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脈寶典6(1 / 3)

第六章 人脈寶典6

第18招電子郵件與賀卡的妙用

客戶關係管理有賴直接的郵件溝通,但這種傳統形式的缺點是速度較慢,且對於一些問候信件,還要不斷重複書寫相同的內容,極為耗費時間。采用電子郵件就比較直接且節省時間,你可以很快地打開、關閉它,也可以使一個消息在某個特定日子甚至一個特定時間發送。從任何標準來說,電子郵件都是商界成功人士可以利用的一個龐大商機。

在信息時代,電子郵件無疑是保持人脈關係的最好手段,它方便、快捷,且不需要什麼成本。坐在辦公室裏,用不了多少時間就可以發送無數電子郵件信息;在同一個節日,可以複製多條相同信息發送紿不同的人,而你隻需要根據他們的個人性格或特點,稍微改動一下關鍵部分就可以了。此外,電子郵件快捷傳送的特點可以讓你很快了解人脈資源的各種信息,以便及時采取行動。

ALC的總裁杜·拉普龐特說過:“通常我並不知道下一件大事是什麼。然而,當電子郵件出現時,一切懸念都沒有了。這是傳送消息的一個媒介,它特別富有生產力一一不隻是增加新客戶,還能表現在你與已存在客戶的關係加強上。”

著名人際關係學家哈維·麥凱最初隻是個販賣信封的美國人,也許很多人以為賣信封不會有什麼出息,但是,他卻通過賣信封結交了美國企業界、新聞界、政界、體育界的知名人物,成為美國著名的人際關係學專家。麥凱在談到他的經驗時說,在他小時候,爸爸教育他:“假如你想成功,從現在開始就要與你認識的人經常保持聯絡,並且關心你所見到的每一個人。”

他記住了父親的這句話,從此對見到的每一個人都表現真誠的關心。他認真記下他們的名字,然後了解他們的其他情況。以前,在各種節日時,比如,對方生日或結婚紀念日,他就寄賀卡或送去一束玫瑰花表示心意。後來,他幹脆設計了一個係統,叫做“麥凱66檔案”,在這個係統,每個人都有66個空格可以記錄數據,包括:姓名、性別、年齡、生日、星座、血型、嗜好、求學經曆、工作履曆,甚至對方的妻子或丈夫以及孩子的姓名、生日、星座、血型、嗜好等。他把這些數據儲存在計算機裏,在節日和對方的特別日子,他會發電子郵件表示祝賀。他說:“最多的時候,我一次發出幾百則信息,甚至上千個,但是並不會浪費我多少精力;因為在共同的節日。大家的祝福語都差不多,而計算機有快速複製的功能。”他還會每天定時檢查電子信箱,查看回信,這樣,他也能得到更多信息。

有一次,麥凱去拜訪一位大企業的老板,想讓這家公司買他的信封。可是,不管怎麼推銷,對方就是不肯買。但是,他並沒有放棄,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個電子郵件給那位老板,表示祝福,不僅如此,他還設法與老板的秘書取得了聯絡,並且經常發郵件問候。如此持續了兩年後,有一天,麥凱接到了那位秘書的郵件,秘書無意問透露了老板的兒子生病的信息。這個消息讓麥凱靈光一閃,立即打開他的“麥凱66”一看——老板的兒子,11歲,崇拜籃球明星麥克爾·喬丹。

麥凱的人脈很好,正好認識麥克爾·喬丹所屬的公牛隊的教練。於是麥凱買了一一個籃球寄給那位教練,拜托教練簽名,再請他轉交喬丹簽名,隨後,所有的隊友都簽了名。教練將籃球寄給麥凱後,他立即把籃球寄到了醫院,小孩一看籃球上有喬丹的簽名,簡直高興得要瘋了,他抱著球跑來跑去,晚上也睡不著覺。

當那個老板來看兒子時,孩子正興奮地抱著球坐在那裏。老板問兒子:“你怎麼不睡覺”孩子說:“爸,你簡直想象不到我今天收到了什麼禮物,你看,這是什麼”老板一看,驚呼道:“喬丹簽名的籃球!我的上帝,你怎麼會有”一聽說是麥凱叔叔送的,老板便說道:“麥凱我認識這個人,不就是要賣給我信封的那個人嗎他向我推銷了兩年,我都沒有買,但他還是定期發郵件給我。”這時,他的兒子說了一句話:“爸,你為什麼不買他的信封呢他這麼關心我,你不能一點反應都沒有啊!”第二天,老板找到了麥凱,首先向他道謝,然後向他訂購了大量的信封,而且以後這家公司的信封都由麥凱提供了。

電子郵件為麥凱帶來的利益並不止這一個案例,這隻是一個典型。通過這個案例,我們不難想象,在鋪天蓋地的電子郵件裏,麥凱已經為自己建構了一個與朋友經常保持聯係的藍圖,一個能夠隨時為他帶來生意的契機,在這個基礎上,他的成功並不出人意料。

賀卡是一種比較古老的聯絡方式,但是,承載了無盡的祝福,接到賀卡時的那種喜悅不僅非常強烈,有時甚至令人難以忘懷。在商界,即使有了龐大的人脈,卻不可能有那麼多時間與每個人都見麵,然而,平時不聯絡的話,就會造成人脈資源流失,因此,若能在每個節日向朋友或客戶寄張賀卡,收效將會非常宏大。

1993年,經一位香港朋友推薦,吳榳華從香港到上海發展。剛開始,他在一家珠寶公司任總經理,主要工作目標是拓展業務,籌設零售店。由於珠寶公司所在的商廈有很多香港人,吳榳華逐漸認識了到上海後的第一批朋友。在這些朋友中,從事各種生意的人都有,且大部分是香港人;由於這些朋友的介紹,吳榳華加入了上海香港商會。後來,香港商會的一位副會長因工作調離上海,於是推薦吳榳華擔任香港商會的副會長。利用香港商會這個平台,吳榳華又認識了一大批在上海工作的香港成功人士。據記者了解,在上海工作的香港人超過幾萬人,吳榳華與其中的一大部分人都認識。

那麼,吳榳華是怎麼與朋友保持聯絡的呢他說:“一年有365天,就算我每天見一個人一次,整年下來也隻能見365個,而我的朋友有兩三千個,每個人見一次,每次見四五個朋友,那我就不用做別的事了。所以,一些小細節就成了保持聯絡的重要方式,如生日祝福卡、春節賀卡等。通過這些細節,即使平時不怎麼聯絡,下次見麵時,對方就會馬上記起你來:‘哦,你每年春節都寄賀卡給我,我現在還珍藏著呢。’雖然不常見麵,人家還是會覺得你這個人不錯。”

在每年春節前,吳楗華都會把所有的名片都找出來,並且打電話問候每一個人,問問工作、地址……有沒有變動等,然後他會親手寫一張賀卡寄給朋友。因此,每逢春節就成為吳榳華最忙的時候——他要親手寫兩千多張賀卡。

吳榳華直言,自己有兩三千個朋友,每年都會見麵三四次的約1500人,經常性見麵和聯絡的也有三四百人之多。從下麵一件事情可以看出他的人脈之廣:

吳榳華創業之初,由於以前在煙草公司工作時應酬較多,留下了一些後遺症,原本就不太好的身體加上工作壓力很大,他心肌梗塞突發,昏迷了幾個小時,甚至心髒停止跳動了兩分多鍾。但是,當吳楗華在醫院醒來時,卻看到了很多明友擠在自己的病床前。原來,當朋友得知他病危的消息後,在兩個小時之內,就有一兩百人到醫院探望,其中還不乏一些大人物——施華洛士奇的上海首席代表、彙豐銀行行長、香港旅遊局上海首席代表等,甚至有不少朋友還哭了,可見,吳楗華在這些朋友當中的人緣非比尋常。

由於經常寄賀卡給朋友,吳榳華的朋友都記得他,有什麼事情時,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因而為他帶來了巨大的人脈利益,目前的資產也已經上千萬。他說,自己的事業會這麼順利,與朋友的幫助是分不開的。“包括介紹客戶和業務、開公司,等等,各種朋友都會首先想到我,有什麼生意也會馬上聯絡到我。”吳榳華開玩笑說:“可能是因為我的賀卡擺滿了他的桌子吧!”

1999~2000年,在朋友推薦下,吳榳華開始投資房地產行業。當時,上海的房地產開始熱起來,很多地方都出現排隊購房的盛況,有時候即使排隊還不一定能買得到。“因為我有這方麵的朋友,所以買房子非常容易,而且很多是打折的。”吳榳華說,“沒有朋友,我想要拿到質量和價格都這麼好的房子幾乎不可能。甚至,有些案子還沒有推出,朋友就為我把房子留好了。”