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幾種常見珍品的收藏常識3(1 / 3)

第四章幾種常見珍品的收藏常識3

購藏古錢必須嚴加辨偽

任何種類的古玩幾乎都有作偽,相比之下,古錢尤甚。古錢的作偽不是現在才有的。早在清代道光年間,山東濰縣的販泉賈客便著力偽造各種齊化,河南開封、洛陽的販泉賈客著力偽造各種布化,北京坊間和浙江紹興著力偽造各種圓錢。民國初年以後,陝西、四川、遼寧及蘇州等地也有專造與專營偽錢者。最近幾年,古錢作偽已成為公開的行當,地攤上出售的古錢,凡是高檔次的,幾乎沒有一枚是真品,涉世不深的購藏者往往上當受騙。

偽造古錢主要有下列手法,應當引起注意。

一是翻鑄。取真錢中文字深峻精好足徑者作模,製出蠟型,經過修整,再用銅水澆鑄,用翻鑄出來的假錢冒充真錢。民國初年,北京出土了一枚金代“泰和通寶”折十楷書錢,有個姓馮的錢商就用原錢翻鑄了六枚。另外,還有依照錢幣時代的文字製作、用木質或其他質料雕成一種特殊錢的模型進行翻砂偽造的。這種錢大都是曆史上從未發現的,而是揣摩古錢收藏者心理有意製造出來的。如遼太宗天祿年間未見有錢,沈陽爐坊曾依照遼文字偽造一種“天祿通寶”錢。這類偽錢製造技術較高,稍不留意,即容易上當。但如果仔細分辨,就會發現,翻鑄的偽錢大都文字呆滯,幣身笨重,從精神和色澤上看,與真錢也不相同。

二是改刻。選擇較厚的銅錢,磨去其原有文字,改刻另一種稀見的文字,使之成為珍稀品。如山東濰縣將齊三字刀的第二字去掉,另添刻上四個錢文,改頭換麵成了一枚珍貴的六字刀;陝西西安有人改刻貨泉為壯泉四十、中泉三十或涼造新泉的;也有的將五銖改刻成三銖,把小貨萬孔圓錢六枚

(除套子錢一枚外,其餘全部為真品)泉、五銖剪邊錢改刻成景和線的。改刻的偽錢大都有刀鑿的遺痕,有時在錢徑、重量和形製上與真品存在著差異,有時改刻的錢文與原來的不協調,也有的過分工整。隻要見得多,並細細審視,總會找出蛛絲馬跡。

三是挖補。將普通舊錢的文字挖出一半或全部,再取別的錢上的文字或是另用銅片打成文字來貼補。錢幣學家鄭家相先生曾見過一枚“天德通寶”,就是將“崇寧通寶”錢麵的字挖去另用銅片打成“天德通寶”四字補貼上去而製成的偽錢。還有一種是照著原有文字的筆畫改為稀見文字,將一部分筆畫挖去,再用生漆來填補。如將四銖半兩挖補成三朱錢,將秦半兩挖補成半半錢。挖補的偽錢,其貼補的錢文與地張難免有細微的縫隙,錢文也有不均衡的感覺,至於用生漆填補的地方,認真細看便會發現。

四是拚合,即將兩枚舊錢各取一半來拚合。如將五銖錢各取一“銖”字拚合成“銖銖”,或各取一“五”字拚成“五五”。也有的把兩枚真錢的錢背磨平,拚合成兩麵有字的合背錢。甚至還有將兩塊薄銅片,一塊打製麵文,一塊打製背文,再拚合焊接的。拚合打製比起前幾種方法來更不難辨別。拚合的偽錢,其接合處往往有痕跡;打製的偽錢,如輕輕敲打一下,便會發出“啪啪”的聲音,沒有真品發出的聲音清脆。

偽錢的原坯作成之後,為了掩蓋其真麵目,還需要喬裝打扮一番,使色澤與真品更加接近。這樣一來,偽錢一般都要在其身上飾以假鏽,稱為“作舊”。真正的出土錢經過千百年的地下腐蝕,有的滿身翠綠,有的呈紅或藍色,這叫“生坑鏽”;傳世的錢幣則因長久摩挲把玩,油汗入表,錢體呈黑褐色,這叫“傳世古”,也叫“黑漆古”。偽錢作舊,主要是設法讓新錢取得“生坑”或“黑漆古”的表麵效果。不過,作舊的新錢與真正的古錢總會有差異,隻要細心鑒別,總會發現破綻。

怎樣投資古錢收益最高?

收藏古錢有不同的動機。有的側重於研究考證,有的側重於投資保值,有的兩者兼而有之。無論出於何種動機,都要講究購藏技巧,而對於以保值為主要目的的收藏,技巧則尤其重要。不講購藏技巧,盲目投資,就達不到集幣升值的目的。投資古錢應把握以下三點:

1、眼睛一定要盯在稀見精品上。收藏古錢的人都知道,曆史上任何時殊布代的錢幣,越是稀罕,其價格越高,保值作用也就越大。稀少罕見的古錢,行家稱為“大珍”,其價格都在數千元、數萬元,而存世量特別大的品類往往不上1元錢。“大珍”之品即使現價昂貴,但隻會升值不會跌價;而價格低廉、唾手可得的錢幣,即使升值也是微不足道的。初涉古錢收藏的人往往容易走多多益善的路,見到市麵上的古錢,不管稀見程度如何、品相好壞,隻要價錢便宜便出錢購買,殊不知這類古錢幣是沒有什麼保值意義的,何談升值?

2、冷靜分析,審慎選擇。一般古錢如開元、明清小平錢,整麻袋整麻袋的,因無利可圖,決無仿造。珍貴稀見幣才是作偽者追逐偽造的目標。筆者多年來也搜集一部分古錢,裏麵有真品,也有偽品;比較常見的全是真品,稀見的多是偽造。例如遼錢“天讚通寶”、“保寧通寶”,現已知存世的僅有兩三枚,“天顯通寶”隻有一枚,還被日本人購去,再有另外一枚,果真是真品,也是百年不遇的事。因此,當長氏小布平氏小布收藏者發現一枚稀見古錢時,一定要靜下心來,辨明真偽,當確定其為真品無疑時方可購藏,千萬不要輕舉妄動。

3、注意市場動向,掌握古錢價格。古錢價格的浮動性強,又不十分統一,有的出讓者不太明嘹古錢行情,對一些有價值的錢品有時要價很高,但也有將售價要低的情況。這就需要購買者掌握古錢的一般價格,有所比較,才能花較少的錢買到高品級的藏品。否則,即使賣者售價低自己也會由於茫然無知,不敢下手,隻能讓好東西從自己眼皮底下溜掉。有些古錢,市價本來不高,因購買者不知行情,也會出高價買到等下之品,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