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混在職場的角落3(1 / 3)

第九章 混在職場的角落3

四、與同事說話技巧

辦公室的是是非非每天都發生著,不管怎麼樣,你都得要和同事們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相處下去。這就需要你在他們中間塑造一種受歡迎和欣賞角色,以便使身邊的同事都不至於小看你或抓住你的某個話柄找你的麻煩。

(一)與排擠你的同事怎麼說

1、對自己所做的努力心中有數

當某人試圖排擠你,否定你的成績時,自己事先做好記錄,這是最有力的自我保護方式。將你所做的一切都記錄下來,不管是書麵的還是口頭的。千萬別小看這些,因為當你向上級彙報或應付檢查時,這就是能證明你工作量最好的憑證!

另外,在同事麵前不要肆意談論自己的計劃或想法,否則別人會從你的談論中竊走你的想法。心裏向他人表示友好與合作,但不要談論你對未來工作的某些重要設想和計劃。不要公開你的一些不宜公開的觀點。因為每個單位都有那麼一些人,他們不用思考創造,總想通過竊取他人的觀點來包裝並表現自己,然後再以此作為排擠你的資本。

2、主動出擊,先給上級打“預防針”

每一個職員都在這一群體裏表演著一種共同的遊戲,即“誰應該得到什麼,誰得到了什麼”。每個公司都有這樣一類人,他們總是想著自己應該得到什麼利益與地位,他們的眼睛時時盯著他人,看別人得到了什麼,是否比自己獲得的更多。他們費盡心機,影響和阻止他人獲得某一東西。很多人喜歡通過這種遊戲來傷害別人,隻想把增加工資、提升、外調或別的重要目標都攬進自己的腰包就好。所以與排擠自己的人講話時,一定要緊睜眼、慢開口,否則,就可能真正的禍從口出了。

主動說話,常常是用來堵住對方的嘴,不讓對方說出不利的話,不提出過分的要求出來。因為主動說話,能取得主動,起到先發製人的作用。

我們再來看一則曆史故事:

陳軫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天下聞名說客。此人在外交謀略和政治上都有獨到的見解,但不忠於某一國君,因而他一生在政治上並不是很得誌。

當初,陳軫和張儀都在秦惠文王宮中,也都得到重用。二人在外交謀略方麵都是高手,且都能言善辯。這就正應了那句“一山不能藏二虎”的俗語。張儀因以連橫之術遊說秦王,深得秦王寵信,並被任命為丞相,一時權傾朝野。張儀利用秦王的信任使用反間計、中傷法,大量排擠秦國舊臣,以抬高自己的地位。陳軫知道張儀遲早要讒害自己,於是不待張儀著手,陳軫便先發製人請田莘出麵對秦王說:“能危害我們秦國的是楚國,楚國知道橫門君善於用兵,陳軫富於謀略,必使張儀來中傷二人,望大王不要聽他的。”

不出所料,後來張儀果然來說陳軫的壞話,誰知他剛一張嘴,秦王便怒而不聽。

在這裏,陳軫知道張儀陷害自己是遲早的事,於是便主動出擊,先發製人,給秦王灌輸先入為主的觀念,這乃是陳軫製勝的妙招。

主動說話、主動出擊的方式有多種多樣,但必須要針對實情,自然得體,注意把握分寸,權衡時宜,也要說得有技巧,既不得罪人,又達到自己的目的。

3、撕破臉皮,打開亮窗說亮話

當別人做得過了火,當你的承受能力達到了最大限度。這時可能會照應了魯迅的那句話:“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如果你不甘“滅亡”,那麼就爆發吧,和排擠你的同事去撕破臉皮算了,打開亮窗說亮話,在他麵前擺出證據,直接告誡他別欺人太甚!這樣讓對方心裏好有個數,讓對方知道你並不是那麼好惹的。如果你裝著一無所知,他們會誤以為你糊裏糊塗,以後會繼續把你當“二百五”看待!因為有很多人都有這個共同的劣根性:欺軟怕強!

(二)與患“紅眼病”的同事怎麼說

妒忌你的同事有時說話肯定會很衝、帶刺,如果你也采取同樣的態度回擊,則積怨隻怕是越來越深,最好的辦法就是避其鋒芒!試想想,鋼刀若砍在石頭上,肯定會濺起火星;如果是砍在棉花上,則軟綿綿無力。對方一定不會再強硬下去,因此就不會給彼此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多不快。

下麵就是一則很好的例子,希望聰明的你能從中受到啟發。

公元前283年藺相如完壁歸趙之後,接著又在澠池會上巧妙地跟秦王爭鬥,維護了趙國的尊嚴。趙惠王見他功勞大,就提拔他做了上卿,地位還在老將軍廉頗之上。

這樣一來,廉頗可惱火了,他對人說:“我在趙國做了多年的大將,為趙國立下了不少的戰功,而藺相如本來是一個出身低下的人,隻靠說了幾句話的功勞,就把職位擺在我的上邊,我實在感到沒臉見人。”他揚言:“我要是遇上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

藺相如聽到廉頗這些話後,就處處忍讓,盡量不與廉頗見麵。有一次藺相如乘車外出,碰巧遇上廉頗,就連忙駕著車子躲開他,藺相如身邊的人,看到這種情形都很生氣,說藺相如太軟弱、畏縮了,不用說是他,就是在他身邊任職的人也感到羞慚,於是大家都說要離開他。

藺相如向他們解釋說:“你們想想看,秦王那樣的威嚴,我還敢在秦國的朝廷上當麵斥責他,我藺相如再不中用,也不會單懼怕廉頗將軍。我是在想,強暴的秦國之所以不敢侵犯趙國,隻是因為我們的文臣、武將能同心協力的緣故。我與廉頗將軍好比是兩隻老虎,如果兩虎相鬥,必然不能共存。我之所以采取忍耐的態度,正是考慮到國家的安危,所以得拋棄個人的私怨呀!”

這些話很快就讓廉頗知道了。這位老將軍對照自己的言行,感到既悔恨又慚愧,為了表示自己認錯改過的誠意,就脫掉上衣,背上背著荊杖由賓客領著來到藺相如家裏請罪。一見藺相如,老將軍就懇切地說:“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意思是說:我這個粗魯的人,不知道將軍對我能如此的寬宏大量啊!

從此,藺相如和廉頗這一相一將,情誼更加深厚,終於結成了生死與共的朋友。

從上麵這則曆史故事我們可以受到一些教育,我們在同妒忌自己的人相處時,應避其鋒芒,不要以硬碰硬,所使用的語氣,也不要咄咄逼人,一方主動示弱,有利於矛盾的解決,有利於使自己的形象得到更高的提升。

(三)與意見不合的同事怎麼說

常言說,七爺子、八條心,一個家裏尚且如此,在社會上,與同事、朋友意見不統一,心眼不合拍的人則是大有人在,這裏,我們撇開其他的不說,單說在辦公室裏與同事意見不合時該怎麼把握說話技巧。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與意見不合的人說話,首先要創造出談話雙方心理相容的氣氛,惟有先使對方心理與你的心理相容,他(她)才會坐下來聽你的話,才有可能達到你談話的目的。要使對方一步一步地向你的觀點靠近,這就要求你的談話內容不能超出對方心理所能承受的程度,一旦超出其心理相容度,對方聽你的話就更不順耳,對你的意見就更大了,與意見不合的人說話,我們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麵:

1、摸清意見不合同事的底細

盡量找到你所麵對的固執己見的原因及其真正的想法。設想你那些同事最欣賞的做法,坦誠地向他們承認,你也欣賞那樣的做法。仔細聽他們說些什麼,然後向他們重複其觀點,因為這些人很高興你認真聽取並了解他們所說的一切,如果你首先與其站在協同的一邊,然後循循誘導,這樣也許會使他們更容易妥協讓步。

如果你不便直接出麵,還可以找個中間人幫你疏通,勸說那個腦筋不轉彎的同事,讓他替你講明你的理由正當而充分。當然,你請去充當說客的這個中間人,必須自己要信得過才行。如果自己信不過,讓他去當中間人,未必會真心幫你調解,有時還會幫倒忙。

聰明的你始終要記住:與意見不合的同事說話,你所采用的方法應使他覺得你在跟他進行商量,而不是一種對抗和挑戰!

2、對症下藥,尋找共鳴

摸清了與你意見不合的同事的底細時,你就要尋找問題的症結,然後才能對症下藥去尋找共鳴。

那麼,如何一開口便獲得期待中的“讚同反應”?

甚為簡單!是先找到一個共同的讚同點!——這是林肯成功的秘訣。林肯甚至在討論高度火爆的奴隸問題時,都能找到這種共同的讚同點。

麵對異議時,一般人的做法是在自己有充分理由可以對抗對方提出的不滿時,都會從正麵攻擊對方的抱怨,暴露對方的不對,但這種作法反而會使對方的不滿情緒愈來愈高昂,態度也會更強硬,所以不算是有效方法。應該像下例一樣,故意重視成為焦點的問題,對方會因為事情弄得太大而感到害怕,抱怨的鋒頭會遲鈍下來,便會自動收兵。

某大公司為了新開發的製品是屬於都市型或是鄉村型,而產生兩派相對的意見,引起相當大的爭論。公司經理看到部下這麼爭論不已,便宣布暫停開會。當再度開會時,本來主張是鄉村型的某帶頭人卻這麼說:“大家若主張都市型的話,我也會覺得不無道理。因為我從小在都市生活,對鄉村不太了解,所以我也不敢斷言,我隻是覺得像是鄉村型。我很願意再聽聽主張都市型的意見,使我態度的轉變更合理。”於是爭論變成了討論,氣氛好多了。後來又展開長時間的討論,結論是屬於鄉村型,而且本來對立的雙方心中都沒有芥蒂地欣然讚成。

(四)與有矛盾的同事怎麼說

不管同事怎樣冒犯你,或者你們之間產生什麼矛盾,總之“得饒人處且饒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俗話說得好:“忍字頭上一把刀”,凡事能夠忍讓一點,日後你有什麼行差踏錯,同事也不會做得太過分,逼你走向絕境。至於如何才能培養出這種豁達的情操呢,讓心思意念集中在一些美好的事情上,如:對方的優點,你在公司裏所奠定的成就等,當你的報複或負麵的思想產生時,叫自己停止再想下去!

當你偶然發現某位跟你十分默契的同事,竟然在你背後四處散播謠言,數說你的不是和缺點,你才猛然覺醒,原來平日的喜眉笑目,完全是對方的表麵文章!

震驚之餘,你可能會想,跟他一刀兩斷吧!這樣不好,因為你們是天天在一塊上班,進出都會照麵,如果你明著和他鬧翻,兩人相見也分外仇恨,你一定會吃虧,一則別人以為你主動跟他反目成仇,問題必然出在你身上,這無形中給對方又多一個借口去傷害你。所以你要大度一點,不如這樣想:肯定是自己某些方麵確實有缺點,你能做的就是改掉不良的缺點,不斷完美自己,努力做個受歡迎的人!

不過,對這樣的同事,隻要暗中將自己跟他的距離拉遠就行了,因為你知道他一個不可信任的人,一個兩麵三刀的人。但表麵說話時最好保持以往跟他的關係,麵對狡猾之人,你私下裏不妨偶爾語帶雙關去刺激他一番,跟他提個醒:

“世途險惡,最親密的人有時會是最大的敵人。”

“父母常教我要分辨忠良,不要輕信他人。”

你的同事自然會明白你的言外之意,也許會有所收斂。如果他依然如故,你不妨去找一個走中間路線的同事,懇切地或旁敲側擊向他探問,究竟同事們對你有什麼不滿,當知道了問題所在,請冷靜地檢討,認定自己可以做出哪些改變,努力顯示自己的改變,然後努力將他們看著不順的地方,加以完善自己。這樣一來,大家看到的是一個進步的你,你的形象還會和以前一樣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