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佛是承擔(1 / 3)

第十一章 佛是承擔

承擔

每個人都在承擔,都怕別人說自己不負責任。但什麼才是負責?什麼才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有一位心地非常謙虛的主管跑來向我遞辭呈,我大吃一驚,因為他是一位完全以部屬為重的人,以每年公司分紅為例,他總是將自己的一份轉給部屬。失去他,將會是公司的一大損失,每年的考績都顯示他很受部屬的支持。

我詢問原因,繞了個大圈子後,他很委婉地說出離職的原因。原因是他有一位能力很強的副手,但因他曾對這位副手的某些企劃案提出一些不同意見,可是副手卻不完全認同他的看法,以致於他觀察到,副手有些悶悶不樂的行為。

顯然,這位主管想離開,因為將心比心,他不忍看到副手有誌難伸,所以他想空出位置來,讓副手有自己揮灑的空間,避免自己成為別人的障礙。了解事情的原委後,我找來那位副手,並告知他他的主管要離開的事,並詢問他是否知道主管離開的理由,他說他不清楚。

為了避免給副手太直接的衝擊,我先跟他分享了一個故事。故事描述,有間廟宇,被蓋在一座大湖中央,大湖一望無際,廟中供奉著傳說中菩薩戴過的佛珠鏈子,廟裏隻有一艘小舟供和尚出外補給用,外人無路接近,把佛珠鏈子放在湖中廟,更顯現佛珠鏈子的珍貴與安全。

廟裏,住著一位老師父,帶著另外幾位年紀較輕的和尚修行,和尚們都期望能在這個山清水秀的靈境中,加上菩薩鏈子的庇佑下,早日修行圓滿。這幾位和尚潛心修煉,直到有一天老師父召集他們說:“菩薩鏈子不見了!”

和尚們都不敢置信,因為廟中惟一的門二十四小時都會由這幾位和尚輪流看守,外人根本進不來,佛珠鏈子不可能不見。和尚們議論紛紛,因為他們都從和尚變成嫌犯。

老師父安慰這群和尚,說他並不在意這件事情,隻要拿的人能夠承認誤錯,然後好好珍惜這串佛珠鏈子,老師父願意將鏈子送給喜歡的人。所以老師父給他們七天靜思。

第一天沒有人承認,第二天也沒有,但是原來互敬共處的和尚們,因為多了猜疑,彼此間已不再交談,令人窒息的氣氛一直持續到第七天,還是沒有人站出來。

老師父見沒有人承認便說:“很高興各位都認為自己是清白的,表示你們的定力已夠,佛珠鏈子不曾誘惑得了你們。明天早上你們就可以離開這裏了,修行可以告一段落了。”

隔天早上,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和尚們一大早就背著行囊,準備搭舟離開,隻剩一個雙眼失明的瞎和尚,依然在菩薩麵前念經。眾和尚心中鬆了一口氣,因為終於有人承認拿了鏈子,讓冤情大白。老師父一一向無辜的和尚道別後,轉身詢問瞎和尚:“你為什麼不離開?鏈子是你拿的嗎?”

瞎和尚回答:“佛珠掉了,佛心還在,我為修養佛心而來!”

“既然沒拿,為何留下來承擔所有的懷疑,讓別人誤會是你拿的?”師父問到。

瞎和尚回答:“在過去七天中,懷疑很傷人心,自己的心,還有別人的心,需要有人先承擔才能化解懷疑。”

老師父從袈裟中拿出傳說中的佛珠鏈子,戴在瞎和尚的頸子上:“鏈子還在,隻有你學會了承擔!”

說到這邊,我把主管離職原因告訴了他,並提醒他:“你還沒學會承擔,因為別人心中有你,而你心中隻有自己。”

評:真正的承擔,是要把心化成雨露甘霖,用來滋潤萬物眾生的。

一心歸去

為什麼壞人都可以度化?他做了那麼多壞事,怎麼還能修行?

一天,七裏禪師正在禪堂的蒲團上打坐,一個強盜突然闖出來,把又明又亮的刀子對著他的脊背,說:“把櫃裏的錢全部拿出來!不然,就要你的老命!”

“錢在抽屜裏,櫃裏沒錢。”七裏禪師說,“你自己去拿,但要留點,米已經吃光,不留點,明天我要挨餓呢!”

那個強盜拿走了所有的錢,在臨出門的時候,七裏禪師說:“收到人家的東西,應該說聲謝謝啊!”

“謝謝。”強盜說。他轉回身,心裏十分慌亂,這種從來沒有遇到的現象使他失去了意識。他愣了一下,才想起不該把全部的錢拿走,於是,他掏出一把錢放回抽屜。

後來,這個強盜被官府捉住。根據他的供詞,差役把他押到寺廟去見七裏禪師。

差役問道:“多日以前,這個強盜來這裏搶過錢嗎?”

“他沒有搶我的錢,是我給他的。”七裏禪師說,“他臨走時還說謝謝了,就這樣。”

這個強盜被七裏禪師的寬容感動了,隻見他咬緊嘴唇,淚流滿麵,一聲不響地跟著差役走了。

這個人在服刑期滿之後,便立刻去叩見七裏禪師,求禪師收他為弟子。七裏禪師不答應,這個人就長跪三日,七裏禪師終於收留了他。

人能開啟善心,勇於承擔,奇跡便會開花。

評:認清真實的自己,勇於承擔,為自己的生命負責,這,便是修行的真正含義了。

種花的郵差

除了家庭和工作以外,還有沒有更多的責任,值得我們承擔?

在一個小村莊裏有位中年郵差,他從剛滿二十歲起,便開始每天往返五十公裏的路程,日複一日將憂歡悲喜的故事,送到居民的家中。就這樣,二十年一晃而過,人事幾番變遷,唯獨從郵局到村莊的這條道路,從過去到現在,始終沒有一枝半葉,觸目所及,唯有飛揚的塵土罷了。

“這樣荒涼的路還要走多久呢?”

他一想到必須在這無花無樹充滿塵土的路上,踩著腳踏車度過他的人生時,心中總是有些遺憾。

有一天當他送完信,心事重重準備回去時,剛好經過了一家花店。“對了,就是這個!”他走進花店,買了一把野花的種子,並且從第二天開始,帶著這些種子撒在往來的路上。就這樣,經過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他始終持續散播著野花種子。

沒多久,那條已經來回走了二十年的荒涼道路,竟開起了許多紅、黃各色的小花;夏天開夏天的花,秋天開秋天的花,四季盛開,永不停歇。

種子和花香對村莊裏的人來說,比郵差一輩子送達的任何一封郵件,更令他們開心。

在不是充滿塵土而是充滿花瓣的道路上吹著口哨、踩著腳踏車的郵差,不再是孤獨的郵差,也不再是愁苦的郵差了。

評:那些鮮花,有著郵差心靈的芬芳。你有沒有真正地為自己活著?為了自己的心靈,你又承擔了多少呢?

生活對愛的獎賞

你的善良、愛心和付出,終究會得到回報,不管以何種形式。

有一個鞋匠,在小城一條街的拐角處擺攤修鞋。

一個冬天的傍晚,他正要收攤回家,一轉身,看到一個小孩在不遠處站著,耳朵凍得通紅,眼睛直愣愣地盯著他。

他把孩子領回家的那天晚上,妻子就和他慪了氣。一家大小好幾張嘴,吃飯已經成問題,再添一口人就更顯困窘。他低著頭說:“沒人管的孩子,我看著可憐。”

此後,鞋匠一邊在街上釘鞋,一邊打聽誰家走丟了孩子。

兩年多過去了,沒人來認領這個孩子,孩子卻長大許多,懂事且聽話。鞋匠的妻子漸漸喜歡上了他。

終於有一天,孩子的父母尋到這裏。他們連聲感謝後,就急匆匆帶著孩子走了。一起擺攤的人揶揄鞋匠,說他傻,他嗬嗬一笑。這之後,便沒有了孩子的音信。

後來,鞋匠搬離那座小城,經常掰著指頭計算孩子的歲數。直到他去世,也沒有等到孩子。若幹年後,一個有德有才的年輕人,因為幫助尋找失散的親人而成名。他創辦了一個專門尋人的免費網站,以鞋匠的名字命名。

網站顯眼的位置上,貼著尋找鞋匠的告示。旁邊有這樣一句話:“當你得到過別人愛的溫暖,而生活讓你懂得把這溫暖變成火把,從而去照亮另外的人的時候,不要忘了,這就是生活對愛的最高獎賞。”

評:怎樣的回報更有價值,是被你幫助的人隻回報你一個,還是他把你的愛,散播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哪一種是你最想要的?

與泥對話

一切美好都要付出代價。你的夢想越美麗,你需要承擔和付出的,也就越多、越大。

與泥對話之一

有人問泥:“你以全部的生命滋養荷,荷高貴美麗,享盡人間一切榮華富貴,而你卻飽受冷嘲熱諷,難道你不嫉妒、不為自己抱屈?”

泥說:“從來沒有做母親的嫌棄女兒出眾,也從來沒有做父親的嫉恨兒子的成就超過自己。愛應該包容,否則就不完全了。”

與泥對話之二

有人問泥:“與荷相比,她有美麗的外形,她有芬芳的氣息,她有婷婷的風姿,古今中外,多少騷人墨客吟詩作詞頌讚她,多少畫家藝人描繪她,多少人欣賞她,多少人喜愛她,而你呢?你什麼都沒有。”

泥說:“你錯了,我有荷全部生長的經曆。她萌芽新生,我分享驚喜;她青澀歲月,我體會她的苦悶;她含羞待放,我分擔她隱藏的心事;她風華絕代,我默享她的榮譽和掌聲;她飽滿圓熟,我們一同歡呼豐收的喜悅。一直到她枯殘死亡,我仍為她擔負哺育下一代的責任。你知道嗎?你們所有的,不過是荷外在的形象,而我卻擁有她整個生命!”

與泥對話之三

有人問泥:“你無聲無息地委身在地,受人踐踏,亦無華彩外衣,難道你不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嗎?”

泥說:“真正的智慧在於隱藏,真正的才華在於沉默。我讓花草樹木蓬勃生長,供應她們充足的養分,我無窮的生命力還不夠顯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