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要 學 會 藏 鋒2(1 / 3)

第八章要 學 會 藏 鋒2

搞清上麵的真實意思

梁紅是行政部職員,初來乍到,一身稚氣,不知公司兩位高層領導徐副總和王副總是麵和心不和。徐副總同意的事,王副總有意見,反之亦然。公司不大,所以行政部有時候也兼做些類似秘書的工作。

那次給老板寫年終報表分析,王副總讓梁紅先按他設計的表格做報告。

過了兩天,徐副總問梁紅有沒有什麼格式,梁紅就把給王副總的那份報告給了他參考。此舉讓王副總非常不快,嘴上沒說什麼,卻冷冷地把梁紅叫進來,讓她按自己的思路重新設計表格、重新做報表,還開玩笑般不冷不熱地加了一句:“這可是有知識產權的,要保密喲。”鬧得梁紅一頭霧水。後經資深同事點化,她才知道,原來二總相爭已非一日,大到爭權爭利爭人緣,小到爭外出公車的品牌,都要顯出個人的身價。所以,身為他們的下屬,一定要口風嚴,都不能得罪。徐副總的話沒錯,王副總的意見也沒錯,這時候你不光要用耳朵,還要用腦子。

梁紅這才知道,自己碰到了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事,暗歎公司的運作與生存藝術實在不同凡響,身為下屬,“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就看腦子做出的判斷對不對了。

馮昕是王副總的小表妹,那次在給客戶做培訓時不小心砸壞了一個價值8000元的投影儀機頭,當著徐副總的麵,王副總皺著眉頭嚴厲地對梁紅說:“要查,要按公司規定罰款,決不能敷衍了事。”

梁紅這次可學乖了,先是查找能夠遵循的公司製度,然後給行政部出了個方案:扣發一個月獎金。獎金嘛,一個月不到1000塊,當然比不上8000元錢。梁紅執行的方案是:非故意損壞的要酌情懲罰,情節嚴重的要照價賠償。人家馮昕把機頭弄壞的時候,都傷心地哭了,這誰都看見了,這怎麼也不能說是情節嚴重吧?所以,梁紅就建議酌情懲罰了。

事後王副總也追問梁紅的解決方案,還打著官腔問:“懲罰力度是不是不夠?”梁紅巧妙地述說了上述理由,王副總沒再說話,揮揮手讓梁紅走了。不過接下來的日子,他和梁紅說話的時候,總是那麼和顏悅色,讓她感到特別的舒服。

你既不能把自己的上司不當回事,也不能把他們的話真正當回事,執行起來也得有彈性。有時你的確需要裝糊塗;更多的時候,可要把老板的話聽明白,聽出他的真正心思。

踏實低調的處世

低調做人意味著你放棄了許多架子,放棄了許多充大、裝相、張揚和賣弄的虛榮表現,放棄了許多假正經、假道學、假聖人的虛偽麵孔。同事、部下、朋友都可以夠得到你了,都可以與你平起平坐了,這就使你能與大家有更多的機會相互溝通、相互融和。

有這樣一個故事,小張從市場營銷專業畢業後,成功進入一家企業就職。由於他經常高談新觀念、新理論,這一家企業的老總看好了他這個特點,希望他能給公司注入新活力,帶來新思想。

剛到單位,小張就開始了他的“傳道授業”。試用期間,凡他參加的會議、策劃等活動,都少不了他頭頭是道、滔滔不絕地演講。最初,同事們還真覺得他知道得很多。幾次接觸後就發現,他的本事似乎就在嘴上。在公司討論產品營銷運作方案時,他沒有更好的辦法打開局麵。

三個月的試用期結束時,人事部對小張進行考核。這幾個月內,他連一份完整的營銷方案、計劃書都沒有拿出來過,更談不上有什麼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被真正采納。結果,小張成績不合格,企業與他解除了合同。而小顧與小張的誇誇其談相反,他性格內向,很少說話。在試用期時,每天早早去上班,晚上又經常自覺加班,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主管說什麼,他從來都是立即執行,不多說一句話。有了好主意也從不張揚,取得成績也不炫耀,同事們有什麼事情要他幫忙,他從不拒絕。三個月後,小顧順利度過了試用期,與企業簽訂了正式的聘用合同。企業看重的就是他低姿態踏實工作的態度。

小張在工作中犯了做人“太浮躁”的毛病。企業招聘人才,為的是有人來出謀劃策和解決問題,腳踏實地幹出成績才是最重要的。在工作中要保持低姿態,要謙虛謹慎,無論是上級、平級還是下級,都要虛心地向他們學習、請教,切忌自以為是、誇誇其談。

哥倫比亞大學新聞係有一男一女兩名畢業生到《紐約時報》社應聘做記者。男生為人樸實、勤奮、踏實肯幹,雖然做不到妙筆生花,但他堅信勤能補拙,自此不論大小新聞,路途遠近,都跟著正式記者們風裏來雨裏去,忙前忙後從無怨言,漸漸地也寫出了幾篇不錯的作品。他平時在報社裏,打水掃地,接電話,分報紙,樣樣活兒都搶著幹,所以口碑極好,頗得人心。而那位女學生則完全相反,她是一個億萬富翁的獨生女兒,從小才華昭著,在各類比賽中獲獎無數,因此到了這家報社後目空一切,每日仰著臉走路,采訪體育新聞嫌鬧,采訪娛樂信息嫌俗,家常瑣事又懶得理,所以也難有什麼題材對她的胃口。辦公室裏的活兒就更不用說了。

三個月的試用期轉眼就過去了,結果不言自明。那位女生臨走時始終也弄不明白,堂堂《紐約時報》社放著我這如花似玉的高才生不要,怎麼留下了那個土包子?

一張大學文憑代表不了什麼。無論是什麼崗位,都有許多值得你學習的新東西,唯有放下架子,謙遜恭謹,學到真本領,豐富自己,日後方能有所作為。我們必須時刻銘記,你並不比別人“高級”什麼,千萬不可自恃才高而目空一切,其實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身上,都有許多值得學習的東西。因此一定要放下架子,虛懷若穀,多向別人請教,在心態上做好一切從零開始的準備。

為了維持好人際關係,丟掉一些自尊與矜持有時也是十分必要的。尤其麵對客戶時應放下架子維持低姿態,要爭取業績就要先拋開麵子。采取低姿態,謙虛,滿懷感激之心的人。日本人賺錢有個三字訣,即“低、感、欣”。“低”即低姿態,見了顧客後要保持低姿態,主動降低自己的高度,鞠躬行禮。“感”即感謝,顧客是給你送錢來的,是看得起你,你要對他表示萬分感激;“欣”即微笑,對顧客要麵帶笑容,給顧客一個美好的環境。

低調做人,就是把自己放在了人人平等的氛圍中。人是感情動物,他們希望看到你身上的平民氣質,而不是金錢和地位,如果你具備和保持這種氣質,那麼他們的心裏就很願意容納你和接受你。

藏鋒露拙,待時而動

一般說來,人性都是喜直厚而惡機巧的,而胸懷大誌的人,要達到自己的目的,沒有機巧權變又絕對不行,尤其是所處環境並不盡如人意時,就更要既弄機巧權變,又不能為人所厭惡,所以就有了藏鋒露拙,待時而動做人的方法。

有個成語叫“鋒芒畢露”,鋒芒本來是指刀劍的尖端,人們時常用它來比喻一個人出眾的才幹。古人認為,一個人如果無鋒無芒,那就是扶不起來的阿鬥,也不會取得成功。所以有鋒芒是對一個人才幹的肯定,是事業成功的基礎,在適當的場合顯露一下既有必要,也是應該的。然而,鋒芒是可以刺傷別人的,當然也會刺傷自己,運用起來還是得多加小心。“中庸”思想要求為人處世無過無不及,要懂得“物極必反”的道理,如果過分顯露自己的才華,就很容易導致失敗。

《莊子》裏麵有這樣一則寓言:吳王乘船渡過長江,登上一座猴子山。猴子們看見國王率領大隊人馬上山來了,都驚叫著逃進樹林裏,躲藏在樹叢茂密的地方。而有一隻猴子卻十分從容自得,抓耳摸腦,在吳王麵前躥上跳下,故意賣弄技巧。吳王很討厭這隻猴子的輕浮,便張弓搭箭,向它射去。這隻猴子存心要顯露本事,因此當吳王的箭射來時,它就敏捷地躍起身,一把抓住飛箭。吳王這下真是火了,轉過身示意隨從們一齊放箭,這時箭如雨下,不可躲閃。那猴子終於被射死了。

這裏所說的要“藏鋒露拙”,並非是要人埋沒自己的才能,而是為了保護自己,不招來禍端,從而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和專長。在社會交往中,要使別人知道你,當然先要引起別人的注意;而想引起別人的注意,單單從言語行動方麵努力的話,就不免在言語或行動中暴露鋒芒。你隻要稍微注意一下,就會發現我們周圍一些有人緣的人,往往看起來都是毫無棱角,無論是他的言談還是舉止,個個都是深藏不露,好像他們都是庸才。其實他們之中,有的才能要遠遠高過你。他們個個都很“訥言”,其實其中頗有能言善辯者;他們好像胸無大誌,其實不乏雄才大略、不願久居人下者。他們都不肯在言語行為上表現出來,這是什麼道理呢?

因為他們有所顧忌,言語鋒芒便會得罪別人,得罪別人就會成為自己的阻力,成為自己的破壞者;行動鋒芒便會惹人妒忌,別人妒忌就成為自己的阻力,也必定成為自己成功的破壞者。如果你的四周,都是阻力,都是破壞者,試想你還能做成功什麼事呢?

戰國末期韓非與吳起、商鞅的政治思想一致,著書立說,鼓吹社會變革。他的著作流傳到秦國,被秦王嬴政看到,極為讚賞,就設法邀請韓非到秦國。但才高招忌,到了秦國以後,還沒有得到秦王的重用,就被李斯等人誣陷,屈死在獄中。宏圖未展身先死,縱使滿腹經綸又有何用呢?如果當時韓非不是招搖顯露才華,而是謙卑抱樸,等待時機,或者婉轉上奏,或者另投明主,使自己的政治抱負得以施展,相信他不僅僅就是一個思想家,同時又會成為一代名臣,而不是一個悲劇人物了。

還有一個這樣的故事:某人年輕的時候,在學校讀書,可謂是天不怕地不怕,以為別人都不及他。剛剛踏入社會還是那樣鋒芒畢露,結果得罪了許多人。但是幸好,總算覺悟的快,一經別人的提醒,便連忙負荊請罪,倒也消除了不少嫌怨,但是無心之過還是難免的,終究在事業上遭到了別人的排擠和打擊。

《易經》說:“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這裏的“器”即是一個人擁有的各種才能,當然,一個人沒有才能是不足為道的,但是有才能一定要在特定的時候表現出來,這樣才不會傷人傷己。千萬別學那隻愛出風頭、招搖賣弄的猴子,若不然,就有可能成為眾矢之的。

夾起“尾巴”做人

如果一個人的名氣大了,不沽名則其名愈溢。一個人的功勞大了,不矜功則其功愈顯。俗話說,“夾著尾巴好做人”,對普通人如是,對那些功成名就的人來說也莫不如。

中國曆史上明王朝的建立,大將軍徐達功不可沒。“指揮皆上將,談笑半儒生”的徐達,兒時曾與朱元璋一起放過牛。在其戎馬一生中,有勇有謀,用兵持重,為明朝的創建立下赫赫戰功,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謀將帥才,他也深得朱元璋的寵愛。但是,就是這樣一位戰功赫赫的人,卻從不居功自傲。徐達每年春天掛帥出征,暮冬之際還朝。回來後立即將帥印交還,回到家裏過著極為儉樸的生活。按理說,這樣一位兒時與朱元璋一起放過牛的至交,且戰功赫赫,甚至朱元璋還將自己的次女許配給他,完全可以“享清福”了。朱元璋也在私下對他說:“徐達兄建立了蓋世奇功,從未好好休息過,我就把過去的舊宅邸賜給你,讓你好好享幾年清福吧。”朱元璋的舊邸是其登基前當吳王時居住的府邸,可徐達就是不肯接受。萬分無奈的朱元璋請徐達到舊邸飲酒,將其灌醉,然後蒙上被子,親自將其抬到床上睡下。徐達半夜酒醒,問周圍的人自己住的是什麼地方,內侍說:“這是舊內。”徐達大吃一驚,連忙跳下床,俯在地上自呼死罪。朱元璋見其如此謙恭,心裏十分高興,命有關部門在此舊邸前修建一所宅第,門前立一石碑,並親書“大功”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