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生資本之財富口才1(1 / 3)

第一章人生資本之財富口才1

善於理財積聚財富

俗話說,“吃不窮,穿不窮,不會計劃一生窮”,每個月至少保留收入的一成儲蓄起來,是個人理財最重要的原則。

你或許會認為,在不能先確定每個月固定要支付的賬務和其他開銷前,就先存下收入所得的10%是不實際的。但事實上,金錢的使用也猶如時間一樣是有彈性的,你可以強迫自己儲蓄,切實做到從每個月的薪金中預存一部分錢。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強迫儲蓄”的經驗,例如購買人壽保險或繳付房屋貸款,都含有強迫存錢的意義。想減少支出存點錢,而且還有餘錢付清每個月的固定賬務和其他消費,就必須遵循這個原則。一旦做好預算並償還完需支付高利息的負債之後,你就可以開始儲蓄了。但也並不是一開始就非做到不可,還可以采取漸進的方式,先存下收入的5%,再逐漸增加。當你切實做到強迫自己儲蓄後,就能夠自動減少不必要的開支、調整消費結構。

無論你現在的生活水平如何,也無論將來是否會投資做生意,強迫儲蓄都是你成為有錢人的第一步。

在美國,多年前,一個年輕人從賓州的農業區來到費城,進入一家印刷廠工作。他在一家儲蓄公司開了個戶頭,養成了每周堅持存款60美元的習慣。三年後,他有了9000美元的存款。這時,他所工作的這家印刷廠發生財務困難,因為緊缺資金,麵臨倒閉的危險。這位年輕人在了解全部情況後,立刻找到工廠老板磋商。最後他拿出他所存的這9000美元來用作工廠的周轉,挽救了這家印刷廠,也因此獲得了這家印刷廠一半的股份。

他製定了嚴格的管理製度,協助這家工廠付清了所有的債務。到了後來,由於他擁有一半股權,所以每年可以從這家工廠裏拿到25000多美元的利潤,遠遠超過了他的工資。

這位年輕人的成功,許多人,包括他自己,做夢也沒想到是由每周存幾十美元而引起的。實際上,隻要你堅持不斷,持之以恒地做到每月都存一定的錢,不管多少,這份儲蓄都是不斷地增加的。待有了一定的儲蓄,就多了一定的機會,當機會來臨時,就有一定的資金來做鋪路石,引導成功。

如今成家立業,幹什麼都需要錢,作為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一般都沒有多少資金,因此我們一定要自力更生,學會儲蓄。仔細選擇合適的儲蓄利率,是將小錢變為大錢的重要方法。當然,除了堅持不懈,持之以恒以外,還要注意不可貪多求快。“欲速則不達”,貪多求快,很可能給自己造成一定的壓力,連累自己的信心和勇氣。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很多人的“資產”都是累積來的。大富豪的錢是累積來的,大將軍的戰功是累積來的,大學者的學問是累積來的……“累積”是由小而大,由少到多的必然過程,這一點是無可懷疑的,因此如果你能好好運用滾雪球式的“累積法”,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你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別小看這條發財之路。不隻是工薪階層,就連不少富翁也視之為發家之路。美國三大富翁之一的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一生都堅守著這個信條。

洛克菲勒享有98歲高壽,他一生至少賺進了十億美元,捐出的就有七億五千萬美元。看來他是一位十分慷慨的大富翁,但他平時花錢卻十分節儉。有一次,他下班想搭公車回家,缺一毛零錢,就向他秘書借,並說:“你一定要提醒我還,免得我忘了。”

秘書說:“請別介意,一毛錢算不了什麼。”洛克菲勒聽了正色說:“你怎能說算不了什麼,把一塊錢存在銀行裏,要整整兩年才有一毛錢的利息啊!”

還有一件事。洛克菲勒習慣到一家熟識的餐廳用餐,餐後,給服務生一毛五分錢的小費。有一天,不知何故,他隻給了五分。

服務生不禁埋怨說:“如果我像你那麼有錢的話,我絕不吝惜那一毛錢。”洛克菲勒笑了笑說:“這就是你為何一輩子當服務生的緣故。”這位億萬富翁對金錢的看法是:隻有重視每一個小錢,不斷地將它們積聚起來,你才能成為富翁。

點點滴滴地積聚財富,是開創事業的第一桶金,或謀求第一桶金的起點。它也是人生舒適、有尊嚴的退休生活的保證,是防備不時之需或抵抗疾病、災禍等意外事故,挽救生命的強大支柱。

善用手頭的錢生錢

《新約·馬太福音》中有這樣一個勸人善加理財的故事。一個國王遠行前,交給三個仆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他們:“你們要善加管理並運用自己的財富,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

國王回來時,第一個仆人說:“主人,你交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10錠。”於是國王獎勵他10座城邑。第二個仆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5錠。”於是國王獎勵了他5座城邑。第三個仆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怕丟失,就將它埋藏於樹下存著,一直沒有拿出來。”於是國王命令將第三個仆人的一錠銀子也賞給第一個仆人,並且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

這就是有名的馬太效應。故事中第三位仆人受到責備,不是由於他亂用金錢,也不是因為投資失敗遭受損失,而是因為他把錢存在安全的地方,根本未好好利用金錢,不會理財。

將資金存貯於銀行是當今人們投資理財最普遍的途徑,同時也是理財所犯的最大錯誤。因為多數人認為錢存在銀行能賺取利息,這樣就算是對金錢有了妥善的安排,已經盡到理財的責任。事實上,利息在通貨膨脹的侵蝕下,實質報酬率接近於零,等於沒有理財,因此,錢存在銀行無異於這個故事中所說的“將錢埋藏於樹下”。

另外,你選擇以銀行存款作為理財方式,其著眼點不外乎是為了安全。但你應該明了:“錢存在銀行短期是最安全,但長期卻是最危險的理財方式。”

在當今時代,理財最好的方式當然就是投資。雖然確保資金的安全乃是人們心中合理的想法,但是在當今飛速發展,競爭激烈的經濟形勢下,持續穩定的增長更重要。辛辛苦苦積聚下來的這筆錢完全可以用來購置房產、鋪麵,來增加自己的固定資產,到10年以後回頭再看,就不僅擁有銀行的大筆存款,還擁有自己增值多倍的企業財產。

不論你是誰,不管你的年齡、文化程度、職業如何,你都能學習做一個投資高手。你可以視你手頭積聚下來的一筆不少的錢作為第一桶金的原始積累;也可以看準市場,找一個切入點,運用自己的智慧和手頭的金錢,賺取自己事業的第一桶金。以後再憑著這到手的第一桶金,開拓自己一生的事業。

在人一生的事業中,第一桶金不僅僅是自己最初獲得財富的結果,更重要的現實意義是自己擁有了一種精神,一種激勵。無論在國外還是國內,許多創業成功者的經驗已經告訴我們,靠最初掘到的第一桶金作為激勵自己的資本,找到自己的發展空間,就能闖入創業的突破口,起家創富。

原始積累是白手起家者必然經曆的創業階段,這往往是創業者最艱難的歲月,所以,如何賺取並運用好手頭的第一桶金至關重要。創業者不僅要有堅定的信心,還要有足夠的耐心。廣東巨星影業公司董事長鄧建國在創業征程上可謂信心堅定、耐心十足。他高中畢業後。因為考不上大學,便到農場為場領導打水掃地,一個偶然的機會,鄧建國在縣城看到一張報紙,上麵有一則關於科技信息方麵的消息,說是可以利用科技信息在全國建立信息網致富。當時我國剛剛改革開放不久,人心思富,卻苦於信息閉塞科技知識匱乏,他立刻敏感地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便開始著手準備利用信息網絡發財。他先後在江西臨川和九江等地開辦了科技培訓班,並和南京、北京的公司、信息報社合作搞項目開發。在“科技致富”的口號下,鄧建國在很短時間裏就賺到了20多萬元,在他眼裏,這可算是一筆巨款,也是他掘到的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