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應對挫折的健康秘密運用
健康,是人最寶貴的財富。現代健康的含義,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身體沒有病而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解釋:健康不僅指一個人沒有疾病或虛弱現象,還包括一個人生理上、心理上處於完好狀態。
吸引力法則對健康的影響,主要在於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身體健康的精神支柱,良好的心理狀態可使生理功能處於最佳狀態,反之則會降低或破壞某種功能而引起疾病。吸引力法則就是指導你如何使自己處於這種最佳的健康心理狀態。
思想意識與身體
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的身體其實就是思想的產物。通過醫學我們會發現,思想和情感的狀態會影響身體的物質、結構和功能,從而對健康產生影響。
——約翰·哈格林
很多人認為,思想與身體之間沒什麼關係,思想就是所思、所想,隻屬於思維領域,要保持身體的健康和精力的充沛,隻需攝取足夠的營養,再加上適量的運動和休息良好便可以了。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
思想與身體並不是完全是不同的世界,二者有緊密的關係。
身體就好比思想的奴仆,絕對服從於思想的指揮。對於身體的紊亂與和諧、疾病與健康,思想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人若有繁重的不良思想壓力,身體就會漸漸變壞甚至染上疾病;若由愉快、美好、健康的思想來指揮,身體則會受到青春、美麗和強健的青睞。而且,人的身體可塑性很強,它能非常迅速地對種種思想作出不同反應。無論是好是壞,一旦思想成為習慣,它就會對身體產生一定的影響。
眾所周知,恐怖的想法殺死一個人的速度不亞於一顆子彈。時至今日,這些不良想法還在不斷吞食著成千上萬人的健康與生命。可以說,這些對疾病充滿恐懼的人,就是心理上有疾病的人。
健康與疾病,就像兩個戰場上對峙的敵人,你強他就弱!隻要你在吸引力法則的幫助下,用愉快、美好、健康和積極向上的思想來作為指導方針,健康就會越來越強大,你就會戰勝疾病,贏得健康!
從前有一個駝背的王子。由於駝背,他總是不能像他的臣民那樣直立起來。但他也是一個非常驕傲的王子,所以他的駝背給他的心理帶來了很大的痛苦。
一天,他找來了他的國家中手藝最好的雕刻師,並且跟他說:“給我製作一個雄偉的塑像,塑像要跟真正的我一模一樣,除了一個地方,那就是不要讓這個塑像中的我駝背。我想看看我可能成為的模樣。”
雕刻師便開始細致地雕刻著大理石,將它雕刻得幾乎和王子一模一樣。數月之後,雕刻師終於完成了。他把塑像帶到王子麵前問:“塑像已經完成了,我應該把它立在哪裏?”一位大臣大聲說道:“把它放在城堡的門口,讓每個人都能看到。”王子苦澀地笑了笑,搖搖頭說:“還是把它放在皇宮花園中的一個秘密的角落吧,隻能讓我一個人來看。”
於是,塑像就按王子的要求放在了角落之中,而且很快就被人們遺忘了。但是每個清晨,每個中午,每個晚上,王子都會獨自來到塑像麵前,安靜地看著它,看著這個擁有著挺直的背膀、高昂的頭顱、高貴的眉毛的塑像。王子每次看著它的時候,好像總有一些東西從塑像上出來,進入自己的身體,使他血液沸騰,心髒悸動。
幾天過去了,幾個月過去了,幾年過去了,這個國家中開始流傳著一個奇怪的謠言。有人說:“我看見王子的背已經不駝了。”也有人說:“我看到我們的王子變得更加高貴了。”還有人說:“我們的王子看起來就像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人。”
這些流言傳到了王子耳中,聽到這些,他笑了。然後他走進了那個放有塑像的花園,看著他自己,他的背已經像塑像那樣挺直了,他的頭也像塑像一樣高高地昂起。他已經成為了像那個塑像一樣的人。
這並不是一個虛構的故事情節。在雅典的黃金時期,也就是雅典文化引領世界的時候,雅典的孕婦們就在她們身邊放著美麗的塑像,這樣可以讓她們生下完美的嬰兒,這些完美的嬰兒將來會成長為一個個完美的人。
純潔、快樂和積極向上的思想會使得身體充滿活力與魅力。有缺陷的思想往往會通過有病的軀體來表現自己,焦慮和憂鬱像一種無形的毒氣,它們會破壞甚至毒死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從而使身體無法抵禦疾病的入侵。
所以,要想保持一個健康完美的身體,就必須時刻注意思想的變化。悄然而至的邪惡、妒嫉、沮喪、憂鬱、焦慮等不健康的思想,會奪走你身體原有的健康與優雅;而想要自己的身體煥然如新,就必須美化自己的思想。
情緒左右健康
在消極情緒中,人體自愈的能力大大削弱。比如,情緒壓抑的人不僅降低了免疫係統的反應,也削弱了DNA的自我修複能力。
——迪帕克·喬普拉(醫學家、潛能研究專家)
幾千年前,賢明的所羅門王有一句名言:“快樂的心猶如一劑良藥,破碎的心卻吸幹骨髓。”這即是說,人的情緒對健康影響極大。愉快喜悅的心情會給人以正麵的刺激,有益於健康;苦惱消極的情緒會給人以負麵影響,誘發各種疾病,使原有的病情加重。
情緒是什麼?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的體驗,是主觀對客觀的一種感受。
現代醫學認為,良好的情緒可使機體生理機能處於最佳狀態,使免疫抗病係統發揮最大效應,抗拒疾病的襲擊。許多醫學家認為,軀體本身就是良醫,85%的疾病可以自我控製。因此,有的心理學家把情緒稱為“生命的指揮棒”、“健康的寒暑表”。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生中難免會遇到不順心的事,切記要控製住情緒,以寬容待之,如一時情緒激動,大動肝火,會給自身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
一位政壇元老曾說過:“跑步上樓和誹謗別人都是對心髒不好的事。”對心髒不好,自然也會給身體健康帶來不利影響。
長期處於憤恨不滿的情緒當中,會導致疾病的發生。如:一個人在工作崗位上屢屢遭遇失意的話,他的心理就會向身體發出“生病”的心理暗示,借此來逃避現實,我們便常常聽說“積勞成疾”、“積怨成疾”之類的話。因此,動輒生氣的人是很難健康長壽的,甚至有些人是被“氣死”的。
醫學上說,當一個人大發脾氣或生悶氣時,會直接阻礙或是加劇身體各個器官的正常運行,輕則受到損傷,重則危及生命。從以下實驗中,我們便可直觀地了解這種危害性。
最近美國一些心理學家做了一項實驗。他們把生氣人的血液中含的物質注射在小老鼠身上,以觀察其反應。初期這些小鼠表現呆滯,胃口盡失,整天不思飲食,數天後,小老鼠就默默地死去了。
美國生理學家愛爾馬不久前也做過實驗,他收集了人們在不同情況下的“氣水”,即把有悲痛、悔恨、生氣和心平氣和時呼出的“氣水”做對比實驗。結果又一次證實,生氣對人體危害極大。
他把心平氣和時呼出的“氣水”放入有關化驗水中沉澱後,則無雜無色,清澈透明,悲痛時呼出的“氣水”沉澱後呈白色,悔恨時呼出的“氣水”沉澱後則為蛋白色,而生氣時呼出的“生氣水”沉澱後為紫色。把“生氣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幾分鍾後,大白鼠死了。
由此,愛爾馬分析:人生氣(10分鍾)會耗費大量人體精力,其程度不亞於參加一次3000米賽跑;生氣時的生理反應十分劇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緒的都複雜,都更具毒性。
所以,為了自身的身心健康,一定學會要克製生氣、怨恨、憤怒等不良情緒,用幽默、寬容等藝術的處事方式來對待它們。
在這種積極情緒的影響下,疾病是無法在你身體中存活的。你的身體每秒都在丟棄上百萬個有害細胞,同時也在製造上百萬個新生細胞。這就是吸引力法則發揮在你身上的最直觀有效的作用。
有這麼一首小詩:“你要是心情愉快,健康就會常在;你要是心境開朗,眼前就是一片明亮;你要是經常知足,就會感到幸福;你要是不計較名利,就會感到一切如意。”如果我們能有一份好心情,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使自己進入灑脫豁達的境界,那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動權,健康就會伴隨左右。
心理健康勝過藥物
據保守估計,在所有尋求解脫的病痛中,有90%以上都是通過自我限製而達到目的並逐漸康複的。或者也可以這樣說,超過90%的人類疾病治愈中,精神是主導因素,遠遠超過藥物。
——約瑟夫·伯恩斯(大學神經學教授)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內心世界與客觀環境的一種平衡關係,是自我與他人之間的一種良好人際關係的維持,它不僅能使人獲得確保自我的安定感和安心感,還能自我實現,具有為他人的健康貢獻、服務的能力。
毫不誇張的說,心理狀態在一定程度上主宰著人體的健康。據統計,目前全世界有70%的人死於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心身疾病。今天,危害人們健康最嚴重的疾病已不再是傳染病等生物學意義上的疾病,而是與心理、環境和社會相關的心身疾病。世界衛生組織也不斷警告說,心身疾病已成為人類健康的主要威脅。
俗話說,心病還需心藥醫。既然疾病的根源都是心理因素,那麼,疾病的治療和康複也應從心理問題入手。
吸引力法則專家約翰·迪馬提尼醫生說:“在康複技術中,有一種叫做‘安慰劑’的東西,它能對人體疾病的康複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安慰劑其實就是一種假定有某種治療作用,但實際上根本沒有作用東西。比如糖片之類。如果醫生告訴患者,這種‘藥物’(安慰劑)對疾病有很好的療效,那麼隨後發生的事情就是,這種‘藥物’確實有了療效,而且有時還與原來設計為具有該療效的藥物具有相同的療效。”
約翰醫生所說的“安慰劑”,就是將抽象的吸引力法則形象化、具體化,然後,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讓患者產生了積極的心理狀態,最終使疾病開始好轉,這種適用的效果使這個法則變得更加令人信服。
所以,人的心理狀態才是健康的最重要因素,有時它所起到的作用甚至比醫藥所起的作用還要大。一個人得了病,實際上可以嚐試去探索一下,到底他意識中的什麼東西導致或促使了疾病的產生,而不僅僅是使用藥物。
我是一個單身女性,育有一個孩子。前年夏天的一場大雨讓我染上了疾病。被雨淋後的第二天,我便開始發燒,全身感覺不適,厭食,心情也更加糟糕。
幾天後的一個上午,我的右臂突然感覺無力,酸脹,並向右肩胛區放射,右腰部感覺不適。第二天,右上腹及右腰部突然劇烈疼痛,大汗,不能直立,伴惡心,當時認為是用力不當、岔氣,經按摩、用藥後症狀減輕。第三天淩晨,左右疼痛再次發生,取半座位,6點左右疼痛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