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心靈之光3
獵熊的孩子
從前有一個人,名叫基色,住在緊靠北冰洋的岸邊。他是一族人的領袖。他的名字流傳在人們的口頭上,受著人民的敬愛。
當漫長的冬季的黑暗來時(在北極整個冬季都是黑夜——譯者),北風在冰封的平原上怒吼,空中飄落著雪片,沒有人敢把頭探出來時,人們就聚攏來,傾聽著關於基色的故事。
傳說裏的基色,是一個靈敏的、強健的孩子,他已經看見了十三個太陽,在北極地方是這樣計算時間的(在極帶地方,半年白晝,接著半年黑夜,因此,看見十三個太陽,就是活了十三歲——譯者)。因為每到冬天,太陽便離開地麵,到第二年又生出了新的太陽。
基色的父親,是一個勇敢的獵人,有一次遇到饑荒,他想拯救一族人的性命,便單獨去跟巨大的白熊搏鬥。在這場搏鬥裏,熊把他的骨頭折斷了,可是熊也死了,它的身上有許多肉,因此村裏的居民就得救了。
基色是這勇敢獵人的獨子,他父親死後,他便跟他母親過活。過了一些時候,村裏的人就漸漸忘掉了他們。他們便陷入窮苦的環境裏,住在全村最壞的一所冰屋裏了。
可是有一天晚上,在領袖克勞斯·克溫的一間會議廳裏,基色突然出現,他像成年男子一樣,尊嚴地站著,在喧嘩和爭吵聲裏等待著肅靜。
“說真的,”他宣布著,“我和我母親分得的一份肉,這肉又老又硬,並且中間的骨頭太多了。”
大家聽了都呆住了。這小孩竟敢說大人的話,並且還敢當著他們的麵,說出這樣無禮的話。
基色繼續沉靜和堅決地說:“大家都記得,我父親鮑克打獵帶回來的肉,比最靈敏的獵人還要多,並且他親手幫助分肉,使最衰弱的老太婆和最老的老頭兒,都能得到公平的一份。”
“揍他!”有人喊起來,“把這小孩趕出去,他還沒有長到跟我們說話的時候哩!”
基色繼續平靜地說下去:“因為我父親鮑克是一位很熱心的獵人,所以他才喪了命;因此,當族裏有肉的話,他兒子和他妻子,兩個都應分到充分的肉,這才算公平。我,基色,鮑克的兒子,話說完了。”
“這像話嗎?這小孩竟教訓起我們來了!”馬蘇克大聲問:“難道我們大人要受一隻想吃肉的小狗,一個小娃娃的嘲笑嗎?”
他們威嚇他,說不分給他肉,還要結結實實打他一頓。
基色大聲說:“好吧!以後你們可別來求我,我自己要去打獵,並且還要把獵來的肉,公平地分配。沒有一個寡婦和無依無靠的小孩,會因為分不到肉而在夜裏哭泣的。那些多吃多占肉的強壯人,總有一天會羞恥的。”
他咬緊牙齒,走出冰屋,不管他的背後有多少嘲笑的話。
第二天,他向緊靠著冰和陸地交接的地方出發了,他帶著弓和用尖銳的骨做尖頭的箭,背著他父親打獵用的大矛出發了,人們搖搖頭,說這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一天又一天過去了,第三天,出現了強烈的大風雪,基色的蹤影也不見,他媽媽愁苦地拉著頭發。
可是第四天早晨,基色肩頭掛著肉,回到了村裏。
他威風地說:“男人們,快帶狗和雪橇,順著我的腳跡,走一天,在那裏有一隻母熊和兩隻小熊的肉,等你們去取。”
他的媽媽高興得流出眼淚,他卻像大人一樣說:“媽媽,我們去吃東西吧,我累了,要睡覺了!”他走進冰屋,吃了一個飽,睡過二十小時才醒來。
他的話大家不大相信,打白熊,並且打帶小熊的母熊,這要冒三倍大的危險,這小孩怎麼能完成這奇跡;但女人們證明說他的確已帶了小熊肉回來。最後他們還是聚集一起出發了。但當他們到達那地點時,他們看見基色不但打死了母熊和小熊,並且還挖清了內髒,按照打獵規矩,把每隻熊分成了四塊。
後來,基色又出去打死了一隻小熊,接著又一次,他又打死了一隻公熊和母熊。但如果有人要跟他一起去時,他總是拒絕的,大家很奇怪:“他是怎麼搞的呀?他連狗也不帶,狗是打獵的好助手呀!”
村裏有人嫉妒他,說他打獵成功是魔術,是精靈幫助他。
基色跟他父親一樣,分配熊肉時,使最老的老頭和衰弱的婦人,都能獲得公平的一份肉。留給自己的,也不超過他自己的必需。人們開始尊敬他,許多人說在老克勞斯·克溫後,就要選他當領袖。
基色打獵這麼神奇和秘密,大家很驚訝。有一次,烏格?格魯克當麵問他:“大家都說你跟精靈來往,你是靠他們幫助你打獵的。”
“怎麼?”基色反問說,“難道有人吃了我打來的熊肉生病嗎?”
有一天晚上,大家在會議上決定派皮姆和包恩跟蹤基色;他們一去五天,回來時皮姆在會議室告訴大家:“我們跟著基色的蹤跡,在後麵走,第一天就遇見一隻大母熊……”包恩打斷他的話繼續說:“我們躲在岩石中間,看基色在大熊後走,一點都不怕,向熊揮舞著手。那熊終於生氣了,兩隻腳直立起來,吼叫著。那熊向他撲過去。基色跑了,當他跑的時候,掉下一個小圓球在冰上。那熊嗅了嗅球,就吞了它。基色一麵跑一麵把一些小球拋在冰上。那熊繼續吞了那些圓球。”
這時,大家喊起來,不相信他們的話。
皮姆說是他們親眼看見的,包恩接著說:“後來,那熊忽然直立起來,張大喉嚨,用前掌拍自己,熊這時已不注意基色了,因為小圓球在撕裂它的五髒啦!接著,那熊呻吟呼號,痛苦地用腳抓自己,在冰上翻滾著。過了不久,那熊忽然沒有力氣了。它蹣跚地,頭左右擺動,一邊走一邊呻吟,基色跟在它背後,我跟在基色背後,我們整整走了三天。那熊一會兒前進,一會兒倒退,在路上打轉。它已經半死了,基色走近它,把它打死了。”
“後來呢?”克勞斯·克溫問。
“我們讓基色去剝熊皮,我們就回來報告了。”
當基色跨進自己的冰屋門口,就有人來請他去出席會議了。但他卻說,我肚子餓了,累了,要開會,請到他的冰屋裏來。
克勞斯·克溫帶著整個會議上的人來了,基色恭敬地迎接他們。克勞斯?克溫嚴厲地對基色說:“你自己說吧,你獵熊是怎麼使用魔法的?”
基色笑了起來說:“我是靠聰明,不是靠魔法。”
克勞斯·克溫繼續說:“你……你……能向我們揭開這個秘密嗎?”
“好吧,我來向你揭開這個秘密,”他說,“你拿一塊鯨油,把它捏成一個小穴,然後把緊緊彎曲著的尖利的鯨須,嵌在這個穴裏,再用一塊鯨油封牢。然後拿到冷空氣中,就成了一個冰凍的小球。熊吞了這個小球,油融化開來,鯨須就在它的肚皮裏伸直起來,熊就不好過了。當它十分難受的時候,你走近它,用矛殺死它。這一切是很簡單的。”
烏格·格魯克說:“哦!哦!”克勞斯·克溫說:“哎呀!”接著大家都明白了。
這就是古時候在北冰洋岸邊生活過的基色的故事。因為他是用智慧,不是用魔法,所以一個窮困的冰屋裏的苦孩子會成為村中的很有用的人。他一生努力使他的一族人過著安寧的生活。沒有一個寡婦,沒有一個無依無靠的孩子,會因為沒有人給他們肉吃,在夜裏哭泣起來。
隻是因為……
幾年前,我在醫院住了一個月,在我住院的那段時間,我的同事為我分擔所有的工作,不時來探望我,且送我花及卡片鼓勵我早點康複。而當我出院回到公司上班時,更是受到他們熱情的歡迎,當我複檢時他們也依然很熱心地幫助我。他們對我這麼好,我決定要好好地謝謝他們,以表達我的感激。
一天中餐的時候,我拜會我最喜歡的花店老板且買了她擺在櫥窗裏的一束美麗的花。我要她幫我送給當我住院時特別關照我的一位同事,且在卡片上寫著“隻是因為”,卻不署名,並請求花店老板為我保守秘密。
當我精心安排的花送達時,我同事的臉上看起來容光煥發。那天下午辦公室裏更是顯得興奮異常,每個人都很好奇她的愛慕者是誰,而隻有我獨自在一旁很開心。
隔天中餐時,我又安排送給另一位很和藹可親的同事一束花,並且一樣隻在卡片上留下“隻是因為”幾個字。而第三天,我繼續如法炮製地送第三束花給另一位同事。
誰能想得到一束花所帶來的魔力啊!我製造的迷霧讓我的同事紛紛打電話向花店詢問送花者是何許人也。他們都想知道那位不留名的愛慕者到底是何方神聖。但是,花店的老板是那麼的貼心,竟沒有透露半點口風。
一種奇妙的氣氛籠罩著辦公室,整個部門的人都想盡辦法要解開謎底。我的同事每天都在猜今天誰會收到花,而且都會對那天的幸運者投以注意及羨慕的眼光。也因為送花竟能帶給辦公室這麼多的溫情及快樂,讓我欲罷不能。
偶爾間,我聽到一位男同事說:“男人不喜歡花——真慶幸我沒有收到任何一束花。”
隔天,我的那位男同事便收到了一束同樣寫有“隻是因為”的卡片及花,而當此事發生時,他的臉上因榮耀感而脹得鼓鼓的,他襯衫的扣子幾乎都快被他撐破了。
送花的行為繼續讓辦公室充滿快樂的氣氛。
每一天同事都在等待著我安排送來的花,且挑選下一位收到“隻是因為”卡片的接收者。而送花小姐也和他們一樣,每天都很想知道下一位幸運者是誰。每天中午過後,我的同事都等著接花店打來的電話,通知他們誰是今天幸運的收花人。
隨著彌漫在我們部門的歡樂及好奇也散播到了其他的部門時,喜悅滿溢了我的心,因為“隻是因fet為”所帶來的喜悅,讓所有的人都感受到了快樂和被愛,而整件事整整持續了3個禮拜。
最後一次的“隻是因為”的花束被送到一個全體員工的會議上,我寫上了對部門裏的每一位同事的致謝,也揭發了那位隻寫“隻是因為”的愛慕者的謎底。彼此關愛和關心的感覺一直在我們的部門發酵了好一陣子。我永遠都不會忘記同事們收到“隻是因為”花束和卡片的特殊禮物時臉上所泛的笑容,沒有一件事能比得上他們回饋給我的和善與喜悅使我更欣慰。
黑暗征服不了的光明
日軍建立的集中營位於蘇門答臘的東海岸,帶鉤的鐵絲網包圍著陰暗潮濕的牢棚。外麵,白天有赤道熾熱陽光的照射;夜晚,皓月與繁星相輝映。可集中營裏,黑暗夜以繼日。裏麵住人,然而“住”顯然是詞不達意。我們是被填塞在牢房裏。偶爾,可以見到一縷微光,那是尚未鏽蝕的鐵絲網在太陽或月亮下閃光。
已有幾年,還是幾十年了?疾病和衰弱使我們懶得去想。剛被關押時,還計算時辰,現在,時間仿佛凝固了。我們周圍,有人死於饑餓,死於疾病,死於最後一線希望的破滅。對於戰爭結束、獲得解放,我們早已不抱幻想。我們變得恍惚和麻木,隻有喉嚨裏才躥出野獸般的生命欲望:饑餓。除非有人抓住一條蛇,或一隻老鼠,要不就得挨餓。
不過,集中營裏有一個人仍有可吃的東西——一根蠟燭。他原沒打算吃它,正常人是不吃蠟燭的。可當你看見周圍的人皮包骨頭、氣息奄奄的,你就不會低估這支蠟燭的分量。他實在無法忍受饑餓折磨時,便小心翼翼從藏匿處找出蠟燭,細細咬下一口。他把它看做生命之源。如果有一天,當人們因饑餓發瘋時,他便求助於這根蠟燭。作為朋友,他保證給我一小節。所以,我白天黑夜一直注視著他和那根蠟燭,這已成了我生死攸關的關鍵。別讓他在最後關頭一個人吃了整根蠟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