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新浪CEO汪延
——不愛法律愛互聯網
個人檔案:
汪延1996年畢業於法國的巴黎大學,法學學士。汪延為前任新浪首席執行長。從2006年5月起退出公司管理層,擔任新浪副董事長職位。汪延曾任新浪網中國區總經理,2001年6月被任命為新浪總裁。
1996年4月加盟四通利方公司,國際網絡部部長。同年6月,參與創辦利方在線網站。汪延在網站策劃、管理運營與市場拓展等方麵積累了成熟的經驗,經過他與四通利方其他同事的共同努力,利方在線在1998年成為中國地區最受歡迎、訪問量最高的中文網站之一,並於1999年成功地完成了與華淵資訊網的融合,成為中國新浪網,同年出任新浪網中國地區總經理。2003年5月任新浪首席執行長、董事兼總裁
汪延,很低調,麵對媒體的瘋狂追問,他都是一律避之。作為新浪第四任CEO,汪延說自己隻希望成為一名職業的經理人。他的彬彬有禮和濃厚的知識分子氣質,為他的職業人生中贏取了更多的眼球,他身上的光環在這個知識的時代,絲毫不壓於任何一個明星。
汪延是和新浪一起成長起來的,他們一起經曆了太多的風風雨雨,人事變動、互聯網寒冬、財務危機,能走到今天實屬不易。在對互聯網的激情背後,現在的汪延顯得更加理性和務實。
汪延在新浪永遠極度地忙碌。他從來不是那種被全麵認同的人,但他在目前的新浪無可替代。汪延說:“這是我畢業以後第一份工作,到今天為止,我所有的工作經驗都是在新浪裏學到的,我喜歡新浪,當然目前新浪也需要我。”
當談及新浪下一步發展策略時,“我們要對新浪品牌進行再造。”汪延說這句話用了一種波瀾不驚的語氣,敘述了新浪作為一個品牌的未來。這時的汪延,赫然彰顯著堅定的實幹家與革新者的氣質。
選擇職業的生涯
由於企業的曆史和文化不同,中國三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互聯網公司股權結構不盡相同。搜狐CEO張朝陽擁有搜狐將近30%的股份,網易首席架構官丁磊持有網易40%左右的股份,惟有汪延在新浪的股份幾乎是零。這是汪延自己的選擇,他說,他愛新浪,同時他希望自己是一名很職業的經理人,他要做的是如何把新浪做到最好,而不是去占有新浪的多少股份。
外界一直在質疑新浪的這種股權結構,會不會降低管理層對於公司的忠誠和熱情。但汪延認為,從新浪誕生的第一天起,投資人和經營者就是全然分開的,屬於監管與被監管的兩種不同身份。“兩權分離”可能會在一家公司創業初期,顯現出某種類似效率低下的弊端,但就長遠而言,“兩權分離”是勢所必然,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
“包括我在內的新浪高管都是職業經理人。新浪是我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我對新浪一往情深,但感情歸感情,千萬不要搞混淆;如果因此認為你和新浪有產權上的勾聯,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在新浪,我沒有任何股份,隻有數目不多的期權。新浪不屬於我,我不是它的所有者,它也不屬於某一個人,新浪屬於大家。”汪延很坦誠地說道。
如果汪延不能在贏利之後引領新浪再攀新高,甚至反而導致業績嚴重下跌,那董事會肯定會毫不猶豫地撤掉他這個CEO。“業績數字說明一切、決定一切,我相信我不會隻是一個過渡性的CEO,我會認認真真地做下去。”在汪延看來,企業的變革創新,成長壯大,都迫使職業經理人具有很強的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