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求真務實2(2 / 3)

同樣的道理,在古今中外的曆史進程中也得到了深刻的證明:新觀念的倡導者和新事物的發現者,他們幾乎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一種遭人排斥、孤獨寂寞、無法被人理解的孤立感。在特別保守的時代,像哥白尼這樣顛覆傳統理論提出“日心說”,像達爾文甘冒天下之大不韙提出“人類是由猿猴進化而來的”這樣堅持走自己道路的人們,在傳統社會中無疑是洪水猛獸,成為大眾攻擊的目標。

但是人生不過百年,在浩瀚的宇宙中說過去就過去了,如果不趁著這短暫的光陰“大吼一聲”,讓自己的生命之花絢爛地開一回,必將使你留下無數的遺憾。況且,真理畢竟是真理,無論它受到怎樣的壓迫、排擠、反對、批判,到最後它依然會露出其燦爛的光芒和勝利的曙光。

何必在乎人言可畏?隻要你努力地為實現自我而不懈奮鬥,喊出屬於自己的聲音,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那就夠了。何必非要人理解,隻有弱者才把渴求理解看得比什麼都重要,在不被理解的情況下痛苦得無法自拔,從表麵上看,這是在尋求“理解”,而實質上卻是在企求憐憫和同情。

這樣的人,他們終日沉浸在觀察別人對自己的態度上,沒精打采、不知所從、憂心忡忡、碌碌無為,這樣的人很難有屬於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路,因而,他們也很難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價值。

況且,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天下何人不被說?每個人都少不了別人對自己的評頭論足,這是人生現實,是人們在生活中必須要付出的代價,是一種避無可避的現象。

走自己的路,必須學會背對一切襲向自己的冷嘲熱諷,擺脫無謂的憤懣或消沉心理的無端困擾,然後披荊斬棘,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並且趁自己在途中小憩的時候,回顧自己所走過的路,總結一下自己得到了些什麼,又失去了些什麼,走到了何處,又看見了些什麼。

記得某位作家曾經說過:“將生命停止在風景美妙的地方,當然有意思。但即便是停止在幽暗之處,停止在人跡罕至的場所,停止在荒涼的原野,也不必遺憾,隻要生命能成為一個坐標,能為世人提供一點故事,指點一下迷津,你就不會愧對曾關注過你的那些目光。”

是的,走自己的路在很多時候、很多情況下意味著是在進行最富有意義的生命之旅。在這個旅程中,也許你會陷入“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孤絕境地,但如果你給予自己強大的勇氣和精神支柱,堅定自己的目標並勇敢地走下去,或許就會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絕佳境地。

當然,我們說為了理想和目標的實現而要堅持走自己的路,不必太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說法,但是並不提倡光憑一時之“興頭”或獵奇心理而一味橫衝直撞,完全不顧其他任何外在因素。這個“走自己的路”必須建立在“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堅定理念和“天不變,道亦不變”的永恒真理下才能實現的。隻有這樣,“走自己的路”才有實實在在的意義。

因為在生活中,我們也看到了其中一小部分人因“走自己的路”而步入了一種“頑固不化,我行我素”的思想誤區,如果這種思想誤區曠日持久地占據著這些人的心,根深蒂固,就極有可能升級為“暴走極端”或“鑽牛角尖”,無論對於個人發展還是社會進步,都將帶來雙重的負麵效應。

所以,一個人在走自己的路之前,必須先給自己的大腦注入一種清醒劑和敏銳劑,確認自己的行動路線是一條正義的、積極的、有益於人類發展的光明大道,如此你才能獲得精神上的極大動力一往無前地邁步行進!

總比別人先行一步

什麼事都先人一手、先人一著就能取勝,等他人追趕的時候,你大步向前,又拉開了彼此的距離,因而你會永遠處於領先的位置。要想永遠領先,就要處處爭先,永遠爭先。

總是步別人後塵的人是成不了大器的。如此一來,成功永遠屬於別人,自己得到的隻是殘羹冷炙。聰明的人不隨大流,目光獨到,在別人還沒“睡醒”之前就已經行動了。

在某一領域的“領袖”,幾乎都是起步比較早的人,他們不一定比別人做得好,但是,因為起步早,他們有更多的機會調整錯誤。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卓越的成功者在做每一件事時都要比別人早一步,都要比別人更迅速地掌握未來的動態、資訊和走向。“奧迪風波”也許可做這一觀點的注腳。

1986年,中國第一汽車製造廠決定向美國克萊斯勒公司提出合作意向,該公司沒有做任何背景調查,便武斷地認為中方的合作對象非他莫屬,於是在談判中提出了苛刻的條件致使談判不得不中斷。此時德國大眾汽車公司董事長哈恩博士正在中國訪問,得知這一消息後,便坦誠地表示願與中國一汽合作。克萊斯勒公司董事長李·亞科卡聽到了這個消息後,趕忙向中方表示隻要一汽與他們合作,他們隻象征性地收取一些技術轉讓費,可惜為時已晚,一汽已與德國大眾簽訂合約,開始生產備受中國消費者青睞的“奧迪”汽車了。試想,假如當初亞科卡對形勢估計得當,並當機立斷,那麼現在在中國大街上跑的就是克萊斯勒轎車而非“奧迪”了。

成功者都非常積極活躍,在他們心目中也許並沒有很多明確的目標,但是他們感覺敏銳,變動得非常快,以行動作為自己的方向,嚐試新的途徑,接受新的信息,能先於別人下手,所以,經過一番奔波忙碌之後,必然能取得某些有價值的成就。

有一個6歲的小男孩,一天在外麵玩耍時,發現了一個鳥巢被風從樹上吹掉在地,從裏麵滾出了一個嗷嗷待哺的小麻雀。小男孩決定把它帶回家喂養。

當他托著鳥巢走到家門口的時候,他突然想起媽媽不允許他在家裏養小動物。於是,他輕輕地把小麻雀放在門口,急忙走進屋去請求媽媽。在他的哀求下媽媽終於破例答應了。

小男孩興奮地跑到門口,不料小麻雀已經不見了,他看見一隻黑貓正在意猶未盡地舔著嘴巴。小男孩為此傷心了很久。但他從此也記住了一個教訓:隻要是自己認定的事情,決不可優柔寡斷。這個小男孩長大後成就了一番事業,他就是華裔電腦名人——王安博士。

鬼穀子說:“作戰的方法貴在控製別人,而不是被人控製。”控製別人就把握了成功,被人控製就拋棄了成功。控製別人,貴在搶占先機。搶先一步容易控製別人,落後一步容易被人控製。項羽也說:“先發製人,後發製於人。”要想創大業建大功,就要處心積慮搶占先機而不落於眾人之後;就要使人追隨我而不是我去追隨人。

揭子《兵經百篇·先》中說:“用兵作戰要使自己先發製人,必須掌握作戰的先聲、先手、先機、先聲。先聲,即在聲勢上首先壓倒敵人;先手,就是交戰時搶先下手;先機,即把握作戰的先行良機;先天,不用爭奪而製止了爭奪,不用爭戰而製止了戰爭,胸中早有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韜略。先發製人最重要,而在先發製人的各種手段中,又以先天最為重要。”

什麼事都先人一手、先人一著就能取勝,等他人追趕的時候,你大步向前,又拉開了彼此的距離,因而你會永遠處於領先的位置。要想永遠領先,就要處處爭先,永遠爭先。

先人一手,先人一著,而不停留在這一手,這一著上,即使他人奮起直追,而你又大步向前,始終保持著原來的距離,你將永遠領先。

要比別人更努力

每一個成功者都是非常努力的,成功者有成功的方法,可是成功者一定是努力的。如果有人跟你說,努力的人不一定會成功,這是錯的,如果他沒有努力到可以找到成功的方法,事實上他還是不夠努力。

如果有人問世界豪富保羅·蓋蒂成功是什麼,他會告訴你:比別人更努力。

如果有人問沃爾瑪百貨公司的董事長薩姆·沃爾頓成功是什麼,他會告訴你:比別人更努力。

如果有人問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成功是什麼,他會告訴你:比別人更努力,然後找一群努力的人一起來工作。

如果有人問每個成功的人士成功是什麼,他們都會告訴你:比別人更努力。

努力是成功的捷徑,而且是成功必須付出的代價。

每一個成功者都是非常努力的,成功者有成功的方法,可是成功者一定是努力的。如果有人跟你說,努力的人不一定會成功,這是錯的,如果他沒有努力到可以找到成功的方法,事實上他還是不夠努力。

一個偉大的藝術家要成就一件傳世之作,不知道要吃多少苦頭,不知道要經曆多少年的磨煉;一個作家要成就一部優秀的作品,不經過幾番痛苦的思考是寫不出來的;一支部隊要贏得一場戰役的勝利,就必須做出巨大的犧牲。這些畫家、作家和戰士,都是用艱苦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鑄就成榮譽的桂冠。

有一位老教授說起過他的經曆:“在我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中,發覺有許多在校時的資質平凡的學生,他們的成績大多在中等或中等偏下,沒有特殊的天分,有的隻是安分守己的誠實性格。這些孩子走上社會參加工作,不愛出風頭,默默地奉獻。他們平凡無奇,畢業分手後,老師同學都不太記得他們的名字和長相。但畢業後幾年或十幾年中,他們卻帶著成功的事業回來看老師,而那些原來看來有美好前程的孩子,卻一事無成。這是怎麼回事?”老教授常與同事一起琢磨,最後得出一個結論,他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