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古人的智慧
北宋文學家蘇東坡,眉山人。自幼聰明,勤奮好學,七歲知書,十歲能文。他在門前寫了一副對聯:
識追天下字,
讀盡人間書。
幾天後,一位老人專程前來,向他請教,拿出一本書,請他念上麵的字。他接過來一看,竟然一個字也不認識,隻得向老人表示歉意。老人走後,蘇東坡把對聯改成:
發奮識遍天下字,
立誌讀盡人間書。
從此,蘇東坡更加專心地刻苦攻讀了。
五指三長兩短
蘇東坡被貶到黃州做團練副使,慕名來求學的人很多。此事傳到朝廷,朝廷就派來一名考官,名為講學,實為查看。一天,考官對蘇東坡說:“蘇學:上名揚四海,想必高足也是滿腹文章,我想考考他們的才學,請找幾名前來麵試。”
蘇東坡立即找來十名學士,坐在台下,蘇東坡陪考官坐在台上。周圍站滿了看熱鬧的人。考官對學生們說:“今天不考別的,隻考一副對子,我出上聯,你們對下聯。”於是指著外麵的寶塔念了一句數字聯:寶塔尖尖,七層四麵八方。
學生們一時不能應對。考官就指著一個學生問:“你會對嗎?”那個學生低著頭,隻伸出手來搖了兩搖。
考官很得意,又問第二個學生。這個學生也同樣把手搖了兩搖。考官一個一個地問下去,一直問到最後一個,回答全是搖手。考官看著蘇東坡,帶著嘲諷的口吻說:“蘇學士,你的這些學生……”
蘇東坡不等考官說完,就笑著說道:“這些學生都不錯,他們都對出來了。”
考官冷笑一聲,說:“他們明明擺手表示不會的呀!”
蘇東坡不慌不忙地說:“你把他們召集在一起麵試,有很多不便,前麵會對的不能說,否則,後麵的再對,就會有抄襲之嫌。你想他們怎麼能開口呢?所以,他們隻有打手勢了。這手勢就是對的下聯。”考官不由一驚:“蘇學士,這手勢怎麼是對的下聯呢?”
蘇東坡說:“你的上聯是:‘寶塔尖尖,七層四麵八方’,他們伸手一搖是說:‘玉手搖搖,五指三長兩短’。”
這位考官本想出蘇東坡的醜,反而自己出了醜,隻好苦笑著,自我解嘲說:“蘇學士真是名不虛傳,佩服!佩服!”
東坡與佛印
蘇東坡和佛印是好朋友,兩人經常吟詩作對,甚為投機。
一日,東坡與佛印踏雪賞梅,佛印觸景生情,隨口吟道:
雪裏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
東坡隨即對道:
風中綠竹,風翻綠竹竹翻風。
佛印聽了,撫掌稱妙。
又一口,東坡與佛印泛舟長江,一邊飲酒,一邊賞景,金風颯颯,水波粼粼,明月當空,遊人歸去。佛印乘著酒興,向東坡索句,東坡伸手向左岸一指,笑而不語。佛印隨手指望去,隻見河岸上一條大黃狗在啃骨,頓有所悟,隨即把手中題有東坡詩句的大蒲扇拋到水中。二人相視大笑。
原來他倆作了一副啞對:
狗啃河上(和尚)骨,
水流東波詩(屍)。
再一日,蘇東坡在書房吃魚飲酒,向窗外一望,見佛印來了,心想:這個和尚早不來,遲不來,我正吃魚他來啦。他愛吃魚,今天偏不讓他吃,看他有什麼法子。便把酒器、魚盤藏了起來,裝個沒事的樣子。
佛印進屋,坐下就說:“小弟今日前來,特向你打聽一個字?”
東坡說:“什麼字呀?”
佛印說:“你這個蘇(蘚)字怎麼寫呀?”
東坡想:這不是明知故問嗎!於是笑著說:“草頭下麵,左邊是伍,右邊是禾呀!”
佛印說:“把龜擱到草頭上邊呢?”
“那不行啊!”
“魚擱在上邊不行,就把魚拿下來吧;我早就看見你把色藏到哪兒去了。
蘇東坡隻得把魚和酒器從書架上拿下來,二人暢飲起來。事隔不久,有一天,佛印正在金山寺裏吃魚,見蘇東坡過來,心想:今天我也不讓你吃我的魚,看你有什麼辦法,便把魚藏了起來。
蘇東坡坐下後就說:“我有一個絕對怎麼也對不出下聯,想請你對一對。”
佛印說:“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