一位朝鮮朋友的抗美戰利品嘛,作為禮物贈送給我的。我無功不受祿,就拒收。朋友說,留下做個紀念吧!我覺得有意義,就收下了這支貴國的筆。”挑釁的記者無話可說。
周總理針對美國記者企圖譏諷、譏笑中國貧窮落後的意圖,巧借話題,說了這番風趣幽默而又有分量的話語。周總理用“戰利品”、“做個紀念”等詞語暗示了中國的強大。
著名丹麥童話家安徒生生活儉樸,經常戴著破舊的帽子在街上行走,有富人嘲笑他:“你腦袋上的那個玩意兒是什麼?能算是帽子嗎?”
安徒生同樣巧妙地回敬道:“你帽子下邊的那個玩意兒是什麼?能算是腦袋嗎?”
針鋒相對,以牙還牙的機智幽默被安徒生用於反擊對方。反擊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對方簡直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難怪人們總把激烈的語言交鋒稱為唇槍舌劍呢!有時候兩片嘴唇一條舌頭,比真槍實彈的威力還要大。
海涅是猶太人,經常因此而遭到一些“大日耳曼主義者”的攻擊。一次晚會上,一個自稱是“素有教養”的旅行家,對海涅講述了他環球旅行中發現的一個小島。
他說:“你猜猜看,在這個小島上,有什麼現象最使我感到驚奇?”,“在這個小島上,竟沒有猶太人和驢子!”
白了這個旅行家一眼,海涅不動聲色地反擊道:“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隻要我和你一塊兒到小島上去一趟,就可以彌補這個缺憾了!”
旅行家的本意是想侮辱猶太人,海涅卻機智巧妙地將對方比作驢子,從而維護了自己的尊嚴。
下麵是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嬰出使楚國時利用反唇相譏,不辱使命的故事,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晏嬰高超的交際能力,同時也可看一看晏嬰靠語言成大事的技巧。
春秋時,南方的楚國一天比一天強大起來,楚王自認為是“嶺南虎”,想咬誰就咬誰,齊國雖也是個大國,但楚國也不把齊國放在眼裏。為了疏通國與國之間的渠道,改善關係,齊王派晏嬰出使南域。
等到晏嬰到達楚國的時候,楚王已傳令說任何人都可以盡量羞辱晏嬰。狹隘的楚王想借晏嬰出氣。
晏嬰遠遠地走來了,前來迎接的禮賓官員見他那麼矮小,就命令士兵打開城門旁邊的側門,看他進不進。
晏嬰儀表堂堂地站在正門前,一聲不響。
嘻皮笑臉的士兵過來了,晃悠著腦袋指了指小門兒說:“先生,您請進吧!”
晏嬰冷蔑地笑了笑,用手指了一下側門兒,打了個比喻反擊道“這純係狗洞!出使狗國的人,才走狗洞!”
偷雞不成反蝕把米,想侮辱晏嬰的禮賓官員反被侮,卻又不能發作,隻好命令士兵敞開正門。
楚王接見了晏嬰,但傲眼朝上。他不屑一顧地問晏嬰:“難道齊匡沒有人了麼?”
晏嬰聽了這話暗想:這不僅是對我個人的嘲笑,更主要的是對國家尊嚴的侮辱。於是,晏嬰高聲讚頌起自己的國家:
“我的故國齊都,名喚臨淄,說大,確實不大,隻有幾百閭人家,但是,如果每個人都把袖子甩開,那麼大的太陽都能被我們蓋住,如果每個人揮一把汗水,無異於下一場大雨!國都的大路上,人如潮湧,摩肩接踵,怎能說沒人呢?”
聽了這話,楚王也想自誇一下,卻發現無辭令,真是尷尬萬分,困窘了半晌,才接上了晏嬰的話茬,冷嘲道:“齊國既然人多勢眾,為什麼選你來出使我國呢?”
晏嬰也“順流而下”,接著楚王的話音諷刺道:“是的,誠如您所說,齊國派出使者,是經過謹慎選擇的:水平高的,出使上等國家;水平低下的,出使下等國家。我晏嬰水平低下,不用說,就出使到貴國來了。”
楚王還想反唇相譏,可又覺得自己真的是言困詞窮了,隻好吞下了這顆自己造的“苦藥丸”!
到了吃飯的時間,楚王設宴招待。喝了幾杯酒,就見楚國士兵押了一名被捆綁著雙手的犯人走進宴會廳。楚王裝出一副驚奇的模樣問道:“這被捆的人是何人?”
“是齊國人,犯了盜竊罪!”押解犯人的官吏稟道。
楚王回頭看看晏嬰說:“哦,原來這盜賊是齊國人!看來,齊國人都是慣於偷東西的吧!
晏嬰隨即站起身回答說:“我聽說過桔生淮南則為桔,生淮北為枳,難道您不知道?桔樹生在淮南,就結出桔子;移到淮北,就長成為枳,那葉子徒然相像,果實的味道卻大不相同,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水土的差異。老百姓生長在齊國,從來不偷東西,到了楚國就會偷盜,這是不是因為楚國的水土使人善於偷盜呢?”
楚王聽完緘默無語,說不出一句反駁的話,真是自討沒趣。
我們不能不為晏嬰的聰明才智叫絕,對於楚王的侮辱,給予了有力還擊,同時維護了自己及國家的尊嚴,顯現了語言的威力。
在一個使你尷尬的場合,可以適度地運用巧妙的語言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一種反唇相譏的智慧可以幫助你擺脫那些困擾的局麵。
抓重點要直奔主題
抓住說話的重點,是每一個想要成大事者都必須修煉的,通過短短幾句重要的話,也許就可以成就一個人的將來。
說話是有技巧的,不能攻擊到對方的要害,就起不到什麼作用。對於那些善於操縱說話技巧的人不是與對方不停地周旋,而是抓住問題關鍵,一語擊中要害。這一點如果發揮得恰到好處,就可以幫助你成就大事。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願意窮其一生去學習科學、文學和其他各種知識,但他們卻完全忽視了語言能力的訓練和提高,這常常使他們顯得木訥呆板。在自己的專業領域造詣很高,在社交場合卻羞於開口,沉默不語,像一個無足輕重的人,還有比這更令人沮喪的嗎?看到那些才能不及自己十分之一的人,在公眾場合滔滔不絕,自己卻靜靜地坐在一旁,隻有洗耳恭聽的份兒。其中的區別隻是,一個是平時注意培養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另一個卻是毫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