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如何給下屬表現的機會
軍隊的統領,是不需親自:中鋒陷陣的,統帥的才能在於調兵遣將,指揮若定。企業的領導,則不需事必躬親,必須具備使用人才的才能,讓下屬發揮自己的創新特長,使企業永遠充滿進取的活力。
1.鼓勵下屬用自己的腦子思考
當下屬由於無法對付某個問題而感到苦惱時,身為上司者不妨以個人的經驗提供下屬一些方法。然而,許多時候,情況往往在開始時便弄巧成拙,變了質;上司雖想用溫和的方式傳達給下屬,但是語氣無論如何都隱含命令的意味,那麼下屬表麵也許接受,心裏卻未必服氣。因此,這一點必須特別注意。要知道,當下屬因為不知如何做而感到悶悶不樂的時候,上司如果趁機在一旁幹預,對於下屬而言,或許意味著對他們不信任。
在此情況下,我們不妨對下屬表示:“如果是我,我將這麼做,你呢?”以類似的做法來指導下屬,不但可保持自己的立場,也可將意見自然地傳達給下屬。甚至下屬極可能會認為上司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這樣,上司說服的目的便達到了。
如果硬是規定下屬必須按照自己所示的方法去做,那麼下屬除了服從以外,便毫無選擇可言。
其次,對下屬而言,隻要服從上司的指示,自己根本不必動筋思考,反倒輕鬆,何樂不為呢?
事實上,上司直接表示自己的方法,畢竟無法讓下屬真正學到工作的實際技巧。
如果上司能夠提出多種方法,讓下屬自己有機會加以思考,下屬一方麵會認為上司是給自己麵子,另一方麵則將提高對上司的信賴。
此外,在教導工作時,有時也可稍微改變說話的方法及語氣。例如可強調:先考慮對方的立場,讓對方了解我們的利益,也就是他們的利益。如此指導工作就可事半功倍,何樂而不為呢?
大家知道,講課與演講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在大學講課,主要任務在於傳授知識,隻要有知識,人人均可以上講台。演講則不然,為了使自己的思想能與聽眾溝通,必須“製造”刺激。換言之,就是在他們想學習的心態上點燃學習的火花。
在交往中“講話和談話”並不困難,但是要讓對方理解則不容易。就是說,要讓對方用耳傾聽並不難,要讓對方用心思考則不是易事。教導他人時,必須劃清此兩者的差異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當下屬有過失時,無法將前述二者劃分清楚的上司,便會一味地想到把自己的知識告訴對方。例如向他們指出:過失的原因在於此時此地發生此事,經由某作用而產生某影響,所以我們應該如何做。如此就變成講課了。話雖然進入對方腦中,但卻不是對方切身需要的東西,因此無法吸收,甚至容易將之遺忘。
所以,最好明確指示其過失所在,但暫時不必教導該如何做、如何防患於未然,以及過失等方法,讓對方有自我思考的餘地。當對方能自己思考卻又無技可施時,自然會發問:“這裏該怎麼辦?”此時再給予適當的意見。才是最合乎實際的教導方法。
許多身為上司者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往往希望以最簡單的方式將知識傳達給下屬,而不讓下屬自己去思考。如此無法培養出優秀的下屬,這是上司必須深予警惕的一環。
2.多給一些表現的機會
某電腦公司業務經理陳先生,奉派到國外出差10天。陳先生平時做事就很仔細,什麼事都親自下命令,並一一驗收成果。雖然手下有好幾個人,但他從不將有責任性的工作交給他們做,因為陳先生認為:“他們做事沒有效率。”
就因為這樣,很難想像他不在的l0天,公司裏會發生什麼事。
陳經理將出差前能處理的事全都處理完,並將在這l0天裏可能發生的事都寫在筆記本上,然後才動身出國。但因工作上遇到一些問題,所以原本打算停留l0天的行程,隻好延長到一個多月。
陳經理一直擔心那些“不值得信賴的下屬們”,在這段期間都做了什麼呢?所以就利用工作之餘打國際電話、電報和他們聯絡;但又沒有當麵說得清楚,他心想在他回國時,公司可能已經大亂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