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對做事的感悟(1 / 3)

第十五章 對做事的感悟

農夫和3個騙子的故事

生活中,我們常常因顧此而失彼。所以,我們在做一件事時,要多方麵考慮,切不可盲目行事。否則,不但顧不了此,而且也會失去彼。

有個農夫牽了一隻山羊,騎著一頭驢進城去趕集。3個騙子知道了,想去騙他。

第一個騙子,乘農夫騎在驢背上打瞌睡之際,把山羊脖子上的鈴鐺解下來係在驢尾巴上,把山羊牽走了。

不久,農人偶一回頭,發現山羊不見了,忙著尋找。這時第二個騙子走過來,熱心地問他找什麼。

農夫說山羊被人偷走了,問他看見沒有。騙子隨便一指,說看見一個人牽著一隻山羊從林子中剛走過去,準是那個人,快去追吧。

農夫急著去追山羊,把驢子交給這位“好心人”看管等他兩手空空地回來時,驢子與“好心人”自然沒了蹤影

農夫傷心極了,一邊走一邊哭。當來到一個水池邊時,卻發現一個人坐在水池邊,哭得比他還傷心。

農夫挺奇怪:還有比我更倒黴的人嗎?就問那個人哭什麼。

那人告訴農夫,他帶著一袋金幣去城裏買東西,走到水邊歇歇腳,洗把臉,卻不小心把袋子掉進水裏了。農夫說,那你趕快下去撈呀。那人說自己不會遊泳,如果農夫給他撈上來,願意送給他20個金幣。

農夫一聽喜出望外,心想:這下子可好了,羊和驢子雖然丟了,但可能到手20個金幣,損失全補回來還有富餘啊。他連忙脫光衣服跳下水撈起來。當他空著手從水裏爬上來時,他的衣服、幹糧也不見了,僅剩下的一點錢還在衣服口袋裏裝著呢!

今日感悟

生活中,我們常常因顧此而失彼。所以,我們在做一件事時,要多方麵考慮,切不可盲目行事。否則,不但顧不了此,而且也會失去彼。

用微笑去對待生活

有一位畫家,舉辦過十幾次個人展,參加過上百次畫展。無論參觀者是多是少。有沒有獲獎,他的臉上總是掛著開心的微笑。

在一次朋友聚會上,一位記者問他:“你為什麼每都這麼開心呢?”

他微笑著反問記者:“我為什麼要不開心呢?”

爾後,他講了他兒時經曆過的一件事情:

我小的時候,興趣非常廣泛,也很要強。畫畫、拉手風琴、遊泳、打籃球,樣樣都學,還必須都得第一才行。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於是,我悶悶不樂,心灰意冷,學習成績一落千丈。有一次我的期中考試成績竟排到全班的最後幾名。

父親知道後,並沒有責罵我。晚飯之後,父親找來一個非常小的漏鬥和一捧玉米種子,放在桌子上。告訴我說:“今晚,我想給你做一個試驗。”父親讓我雙手放在漏鬥下麵接著,然後檢起一粒種子投到漏鬥裏麵,種子便順著漏鬥落到了我的手裏。父親投了十幾次,我的手中也就有了十幾粒種子。然後,父親一次抓起滿滿一把玉米粒放到漏鬥裏麵,玉米粒相互擠著,竟一粒也沒有掉下來。父親意味深長地對我說:“這個漏鬥代表你,假如你每都能做好一件事,每你就會有一粒種子的收獲和快樂。可是,當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擠到一起來做,反而連一粒種子也收獲不到了。”

20多年過去了,我一直銘記著父親的教誨:“每做好一件事,坦然微笑地麵對生活。”

今日感悟

我們不可能每件事情都能做的很好,但隻要我們努力並認真的去做,這就足夠了。而在遇到挫折的時候,用坦然的微笑去麵對,這樣你就能夠享受到真正的快樂。

綽號

一個家境很不好的年輕人到一家叫“威龍製衣”的公司做職員。他深知這份工作來之不易,因此對自己公司很熱愛。

他每次出差住旅館的時候,總是在自己真實姓名的後麵加一個括號,寫上“威龍製衣”四個字。在平時的書信和收據上也是如此,如此,年年如此,“威龍製衣”的簽名一直伴隨著他。然而,他的這種做法卻受到了同事的嘲笑,就送了他一個“威龍製衣”的綽號。而他的真名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

有一,公司總經理知道了這件事後,對有這樣的職員如此努力宣揚公司的榮譽而深深地感動了。他特別邀請這個年輕人共進了晚餐。公司總經理問他為什麼這樣推崇自己的公司時,他說,公司是我們集體的家園,隻有這個家園強盛了,我們這些人才能幸福。

之後,他被提升為組長,部長,副總,直至成了“威龍製衣”公司的總經理。

今日感悟

對待事業,不但要熱愛,而且還要執著。隻有持久地追求,才能取得成功。“隻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我們務必要有一顆執著的心。

把梳子賣給和尚

有一家效益相當好的大公司,為了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決定高薪招聘營銷人員。

麵對眾多應聘者,大公司招聘工作的負責人說:“相馬不如賽馬。為了能選拔出高素質的營銷人員,我們出一道實踐性的試題:請想辦法把木梳盡量地賣給和尚。”

絕大多數應聘者感到疑惑不解,甚至憤怒:出家人剃發為僧,要木梳有何用?豈不是神經錯亂,拿人開涮?沒過一會兒,應聘者接連拂袖而去,幾乎散盡。最後隻剩下3個應聘者:小伊、小石和小錢。

負責人對剩下的這3位應聘者交代:“以10日為限,屆時請各位將銷售成果報給我。”

l0日期到,負責人間小伊:“賣出多少?”答:“一把。”“怎麼賣的?”小伊說:“我去很多寺廟也沒賣出去一把,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個小和尚一邊曬著太陽,一邊使勁撓著又髒又厚的頭皮。

於是我趕忙遞上了木梳,小和尚用後滿心歡喜,於是買下一把。”

負責人又問小石:“賣出多少?”答:“10把。”“怎麼賣的?”小石說他去了一名山古寺。由於山高風大,進香者的頭發都被吹亂了。小石找到了寺院的住持說:“蓬頭垢麵是對佛的不敬,應在每座廟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鬢發。”住持采納了小石的建議。那山共有10座廟,於是買下10把木梳。

負責人又問小錢:“賣出多少?”答:“1000把。”負責人驚問:“怎麼賣的?”小錢說他來到一個頗具盛名、香火旺盛的深山寶刹,朝聖者絡繹不絕。小錢對住持說:“凡來進香朝拜者,都有一顆虔誠之心,寶刹應有所回贈,以做紀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勵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你的書法超群,可刻上‘積善梳’3個字,便可做贈品。”住持大喜,立即買下1000把木梳,並請小錢小住幾,共同出席了首次贈送“積善梳”的儀式:得到“積善梳”的施主與香客,很是高興,一傳十,十傳百,朝聖者更多,香火也更旺。這還不算完,好戲在後頭。住持希望小錢再多

買一些不同檔次的木梳,以便分層次地贈給各種類型的施主與香客。就這樣,小錢在看來沒有木梳市場的地方開拓出很有潛力的市場。

今日感悟

做一件同樣的事情,有多少個人去做,就有多少種不同的做法,而把這件事情做得最好的隻有一個人,善於觀察、打破常規通常就是這個人成功的秘訣。

穀倉內的名貴手表

一個農場主在巡視穀倉時不慎將一隻名貴的手表遺失在穀倉裏,他遍尋不獲,便在農場門口貼了一張告示,要人們幫忙,懸賞100美元。

人們麵對重賞的誘惑,無不賣力地四處翻找,無奈穀倉內穀粒成山,還有成捆成捆的稻草,要想在其中找尋一塊手表如同大海撈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