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池宇峰創業傳奇
——洪恩創造 思者無疆
池宇峰檔案
池宇峰,男,1971年生,湖北人。
1989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化學係。大學期間,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探索人生。
1994年,進入廣州浪奇寶潔(P&G)公司。
1995年,在深圳開始其人生第一次創業,公司產品“洪恩電腦”一度成為深圳市第一品牌電腦。
1996年11月,創立“北京金洪恩電腦有限公司”,憑借《開天辟地》、《隨心所欲說英語》等產品一舉奠定了其在軟件領域的地位。洪恩公司是目前中國最具實力的教育軟件開發商和教育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
2001年4月,榮獲由共青團中央、信息產業部、全國青聯共同頒發的“中國軟件行業十大傑出青年”稱號。
2002年2月,榮獲首屆“中關村十大優秀創業者”稱號,其名字被永遠刻在中關村文化碑牆上。
2002年8月,榮獲共青團北京市委、北京市青年聯合會、北京市青年企業家協會聯合頒發的“北京市優秀青年企業家”稱號。
水木清華:夢開始的地方
20世紀80年代的最後一個秋天,池宇峰正是懷揣著美夢成真的喜悅邁進了清華大學的大門。
但喜悅過後,徜徉在大學校園無比自由的空氣中的池宇峰突然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一連串的問題長久地盤桓在腦海裏,苦苦地糾纏著他:我為什麼而生活?我的未來是什麼?在我未來告別這個世界的時候,怎樣才算是沒有虛度此生?18歲的池宇峰開始在自己的同學中尋找答案,但令他失望的是,20多個人問下來所有人回答的都是同一副茫然的表情:不知道啊,沒想過!
和大多數同齡人一樣,池宇峰從小的學習動力都來自於一個最簡單的理由:讓父母高興,對人生從沒有過一個清晰的認識。但與旁人所不同的是,一旦心中產生了疑問,他就一定要找出一個令自己滿意的答案。這時,傳統教育對池宇峰的一個根深蒂固的思想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定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好好地回報養育自己的人們!那麼又該怎樣為周圍的人群來服務呢?
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一個理念在池宇峰的頭腦裏變得越來越明晰:對整個社會來說,經濟是發展的核心,整個人類的進程都是和經濟息息相關的,要發展經濟就應該走實業報國的道路。既然中國至今還沒有一家能夠躋身世界五百強的企業,那麼就讓我來打造第一個世界級的民族企業!
多年以後回頭審視當年,池宇峰也笑稱那時自己的幼稚,但正是當年的那個大膽夢想使他的天地在刹那間變得豁然開闊起來,那個作為傳統且標準的好學生的池宇峰從此留在了過去的記憶中,而一個完全不同的他走向了那些未知的歲月。
為了實現自己打造世界頂級企業的夢想,他開始“瘋狂”地嚐試一切能夠掙錢的方法:賣報紙、賣賀年卡、搗騰火車票、炒股票、到中關村站櫃台、開辦化工廠……凡是有利於增加自己商業經曆的事池宇峰都要親自去試一下。
既然是嚐試,就會有成功的狂喜和失敗的慘痛。上大三的時候,池宇峰對股票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和濃厚的興趣。他毫不猶豫地逃課,跑到學校附近的證券交易所去了解情況、熟悉行情,然後正式注冊。不幸的是,其時正值中國股市一瀉千裏的熊市低穀期,不知深淺的池宇峰幾乎是一個猛子就賠光了自己的全部積蓄。這次敗走麥城的經曆使他從此堅定了一個信念:凡事都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絕不能“賭博”。他發誓:今生今世,除非自己的公司發行股票,否則永不再踏入股市一步!
一年後,一張貼在電線杆上的宣傳單使蟄伏已久的池宇峰再次蠢蠢欲動。宣傳單上稱有人欲低價轉讓一種彩漆噴塗技術和設備。以前他曾見過這種做法,覺得簡單易行,而且利潤可觀。於是動了心的池宇峰找來合夥人,用1萬多元人民幣把技術和設備買了回來,認認真真地辦起了化工廠。
清華門外的一間四處漏風的小平房成了池宇峰的實驗室兼廠房,用鐵棍、鐵筒、螺旋槳組成的簡易設備在北京冬季凜冽的寒風中瑟瑟發抖。對照幾年後轟轟烈烈地席卷了中國各大名校的大學生創業風暴,當年這個清華學子創建的第一個化工廠雖然頹敗卻也不失先知先覺的悲壯,盡管其最終的結果與池宇峰的設想大相徑庭:一個冬天的努力,產品出來了,事實卻是:這個技術轉讓實際是個騙局。1萬多元買來的技術其實什麼也不是,做出的成品粗劣不堪。
所有的積蓄,加上所有的熱情和希望換來的卻是一堆廢品?池宇峰不甘心!作為清華化學係的一名在校生,他決定用自己的學識對產品進行技術改造。接下來又是一段沒日沒夜的苦幹,第二個樣品終於出來了。限於他們當時所掌握的技術和財力,這個產品依然不盡人意。盡管後來產品的銷量竟比預料的要好得多,但池宇峰終究不喜歡這種對自己的產品沒信心還要違心說好的感覺,不久就結束了這次冒險經曆。
在後來的創業曆程中,為了追求質量的盡善盡美,池宇峰寧願錯過最佳的出品時機,因為他始終忘不了辦化工廠把產品推銷給客戶時自己的那份不自信,那份不安與愧疚。
掘金深圳: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1994年的夏天,在學校裏“折騰”了整整5年的池宇峰順利地結束了自己的學業,並接受了廣州浪奇寶潔公司的聘書踏上了南下的征程。在寶潔的洗衣粉廠,他創造了自己的第一套生產信息統計係統。他的工作才華也很快就受到了公司的賞識,美國老板想提拔他做總裁助理,並承諾將其送到美國培訓。
但是在清華園裏就當慣了“異類”的池宇峰這次又讓所有人跌破了眼鏡:在美國老板通知他去美國進修時,得到的卻是立即辭職的回答!雖然所有人都對他的這一舉動百思不得其解,但池宇峰卻是理由充足:一是那時的他有著一種現在看來很盲目的愛國主義思想——特別看不起那些出國的人;二是他已經有了明確的奮鬥目標——創建一個世界級的民族企業,“去浪奇寶潔的目的就是要看看老外是如何運作他們的企業的”。更重要的是,池宇峰認為,既然自己的事業在中國,離開這家美國公司也就是遲早的事情。如果在對方送他出國後他再離開,勢必會影響公司的正常運轉,這樣很容易讓老美對中國人的誠信度產生懷疑。出於一種樸實的正義感,池宇峰不希望發生這樣的事情。
離開廣州,池宇峰懷揣著大學畢業證書去了深圳。在那個人地生疏的南方都市裏,他除了理想和一張大學文憑外一無所有。為了養活自己,池宇峰不得不重操舊業——在當地最大的電腦集散地站起了櫃台。不久,他的大學同學“老狼”也站到了他的身邊。他們在後來的日子裏攜手創建了“深圳洪恩實業有限公司”。
公司開張,兩個清華畢業的“工程師”穿上了最幹淨的襯衫,等候為用戶攢機器。經過漫長的等待後,第一個客戶終於上門了,這使整個公司都沸騰了起來。但客戶隻在門口站了不到5分鍾就打算走,因為他們的公司實在是太小、太破了:幾張破桌子、一個別人不要的破沙發幾乎就是公司的全部財產。賣電腦,連一台樣機都沒有,隻好把顯示器、鼠標、鍵盤、主機各放一桌,還顯得多一點兒。但是,千萬不能繞到背後去看,因為所謂的主機實際隻是一個空機殼……
情急之中,兩位工程師拿出自己的畢業證書:我們是清華的畢業生,請相信我們的技術和信譽!聽了這話客戶居然真的留了下來,而且還一下子付了6000元的預付款。
1995年9月5日,這是一個永遠值得池宇峰紀念的日子。在這一天,他和夥伴們終於做成了公司的第一筆業務。此後,從3天賣1台到1天賣3台,直到有一天整整賣出300台……憑借著薄利多銷的原則和良好的服務,這個清華學生開的小公司一度成為深圳市最大的電腦兼容機供應商。
然而到了1996年,池宇峰再次陷入了迷茫之中:照目前的發展速度,什麼時候才能成為世界級的企業?生來就是一個寧可放棄現有的一切也要追求更大目標的他在一個裝了十幾台電腦的晚上突然向夥伴們宣布:明天一早我就回北京,尋找新的機會!
第二天一大早,池宇峰真的搭上了北上的列車。回想起當年,池宇峰認為,就是在那個清晨,一切都悄然地起了變化。
重回北京:“開天辟地”大展鴻圖
1996年的夏天,時隔兩年重回北京的池宇峰召集了一幫昔日的同窗好友,籌劃未來大計。那時,雖然電腦的價值在中國還沒有得到充分的認識,很多人還隻是將其視為一種身份的象征,但比爾·蓋茨的名字已經作為一個神話在大學生中廣為流傳。在這個當代神話的感召下,池宇峰與同伴們確定了自己今後的方向:開發軟件。他們的想法很簡單:硬件的關鍵技術都掌握在美國人手裏,以中國的國力,短時間內不可能與之爭鋒。而軟件,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我們固然沒有什麼優勢,但別人也沒有走得太遠,大家有得一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