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學會給人戴“高帽”
恭維別人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所謂的“拍馬屁”、“阿諛”、“諂媚”,都是技藝拙劣的高帽工廠加工的偽劣產品,因為它們不符合讚美和恭維的標準。
高帽盡管好,可尺寸也得合乎規格才行。濫做過重的高帽是不明智的。讚揚招致榮譽心,榮譽心產生滿足感,但人們發現你言過其實時,常常因此感到他們受到了愚弄。所以寧肯不去恭維,也不宜誇大無邊。
過分粗淺的溢美之詞同時會毀壞了你的名聲和品位。不論用傳統交際的眼光看,還是用現代交際的眼光看,阿諛諂媚都是一種卑鄙的行為。正人君子鄙棄它,小人之輩也不便明火執杖應用它,即使被人號稱的“拍馬行家”或“馬屁精”,也會對這種行為嗤之以鼻。孔老夫子有話:“巧言令色鮮矣仁。”毛澤東生前也多次批評過吹吹拍拍、拉拉扯扯的庸俗作風。可見,阿諛諂媚者,無仁無義、俗不可耐。
在現實的交往中,大凡向別人敬獻諂媚之詞的人,總是抱著一定的投機心理,他們自信不足而自卑有餘,無法通過名正言順的方式博取對方的賞識,表現自己的能力,達到自己的目標,隻好采取一種不花力氣又有效益的途徑——諂媚。如何做好高帽呢?
①恭維話要坦誠得體,必須說中對方的長處。
人總是喜歡奉承的。即使明知對方講的是奉承話,心中還是免不了會沾沾自喜,這是人性的弱點。換句話說,一個人受到別人的誇讚,絕不會覺得厭惡,除非對方說得太離譜了。奉承別人首要的條件,是要有一份誠摯的心意及認真的態度。言詞會反應一個人的心理,因而輕率的說話態度,很容易被對方識破,而產生不快的感覺。
②背後稱頌效果更好。
羅斯福的一個副官,名叫布德,他對頌揚和恭維,曾有過出色而有益的見解:背後頌揚別人的優點,比當麵恭維更為有效。
這是一種至高的技巧,在人背後頌揚人,在各種恭維的方法中,要算是最使人高興的,也最有效果的了。
如果有人告訴我們:某某人在我們背後說了許多關於我們的好話,我們會不高興嗎?這種讚語,如果當著我們的麵說給我們聽,或許反而會使我們感到虛假,或者疑心他不是誠心的,為什麼間接聽來的便覺得悅耳呢?因為那是讚語。
德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為了拉攏一個敵視他的屬員,便有計劃地對別人讚揚這部屬,他知道那些人聽了以後,一定會把他說的話傳給那個部屬。
③別像一個暴發戶花錢那樣,大手大腳地把高帽扔得到處都是。
對於不了解的人,最好先不要深談。要等你找出他喜歡的是哪一種讚揚,才可進一步交談。最重要的是,不要隨便恭維別人,有的人不吃這一套。
高帽就是美麗的謊言,首先要讓人樂於相信和接受,所以就不能把傻孩子說成是天才,那樣會讓人感到離譜;其次是美麗高雅,不能俗不可耐、低三下四,糟塌自己也讓別人倒胃口;再者便是不可過白過濫,毫無特點,不動腦子。
讚美人要準,奉承人手法要新
對於初次見麵的人,哪一種讚美最有效呢?依筆者之見,最好避免以對方的人品或性格為對象,而稱讚他過去的成就、行為或所屬物等看得見的具體事物。如果讚美對方“你真是個好人”,即使是由衷之言,對方也容易產生“才第一次見麵,你怎麼知道我是好人”的疑念及戒備心。
如果讚美過去的成就或行為,情況就不同了。讚美這種既成的事實與交情的深淺無關,對方也比較容易接受。也就是說,不是直接稱讚對方,而是稱讚與對方有關的事情,這種間接奉承在初次見麵時比較有效。如果對方是女性,則她的服裝和裝飾品將是間接奉承的最佳對象。
我與不少朋友的全家都相處得很好,其中與一家夫人的友誼甚至比和她丈夫的友誼更為深厚,當然我們之間的關係絕不會使人產生誤會。本來我隻認識她的丈夫,那麼我怎麼成了她全家的朋友呢?起因是在與她初次見麵的那次宴會上我隨便說出的一句話。
當時,我被介紹給這位朋友的夫人,由於當時沒有適當的話題,就順口說了一句“你佩帶的這個墜子很少見,非常特別”,企圖以此掩飾當時的尷尬。我說這句話完全是無意的。因為我根本不懂女人的裝飾品。出人意料的是,這個墜子果然很特別,隻有在巴黎聖母院才買得到,這是她的心愛之物。隨便說出的這句話,使夫人聯想起有關墜子的種種往事,從此我們便成了好朋友。
要恰如其分地讚美別人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如果稱讚不得法,反而會遭到排斥。為了讓對方坦然說出心裏話,必須盡早發現對方引以自豪、喜歡被人稱讚的地方,然後對此大加讚美,也就是要讚美對方引為自豪的地方。在尚未確定對方最引以自豪之處前,最好不要胡亂稱讚,以免自討沒趣。試想,一位原本已經為身材消瘦而苦惱的女性,聽到別人讚美她苗條、纖細,又怎麼會感到由衷的高興呢?
另外,從第三者口中得到的情報有時在初次見到對方時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利用所得到的情報當麵誇獎對方,當然也是為了自己主動。但是,如果你將這些情報、傳言直接轉述給對方,恐怕隻會遭到輕蔑。因為滿街飛舞的有關他的傳言就是人們對他公認的名聲。對此他已經聽膩了,甚至麻木了,如果你舊事重提,對方表麵上也許付之一笑,內心卻十分厭煩,甚至會說:“看!又來了!老一套!”而將你打入他以前認識的很多平庸者的行列。
有關對方的傳言,對你來說即使十分新鮮,也應避開這些陳舊的讚美之詞,而大大讚美他較不為人所知的一麵。正如現代著名作家三島由紀夫的著作《不道德教育演講》中的將軍,一聽到別人稱讚他美麗的胡須便大為高興,但對於有關他作戰方式的讚譽卻不放在心上。這種心理是每個人都有的。大概不少人讚美軍人,不論在這方麵怎樣讚美他,也隻是讚歌中的同一支曲子,不會使他產生自我擴大感。然而,如果你對他軍事才能以外的地方加以讚賞,等於在讚詞中增加了新的條目,他便會感到無比的滿足。
讚美人要出其不意高人一籌
人是感情動物。被別人讚揚時,都會露出喜悅的神情。盡管知道那不過是阿諛奉迎,也不會產生厭惡感。有些人聽到言過其實的讚美詞,會得意洋洋,倘若再加奉承,更會飄飄欲仙。
讚美話是人際關係的潤滑油,活用讚美是人際關係的一個關鍵。而且讚美不嫌多,若隻說一次便再也不說了,其效果就難以發揮,若能扶梯式地不斷上升,就能達到上乘效果。
讚美別人時,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對一般優點的讚美,一種是對大家不注意的細微優點的讚美。兩相比較,後一種讚美更容易使人喜悅。
法國某將軍屢戰屢勝,當別人稱讚他是了不起的軍事家時,他無動於衷,因為他已確認自己打勝仗是當然的事了。而當有人指著他的發須說,“將軍,您的發須真可與美髯公相媲美”,將軍欣然地笑了。
又如,女性對自己的五官、儀表、體態優點都非常清楚,若在這上麵作文章,隻會使她覺得多餘,甚至被認為是虛偽的奉承。但若在對方不以為然的部位上作文章,肯定對方的不為人注意的優點,對方便會喜不自勝。
對專家、教授讚美他的業餘愛好,比如說某某數學教授的書法很不錯,比讚美他的專業成就更會得到他的好感。
甜言蜜語多多益善
人們常說,情人的話是最不值錢的,又是最值錢的。不論是一見鍾情的少男少女,還是同舟共濟幾十年的老夫老妻,綿綿情話總是說了又說,講了又講。每每聽到愛人說“我愛你”,總是能激起萬般柔情,千種蜜意。戀愛總離不開交談,這似乎是經驗之談,對初次相見的男女來說尤其如此。
已婚夫婦也需要交談,雖然說情感的交流是多渠道的,但語言交流是到什麼時候也淘汰不了的。
艾莉結婚剛進入第三個年頭,就和丈夫分居了。她對律師說:“他一定是有問題。每天回家很少和我講話,吃完飯就一下躺到沙發上看電視,再也不想起來,一直到深夜。看完最後一個電視節日,就爬上床,也不問我是否勞累,是否有興趣,就要求做愛,一句多情的話也沒有,仿佛情話都在結婚以前說完了,實在讓人難以忍受。”
艾莉需要的並非什麼奢侈品,隻是丈夫那柔情蜜意的私語。
親切的私語是戀愛中的男女所不可缺少的。尤其是在進餐或是放鬆時的親切交談,可以稱得上是愛情的一種“情感增效劑”。
美國加州醫學院精神與心理臨床研究專家巴巴克說:“對許多婦女來說,談愛與感受到愛遠比性交更重要。尤其對那些忙於家務、整天帶孩子的婦女來說,更是如此。那種巧妙的、帶刺激性的私語往往使她們獲得真正的快慰。”
42歲的卡克與達娜已結婚8年,他記得曾一度羞怯於向妻子傾吐自己滿腔的愛。“有一天晚上,我深吸了一口氣後,滔滔不絕地向她傾訴了對她的柔情,對她的愛戀。我告訴她:對我而言,你是世界上最不平常的女子。我這番熱情洋溢的話使她萬分激動,連我自己也感動不已。現在,我一有機會便向她表露我的衷腸,而我每次都覺得感情比以前更為熾熱。”
可是,應該說什麼呢?怎樣說才能使說的人不致於做作,聽的人不覺得肉麻呢?“當你感到一股穿堂風吹過或覺得悶熱時,你說些什麼呢?你會脫口而出說:‘真涼快!’或‘真熱!’無須多想,也用不著長篇大論,愛的語言也是這樣。如果你正和愛人一起呆在屋裏,你覺得能和她在一起真高興,那你就對她說:‘和你在一起我真高興。”
大家所熟知的大文豪馬克·吐溫常常把寫有“我愛你”、“我非常喜歡你”的小紙條壓在花瓶盤子下,給妻子一分意外的驚喜。這種習慣伴隨他們生活的一生。可見,甜言蜜語絕非多此一舉,而是戀人們增進感情的一種良好途徑。
良言處處暖人心
稱呼,往往是待人接物時說出的第一個詞,它好像是一個見麵禮,又好像是進入社交大門的通行證。稱呼得體,可以使對方感到親切,交往便有了基礎,稱呼不得體,往往會引起對方的不快甚至慍怒,雙方陷入尷尬境地,致使交往梗阻甚至中斷。
那麼,怎樣稱呼才算得體呢?這要根據對方年齡、身份、職業等具體情況和交往的場合,以及雙方的關係來決定,不可能有統一的固定形式。
過去,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年輕人騎馬趕路,眼看已近黃昏,可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正在著急,忽見一位老漢從這兒路過,他便在馬背上高聲喊道:“喂!老頭兒,離客店還有多遠?”老人回答:“五裏!”年輕人策馬飛奔,急忙趕路去了,結果一口氣跑了十多裏,仍不見人煙,他暗想,這老頭。兒真可惡,說謊騙人,非得回去教訓他一下不可。他一邊想著,一邊自言自語道:“五裏、五裏、什麼五裏!”猛然,他醒悟過來了,這個“五裏”,不是“無禮”的諧音嗎?於是撥轉馬頭往回趕。追上了那位老人,急忙翻身下馬,親熱地叫聲:“老大爺!”話沒說完,老人便說:“客店已走過頭了,如不嫌棄,可到我家一住。”
這個故事所以流傳很廣,是因為它說明了一個樸素的道理:見了陌生的長者,一定要呼尊稱,特別是當你有求於人的時候,比如:“老爺爺”、“老奶奶”、“大叔”、“老先生”、“老師傅”,等等。
稱呼還必須區分不同的職業。對工人、司機、理發師、廚師等稱呼為“師傅”。但是時下許多青年人,不管遇到什麼人都口稱“師傅”,這樣難免就會鬧出笑話。
幾個年輕人結伴到承德避暑山莊去旅遊。這天他們從避暑山莊出來,想去八王廟,為抄近路,兩個小夥子上前去問路,正遇上一個賣茶葉蛋的姑娘。一個小夥子上前有禮貌地叫了聲:“小師傅!”開始這姑娘沒有答應,小夥子以為她沒聽見,又高聲叫了一聲。立刻激怒了這位姑娘,她嘴上也不饒人,氣呼呼地說:“回家叫你娘小師傅去!”兩個小夥子還算有涵養,壓了壓火氣,沒有發作。本來是有禮貌地問路,反倒挨了一頓罵,這是為什麼?後來他才知道,當地農民管和尚、尼姑稱為師傅,一個大姑娘怎願意聽人家稱她為“小師傅”呢?難怪那位姑娘發脾氣。
總之,稱呼人要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得體的稱呼,會使一個人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更加大方,更加受人歡迎。
審時度勢地讚美別人
讚美別人,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別人的生活,也照亮自己的心田,有助於發揚被讚美者的美德和推動彼此友誼健康地發展,還可以消除人際間的齟齬和怨恨。讚美是一件好事,但絕不是一件易事。讚美別人時如不審時度勢,不掌握一定的讚美技巧,即使你是真誠的,也會變好事為壞事。所以,開口前我們一定要掌握以下技巧。
一、因人而異
人的素質有高低之分,年齡有長幼之別,因人而異,突出個性,有特點的讚美比一般化的讚美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老年人總希望別人不忘記他“想當年”的業績與雄風,同其交談時,可多稱讚他引以自豪的過去;對年輕人不妨語氣稍為誇張地讚揚他的創造才能和開拓精神,並舉出幾點實例證明他的確能夠前程似錦;對於經商的人,可稱讚他頭腦靈活,生財有道;對於有地位的幹部,可稱讚他為國為民,廉潔清正;對於知識分子,可稱讚他知識淵博、寧靜淡泊……當然這一切要依據事實,切不可虛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